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董卓入雒
中平六年,夏四月。
不管愿不愿意,年僅三十有四的劉宏天子,還是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結束了短暫卻開創無數新河的一聲。
譬如明碼標價賣官鬻爵、宮中設肆驢車扮賈、(衣果)游館,以及讓士大夫冠冕佩戴在狗身上的壯舉。
因而,他的崩殂,并沒有引發多大的動靜。
但大將軍何進,卻是稱病不出了。不僅沒有入宮涕零,就連給先帝送葬都沒有隨行。
給嚇的。
小黃門蹇碩,是看著天子劉宏咽下最后一口氣的人。
也是被天子著手,用殷殷期盼的眼光將世間最后愿望寄托的人。
扶立皇子協。
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報。
蹇碩素來被天子劉宏所寵,今又被以后事托之,自當死君恩。
思慮一番后,便先秘不發喪,矯詔讓大將軍何進入宮議事。又在宮門內藏著兵馬,打算快刀斬亂麻,先將皇子協扶立最大的阻礙除去了,然后再挾誅殺大將軍的威懾,一定乾坤。
這樣的辦法是可行。
只要讓皇子協帶上冕旒,再亮出天子遺詔,士大夫們也不得不承認事實。
畢竟蹇碩手中的兵力,是掌控皇宮宿衛的禁軍。
但是可惜了,他所托非人。
他麾下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是早年故交,私交甚厚。臨事時密告何進,讓何進驚覺慌忙跑出皇宮外,因而讓蹇碩之謀破產。
何進不死,皇子辯繼位就勢不可擋。
蹇碩再恚怒難當,也無法掩蓋整個雒陽迎立新君的聲音。
戊午,皇子辯即皇帝位。
何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皇弟協為渤海王。
后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
一時間,天下權柄,皆歸外戚和士人所掌。
因而,蹇碩心中不安之下,便傳書給中常侍趙忠、郭勝,想借著同為被士人當成必誅殺的情分,邀請他們一起合謀除去何進。還畫蛇添足的來了句,如今何進和袁隗沒有動手,是因為顧忌他蹇碩的兵權。
唉,不得不承認,蹇碩根本就不是玩政變的料。
如此干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連對方的底細都不深入研究下,就膽敢邀為合謀者。
先不說中常侍等人,早就通過賄賂車騎將軍何苗、何太后之母舞陽君,獲得何太后的庇護。
趙勝,也是南陽郡人,和何進有同鄉之誼!
當年何太后剛入宮為宮女的時候,他就和何家搭上線了。
何太后能從宮女到貴人、皇后,不僅有誕下皇子辯的功勞,還有中常侍趙勝在天子劉宏面前美言頗多的關系。
雙方一直都是利益扶持的。
因而,他得到蹇碩的書信后,直接勸阻了趙忠等人向合謀的意動。
說什么,如今皇子辯已經繼天子位,大勢已不可改。
這種時候去和蹇碩合謀,就算誅殺了何進,也無法讓朝中袞袞諸公們改立皇子協為帝,何必去參合這種身死族滅的禍事?
相反,如果將蹇碩的書信,轉交給大將軍何進,就能確保他們這些中常侍的權勢。
告密之舉,相當于涇渭分明的表忠心嘛!
就算何進忘恩負義不承情,何太后以及車騎將軍何苗也會記在心里的。
所以呢,蹇碩就悲催了。
何進本來就憤怒著,當日被誑入皇宮差點誅殺呢!
如今又得到了蹇碩賊心不死,又有將欲加害與他的書信,那還能忍得住?
當即,就以秉持朝政的便利,以天子命讓黃門將把蹇碩下獄誅殺,并且兼并了蹇碩的兵權。
自此,雒陽內外之兵,都歸外戚所掌。
何進也成為了天下最有權勢的人。
就連許多名滿天下的名士、出身望族的智謀之士,如南陽何颙、南陽逄紀、潁川荀攸和滎陽鄭泰等二十余人,都接受了何進的征辟。
羽翼豐滿,自然就要鏟除異己。
另一支外戚,先帝劉宏的母族就遭到了清算。
夏五月,驃騎將軍董重被下獄問罪,旋即則死;夏六月,孝仁皇后董氏(靈帝之母),被動崩。
而此時恰好是,送葬先帝劉宏于文陵。
完美演繹了人死如燈滅,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人走茶涼。
恩,劉宏謚號為靈。
靈者,任本性,不見賢思齊;不能以治損亂也。
微含貶意,卻不是惡謚,算是不偏不倚。
的確,先帝劉宏留下來的局面,正是“亂而不損”。
如今的大漢朝,膽敢稱王稱帝的叛逆都被滅了,雖然各州郡依舊有叛賊割據一方,但也成不了氣候,威脅不了漢室的傳承。
如果權柄盡握的何進,能夠多聽良言,說不定就能把“亂”給平了。
但他太過于優柔寡斷了。
他明明知道,天下人對先帝縱容宦官不法之舉深惡痛絕,也知道士人與宦官勢不兩立,但卻對誅殺宦官猶豫不決。
袁紹代表天下士人發聲,屢次勸他誅殺宦官,以此來收天下之心,還大漢朗朗乾坤。但他卻因為何太后以及其他家人的意見,空有大權在手,卻久久不能成事。
比如在蹇碩被誅殺的時候,袁紹就建議他順勢將所有宦官給殺了。
何進卻不敢擅專,竟然跑去請示何太后此計可行否。
孰不知,宦官們早就重金喂飽了何苗以及舞陽君,讓他們跑去給何太后灌了許多迷魂湯。
結果自然是被阻止。
袁紹無奈之下,又為之畫策,建議招駐守四方猛將,讓他們都引兵向京城,以外力來威脅何太后就范。
此舉是個昏招。
大將軍府主簿陳琳,就曾諫諫阻。
說什么區區宦官,只需要一部兵馬就可以直接悉數誅殺殆盡,何必詔各地將率進京都?而且領兵者多為桀驁不遜之徒,將這些人招來了京都雒陽,反而是取禍之道!
說白了,就是隱晦的指出何進的出身太低,是仗著裙帶關系升遷為大將軍,根本沒有讓各地駐軍臣服的威望,壓制不住。
但何進不聽良言。
又或者說,出身四世三公門第的袁紹和陳琳對比起來,何進更愿意選擇聽從袁紹的意見。
因此,前將軍董卓、泰山郡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都被招率兵入雒陽,并且讓武猛都尉丁原燒毀了孟津造勢,來證明天下都要誅殺宦官的決心。
然而何太后,還是沒有松口。
想想也對。
何太后自身又不是才智卓越之輩,又久居深宮內,怎么能知道天下之大呢?
以妹為貴的何進,再一次屈服在何太后的不允下。
也讓那些依附他權勢的士人們,對他生出了“不足為謀”的心思。
袁紹的態度也轉變了。
直接扔出了,當年竇武和陳蕃謀事不密反而被誅殺的事跡。
讓何進心生懼意,因而表奏袁紹為司隸校尉,持節專命;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讓他們來擅專誅殺宦官之事。
權柄在手,袁紹的動作很利索。
當即就讓人監視宦官,收集他們的不法之事,又招董卓加速進軍雒陽,威脅何太后說要進軍平樂觀。
效果很明顯。
臨朝的何太后終于松了口。
罷免了一些中常侍和所有小黃門,讓他們歸還故里,只留如趙勝等和何氏親近的人在宮中。
但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何進卻退縮了。
或許是宦官們在這段時日里,人人給何家奉上數千萬錢以及大量的田畝宅邸的關系吧,當諸常侍小黃門都來給何進請罪,聽從處置時,他竟然勸說他們早點歸去故里。
無論袁紹三番兩次的勸說,他都沒有當場將這些宦官下獄誅殺。
所以呢,袁紹也對他絕望了。
直接跳開了他,私下以何進的名義假傳命令,讓各州郡逮捕宦官親屬論罪。
此舉也成為了何進的催命符。
諸常侍小黃門,得知家屬們的報信,覺得歸去鄉里也是死路一條,索性橫下了心。
以張讓、段珪和畢嵐等中常侍為首的數十諸宦官,暗中召集宮中心腹,攜帶兵器從側門入宮中埋伏。待何進入宮議事完畢后,便假稱太后詔見,誑入侍衛無法隨行的禁闥。怒責何氏的不仁不義后,尚方監渠穆拔劍殺何進于嘉德殿前。
讓大漢朝又多了一位不得善終的大將軍。
用生命給后人留下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千古戒言。
唉,在仕途之上,才不配位,也是一種取禍之道。
但不管怎么說,他終究是當今天子之舅、把持朝政的大將軍!
他的死去,也意味著大漢朝沒有了秩序。
何進的部曲將吳匡、張璋,在宮外聽聞大將軍被殺,索性與袁術合兵共攻打皇宮,至日暮時分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都被燒毀,張讓等宦官畏懼,便脅迫天子和陳留王從復道走北宮逃命而去。
袁隗則是與袁紹矯詔,將依附官宦的樊陵、許相斬之;又與何苗誅殺了因事在宮外的趙忠。又緊閉北宮門,令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當日死者有二千余人。
何苗也很悲催得被殺了。
因為他之前一直接受宦官賄賂,阻止何進不要妄殺的關系,何進的部曲將吳匡便誣他是宦官的同謀,和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攻殺,并棄其尸于苑中。
恩,吳匡和董旻的關系是很不錯的。
剛好,這時候的董卓正在往京都雒陽進軍中。
遠遠望去京都濃煙直沖云霄,猜著事情有變,便只帶著三千嫡系疾馳而來。
:。:
(https://www.dzxsw.cc/book/81182/514087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