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建盞(下)
五天后。
經過幾天的準備,徐來沖擊九星真神的第八場比賽,終于開始了。
依舊是張和平負責拍攝。
斗茶這個主題,他從來沒拍攝過,今天算是第一次。
另外,建盞這個東西,他之前也沒怎么接觸過,只是聽說有這么一個東西。
一直想見識見識來著,沒成想今天一下齊活兒了。
“不知道徐大廚準備挑選哪個盞進行斗茶?”
臺上,孫大鵬笑瞇瞇地問道。
這絕對不是打探情報,主要是為了公平。
另外,他還有點私心。
徐來的比賽,張和平全程跟拍,最終這些會被剪輯成一個紀錄片。ωωw..net
雖然張和平沒有說這個紀錄片是什么,但根據一些可靠的小道消息,他知道那是《舌尖》。
當初,張和平準備拍攝《舌尖》的時候,他們這群九星廚神都收到了邀請。
只是當時大伙都有事情,所以便沒有答應。
后來隨著一些樣片放出,他們全都意識到,這絕對是一部傳世經典。
這么好的“露臉”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
這場比賽對于他個人而言。
輸了,也就是一場而已。
這在可接受范圍,再說輸給徐來真不丟人。
但如果贏了,那就是血賺。
打敗徐來的人,至今都未出現,真要贏了那他就是第一個。
這將給他帶來足以吹一輩子的榮譽。
另外,比起他本人,建盞這種茶具更加需要曝光。
畢竟個人是榮譽,建盞則是財源,同時也是文化!
“選好了,就這個。”
徐來微微一笑,拿出了一個造型為“大撇口”的的建盞。
從上往下看,會覺得它就是一個盤子。
但實際上,它有著自己的名字。
——“鷓鴣斑(黃)建盞”。
平心而論,這個盞真的非常精美。
盞內外壁均布滿斑紋,猶如鷓鴣鳥羽毛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棕黃的釉面斑駁如鱗片,又如龜甲,從杯底的細密逐漸擴散至杯口,內外皆有,如同游離的浮游般迷幻斑斕。
這一看就是大師之作。
但徐來之所以選擇這個盞,除了它是大師之作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孫大鵬送過來的盞不少,但唯獨這個的包裝最為精致,且各種證書齊全。
顯然,對方是想他使用這個盞來比賽。
孫大鵬這么做倒也不是說想給他挖坑,主要是燒制這個盞的人名為孫建新。
孫建新現今已70多歲,在建盞界是當之無愧的前輩,被譽為“鷓鴣建盞第一人”。
而孫建新,正是孫大鵬的父親。
對方都明示到這個程度了,徐來要是還不懂,那真就是不懂事了。
要知道,那些盞和茶葉,可都是孫大鵬送的。
茶葉先前說過,價值幾十萬。
但事實上真正貴的是那些建盞。
就拿此刻他手里這個“黃鷓鴣”來說,放在外面沒個二十萬根本下不來。
這么大一份厚禮,再加上之前的“比賽之恩”,徐來說什么也要給對方安排到位。
“比賽打完就在微博上幫孫大廚宣傳一下。”
徐來心中暗道。
孫大鵬笑容滿面,拱手道:“徐大廚要沒別的問題,那咱們就開始?”
“嗯,開始吧。”
比賽正式開始。
因為是斗茶,所以并不需要鍋碗瓢盆以及灶臺。
這便導致了比賽現場非常寬敞。
“嗤!”
兩人幾乎同時擦亮了火柴,點燃一顆固體酒精燈,取來陶制小爐以及厚實的瓷碗。
旋即又從一塊茶餅身上取下一小塊茶葉,扔進了小碗中進行加熱。
“這一步叫炙茶!”
“茶或經年,則香色味皆陳。于凈器中以沸湯漬之,刮去膏油一兩重乃止,以鈐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
“若當年新茶,則不用此說。”
現場有不少人看不明白這個操作,蔡老便做了一番講解。
炙茶的時間大概八分鐘,因為熱量從火苗傳遞到茶葉,這個時間恰到好處。
看到這里,會有人問,怎么不用今年的新茶?
一來,儲存得當的紅茶,年代越久越有滋味。
二來,新茶水分較多,不利于下一步的操作。
經過炙烤的茶葉水分變得更少了,整體都顯得有些焦脆。
徐來和孫大鵬,再次同步,將茶葉扔進石臼中進行搗碎。
這個操作,像極了中藥中的某個環節。
“這一步叫碾茶。”
“石臼只是預處理,后續還要用石碾以及磨盤。”
“最終的成品,會如面粉一般,細膩滑潤,茶香味濃。”
蔡老繼續科普。
果不其然,他話剛說完,徐來和孫大鵬便進行了他所說的步驟,一個不差。
原本看起來梗葉清晰的茶葉,此刻全部化成了粉末,遠遠看去,像是咖啡粉一般。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個肯定是篩茶了!”
見徐來和孫大鵬拿出了一個細篩,有觀眾喊道。
而臺上兩人接下來的動作,也跟這名觀眾所描述的那樣,將先前的茶粉篩了一遍。
“是篩茶沒錯,但叫法錯了,這個操作應該叫【羅茶】才對。”
蔡老捋了捋胡須,笑呵呵地說道。
在古代,羅由羅蓋、羅篩和羅底組成,因此羅即篩,【篩茶】即【羅茶】。
“羅細則茶浮,粗則水浮。”
古人早有總結。
后續,徐來和孫大鵬將各自的盞取出。
兩個大小一致,造型一樣,肉眼看不出什么區別的鷓鴣盞被擺了出來。
徐來并沒有著急進行下一步,而是拉著孫大鵬走到所有人面前,順帶給張和平使了個眼色。
“徐大廚……”
孫大鵬有些感動,徐來肯使用這個盞來比賽,已經是幫了他的大忙了。
他是萬萬沒想到,還有這一步。
“好的東西,自然要讓更多人看到。”
徐來微笑,將兩個鷓鴣盞放到一起,讓張和平用高清鏡頭記錄下這一刻。
一身金翠畫不得,萬里山川來者稀。
燒制建盞非常不易,窯溫變化和油柴多少都有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油柴分量必須精確到克。
超高溫下、釉面流動,這樣才能有形成斑紋的條件。
但這種建盞斑紋的形成中充滿著各種變幻莫測,想要燒制成鷓鴣更是難上加難。
除了燒制技術,還要看運氣,這也是建盞“自然天成”的原因。
同樣的原料和窯爐,在不同的窯位和季節,甚至不同的天氣,燒制的斑紋都有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每一只建盞都獨一無二的。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許多瓷器都可以定制定量燒制,但建盞卻依舊不行。
如此寶物,豈能蒙塵?
(https://www.dzxsw.cc/book/40346357/363653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