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汴京風雨下西樓 > 第2章 送傘

第2章 送傘


九曲子周家的對門,隔著街,是一家小貨行。

        馬行街繁盛,臨街的鋪面都是大店。那小貨行雖掛著一個“小”字,卻也有兩層樓,在附近一帶很是知名。

        貨行貨行,便是買賣雜貨的地方。從珍寶玉器到秤尺刀剪,但凡是人家百姓要用到的東西,統統能在這里買著。

        貨行生意不差,伙計們都是精干的,幾個人把一家店的客人們都招呼得不錯。今日恰好,主人帶著小廝也到了店里來,伙計們更是打起了精神,不敢在主人面前出點差錯。

        這場雨一下,進店買傘的人便多了一些。

        店里擁擠,客人們摩肩接踵。

        這家店的主人姓許,是東京城里出了名的豪富。像他身后這貨樓大小的店面,他在城里開了有百十來家。

        按說這樣的豪富人家,手里有鋪子的店主人是不必時常親自出門巡店的,可這許大官人跟尋常豪富員外不太一樣,他是個當世的陶朱公,慣會打點生意,精通發財之道,常常在自家的店面鋪子里查查看看,好交代伙計掌柜們如何掙更多的銀子。

        今日剛好巡店巡到馬行街的貨樓,看了看店里的生意。

        生意太好,他便不擋著客官們進門的路,站到了門外。

        小貨行的門口有伸出的屋檐,剛好給他擋住了雨。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多在四處躲雨。

        許大官人站在貨行門口,看著他們在街上跑動。

        天上落下的雨把馬行街沖洗了一遍,雨幕淅淅瀝瀝地淋著地上的一切。

        對門的九曲子周家生意也不錯,進門出門的客人都挺多。

        雨下得不小,他隔著半空里的雨點望向周家門外的彩樓。

        馬行街是他常到的地方,九曲子周家的點心他也常去吃,那彩樓也常常能瞧見。本是尋常的一眼,他卻見著了個不太尋常的人。

        彩樓底下,站著一個一身貴氣的小娘子。

        小娘子華色含光,體美容冶,穿著明燦燦的衣裳,鑲著美玉的抹額,站在彩樓底下。

        顏色勝于彩樓幾分。

        看著那小娘子站著躲雨,身邊有個女使,外頭還停著一架轎子,許衷猜想,她該是乘著涼轎出門來的,身邊沒帶傘。

        他就這樣站著,許久,跟身畔的小廝低頭講了兩句話。

        李朝煙在彩樓下等著去買傘的轎夫。他去了好一會兒了,因為貨行里人多,還沒帶了傘回來。

        她往街對面看,看見那貨行里出來了兩個人,一高一矮,站在檐下避雨。

        因為街道寬闊,落雨又密,她只隱隱約約看見那兩人中,高的那個似乎在看她,卻也不怎么真切。

        四目在風雨中相接。

        僅此一瞬,像是有春日的杏花被風吹落,在馬行街上飄飄揚揚,把目光所及之處都染上杏花微雨的柔情。

        朝煙目不斜視地看著街的對面,秦桑以為她在看去買傘的轎夫。

        她看的卻是貨行門口站著的人。

        見那高的,又低下頭跟身邊的矮的說了兩句話,那矮的便進到店里去了。沒一會兒,便拿著三把小傘往街對面跑來了。

        朝煙本只瞧著那高的人,看到矮的向自己跑近,才察覺到這人是奔著自己來的。

        來者小廝裝扮,雖是不怎么高大,但一身衣裳穿得飽有精神,一看便是豪門隨從。

        “娘子安好。”那小廝在朝煙前頭站定,持著傘行了個禮。

        秦桑疑惑地看了朝煙一眼,問小廝道:“小哥是哪位?如何認得我們娘子?”

        “小的名叫平西,原是跟娘子不認得的。”小廝一笑,轉頭看了看對面那貨行,只跟朝煙講道:“對面那位是我家大官人。大官人看娘子出門坐了涼轎,怕是沒傘回去,便叫我給娘子送雨具來。”

        送傘給我?

        朝煙看了看對面,遙遙地看見對面站著的那官人朝自己點了點頭。

        平西手里拿著的傘想遞給秦桑,瞧著秦桑手里滿著,便要給邊上的轎夫。朝煙攔了下來。

        她對這位平西小哥道:“謝你家大官人好意,只是他與我素不相識,我自家的轎夫已去買了傘,不勞破費了。小哥拿回去吧。”

        平西又是一笑:“娘子便拿著吧。不瞞娘子說,那貨行便是我家大官人的。今日貨行生意好,買傘的客人也多。娘子家的轎夫進門,不一定就能買著傘,總不好讓娘子淋了雨。”

        果然,對門的貨行里跑出了朝煙家的那轎夫,手上空空如也,回來告訴朝煙:“二姐兒,貨行的雨具都賣完了,我再去別的地方瞧瞧。”

        “娘子您看,既然沒買著傘,便拿了這三把去吧。”

        朝煙又往對面看去。明明是看不清對面那大官人的面容的,不知是不是眼花,竟覺得那人在朝著她笑。

        朝煙出門是四個人,許大官人給她拿來了三把傘。

        回州橋投西大街有好一段路,不能真叫李朝煙撐傘走路回去。要撐傘的路,也就是從九曲子周家走到馬行街南一處租賃鞍馬車輿的地方。

        于是乎,走到車輿租賃店的這一路上,轎夫在后頭抬著涼轎走著,兩人拿了兩把傘,因手上抬著轎,只好把傘卡在手臂與轎杠之間,勉強給自己擋擋雨。

        朝煙和秦桑擠在一把傘下,秦桑手里全是今日買的吃食和抓來的藥,本也是沒手拿傘的。朝煙舉著傘,一路沒讓她和自己淋到一滴。

        秦桑在路上問她:“娘子認得剛剛那大官人?”

        朝煙反問道:“我認得的人,你會不認得嗎?”

        也是,朝煙走到哪里,秦桑是總跟著她身邊的。要說朝煙自幼來認識過的外男,秦桑也該都是認得的。今日那遙遙一眼見到的大官人,她確實不認識。

        “那這大官人好生奇怪,怎的想著要給娘子送傘?”

        “許是見我覺得有緣,便送來了。”

        回到府里的時候天還沒黑,朝煙的父親李訣也還在御史臺,尚未回來。

        進門之后,便叫大門管事的羅江去馬行街把傘還了。

        家里的孟婆婆已是等了朝煙好一會兒了,正準備弄輛車,自己去馬行街尋朝煙呢,不想兩方在朝煙的院子入蕓閣門口迎面撞上。

        朝煙看見她在招呼人去套車,便上去問:

        “婆婆,怎么要出門?”

        孟婆婆是朝煙的母親長安縣君馮玉嵐身邊的貼身女使,她隨著長安縣君從馮家到了李家。長安縣君亡故前,特地叮囑孟婆婆將來要照顧好她的兩個女兒,也就是李朝煙和李朝云。朝云雖更小一些,卻不像朝煙這樣貪好市井炊煙中的熱鬧,得了空就往人堆里湊。故而在李府里頗有點資歷又一向沉穩的孟婆婆,就到了朝煙住的入蕓閣來了。

        剛剛魏國夫人派人傳來了宮中的消息,孟婆婆一聽,覺得事大,才匆忙要出門去尋李朝煙。當下朝煙回來了,孟婆婆便叫人不用備車了,自己拉著朝煙到入蕓閣里說話。

        進了入蕓閣,到了內室,還屏退了上來服侍朝煙更衣的女使秦桑和燕草。

        “婆婆,這是怎么了?有什么大事么?”

        孟婆婆悄聲告訴朝煙:“方才魏國夫人身邊的女使過來了一趟,送了口信給二姐兒。”

        “姨母身邊的女使來了?”朝煙頗為驚喜。自從母親離世,她最親近的女性尊長便是母親的嫡親長姐魏國夫人馮玉姝。魏國夫人是皇后娘娘的母親,故而在皇城里頭算是頂消息靈通的。宮里有消息,魏國夫人總是知道得很快。

        李朝煙還以為是宮里俞娘子誕下了大大王,皇后表姐定了官眷入宮慶大大王滿月洗兒會的日子,魏國夫人特來通知她們兩姐妹一聲,誰知竟在孟婆婆這里得知了噩耗。

        “二姐兒可別跟旁人說出去,魏國夫人只讓我與兩位姐兒說。早間俞娘子誕下大大王時,宮里的醫官便說了‘此兒氣短’的話。到了午膳過后,官家在俞娘子閣中看大大王時,他便氣竭,夭了。”

        朝煙手里尚拿著自己給朝云抓來的藥,聽見大大王“夭了”,幾袋子藥掉在一邊的桌子上。

        “姐兒可不敢亂與別人說。魏國夫人早早派人來傳話,便是想讓姐兒心里有個準備,以免到時在旁人那里聽得了消息,在別的人面前顯得吃驚失宜,沒得叫人閑話咱們。”

        “好,婆婆,我知道了。只是云兒那里,你可去說過了?”

        “不曾呢。老婆子總想著先跟二姐兒說一聲,再去三姐兒那里。三姐兒身邊的韓婆婆跟我說,姐兒這幾日咽痛總是不見好,說不出話來,人都不想見了。還得是二姐兒親自去一趟山光閣傳話才好。”

        “那我更完衣就過去。”

        主仆兩人私密話說完,就叫了貼身的兩個女使燕草和秦桑進來。

        秦桑跟朝煙是一道長大,向來最無間的,平常兩人有什么話都能說。適才孟婆婆跟朝煙說話,秦桑在門口聽不著,進了門就想問來著。但進門后,看見孟婆婆扳起的臉,就一句也不敢問了。

        給朝煙把身上這套換了下來,朝煙便自己一個人去了妹妹李朝云住的山光閣。


  (https://www.dzxsw.cc/book/65487659/3079788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武平县| 元江| 中山市| 长海县| 平江县| 手游| 临颍县| 曲水县| 灌南县| 澄江县| 彰化市| 山西省| 磐石市| 宁都县| 萍乡市| 靖西县| 监利县| 宁明县| 梁山县| 开原市| 彰武县| 门头沟区| 略阳县| 汾西县| 台北市| 理塘县| 广安市| 辉县市| 泰顺县| 庄河市| 江永县| 垫江县| 遂昌县| 尖扎县| 双柏县| 海安县| 大姚县| 永登县| 景德镇市|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