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說著復又皺起眉頭,道:“朕想讓烏拉那拉氏凝香先有了指婚的身份,混淆視聽,那林丫頭默默無聞,也不會是老四的軟肋。等過了幾年,老四年紀漸長,林丫頭也大了,青云也回宮了,朕再做打算。只沒想到,凝香那丫頭命短。”
加上滿城謠言,讓他滿盤計劃全部打亂,只得另想他法。
康熙這么一番話,似乎事事胸有成竹,李德全也不禁心里暗暗納罕,越發(fā)覺得日后得對黛玉更尊重一些才是,卻沒想到,她才是康熙心中胤禛福晉的人選。如此說來,康熙也是對胤禛另眼相看了,只是藏得好深。
康熙面色深沉,眼中精光閃爍,推開奏折起身往寢宮去歇息,忽然又回頭笑道:“李德全,閑了,也讓林丫頭時常往朕書房多走走,與她談詩詞論書畫,真乃一大快事。另外,叫柳色那個小太監(jiān)機靈點,好好守護著林丫頭。”
與其毀了林家,不如讓林家為皇家所用,黛玉人品才貌,配胤禛亦是綽綽有余。康熙心里暗暗沉吟,已經(jīng)有了主意,日后也多讓胤禛進宮,他們又是舊識,雖然林丫頭尚幼,可胤禛卻心思已定,他自然也樂見其成。
龍行虎步間,又不禁暗自皺起眉頭,至于別人,他得好生計較一番。
這個媳婦,萬萬不能讓給了別人。
李德全忙答應了,服侍著康熙去歇息,心里卻驚駭之極,暗自苦笑。
萬萬沒有想到,黛玉那里的小太監(jiān)柳色,居然會是康熙的人。
這也難怪他竟然如此機靈,連元春的面子都不買,一把噴壺水讓她氣得半死。
身后有所倚仗,才敢不守規(guī)矩啊!
柳色原是黛玉那里第一得用的小太監(jiān),年紀雖然只有十五六歲,可言談舉止都極逗趣,消息又靈通,性子又活潑,事事都以黛玉馬首是瞻,往往提前告訴黛玉種種,在黛玉跟前亦是百般取笑,讓黛玉十分開心之余,不免十分倚重。
昨日半夜春雨纏綿,黛玉也是一夜輾轉(zhuǎn)反側(cè),次日竟起來遲了。
聽到窗外風雨平息,黛玉方擁被坐起,問雪雁道:“怎么也不叫我一聲兒?別是我這個女先生,倒是比公主學生起來還晚一些,叫她們笑話。”
雪雁笑著上來服侍,道:“皇上回來還沒幾日,各宮各院里都忙得很,公主郡主也不上課,姑娘起來這么早做什么?偏昨兒個夜里又聽著姑娘翻身不斷,四更時分才略略安歇,我再大的膽子,也不愿意叫了姑娘起床。春捂秋凍,今日又是清明,氣息卻冷,還是穿著那身夾襖罷。”
黛玉聽她嘮嘮叨叨,心里卻是一暖,有人關懷,總是如置身暖春。
既然清明,自是踏青掃墓,黛玉也想出宮一趟,便不曾著宮裝,穿上一身淡粉的棉夾襖褲,繡著一朵朵重瓣櫻花,外面卻是淡紫色的坎肩并一條淡綠長裙,襟前裙擺都是雪雁精心繡的蘭花。
不戴旗頭,只挽著家常偏髻,盤成蘭花狀,別著一支白玉簪,柳色笑盈盈地捧著蘭花式翡翠盤子進來,上面各色蘭花,一股蘭香霎時溢滿室內(nèi)。柳色笑道:“才折了些新鮮蘭花,給格格簪頭罷。”
雪雁伸手揀了一朵幽蘭替黛玉簪上,笑道:“姑娘可不就是蘭花仙子?”
柳色一旁笑道:“格格可不是天上的仙子下凡來了?果然和尋常人大不相同的。今兒個是三月三,春光爛漫,四爺做了幾只大風箏,約格格踏青去。已經(jīng)在外間等著了,這蘭花也是四爺送來的。”
黛玉聞言忙嗔道:“怎么不早些說?讓四哥久等?”走出臥室,眸色流轉(zhuǎn),波光瀲滟,滿室流光溢彩,身畔似有煙霧輕籠,似真似幻,當真非塵世中人。
胤禛今日穿了一件淡紫色的衣裳,更顯得俊逸儒雅,黛玉瞧得一呆。
細細打量了黛玉一回,胤禛笑道:“果然是蘭花仙子,雪雁和柳色說得都不錯,凡間人等哪有這樣的氣度?今日清明,我想你也該出宮了,正好我也不用上朝,就陪著你回家走一趟罷,叫上青云,好生樂一日。”
又指了指身后的太監(jiān),竟帶了許多食盒物事,想是打算在山野用膳。
剛出為了屋,但見苔痕青翠,檐下廊上擺了幾盆蘭花,葉翠花嬌,在這個時節(jié)開得極好,不禁看了胤禛一眼,笑道:“多謝你了,我以為已經(jīng)沒好蘭花了。”
胤禛一笑道:“三月里牡丹開得最好,不過我想你也不喜牡丹,又未免俗氣。可巧門下奴才孝敬了幾盆從山中移出來的蘭花,在這樣的時節(jié)竟比一二月開得還好,就送來你玩賞一番,改日再送你幾盆別的稀罕花。”
黛玉心中喜悅不盡,多瞧了幾眼,才依依不舍地出了宮。
正打算回來后好生賞玩一回,畫幾幅畫兒,繡幾件東西,也不枉他一番心思。
車輦步出有鳳來儀閣,車輦早已齊備。
一想到即將出宮踏青,黛玉的心兒飛揚起來,歡悅無比。
因為是要出宮,車輦極其安穩(wěn)精致,卻并不十分華麗,不過清晨的寒氣還是有一點兒的,因此里面也是十分溫暖舒適。黛玉在車輦前停下,正要行了車輦,卻見皇太后宮里的太監(jiān)躬身道:“鳳儀格格,太后娘娘召見。”
黛玉聞言一怔,她素知太后雖非康熙生母,可母慈子孝,亦為美談。
眸光流轉(zhuǎn),瞅著眼前的太監(jiān)不語。
胤禛濃眉卻是一挑,情知無法推辭,沉聲道:“太后娘娘什么時候回宮的?”
太后年輕守寡,是孝莊老太后的侄女,康熙年幼喪母,多蒙太后教養(yǎng),太后性情溫和,十分孝順,自從康熙掌權(quán),孝莊太后薨逝,她便長年都吃齋念佛,自從康熙親征,她便去佛寺靜養(yǎng),因此黛玉并不曾見過她。
可是太后也是精明人,叫了黛玉過去做什么?
“回四阿哥的話,因萬歲爺親征大捷,太后娘娘心里高興,還了愿,昨兒個就急著回來了。”太監(jiān)劉月躬身道,神色不卑不亢,恭恭敬敬地看著黛玉。
黛玉皺眉道:“容我換件衣裳,再去給太后娘娘請安。”
既然是見外人,總不能失了禮數(shù)。
劉月忙道:“鳳儀格格天生麗質(zhì),太后娘娘急著見格格,格格也不用十分遵循禮數(shù),只娘娘見了格格就已經(jīng)十分高興了。”能說出這話來,自然也是太后的囑咐,不然像他這些宮中的老人們豈能罔顧宮中禮法。
沒有召見胤禛,縱然胤禛身份尊貴,也不得擅自進了慈寧宮,他心里也與太后并不十分親近,只對黛玉輕聲道:“我在你這里等著,你出了慈寧宮就回來,然后再出宮去,總不能辜負了韶華好春光。”
黛玉點頭答應,明眸流轉(zhuǎn),風致嫣然。
慈寧宮格局恢宏大氣,雖有極多寶物奢華至極,卻不見一絲炫耀之意。
瞧著彎刀寶劍,諸般書籍,都有一層歲月的痕跡。
這些,必定是當年孝莊太后的手筆。黛玉細細打量之后,心中忖度。
論起紅妝英雄,大清開國以來,唯孝莊太后一人爾。
太后已經(jīng)坐在上座,雖然已經(jīng)年過半百,兩鬢斑白,可依舊風華端莊,韻致猶存,身畔的老嬤嬤輕聲細語地稟告道:“這便是皇上親封的正一品鳳儀。”
太后忙命已經(jīng)盈盈行禮的黛玉起身,細細打量——
果然如傳說中一般風流裊娜,清淡妝飾,更顯得清麗稚嫩。
也不見尋常人面對太后的畏縮,抬眸迎著自己的目光,不卑不亢。
晶瑩清潤的雙眸,不見奴顏婢膝的諂媚,坦然中,透著落落大方的靈秀。
她,林黛玉,名滿大江南北,果真是傳言不謬!
太后心里暗暗贊嘆一聲,知道眼前的女子,既非嬪妃,亦非公主,能出入皇宮自由,必定也是康熙極為贊賞的女子,與素日所見之人真乃云泥之別。
慈祥地笑道:“好個小巧玲瓏的玉人兒,快過來叫哀家瞧瞧!”
身份體面的老嬤嬤親自過來拉著黛玉走到太后跟前,臉上亦是和藹慈祥。
太后拉著黛玉的手,細細地又打量了一番,笑道:“哀家早就聽那些孫女兒說起你了,說鳳儀先生如何如何,果然是個好孩子,渾身透著機靈勁兒。”
黛玉溫潤一笑,道:“太后娘娘過譽了。”
心中忖度不已,猜不透太后之意。
太后瞧得喜不自禁,命人設座,啜了一口茶,道:“哀家聽說,你是前鹽課御史林海大人的千金,進宮也有一年多了罷?”
“一年多點。”黛玉清冽地回話,不多言,也不多動。
心里自然是不喜歡的,好容易今兒個是清明,她才和四哥哥準備踏青呢!
真真有些浪費了一早的好心情。
就在黛玉沉默時,忽聞殿外一陣輕輕的喧嘩之音,太監(jiān)進來稟報道:“大阿哥和太子殿下一同過來給太后娘娘請安了!”
太后道:“好些時候不見這兩個孩子,哀家還當他們只顧著上朝,竟不知道還有哀家這位老太婆在慈寧宮里等著他們了。”語氣雖然十分嗔怪,可是神色卻是喜氣洋洋,可見心里也是十分掛念著自己的孫子。
(https://www.dzxsw.cc/book/27544/172647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