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新人上任三把火
清明過后的第一個禮拜,三個大學生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和易白一樣,三人一開始都還有些手忙腳亂不適應,甚至出了不少錯誤,由于都在陳時的監督范圍之內,所以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后果。等過了第二個禮拜,就明顯能夠感覺到三個人的差距了。
進步最快的是唯一的女生李文靜,可能女孩子天生就比較容易適應環境,再加上手腳麻利,她現在已經基本能夠按要求完成揉面工作后幫著陳時做一些打掃清理的活兒。跟人溝通的方面,他覺得李文靜做得還不錯,所以李文靜時不時地也會客串一下服務員的角色。
梁肅一開始是經常出錯的,需要旁邊人時不時提醒一下,陳時覺得他的抗壓能力還是差了一點。不過他領悟得很快,而且之前具有著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經過兩個星期的磨合已經基本上可以適應環境了,并且已經達到了陳時對他的期望。
劉信在廚藝方面進步是最大的。陳時一直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于是在空閑時間也多多提點,試圖將他打造成一個全能的廚師。
年后,菜販子拉了一個大群,里面有本市的一些在他那采購菜品的大小酒店負責人,陳時經常能在里面看到眼熟的酒店名。菜販子時常會發一些新品到鵝信群里,需要的可以在群里直接溝通也能私聊下單。
在這里要說明一下,菜販頭子本身也是個中間商,他是通過收集附近農民的農產品來賣給他們賺取差價。收購的渠道聽說有好些。陳時之前打探過,知道他也有幾個下線負責收集樣品,然后在送到他那兒就會先篩選掉一批品質不過關的或者供貨不穩定的,最后會確定一些品質過關相對比較穩定的來源,再按照銷量定好價格送到像陳時這樣的商家手上。
現在陳記的訂單還是由陳時自己來做確認,付款也是他來,而按照訂單采購和日常核對的工作就交給了相對來說比較細心的梁肅。
第二個星期快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四月的末尾了,陳時也覺得差不多是時候推出店內的新品。這次他打算一次性推出六樣新品,分別是糜子面窩頭、油炸餛飩、涼皮/牛筋面、雞絲涼面、綠豆薄荷粥和銀耳蓮子糯米粥。
糜子面是什么陳時最開始連聽都聽沒聽過,后來他查了一下才知道就是以黍米為主要原料經研磨加工后得到的粉末,對于促進脾胃的健康很有幫助,可以起到涼血解暑的功效,還能幫助預防和緩解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癥狀。
群里已經有其他酒店的人反饋說這批新貨中的糜子面質量還不錯。陳時特別注意到有一個自己曾去過的飯店,而且已經進貨進了三四次了,所以他決定也嘗試嘗試,就跟風買了一批。由糜子米和大黃豆磨成的糜子面所做的吃食在母親的食譜里面是有提到的,雖然只出現過一兩次。他憑借著記憶找到了出現的那幾頁,幾番選擇對比下來還是準備從比較容易的一樣——糜子面窩頭試起。
由于糜子面店里另外三人也都沒有聽說過,所以在梁肅早上從送貨的那里拿到袋子之后,他們三個先是好奇地圍觀了一下。糜子面顏色是淡黃色的,顆粒看上去比面粉略粗一些。李文靜用洗干凈的手捏了一點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發現跟普通小麥粉聞上去也并沒有太大區別,都是沒什么味道的。
于是她就詢問陳時,這個面粉的味道大概是怎么樣的。陳時露出了一個神秘的笑容,告訴她,嘗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其實他自己心里也沒底,不知道弄出來會是什么味道,畢竟他也沒吃過。
送來的貨他檢查了一下,發現還有零星幾個沒有壓碎的大顆粒,和一些聚在一起的面團,于是他讓劉信用店里的設備磨碎碾壓一遍。劉信忙活了二十分鐘,把一大袋子糜子面都重新加工了一下,接下來就到了制作的時候了。
陳時教李文靜先將小蘇打粉加入糜子面中混合均勻,然后用溫水和成面團稍微餳一會。接著將面團揉搓成長條切小劑子,劑子上端捏出尖的,下端捏成圓的,側看如寶塔形狀,再用大拇指在底部戳出一個洞制成窩頭生胚。
“磨好的面,時間不能放得過久。在常溫條件下,夏天要隨磨隨蒸,不能隔夜,咱們這里就按照饅頭的儲存條件和時間來放就行。一定不能超過兩天,否則蒸出的窩頭就會變苦。”陳時仔仔細細地交代給了李文靜和梁肅兩人,那兩人也認真地點點頭。
做餐飲最重要的就是食品安全,其次是性價比,口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所以寧愿自己累一點也不能偷懶敷衍,這也是他們之間的共識。
大火上屜蒸十分鐘,約九分熟時出鍋。蒸出來的糜子面窩頭色澤黃潤、光亮油潤,幾個人分了一個都嘗了,口感綿軟,豆香醇厚誘人,和普通的饅頭還是有一些差距的,里面的孔縫也要大一些,飽腹感也更強些。
略吃了兩口陳時就開始制作下一樣新品——油炸小餛飩。
油炸物都需要現制不然很快就會不酥,所以陳時決定親自負責這樣吃食。油炸用的小餛飩比店里之前賣的還要小上一圈,玲瓏大小更像是零食一般。餡還是豬肉大蔥的,每個餛飩的餡只有一點,主要就嘗個咸味。做完一鋼屜小餛飩后,陳時往旁邊的小鍋里倒了不少油,油熱下餛飩炸熟炸香后撈出瀝油,然后就是調味了。
現在店里有專門裝料汁的大缸子,一個約莫有兩升。陳時取了一個缸子,往里加醬油、白糖、辣椒油、花椒粉、香油、醋、蔥蒜末和香菜末,再加了一點清水攪拌均勻制成了調味汁。他又拿了旁邊的一個長柄勺舀了一小勺倒入料碟里,招呼李文靜三人過來吃。
咔哧咔哧,金黃焦脆的小餛飩油香四溢,李文靜看起來很喜歡,吃了大半盤子才停嘴。沾料汁的小餛飩吃起來又是不一樣的風味了,梁肅慢悠悠地夾起一個小餛飩略微點沾了幾下料碟才送進口中。微微沾濕的表皮緩解了一部分油炸食品的火氣和油膩感,外皮比薯片酥脆得多,里面的星星點點的肉餡又嫩又香,大蔥葉子也帶出來一部分清爽的口感。
他們在這邊吃著,陳時把劉信提到了一旁,讓他學著做下一道小食——涼皮。這個餐品是劉信提議的。最近天氣逐漸炎熱起來,在后廚忙活的他們仨都經常大汗淋漓,特別是劉信,作為一個體重數字較高的人,經常汗流浹背,油光發亮。劉信在某一天中午向陳時提議說想吃一些涼一點的東西,比如說涼面,這給了陳時一個思路。
夏天快到了,這個時候上一些清涼的新品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陳時也打算從涼皮涼面做起。由于這兩樣相對來說并不太適合作為早餐的餐食,所以他也打算只在晚上做。涼皮和涼面,可能更像是零食或者小吃,應該能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面皮是純時親手做的,他覺得這種涼皮涼面之類的東西依靠于面的本身味道多一些,最好還是自己揉面自己做比較有韌勁,而且能夠把握好那個筋道的度。面皮就是把面粉糊打上幾個雞蛋清攪和勻,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再仔細鍘成一般長短的條就行。牛筋面是他在市場上買的,長長一條,他也按照一般面條長度給切斷了浸泡起來。
輔料是黃瓜和小油菜、蔥白切的絲。調料主要是醋、醬油、鹽和蒜泥。
涼皮他打算做兩種口味,一種香辣的,一種麻醬的。麻醬本地人吃的很少,有很多人甚至都沒聽過。香辣口的需要多加一樣陳時自制的辣椒油,而麻醬涼皮做起來也簡單,就是調拌涼皮時先加入調味汁,最后在涼皮表面均勻地鋪一層芝麻醬即可。
做好的麻醬涼皮因為賣相有點像面上糊了一層花生醬,所以陳時是第一個品嘗的。但芝麻那股濃重的香氣實在太勾人神魂了,沒一會就把李文靜給徹底勾了過來。
香辣涼皮則更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清辣開胃的涼皮厚薄適中爽滑勁道,上面掛著醬汁,吃完一盤后口齒還余有黃瓜的清香。面筋是外面買的,此刻也浸了汁水,咬一口還會在嘴里呲呲地往外爆汁。湯汁微微有點咸,但是配合上涼皮就剛剛好。
牛筋面形狀偏圓,口感似牛筋,也厚上不少。因為表面表面有細泡,所以比涼皮更入味些。吃起來倒有些像粗壯的面條一般,不過牛筋面可比一般的面條容易飽,用店里的碗盛,一碗大概最多能放上十五根左右,像胃口小的女孩子一般吃上七八條就飽了。
有了做涼皮的經驗,雞絲涼面做起來就更沒什么難度了。這道餐品是川省的特色小吃,是陳時為喜歡吃普通面條的食客準備的。
陳時把黃瓜、洋蔥和胡蘿卜洗凈切絲后,另取一塊雞胸肉洗凈切絲焯熟。再之后將雞蛋打散,倒入油鍋攤成蛋餅然后取出切蛋絲。涼面用到的是雞蛋面,面條屬于圓面,顏色微黃。陳時把煮熟的面條撈出,加熟植物油拌勻抖散快速降溫,到互不粘連且已冷卻為止。再之后放入菜絲和肉絲,加鹽、醬油和白糖攪拌均勻后分了四小份擺盤。
清爽利口的雞絲涼面比起涼皮來說更加清淡一些,適合老年人食用。雞胸肉并不干柴,嚼起來反倒頗有滋味。配菜也以清淡為主,反而凸顯出了面的麥香。陳時快速嗦完一小碗面條,開始了最后兩樣粥品的制備。
(https://www.dzxsw.cc/book/40042301/3158705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