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見王清源
湯宗來到杭州知府衙門,點名要見知府王清源,衙門差役們見凌晏如陪同,立刻一邊通稟知府大人,一邊將他們恭迎至衙門大堂。
很快,王清源快步走了進來,見面立刻拜下,“杭州知府王清源見過湯大人、凌大人。”
經過昨日現場目睹審案,湯宗對他極為欣賞,“王大人多禮了,請起。”
王清源起身,看向湯宗,正要再說一些官場上客氣的話,眉頭卻皺了起來,“湯大人,下官,下官是不是.......在哪里見過您?”
湯宗還沒有說話,凌晏如先道,“王大人,湯大人昨日才到杭州,你怎么可能見過?”
王清源尷尬,“是,是,下官可能是認錯人了。”
湯宗哈哈一笑,“王大人,你沒有認錯人,你我的確見過,就在你這府衙之外!”
“府衙之外?”王清源一愣,皺著眉頭看了看湯宗,“哦,下官想起來了,您是昨日那個老人家。”
“大膽!”聽到王清源說湯宗是“老人家”,凌晏如立刻怒斥。
“下官,下官唐突,還望大人不要怪罪。”王清源知道說錯話,趕忙致歉。
湯宗笑道,“不礙事,王大人說的對,本官今年五十有七,的確是個老人家嘛。”
凌晏如奇怪,“湯大人,您與王大人昨日如何見過?”
在有分量的官員面前,他便不再稱呼湯宗為“老師”,免得被說是關系莫逆。
湯宗解釋道,“昨日我來到杭州府,本是想直接去找你與周大人的,可進城之后聽聞王大人審案,便與紀千戶一道過去瞧了一瞧。”
他說到這里看向王清源,“王大人查案細致入微,洞察秋豪,分析鞭辟入里,果如百姓所言,是不可多得的好官。”
聽湯宗給予自己如此高的評價,王清源誠惶誠恐,趕忙道,“湯大人言重了,下官這點微末道行哪里能與滿朝聞名的湯大人相比,昨日下官實在是不知是您,若是知道了,哪里敢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王大人過謙了。”湯宗示意眾人坐下,“本官雖然身為大理寺卿,可職責卻是多為斷案,而少查案,雖一字之差,卻不可同日而語,斷案是基于查案的線索分析案子的結論是否合理,而查案則是以案情找到可疑的線索,進而得出結論,是斷案的基礎。”
他說到這里,看看凌晏如,又看看王清源,“其實想要天下冤假錯案減少乃至杜絕,更多的不是倚仗刑部、督察院,還有本官主掌的大理寺這大明朝三法司,而是你們這些地方官員哪。”
“謹遵湯大人之教誨。”凌晏如和王清源同時起身道。
重新坐下,王清源看了看湯宗,表情有些糾結,欲言又止。
湯宗笑道,“王大人若是有什么事,就請直言。”
“是。”王清源稱是,小心問道,“湯大人,說起查案,在您來之前,下官正為一件案子發愁,不知是否可以請教一二?”
凌晏如聞言不滿,“王大人,湯大人此番來杭州府有要事在身,這些事情還是不要勞煩湯大人。”
“是是是。”王清源慚愧,正要致歉,湯宗卻笑著道,“無礙,查案之事,本就應互相探討,才能減少冤假,你但說無妨。”
“是。”王清源道,“湯大人,前日夜里,有一老婦被歹人搶了幾貫銅錢,大呼捉賊,有多人聽到呼喊前去捉賊,有一個人腳力好,捉到了那賊人,與他扭打在一起,等眾人趕到,見銅錢被扔在地上,兩人卻互相指責對方是賊人,因為事發夜里,老婦也沒有看清,于是告到官府,這兩人都是外來之人,在杭州沒有背景關系,無法探查人品,下官一時難以抉擇,還請大人指點。”
湯宗聞言想了想,“王大人,周禮講五聽,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以此來斷案,看嫌疑之人有沒有說謊,是否符合案發現場的證據,但這卻有些太過教條,對于一些偽裝極好的人還是有些難以辯別,所以本官認為,審案斷案應重效率而輕褥節、講操守而善變通、重調查而不妄斷,就比如這個案子,就重在變通。”
“還請大人指點。”王清源懇切道。
“王大人,賊人搶了那老婦的錢財,他一定心中惶恐,害怕被人追上,所以必然是全力逃跑,而捉拿之人卻能追上他,那自然他的腳力比那賊人要快不少,你可讓兩人比試腳力,誰慢誰就是賊人。”
王清源聞言眼睛一亮,茅塞頓開,立刻起身拜下,“湯大人真不愧神斷之名,真真是做到了輕褥節、善變通,下官受教了。”
湯宗起身,抓住他手將他扶起,“王大人,快快請起。”
兩人雙手一接觸,湯宗感覺王清源雙掌粗糙,稍稍看了一眼,只見他的雙掌指節和虎口處布滿老繭,掌心卻滑潤無比,連掌紋都磨得看不清楚。
心說這王清源看起來一副文雅書生的樣子,雙手卻如同農人一樣粗糙,實在怪異,當下沒有多問,看看凌晏如,又看看王清源,笑道,“本官原本是來這杭州府衙門問案的,沒想到卻聊了半天的審案。”
“這不正是正合湯大人心意嗎?”凌晏如笑道,三人哈哈大笑。
湯宗看著王清源,“王大人,你之前供職何處?”
王清源知道他是問自己背景,拱拱手,“湯大人,下官是福建興化府人,永樂七年進士,承蒙皇上器重,三年后,于永樂十年經吏部銓選上任陜西千陽知縣,后任鳳翔府同知、知府,直到半年前,改任杭州府知府。”
湯宗聞言,上下觀察他道,“哦,王大人是永樂七年進士,那當時應該就有近四十歲了吧。”
王清源尷尬,“讓湯大人和凌大人見笑了,下官家里窮,不能專心讀書,只能邊做農活邊參加科舉,直到三十一歲中舉人,三十七歲才中進士,比不得那些才智聰穎之人。”
湯宗聞言,心說難怪他手掌粗糙,原來是出身不太好,農活做得多,“哦,王大人雖然進士中的稍晚,卻能在七年之后,做到杭州知府,可謂厚積薄發,這可比許多讀書人強多了。”
這話說的不錯,普通進士不比三甲,想要做官,就得在家等,三年是等,十年也是等,等哪里的官職空缺了才有機會,王清源雖然進士中的晚,但能在四十多歲的年紀做到杭州知府這等地方大員,已是相當不錯。
王清源道,“多謝湯大人謬贊。”
閑話聊畢,湯宗這才開始正題,“王大人,你應當知道本官此來是為奉天殿刺駕的案子吧?”
王清源點頭,“方才凌大人說大人身負重任,加之有過耳聞,下官就已經猜到了。”
“嗯。”湯宗道,“王大人,本官聽聞你也曾見過暹羅國那尊四面佛?”
“回大人話,下官的確見過。那是五月二十九,暹羅使團到達杭州,正好遇到杭州航道堵塞,周大人喚下官一同查驗貢品,負責暹羅使團在杭州府的飲食起居,所以在布政使司衙門有幸見過一面,那件精致貢品從外形就能感覺到鬼斧神工,卻不想在奉天殿發生了那等事,實在讓人氣憤。”
王清源說完看著湯宗,“湯大人,皇上遇刺,下官本以為會受不查之罪,不想卻沒有降罪,皇上仁德,下官感念。”
湯宗道,“案子現在還未查清,自然不能妄下結論,牽連無辜,王大人,在布政使司衙門見過四面佛之后,你可還曾再見過?”
“那日同周大人,凌大人見過之后,下官便安排館驛管事王才負責接待,杭州府衙事務繁忙,下官也不曾再去過館驛,是以沒有再見過。”王清源道。
湯宗聞言看著他,知道他所說不假,因為他與凌晏如兩人可不比周洪宗,周洪宗可以將所有事情推出去,發生了什么事都可以說與他無關,但這兩人不行,如果四面佛貢品真是在杭州館驛出的事,根本脫不了罪責。
(https://www.dzxsw.cc/book/42664262/405751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