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蘇武歸國
始元二年,匈奴狐鹿姑單于身死,壺衍鞮單于既立。向例匈奴每年五月大會諸王于龍城,祭享天地鬼神,但是左賢王、右谷蠡王不肯來會,匈奴之勢始衰。恰值漢使到來,單于使人示意欲求和親。使者道:“匈奴既有意和親,須先放蘇武等回國。”
武帝末年,李陵奉了單于之命前往北海。此時李陵受封為右校王,又娶單于之女為妻,于是率領(lǐng)從人攜帶食物到北海來見蘇武。
他鄉(xiāng)遇故知,實為人生大幸。盡管蘇武早知李陵的故事,但也沒有拒絕和老友敘舊。酒酣耳熱之際,李陵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子卿交厚,所以讓我前來勸你,真心希望你能成為他的臣子。你多年未能歸漢,白白在此無人之境受苦,即便信義如天又有誰能看見呢?你的哥哥蘇嘉做奉車都尉,就因為扶皇帝車輦下臺階不慎折斷車轅,就被指控為大不敬,不得不伏劍自刎,而你的弟弟蘇賢也因為沒抓到殺害駙馬的宦官惶恐服毒而死。
他們都因為小事而死,讓你的母親傷心不已,不久也去世了。我還聽說你的妻子聽不到你的消息,也改嫁了。如今,堂堂蘇家只剩下你的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說家破人亡也差不多了。人生一世譬如朝露,你又何必為了那個無人知道的使命忍受這么久的苦難呢?”說到這兒,李陵又狠狠地飲了一口濁酒。
然后,李陵猛地抬起頭,眼中含淚道:“當初,我剛到匈奴時也很痛苦,深恨自己背叛了朝廷,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立下奇功重返大漢。可是后來老母妻子被殺,族人因此獲罪者無數(shù),這讓我怎么去面對啊?今上春秋已高,法令無常,大臣無罪而見殺者達數(shù)十家。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忠心被皇帝體察呢?所以請子卿不要再想著歸漢了,還是聽從我的建議,留下來吧!”說完,李陵伏地乞求。
蘇武也留下了眼淚,哽咽著說:“少卿說的我都知道。蘇武不孝,不能為老母送終,愧為人子。我父子毫無功德,皆出主上成全,位為將軍,爵列通侯,兄弟并蒙親近,隨侍左右,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以報,雖斧鉞湯鑊亦所甘心,愿勿再言。”李陵見蘇武不聽其言,只得按下不談,另說他事。當日酒散,李陵便在海上住宿。次日又與蘇武飲酒,談論中間,李陵屢次用言打動蘇武,蘇武只作不聞。一連飲了數(shù)日,李陵見蘇武只是不動,忍不住直說道:“子卿何妨聽我的話。”蘇武答道:“我自以為必死久矣,你如定欲我降,請盡今日之歡,死于你面前。”李陵聞言長嘆道:“子卿真是義士,我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矣!”說罷淚下沾襟,遂向蘇武告辭而去。
李陵見蘇武生計困難,待欲贈以財產(chǎn),卻嫌自己不忠,對之未免有愧,遂與其妻商議,用其妻名義賜與蘇武牛羊數(shù)十頭。又想起蘇武妻已改嫁,子女不知在否,況且年紀將老,歸國無期,不如勸他納一胡女,免得孤身無伴,將來生下一男半女,也可接續(xù)血脈,因遣人將此意告知蘇武。蘇武也就答應了。
李陵乃就自己部下選一女子嫁之,從此蘇武有了家室,不至如前寂寞,又得了許多牲畜,衣食也不至缺乏。
及武帝駕崩,李陵聽到信息又到北海來見蘇武,說道:“近日邊界守兵捕得云中人口,說是主上已崩。”蘇武聞言急問道:“此事確否?”李陵答道:“甚確。”蘇武聽了便向南號哭,哭到痛極不覺嘔血。李陵自悔不該前來告知,極力勸慰一番后自行歸去。蘇武從此每日早晚哭泣兩次,直到數(shù)月才罷。
當日霍光遣使到了匈奴,問起蘇武,匈奴詐言已死,使者不知真假,只得依言回報。過了年余又有漢使到來,以為蘇武果死,不復再問。一夜忽有一人求見,使者問其姓名,說是常惠,常惠乃蘇武屬吏。使者聞信驚喜,即令入見。
常惠見了使者,備細告知詳情,使者方知蘇武尚在。常惠又行近使者身邊,附耳說了數(shù)語,使者點頭應允。
到了次日,使者入見單于說道:“單于休得相欺,大漢天子在上林中射得一雁,足上系有帛書,乃是蘇武親筆,書中寫道:‘臣蘇武現(xiàn)在荒澤之中。’前日漢使問起蘇武,單于如何說他已死?如今天可憐見蘇武孤忠,使他帛書得達,又是天子親手射得,單于更有何說?”單于聞言心中大驚。本來胡人生性率直,加以迷信甚深,今聞使者之言,以為射雁得書果有其事,又因自己說謊被人揭破,一時無從回護,便向使者謝過道:“蘇武真的尚在。”使者暗想常惠之計果然不錯,心中甚喜,即要求單于放之歸國。
單于見漢使求索蘇武,蘇武在此日久,并無投降之意,留之無益于事。又想到馬宏亦久留不降,不如一并放歸。
說起馬宏,乃于武帝時與光祿大夫王忠同奉使命前往西域,道經(jīng)樓蘭,樓蘭王私告匈奴,發(fā)兵遮阻。王忠力戰(zhàn)而死,馬宏被擒入胡,匈奴迫其投降,馬宏不從,也被拘留。如今得與蘇武一同返國,真是幸事。
李陵聽說后便置酒來與蘇武作賀,因說道:“今足下得歸中國,名揚匈奴,功顯漢室,雖古史所載,丹青所畫,不能勝過足下,但恨李陵不能追隨左右。陵家族被誅,為世人所恥笑,我又有何希望?與君從此一別,更無相見之日了!”李陵說到此處悲憤交集,起舞作歌道:
經(jīng)萬里兮度沙漠,
為君將兮奪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
士眾滅兮名已頹。
老母已死,
雖欲報恩將安歸?
李陵歌罷不禁傷心,流下數(shù)行眼淚,遂與蘇武珍重而別。
匈奴召集蘇武從人,除已降及死亡者外僅有九人,連馬宏一同送歸中國。
當時蘇武娶胡婦已有數(shù)年,此次匈奴放之歸國,適值胡婦懷孕,蘇武因她是異國人,不便攜帶,遂托李陵為之照顧,自己隨帶從人九人,與馬宏一同起程。
萬里遐征,榮歸故國,自然有一番說不盡的離愁別緒。公元前81年春,蘇武一行回到長安。漢昭帝劉弗陵給了蘇武一個隆重的迎接大禮,特意允其帶上一份祭品拜謁漢武帝的陵寢。在面對故主遺容的那一刻,蘇武放聲痛哭,將十九年來的艱辛、委曲、不甘、遺憾、憤怒統(tǒng)統(tǒng)哭了出來。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啊?去時一頭烏發(fā),歸來須發(fā)皆白,唯有一顆向漢之心,可昭日月,永世不變。那些陪祭的官員也忍不住留下了熱淚。
漢昭帝因為蘇武出使,耿耿忠節(jié)昭示國威,特拜其為典屬國。一般來說,典屬國秩二千石,對于這個十九年如一日為大漢盡忠的超級網(wǎng)紅,漢昭帝特旨上浮一級工資為中二千石,同時賜錢二百萬,官田一頃,住宅一處。對于如此安排,后世頗多非議,認為封賞過輕。對此筆者亦有同感。但大漢最重軍功,蘇武出使,并無傅介子那樣的斬將騫旗之功,亦無張騫那樣鑿空開拓之能,甚至亦未達成縱橫捭闔之效。故此,對于蘇武的封賞,一準讓漢廷大佬們費盡周章。如今一切都過去了,還是讓這個忠貞不渝的大漢英雄發(fā)揮他的外交特長,好好工作,繼續(xù)張揚大漢國威吧。
那些蘇武的伴當們也得到了榮升和獎勵,常惠等三人拜為中郎,另賜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為年老,準其衣錦還鄉(xiāng),同時各賜錢十萬,終身免服徭役。馬宏盡忠守節(jié)不減蘇武,但是歸國之后不聞朝廷有何封賞,又不為世人所稱道,以致后世之人但知蘇武,不知馬宏。
蘇武回到家中,其子蘇元尚在。同侄輩出來迎接,蘇武見子侄等都已長成,回想當日臨行之際,老母兄弟妻室團聚一堂,如今一個個都不能相見,心中何等傷感。過了不久,匈奴使者帶來李陵書信,蘇武拆開一看,書中說是胡婦生下一男,母子安好。蘇武得書也覺稍慰,于是寫成回書,先謝李陵照顧之情,并為其子取名通國。只因路途遙遠不便接回,仍托李陵代為保護。書尾勸說李陵回漢,丁寧再三,寫畢封固,仍交匈奴使者帶回。
讀者試想李陵降胡已久,家族被誅,更有何面目復回中國,且此次與蘇武訣別,曾將自己心事說出,觀其語氣已是無意回來。蘇武豈不知得,何以又作書相勸。只因霍光及上官桀素與李陵交好,今見蘇武已回,便想再招李陵,聽說李陵有書寄與蘇武,特囑蘇武回書力勸李陵回國。蘇武依言作書去后,霍光、上官桀恐不得力,又選得李陵故友隴西任立政等三人,命其前往匈奴,借著奉使為名,暗地示意李陵,請其歸來。
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照例入見單于。單于置酒宴請漢使,李陵、衛(wèi)律皆侍坐兩旁。立政等雖得與李陵相見,卻因當著大庭廣眾不便私語,只得頻頻以目注視李陵。又不時以一手摩其刀環(huán),任立政此種舉動,以為環(huán)者還也,是說李陵可以還歸中國之意。李陵已得蘇武回書,也知任立政意思,難以回答,只好故作不知,立政等也沒辦法。
過了數(shù)日,李陵與衛(wèi)律自攜牛酒來到漢使營中,邀請任立政等三人宴飲。任立政見到李陵親來心中甚喜,欲趁此時轉(zhuǎn)達霍光、上官桀之言,清其歸國。偏又遇著衛(wèi)律同來,衛(wèi)律本是胡種,久降匈奴,一意與漢為敵,若聞此事必然極力破壞,所以任立政欲言又止,不敢輕于啟口。當日李陵、衛(wèi)律與任立政等一面飲酒,一面賭博,任立政留心觀看,李陵、衛(wèi)律皆身穿胡服,頭上挽個椎髻,五人賭了一回,酒已半酣,任立政忍耐不住,便裝著醉意,兩眼注定李陵高聲說道:“漢廷現(xiàn)已大赦,國內(nèi)安樂,主上年少,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任立政說到此處,李陵默然不答,目視立政良久,舉手自理其發(fā),口中說道:“吾今已著胡服矣!”立政聞言知其不愿歸國,待欲直言進勸,又礙著衛(wèi)律在座,心中正在著急,恰好衛(wèi)律起身出外更衣。任立政急忙說道:“少卿,汝甚勞苦。霍子孟、上官少叔有言,命吾奉告。”李陵問道:“霍光與上官桀想都安好?”立政道:“二人囑我來請少卿回歸故鄉(xiāng),勿憂不得富貴,強似在此稱王。”李陵呼任立政之字道:“少公,歸國固是易事,但恐再受恥辱將如之何?”李陵話未說完,忽見衛(wèi)律走進,立即住口。衛(wèi)律催促李陵一同回去。二人即起身告別,任立政隨李陵走出營外,低聲問道:“適間所言之事,君有意否?”李陵心中何曾不思回國,但因家破人亡身敗名裂,歸去也是無聊,況朝廷執(zhí)政隨時易人,現(xiàn)有霍光、上官桀當權(quán),固可無虞,將來別易他人,難保不生變故,李陵想定,遂辭絕任立政道:“大丈夫不能再辱。”任立政知事不成,過了數(shù)日,遂辭別李陵歸國。李陵袖出一書,托任立政帶交蘇武。任立政回到長安入見霍光、上官桀,備述李陵言語,二人見李陵不肯歸國只得由他。任立政又將李陵托帶之書交與蘇武。蘇武拆開一看,但見書上寫道:
嗟乎子卿!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xiāng),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矣!將軍功蓋天地,勇冠三軍,古今所未有也。我認為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但聽說你歸國后,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你不過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
今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李陵頓首。
蘇武閱書為之嘆息。后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竟死于胡中。
假如漢武帝能理解李陵當時的一片心境,假如他采納了書中令司馬遷的真情真言,李陵一定會重歸于漢朝,因為天性忠誠于國家的他,報效漢朝才是其真正的歸途之夢。
卻說一日有人乘坐牛車,上立黃旗,身穿黃衣,頭戴黃帽,直到未央宮北闕之下,自稱衛(wèi)太子。公車令急忙入報,霍光大驚,入告昭帝,商議處置之法。先下詔使公卿將軍審視虛實,百官統(tǒng)去看驗,有幾個說是真的,有幾個說是假的,結(jié)果是不能咬實未敢復命。霍光恐有變故,命右將軍王莽(非新帝王莽)領(lǐng)兵守住闕下,以備非常。
都中人民聽說衛(wèi)太子出現(xiàn),也同時聚觀,議論紛紛,一眾文武呆立觀望,想不出主意。忽見人民紛紛讓路,眾人定睛觀看,卻是京兆尹雋不疑到來。因為雋不疑聞詔稍遲,所以后到。當下不疑分開眾人,行到近前,略略看了一眼,即喝令吏役將其拿下。從人不敢違慢,立把他綁縛起來。眾人都覺得錯愕,其中一人與不疑友善,便上前勸阻道:“是非尚未可知,何妨稍緩。”不疑對眾人說:“便是衛(wèi)太子,諸君也不用害怕,衛(wèi)太子得罪先帝逃走在外,此乃罪人未曾誅戮,忽自來歸法應拿捕。”說罷便命人將他送往詔獄。大眾聞言都覺得雋不疑很有見識,于是一哄而散。
霍光與昭帝坐在宮中,等候群臣回報,心中十分憂慮,心想其人如系假冒,不妨捕拿治罪,此事還好辦。萬一衛(wèi)太子未死,今日來歸,將用何法處置?計議未決,近臣報說京兆尹雋不疑已將其人擒拿下獄,并將不疑言語備述一遍。昭帝與霍光聞言大加稱贊,乃下詔將其人交與廷尉審辦。
廷尉奉命提審,究問數(shù)次,方得水落石出,原來這男子系夏陽人,姓成名方遂,流寓湖縣,賣卜為生,會有太子舍人向他問卜,顧視成方遂面貌,不禁詫異道:“我從前曾為衛(wèi)太子舍人,日在太子左右,今觀汝狀貌儼是衛(wèi)太子,天下竟有如此相似之人,若非衛(wèi)太子已死,幾乎誤認。”成方遂心想終日賣卜,很難生活。既然有人說我象衛(wèi)太子,衛(wèi)太子又死得不明不白,我何不詐稱衛(wèi)太子入京一行,料想無人識破。縱然不得封王,也可博取富貴。便將衛(wèi)太子在宮情形約略問明,然后閉了卜肆入都自陳,偏偏碰著雋不疑,不問青紅皂白立即拿捕下獄。成方遂無法可施,只得一口咬定是實。嗣經(jīng)湖縣人張方祿等到案認明,成方遂無可抵賴,只好一一直供。廷尉判定成方遂誣罔不道,腰斬東市。可笑成方遂未曾圖得富貴,反而白白送了性命。
此案發(fā)生后,雋不疑名重朝廷,一班公卿都自認不及,霍光尤為欣賞。聞他喪偶未娶,便欲以女嫁之。雋不疑一再固辭竟不承命。后來謝病回家竟得善終。
(https://www.dzxsw.cc/book/32443022/6191143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