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身畔的老嬤嬤抿嘴一笑,胤褆與胤礽已經大步走進來。
胤褆早就聽見了太后的話,他原是康熙嫡子,又是孝莊太后親自指定,也不理什么禮數,只管上前扯著太后的手撒嬌道:“老祖宗真真是冤枉了孫兒了,可不是今兒個清明節,正是放風箏的好日子,給老祖宗做了一只大風箏,好生順風放一回,將晦氣也都放盡了,也是孫兒的一點子心意。”
示意身后的太監將東西捧上來,太后凝神一看,果是一只大風箏。
竟是福祿壽三星花樣,竹篾編織精巧,絹紙亦是極好,寓意更叫太后歡喜。
太后欣然大悅,道:“好,好,真是哀家頭一回見到這樣好看的風箏。”
胤礽笑道:“但只要老祖宗喜歡,便是赴湯蹈火孫兒也會親自去做來,更何況一只風箏哉?”忙忙地伸出雙手委屈地道:“老祖宗瞧瞧,這可是孫兒親手做的,到底孫兒不及大哥聰穎,劃傷了好幾回,做得也粗糙!
胤褆在他身后站著,神色不動,笑罵道:“太子盡是胡扯,我是萬萬不及太子聰穎,連個竹篾都做不成呢!不過這只大風箏,倒是太子費了好一夜工夫,老祖宗便收下罷,這原也是太子的一點子。孝心”
“你們都是極孝順的!碧笮Φ溃骸斑是你們皇阿瑪教得好,他也是最最孝順哀家的兒子,哀家啊,有你們這些兒孫,真真是不枉此生了!”
胤褆一笑,太子卻是十分活潑:“這才是天倫之樂呢!”
一轉眼間瞧見黛玉已經盈盈立在一旁,忙笑道:“啊喲,這不是鳳儀格格么?怎么卻比我們還早了一步來給老祖宗請安了?我還道我才是第一個呢!”
胤礽模樣極似康熙,長年累月的榮華浸潤,既極俊美,威嚴之氣亦十分出色。
黛玉只是行了一禮,冷眼瞅著兄弟兩個一唱一和,想著他們種種事跡傳聞。
太后雖然守寡,可畢竟是家世尊貴,原是蒙古貴族,娘家至今仍舊統領蒙古不落,又是后宮長者,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管是胤礽,還是胤褆,都對太后十分孝敬討好,想求得一臂之力。
胤褆是她的皇長孫,康熙第一個活下來的兒子,自然得她青睞?韶返i卻是嫡長孫,又是孝莊太后親自指定康熙立為太子,好融入華夏千年文化之禮,講究嫡庶之分,太后日后也就偏愛了胤礽一些兒,可最疼的也有胤褆。
胤礽自小聰明絕頂,不管滿蒙漢語皆是十分精通,騎射之術亦讓人贊嘆不已,大有康熙之風。但是康熙感念赫舍里皇后難產而死,自然最疼胤礽,卻也助長了胤礽高漲的氣焰,年歲漸大,越發奢華無度,幾度惹禍,做出不少荒唐事情來,但是皆因有這位太后婉轉相護,康熙的幾次重責他也都當作沒聽到。
如今胤礽與胤褆相爭不讓,平分秋色,但是胤礽的勝算最高,也就更孝敬了太后。胤褆也是不甘落后,自詡才干精明,也時常往太后宮中走動,其母惠妃更是晨昏定省,從不落后,讓太后有媳婦承歡膝下的心滿意足。
兄弟兩個陪著太后說笑幾句,也都紛紛告辭,臨走前不約而同看了黛玉一眼。
黛玉低頭啜著熱茶,淡漠不語。
太后側臉笑得溫和:“林丫頭,瞧瞧哀家的兩個孫子如何?”
黛玉心中一動,目光亦是霍然一跳,淺笑道:“大阿哥和太子殿下皆是人中之龍,其才干朝中自知,黛玉只聞其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狡黠如她,自然也懂得如何回話。
但愿這個太后娘娘,可別打著其他的什么主意。
“唉,哀家啊,有這么多的孫子,哀家最疼的也就是這兩個了。哀家只盼著他們手足親近,最好妯娌間也十分祥和寧靜,宮中無亂事,皇上也安心!彼炖锉г怪,神色卻十分喜悅有兒孫滿堂之景。瞧著黛玉,眼中忽然掠過一抹訝然,睜眼仔細打量黛玉道:“你今兒個是打算出宮呢?瞧著并非宮裝打扮。”
“正是,已經與家兄約好踏青!摈煊褚膊黄鄄m。
老嬤嬤方才送胤礽和胤褆出宮,已經回轉過來,手里捧著云龍獻壽洋漆小茶盤,上面托著一盞茶盅,溫和地道:“格格急著出宮?也莫急,嘗嘗太后娘娘的獅峰龍井,是今年快馬加鞭送進京的明前龍井!
春茶的清香,在翠色中隱隱透出,氤氳如霧,纏綿不盡。
的確是今年最鮮的春茶。
黛玉素指如玉,撫著茶碗邊沿,嗅著淡淡清香,身心舒泰,忽然問道:“果真好茶,只聞其香,便知其中三味,黛玉是沾了娘娘的光。只依稀記得今年的進貢,也并沒有這么快就送進京的,不知是誰這樣有孝心?”
太后笑道:“哀家對吃茶,也并沒有十分講究,只是皇上孝順哀家,這些孫兒也是十分孝順的,你見到胤礽和胤褆今日如此,心中也知道了。這一點子茶,還是胤褆門下的奴才千里迢迢送進京的呢!怎么,是茶不對么?”
在宮里過了數十年,早就是人精子了,聽黛玉一問,立時警覺。
黛玉聞言,便知太后有疑心,忙搖頭笑道:“黛玉只是覺得奇怪罷了,這樣新鮮的茶葉,等閑是不能得的,難得大阿哥如此孝心,必定耗費了無數人力財力,千里不耽擱,才能叫娘娘吃上最早的頭一茬龍井!
太后笑道:“可不是,他們都是極好的。”
也啜了一口茶,才笑道:“林丫頭如此伶俐,留在哀家身邊可好?”
黛玉不卑不亢地道:“娘娘好意,黛玉心領,只是黛玉年幼無知,天性野慣了的,唯恐耽誤娘娘大事,不敢隨侍左右,惹下笑話來。”
說得太后略有些失望之色,沉吟片刻又笑道:“也好,你原不是侍候人的人,等你大幾歲,說不得,還是哀家的孫媳婦了呢!哀家這胤礽和胤褆是極好的,不知道多少名門閨秀都想進了皇家,可哀家卻極中意你呢!”
黛玉聽了這話,放下手里的茶盞,淡然道:“黛玉不敢!
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怒氣來,這種怒氣,卻讓她不知道何處發泄。
太后目光犀利,靜靜地凝視著黛玉,仿佛射入心間。
黛玉清冽晶瑩的雙眸,一道流光絢麗,也靜靜地抬起來迎著太后。
看似一上一下,可彼此的氣度雍容,卻不分上下。
看著黛玉,太后忽然笑了起來,笑意中蘊含著十分贊嘆:“你這個孩子,果然是極好的,與尋常人不同,說話也沒軟骨頭,也沒攀龍附鳳的心思。若是你早生了幾年,太皇太后見了你,定然十分喜愛你這份脾性!
又輕嘆道:“哀家年紀也大了,不能摻和著朝堂上的什么。只是她們來求了哀家,哀家總也要問問你的意思,見見你這個人物。想必你也早就知道諸位嬪妃都想要了你做媳婦去罷?不過你也要心里明白,女色禍水,大清后宮從不以色為上,總是德才家世為先,你可要仔細些,莫耽誤了自己,惹下禍事!
黛玉心中一驚,默默地聽著她的話,似告誡,又似教導,也有牢騷。
想必當年董鄂氏在宮中,牽住順治爺的心思,也是她心中最痛。
太后不知道黛玉心里想的是什么,數著手里的佛珠,復又續道:“哀家瞧著你,也知道是個可人意的孩子,你身在宮中,總也要持重謹慎一些,不要與后宮嬪妃摻和什么,只與公主郡主玩耍便是,莫要辜負了哀家一番心意!”
她的話,一片威嚴,可說的極多也是事實。
黛玉的秀色,黛玉的才氣,連她都十分心驚,更何況血氣方剛的皇子?
黛玉心中雖然不齒,卻依舊應道:“黛玉明白!
皇宮深深,紅顏白骨埋藏處,便是他們愿意,可她也未必愿意。
見黛玉如此柔順,太后心里也歡喜,一時說身子乏了,便吩咐老嬤嬤賞賜了黛玉極多的東西,諸如金珠玉翠珊瑚瑪瑙之類的,都是十分名貴。黛玉雖不屑,卻也不推辭,因急著與胤禛出宮,謝過后離開慈寧宮,自叫柳色拿回去放著。
太后瞧著黛玉背影,漫不經心地問身畔老嬤嬤道:“你瞧這孩子如何?”
老嬤嬤想了半日,方才淺笑道:“是個極伶俐極懂事的孩子。娘娘的囑咐,她也必定會記在心里,娘娘的意思,她也必定會明白。再過一二年,娘娘就挑個萬歲爺心情好的日子一說,萬歲爺必定會答應將她許給太子殿下!
她姓柳,是太后陪嫁過來的丫頭,在宮中沉浮已有多年,是太后的心腹。
太后慢慢地躺在榻上,將眼前的人盡皆遣退,方合眼淡淡地道:“只怕未必;噬想m然孝順,心里的主意哀家卻也拿捏不準。胤礽胤褆要想娶了這個丫頭去做側福晉,都趁早死了這條心,我瞧著他們沒一個能娶到的。”
(https://www.dzxsw.cc/book/27544/172647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