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明末:遼東雄獅 > 第八百六十五回 入宮面圣

第八百六十五回 入宮面圣


楊承應進京的消息,不但滿朝文武,連滿城百姓都已經知道。

        壓根不用東廠故意散播消息。

        其實曹化淳也知道。

        但在崇禎面前,他毫不遲疑的撒謊,目的是提高自身和東廠在崇禎心目中的地位。

        如何看待楊承應,廟堂和江湖大不相同。

        這位勇敢抗擊東虜的「英雄」,隨著歲月變遷,在江湖上已經變成了田承嗣、李懷仙之流。

        在百姓眼中,楊承應的遼東鎮就是唐末的河朔三鎮。

        只是在個人觀感上,接觸或沒接觸過遼東軍的百姓,都沒有對待東虜那么抵觸。

        朝堂就復雜得多。

        有厭惡的,有羨慕的,有想取而代之的……

        每個官員因出身和境遇不同,對楊承應的看法也不同。

        不管他們怎么想怎么做,楊承應已經來了。

        崇禎十年二月初七,楊承應率眾于當日上午抵達京師城下。

        一萬軍隊駐扎在德勝門的城外。

        百姓遠遠看去,只見遼東軍帳篷林立,鹿角相連,與平素見到的軍隊完全不同。

        楊承應在營寨中,等候著皇帝的召見。

        先公后私嘛。

        楊承應穿著皇帝賞的賜服,神態平靜。

        與他不同,在一旁的朱徽嫻顯得有些緊張。

        「殿下別緊張,沒事的。」

        楊承應扭頭看向公主,伸手輕拍她的手背。

        「以前倒是希望將軍面圣,當面把話說清楚,消除彼此誤會。」

        朱徽嫻緊張地說道:「哪知越靠近京城,我的心反而越慌。」

        「近鄉情怯,理所當然的事。」楊承應安慰她。

        這時候,穿戴整齊的洪承疇進來了。

        他向公主施了一禮,然后對楊承應道:「殿下,宮內派曹化淳做傳旨太監,召周王入宮面圣。」

        「呼……」

        楊承應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再站起身。

        「殿下,看曹化淳的意思,我不能陪你進宮。」

        洪承疇小聲道:「不過我可以送您到兵部衙門,等入宮旨意到,您再入宮。」

        曹化淳領楊承應進城,但楊承應不可能馬上見到皇帝,需要曹化淳親自上報崇禎,得到批準才能面圣。

        這么長時間,楊承應不可能一直在寒風中站著。

        好在皇城雖大,卻有不少衙門可以歇腳。

        洪承疇怕楊承應第一次到紫禁城,不知道門路,所以決定親自陪他走一趟。

        「有勞了。」楊承應點點頭。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這句出自老三國的話,楊承應記了一輩子。

        楊承應別了公主,與洪承疇一道在曹化淳和錦衣衛保護下,騎馬往皇城走去。

        路上經常看見成群的難民睡在街道兩旁的屋檐下,頹喪至極。

        楊承應不忍看,心中覺得疼,扭頭問洪承疇:

        「這是發生了什么事,京畿重地竟有這么多的流民?」

        「將軍有所不知,自崇禎七年起,河北各地多發生災荒,致使流民遍地。這里還算好的,有粥棚可以放賑。」

        有曹化淳在,洪承疇立刻改了對楊承應的稱呼。

        「只怕是杯水車薪。」

        「勉強為之,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些。」

        眾人在承天門西邊的長安右門外下了馬,步行進入皇城。

        曹化淳先行離開,向崇禎稟報。

        明代的內閣,在皇城午門的東邊

        。

        那里距離皇帝日常辦公的地方比較近。

        但為了保密,非閣臣不得入內。

        楊承應在洪承疇引路下,到兵部衙門略坐一坐。

        兵部尚書陳新甲正好也在兵部,于是和他們閑談起來。

        「久聞經略大名,今日有幸相會,足慰平生。」

        陳新甲客套的說道。

        楊承應答禮:「陳尚書的大名,在下也素有耳聞。在下與楊閣部是舊相識,他時常在我面前提起陳尚書。」

        陳新甲有些高興,自己的大名連楊承應都知道,仿佛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他正要開口,從外面走出來一位太監:「奉陛下旨意,召見薊遼經略楊承應覲見。」

        楊承應整了整衣帽,別了陳新甲和洪承疇,隨太監進宮。

        陳新甲望著楊承應離開的方向,小聲對洪承疇道:

        「久聞楊經略飛揚跋扈,今日一見,似乎和傳聞大不相同。」

        「楊經略外圓內方,大有燕趙俠士之風,只要不惡意針對他,其實很好相處。」

        洪承疇評價道。

        「哦。」陳新甲若有所思。

        楊承應隨太監進宮,從皇極殿往西邊走,穿過右順門,走到平臺。

        殿外肅立著兩行錦衣儀衛,手里的儀仗在夕陽下閃著金光。

        楊承應到的時候,皇帝已經坐在龍椅上等候多時。

        所以當太監稟報時,崇禎當即召見他。

        聽到太監傳旨,楊承應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從左邊登上臺階,走進殿內。

        走的時候,太監們都瞪著他,卻沒人敢出聲阻止。

        誰允許一介臣子,敢直著身子面圣。

        但都不敢出聲阻止,因為他們都知道楊承應是強臣。

        這個頭出不得。

        萬一被皇帝拿來撫慰忠臣,他們就完了。

        楊承應進殿后,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跪在地上,望著地磚。

        崇禎第一次見到楊承應,忍不住打量了一番。

        這位據說是軍戶出身的青年,不僅精通武藝,還深通韜略,給崇禎的第一印象特別好。

        楊承應才三十一歲,身材高大魁梧,面如冠玉,劍眉星目,配著疏疏朗朗的胡子,完全像一個書生,不像是一個弓馬嫻熟、縱橫馳騁于天下的強臣。

        但是他整體給人一種威風凜凜的獨特氣質,還有久居上位者的那種自信的沉穩。

        別看他低著頭,面上卻毫無畢恭畢敬,而是不卑不亢的意志。

        崇禎在打量著楊承應,御座旁的太監們在偷瞄皇帝。

        太監們均在想,陛下好像失態了,居然看了楊承應好一會兒。

        他們大氣都不敢出,自然不敢提醒。

        還是打量夠了的崇禎,先開了口:「卿在東北先收復遼南四衛,又穩定遼西,攻滅東虜。兩次西征,一次北巡,為大明拓地千里,將蒙古各部落收入羽翼之下,勞苦功高。朕聽后,心中甚是喜慰。」

        「臣為天下蒼生,為大明千秋基業,愿粉身碎骨,以報先帝及陛下的知遇之恩。」

        楊承應朗聲說完,叩了一個頭。

        「卿起來回話。」崇禎道。

        「臣謝陛下隆恩。」

        楊承應又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垂著雙手。

        「賜座。」

        有兩個太監聞聲進來,在楊承應身后放了一把較矮的檀木椅。

        楊承應剛坐下,皇帝又叫「賜茶」,他又站起來躬身謝恩。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1086215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南雄市| 乳源| 称多县| 定远县| 伊宁市| 长乐市| 中卫市| 邓州市| 博野县| 花垣县| 苗栗县| 莱州市| 泾阳县| 乌审旗| 灵台县| 舒兰市| 华安县| 东兴市| 福建省| 广安市| 铜川市| 宝坻区| 樟树市| 临邑县| 双流县| 西宁市| 甘德县| 始兴县| 桂阳县| 镇雄县| 沙田区| 连南| 普安县| 平潭县| 中西区| 陆河县| 兴山县| 许昌市| 枣强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