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管家
李莫惜的妻子王娘子是個拎不清的人,李朝煙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
她隨著李莫惜歸家的第二天,就到朝煙的入蕓閣里來拜訪了一回。朝煙昨日已去拜訪過她,過年事忙,本無須見面這么頻繁,可她偏偏還是來了,朝煙便在正堂里見了她。
以為她是來說家常的,哪知道一開口就是來要管家對牌。
“嫂嫂要管家對牌?”李朝煙有點(diǎn)難以置信。
“是啊。”
“是哥哥、或者爹爹讓嫂嫂管家嗎?”
“不,不,是我先來同二娘商量。”
朝煙心里納悶:王氏跟著哥哥來汴京過年,過完年就回任地去了。在府里前后也就一個來月功夫,她要管家對牌做什么?雖說王氏是長媳,也是宗婦,可這一回來就想當(dāng)家也說不過去吧。
光是她提這件事,就足夠朝煙判定她不太聰明了。至少,不是個會同人打交道的人。
王氏笑道:“二娘年紀(jì)還小,又早年失恃,沒有長輩教引,管家實(shí)在是不妥當(dāng)?shù)模部峙鹿懿恢苋N壹热桓罄苫貋恚驮摬俪制鸺依锏氖鼊?wù)。”
朝煙:……
孟婆婆站在朝煙后面,忍不住開口:“我們二姐兒怎么就沒有長輩教引了,王娘子說話要當(dāng)心。”
朝煙不說話,淡淡喝了口茶。
王娘子不思自己所說的難聽,反倒說起孟婆婆:“我同你們姑娘講話,你不要插話。”
孟婆婆心里哼一聲,朝煙放下茶杯回王娘子:“嫂嫂回家不過一天,怕是家中事務(wù)也不熟悉。”
“熟悉,熟悉。”王娘子又換上笑,“先前我在王家做姑娘的時候,因是嫡長女,我母親也讓我管過家務(wù)。李家人口不及王家復(fù)雜,產(chǎn)業(yè)也無王家多,管起來便是輕松。”
朝煙也笑了:“嫂嫂是來我這兒炫耀您娘家財(cái)大人旺的嗎?”
“哎!二娘說笑了。”王娘子似是沒聽懂朝煙話中的鄙夷,還自說自話著呢:“我王家不算頂大的。二娘或許不知道,我娘家妹妹嫁去了洛陽韓家,那韓家才是財(cái)大著呢。我妹婿是洛陽城中的富豪,家有良田萬余畝,又有店鋪百余間,歲入好幾十萬兩白銀。就這樣的大家,我妹妹一嫁過去便是宗婦,拿了管家對牌,管得也是盡善盡美。”
“原來嫂嫂的娘家妹妹這般了不得。是我寡聞了,先前竟沒有聽說過。”
“呀,二娘常居家中,對外間事少有耳聞也是正常的。”王家娘子手里剝著榧子,弄了一手榧子的黑衣,“是以姑娘把管家對牌給了我,便好多出門去走走了,聽聽哪里有豪富人家的事,也好學(xué)得點(diǎn)。”
朝煙一笑,不愿與她多說,只道:“嫂嫂見識廣,我望塵莫及。只是管家對牌是父親交給我手里的,若要換人管家,也得父親做主,我是做不了主的。”
王娘子一聽這話,以為是朝煙答應(yīng)下來,便殷勤出主意:“這個容易。只消姑娘去同父親說,道是家務(wù)繁雜吃不消管,讓我給二娘分分憂就行。”
“嚯。”朝煙失語許久,“父親大人威嚴(yán),我素來不敢同父親說話。嫂嫂要說便自己說去。”
“哦!父親大人確實(shí)威嚴(yán)……那…那姑娘說,若是我去說,父親大人能同意嗎?”
“這我可不知道了。”
朝煙言盡于此,低頭默默喝茶。
王娘子見事情已經(jīng)講得如此清楚,也就不再說話,告了辭離開,想直奔李訣所在的春暉閣去。
走到一半才想起來,李訣還在御史臺,根本不在府里,于是又回晴明閣了。
朝煙跟孟婆婆一同坐到內(nèi)間去烤火。
“怪不得哥哥不喜歡她。”朝煙與孟婆婆講,“她好歹也是大家出身,怎么說話不過腦子呢。”
秦桑則在一邊好奇:“姐兒說的是誰?”
燕草斥她:“剛才是誰在同姑娘說話,姐兒說的便是誰。”
秦桑才醒悟過來,原來姐兒在說王娘子!王娘子怎么了?怎么不過腦子了?她兩耳豎起,等著聽朝煙和孟婆婆講話。
孟婆婆嘆道:“王娘子雖是武將人家的女兒,可是東京城里這么多武將人家,哪家女兒不是飽讀詩書通曉經(jīng)義的,偏偏她們王家女兒不讀書,只認(rèn)了字就當(dāng)是斯文人。若非早有婚約在身,大哥兒怎么會……”
“我本以為她父兄都是武將,她也會是個豪爽的人。像我表姐,也是武將人家出來的,多么□□仁厚。偏她還更奇怪,拿了商戶來比我李家。商戶雖豪富,終究只是商戶,竟敢同簪纓世家作比了,可見她心里不把咱府上當(dāng)回事。這樣的人,怎好拿我家管家對牌呢。”
朝煙回想著剛才同王娘子說話的情景,記得王娘子帶過來的女使是紙兒。又說:“婆婆,你且看著,這事可有的說呢。”
李莫惜在未曾離家之時,晴明閣里就有四個貼身的女使照顧。
李家人在給下人取名一事上,個個都有自己的主意。不說朝云的山光閣里的粗使有白草、胡琴、琵琶、羌笛,也不說李訣身邊的萬舸、千帆,晴明閣的下人們都有頂好記的名字。
三個得臉的小廝,叫做毋意毋固毋我,直接把孔圣人的話搬來給人叫名了。
四個內(nèi)室伺候的女使的名字還是筆墨紙硯,按年紀(jì)大小各分得一個字。筆兒年紀(jì)最大,比李莫惜也要大一歲,硯兒年紀(jì)小,比李朝煙小一歲。
今日跟著王娘子來的紙兒姑娘和李莫惜同歲,是自幼陪在他身邊的。王娘子和朝煙說了什么,紙兒全聽去了,也全講給李莫惜聽。
夜里,李訣遲遲不曾歸家。
已是年末了,今歲堆積的案牘都需要處理干凈,御史臺的公務(wù)頗多,近來李訣總是忙的。王娘子不曾有機(jī)會提管家對牌的事情,只好呆在晴明閣里。
李莫惜本打算宿在姜五娘那里,聽了紙兒說入蕓閣里的事,便上了正房,頗有點(diǎn)氣忿地問王娘子:“我聽說你今日去過煙兒那里了?”
王娘子坦然:“是啊,我去要管家對牌。”
“我們頂多一個月就走,你去要管家對牌做什么?”
“我母親前些日子給我來信了。”王娘子總是把一切都說給自己的郎君聽,“母親說,近來時局不穩(wěn),呂相也被罷黜,大郎在奉化的任期將滿,考績又是上等。這般時節(jié),母親叫我趁身在汴京,要多替大郎走動走動。當(dāng)下正是落雪時節(jié),汴京舊俗便是臘月之中落一場雪辦一次宴,若我把管家對牌拿著了,不就能替大郎操持宴集,請一些對你仕途有裨益的人家過府來往了么。朝煙妹妹年紀(jì)還小,不會辦宴,總是我來主張得好吧。”
李大郎默默地聽著,心里莫名生了火氣。可奈何這是發(fā)妻,屋外還有女使候著,他不可能自降涵養(yǎng)對她說重話。只是怨她愚鈍,真是不配為宗婦的。
“你要替我走動……”他搖搖頭,嘆聲氣,問她,“你可知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因何被貶出京?”
“嗯?”
“便是因他們與呂相一系兩黨對立,政見不合成了黨爭。你只知朝局動蕩,卻不知因何動蕩。若你真為我奔走于汴京之中,或是遍請相熟的官眷來府,在官家眼里,就是你家大郎在結(jié)交黨羽,明年便好從奉化趕到瓊州去了。我去瓊州吃瘴氣,你便開懷了?”
王娘子吃驚:“不會吧?有這般利害?母親不曾跟我說。幸好幸好,大郎你先知道了我去要對牌,不然闖出禍?zhǔn)聛恚钦媸亲锬趿恕!?
“你心里曉得就好。少自以為是,給你的那些書也多看看。府里一應(yīng)事物,朝煙管得詳好,你就不必去多操閑心了。”
“好好。”王娘子當(dāng)然答應(yīng)。
夫妻兩人幾句話講完,正事過后就是閑事。王娘子心里盼著同李莫惜一道在正房安置了,可李莫惜卻還是去了姜五娘那里。
因昨夜李莫惜也宿在姜五娘處,今夜亦然,她心里終歸不好受。
可想到大郎納那姜五娘之后,又不曾把她帶在身邊上任,多年以來姜五娘也才只見大郎這么一個來月,便也勸著自己該大度,不可同一妾室計(jì)較。
隔日,王娘子就又來了入蕓閣。
入蕓閣里的茶水偏苦,王娘子愛喝甜茶,喝不慣苦的,只是干講話。
“昨夜大郎同我商量了,說這管家之事還是姑娘操持得好。”王娘子尷尬笑笑,眼中有幾條血絲,“姑娘便當(dāng)我昨日沒有來過,沒有說過那幾句話。”
朝煙看她雙眼紅紅,以為是昨晚哥哥訓(xùn)斥了她。想來哥哥這種脾氣好的人,竟也會訓(xùn)斥妻子。可見女子高嫁是不得好的,學(xué)識眼光都配不上郎君,必然在婆家難做人。她這個小姑子不喜歡嫂嫂,哥哥這個郎君也不喜歡她。
朝煙不知王娘子眼紅的真正原因:實(shí)則是王娘子昨夜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總想著大郎連著宿在姜五娘那里的事。她同姜五娘雖是正房和妾室,卻從來不曾見過幾面。只有當(dāng)時納姜五娘進(jìn)門的時候給她敬了一杯妾室茶,當(dāng)她和大郎遠(yuǎn)在奉化時,根本就是見不到姜五娘的。照她看來,大郎不該和姜五娘有什么情分,姜五娘也沒有什么美貌,怎的就有手段留人呢。
王娘子心中裝著事,在入蕓閣也蔫蔫的,很快回去了。
(https://www.dzxsw.cc/book/65487659/3078004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