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友人相聚彈冠相慶
等到把所有東西都買完回到店里已經差不多八點了。要請客的是周日的早餐,但之前陳時跟幾個人都說好了讓他們睡到自然醒再慢慢過來,所以時間還來得及。
只是陳時這邊剛把東西卸完就接到了章奇的電話說公司臨時加班。學長先是表達了一番自己的遺憾,在陳時說完邀請下次來店里吃之后沒說兩句就被忙著通勤的他掛斷了電話。
打工人,打工魂。陳時表示非常理解。
誰知又過了幾分鐘,兩個舍友也都不約而同地打電話來表示臨時有事,改天一定登門拜訪。陳時只能笑著回應說下次再約,兩人不好意思地應下了。
既然少了幾個吃飯的人,今天的菜可能就會多出一些來,蔬菜和泡著的糯米不能留,到時候讓張鑫柳越帶走一部分,剩下的只能放冰箱自己明天再吃。
已經習慣于時不時吃剩飯的陳時想著銀行卡里的余額咽下了嘴角流出的淚水。實在不行今天就多吃點,不然明天做的早點賣不掉,后天再賣不掉剩飯就會像大年三十的晚餐一樣,摻著新糧一直吃到第二年春節結束。
洗完手,招呼張鑫在店內坐下休息,陳時就直奔主題,先做包子。
包子,傳為諸葛亮所發明,是中華民族傳統小吃,擁有著數百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宋代之前還被稱為”饅頭“。如今,基本上各家各戶都會做包子,只是這方法餡料也各有不同。陳時選擇的是最傳統的鮮肉包,主要食材只有豬肉,實在是再方便不過了。
陳時把洗干凈的砧板、鋼盆和碗都拿了出來,將新買的面粉倒出適量到盆里,再開一包酵母倒入一點,接著混著約200毫升的食用溫水邊倒邊揉成光滑均勻的面團。整個揉面過程約莫五分鐘,揉完后他將面團放入刷過油的有孔的不銹鋼盤再蓋上濕紗面,等待面團發酵。
在此期間,他把買的肉塊都清洗了一遍,又拿出冰箱里的皮凍取了一點,用刀將皮凍和五花肉都剁碎后一起放入碗中,再加入醬油、蠔油、胡椒粉、鹽、蔥蒜末泡的水和少許淀粉混合均勻。蔥姜水加入的同時要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他分了三次加入,這樣能更充分接觸肉末。
因為有的人不吃姜,所以他沒有放姜,而是加了一點點料酒去腥,自己買的豬肉味道不重,不需要特別注意。
這時候面團也發酵好了,陳時先把把面團拿出來排氣,又再次揉光滑之后又搓成長條。一個這么大的面團切了二十個長度一致的小劑子,再依次用搟面杖搟成三毫米左右的圓形面餅。留了十個搟得略大些的用來做燒麥的,剩下的面皮依次放入肉餡包好,再捏幾個褶子出來,只留上面一個小口,生的包子就做好了。
等到將十個包子依次放到鋪著蒸布的蒸籠里,時間已經是八點半了。
緊接著陳時便開始做饅頭了。和包子一樣,饅頭也是一樣親民又頂飽的小吃,雖說不上多美味,但總歸是讓人心底踏實。
市面上做饅頭選用的面粉和包子一樣都是中筋面粉,但是陳時媽媽告訴過他饅頭揉面的時候可以混一點高筋面粉,在揉面的時候還可以放一點白糖增加甜味,加速發酵可以把面團放到溫度高的蒸鍋里,這些陳時都照著媽媽的食譜一一做了。
醒面切劑子的流程都是一樣的,最后做出來六個大饅頭正好一人一個,這饅頭頂飽,不能做太多。
蒸籠被饅頭和肉包裝滿了。陳時往大鐵鍋中加入自來水,等燒開后就將蒸籠放到鍋上面,蒸十分鐘就應該差不多了。這樣其實已經是大多數人在家做饅頭包子的過程了,陳時心里有底,自然也不慌不忙地開始準備做燒麥和蒸餃。
燒麥,又叫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等,其頂部折束如花,面皮潔白如雪,皮薄餡多,噴香可口。北方做燒麥一般都是純肉餡或是像餃子一般蔬菜配肉作餡料,而不會放糯米。南方則是糯米為主,蔬菜肉類為輔,這樣好吃又頂飽。陳時要做的,便是后者。
香菇肉丁燒麥,聽名字就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香菇泡發后,并著洗好的半根胡蘿卜剁碎,連著之前準備包子肉餡時順便一起剁了的豬前腿肉放入準備好的盤子里。
陳時又另外拿了一口鍋放到灶上燒熱,放入少許食用油。只聽“呲啦”一聲,豬肉就被倒進了鍋中。
接著鐵鍋鏟一頓翻炒將肉末炒散,然后放入黃酒,老抽,生抽,鹽等調味料炒香。放入蔥姜蒜粒爆香后,又加入胡蘿卜碎和香菇粒一起翻炒。
簡單卻濃郁的香氣從后廚溢出來了,在大廳等待的張鑫頓時有些坐立不住,手機也不玩了,眼睛直往后廚瞟。
估摸著肉已經七八成熟的時候,陳時就把它們都撈了出來。
這時,回來后就用清水泡好,醒面時被放入電飯煲的糯米飯已經蒸好了。小份的糯米用電飯煲比較快,口感跟大蒸籠蒸出來的差別幾乎吃不出來,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吶。
陳時將糯米和炒出來的那堆蔬菜肉沫混合后又滴了幾滴香油,接著再用和包包子略有不同的手法將餡料放到了醒發充足的圓形大面餅中央包好。
他把蒸饅頭包子的蒸籠取了下來,揭開蒸籠略看了一眼。只見一個個白白的大饅頭就似年畫里的胖娃娃一般喜人,包子也胖乎乎的,可愛極了。
緊接著他又拿了一個新蒸籠放燒麥。只需要蒸上七八分鐘,再悶個五分鐘,燒麥就能出籠了。揭開蓋子,幾個鼓鼓囊囊,你挨著我我擠著你的燒麥在廚房的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金紗,面皮有些晶瑩剔透。
燒麥頂部開出了一朵漂亮的花,深褐色的糯米仿佛下一秒就會從面皮上方溢出來一樣,并著香菇那種獨特的香氣,還沒吃,就讓人忍不住期待了起來。
張鑫從廚房門口探了個頭往里張望,聞到這味道忍不住問道!肮䥽D,時哥,能吃了不?”
陳時笑著拿起旁邊已經晾涼了些的蒸籠蓋子問道,“包子吃嗎?燒麥容易飽,等六月來了再一起吃吧。”
“包子也行,包子也行。”喜笑顏開的張鑫并不挑剔,光看外表就知道,這包子肯定不差。
“小心燙!睆場谓舆^陳時手中的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個大肉包。他不急著咬破,而是先吹了兩口氣。雖說這會包子肉眼可見已經沒那么燙了,但他還是小心為好。
張鑫嘗試著咬了一小口,原以為肯定離內餡還遠著,沒想到一口就吃到了滾燙的肉汁。
“呼吁呼吁,好燙!好燙!”張鑫張嘴的同時快速嚼著嘴里的包子,試圖讓冷空氣加速循環以降低口腔里灼熱的感覺。
“喝杯豆漿,涼的!标悤r忍著笑,從旁邊倒了一杯早上剛打的豆漿。
張鑫一飲而盡。
“呼謝謝時哥!彼悬c不好意思,緊接著說道,“這包子湯汁還蠻足的,鮮美!好吃!只是沒想到外面皮冷了,里面還這么熱。”
這回張鑫才真正開始小心謹慎了起來。他先用舌頭試了下包子內里的溫度,再一口咬下。
真香!軟軟喧喧的包子皮下面是新鮮易嚼的大塊肉餡,咬一口汁多餡鮮,鮮香適口。雖是常見的餡料包子,但配合上陳時恰到好處的調味手段和摔打揉捏多次的勁道面皮,說不上哪里特別好,但總的來說就是很絕的家常味道。
“唔,好吃!”時哥這手藝不錯,看來自己跟六月哥還真是白擔心了,陳時光是開包子鋪這生意都不見得會少。
陳時看張鑫吃的一臉滿足,自己也很開心。他手底下也沒閑著,稍微收拾了下臺面后就開始備起了小籠包的材料。小籠包作為打開國際市場的中國美食,自然也有著與眾不同的地位,F如今小籠包的做法也分地區,常州、無錫、杭州、上海、開封等地都有著馳名全國的本地特色小籠包。
陳時母親學的是無錫的“小籠饅頭”,教給陳時的自然也是這個。無錫小籠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的特色,只是當初教的吃的都是蟹粉小籠,現在螃蟹成本高了,他也就順勢換成了普通的灌湯小籠包。
灌湯小籠一咬一汪水的公認秘笈就是豬皮凍,本質上和做包子差別也不大。揉面,發酵、切小塊和醒面無需贅述,留了做流沙包的面劑子后,陳時將豬肉末和胡蘿卜丁、香菇丁、泡發好并切碎的粉條和蔥末混合,再加入適量鹽、生抽、老抽、白糖、五香粉,豆瓣醬和油等攪拌勻,分批放3勺水淀粉的同時將肉餡順著一個方向攪。
豬皮凍切丁放入肉餡中后,取搟面杖將面塊搟成比包子皮略小些的圓形薄片,放入調好的餡,捏成有18個褶紋的小包子。包好的二十來個小籠包子放在屜上醒20分鐘后,陳時又重新煮沸了一鍋開水,將三個籠屜放在上面蒸六分鐘,關火再悶上三分鐘,灌湯小籠包就做好了。
這時,等在一邊時不時幫忙遞個布拿個碗的張鑫已經有些躍躍欲試了!斑@個做的多,讓我先嘗嘗!”
陳時也不小氣,直接取了一屜灌湯包放到了張鑫身前空著的桌子上!靶⌒狞c,這次是剛蒸的,肯定燙得很!
“知道知道。”張鑫打著哈哈,筷子毫不客氣地直接伸向了熱氣騰騰的包子們。
(https://www.dzxsw.cc/book/40042301/331391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