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凡桃俗李
沒幾日,匠人頭子就著人把燒制好的水泥送到了源溪村。
來時,還帶了幾個苦力和石匠,拉了幾車的石瓦。
這石瓦一看就知道是李信著人送來的。
石頭都是鑿刻平整、一尺見方的大青石塊,瓦片卻是上好的陶瓦。
跟商榷家用的是一樣的。
這么好的石瓦用來蓋房都嫌浪費,商榷家的房子也是幾代人的集攢,一點點建起的,前前后后蓋了幾百年才蓋成現在的這般模樣。
商榷抬眼望了望天,再次確認自己只是個普通的穿越,實在弄不懂那些貴族對祭祀的重視程度。
但用這樣的石瓦來蓋豬舍,實在是太浪費了。
只是運都運來了,總不能讓他們再拉回去。
只好又認命地讓匠人頭子把石瓦先卸下在后院,只將水泥拉去前些日子選好的空地。
商榷選的這個地方在村尾,離商榷家的佃田不遠,又離民舍遠些,氣味飄不過來。
地面略帶著一點坡度。
蓋豬舍實不用什么好材料,只用碎石、木樁為骨,再用水泥填縫即可。
考慮到要捉野豕當種豬,這圈墻就建的比正常豬圈的墻體厚了些,也高了些,上面用木頭支起了頂,蓋上了草席,不漏雨即可。
這些活交給苦力就可干,用不上石匠,商榷就讓跟來的石匠們在一旁休息。
自已指揮著人用石塊圍出大致的范圍,然后每隔一米就打下一根木樁。
木樁有腳腕粗細入土半尺,高一米半。
沿木樁雙面壘石,壘至與木樁齊平,每壘一層就抹一層水泥。
壘好后再以水泥將內外抹平。
抹好一面側墻,商榷就苦力依照此法修建其他幾而墻體。
他這次打算累出七個豬圈,圈不用太大,每圈只養兩只豬,還要預留出兩個種豬的豬圈,公母分開養。
商榷把匠人頭子拉一邊,“大匠,此地粘土可多?”
匠人頭子姓石,名匠,家里世代都是石匠,到他這代更是成為此地的石匠頭子。
石匠想了想,回答道:“粘土不少,大炎各地多產粘土,小郎君可是想燒陶?”
商榷說道:“到不是燒陶,大匠既然會燒陶瓦,為何不燒些磚來用?”
石匠不解地問道:“何為磚?”
商榷用手比劃著磚的大小,“就是這樣的大小,用水和粘土反復捶打,再用木楔分割成一樣大小的胚子,跟燒陶瓦一樣燒制!
石匠問道:“這磚燒制出來倒也不難,只是脫胚時間久些,只是燒制出來能做什么用?”
商榷說道:“燒制出來,可以和水泥搭配著使用,起屋建舍,省時省力。”
石匠雙眼放光,想了一想說道:“小人可以試著先燒制一窯出來。”
商榷說道:“這磚胚一定要陰干,塑形時也要壓實,木楔最好是同樣大小的規格,這樣脫出的磚胚也會齊整,等這磚燒出來,匠人就知該怎么用了。”
石匠點點頭,確實只是這般空想確實不如直觀來的震撼。
他決定回去就去試試,反正他們現在受雇于商榷,自然什么都聽他的。
而且現在水泥的用途還未示之于眾,燒制任務并不重。
倒出一兩個窯口燒磚也是行。
二人正說著話呢,李信乘著馬車到了源溪村。
跟村人打聽到了商榷的所在,就直接乘車過來。
最近窯場那邊正在練習水泥的燒制,因為技術不太熟練,燒出的水泥質量不均,都被匠人頭子用來改善窯場匠人和苦力的居住條件了。
這是商榷允了的。
而且商榷并不急著售賣,因為秋闈未至,他還不是舉人。
若是行商賈事,恐怕會影響科舉入試。
所以商榷只是讓石大匠他們先行練習燒制,同時也調整用料比例,看能涌多研究出一些水泥型號。
今天石大匠運過來的就是最近燒制最多的一種水泥,這種水泥的特點就是快干、堅硬。
野豕力大,用這種水泥砌出的豬圈,應該能受得住它的沖撞。
李信知道匠人頭子今天拉了一大車的水泥和石瓦去了源溪村,就知道是這水泥燒制的技術穩定了下來,就急忙趕了過來。
生怕到的晚了,商榷答應先供應駐防營那邊。
李信自車上下來,人還沒站穩呢就喊道:“榷弟,那水泥可是能大量產出了!
商榷拱手施里,“成里兄無須著急,榷自有事要與成里兄商議。”
李信忙問道:“可是駐防營那邊先定契了?”
商榷抬手打斷了他繼續往下說,“成里兄無須著急,現在窯場那邊還未開始接契呢。”
李信松了口氣,說道:“那就好,若是開始接契還是要先緊著縣府這邊來,這縣城內外需要修補的地方太多了!
李信話聲方落,就聽一聲音傳來,“我駐防營要修繕之處也不少!
商榷回頭望去,見一武將正大步流星地往這邊走來,身邊還跟著李賀。
商榷猜側這威武男子可能就是駐防營的校尉了。
果然,那武將走至近身,抱拳一禮,“俞城駐防校尉黃衍黃子胥見過商生!
商榷立即回以大禮,“小生商榷拜見黃校尉。”
校尉是僅次于都尉的軍職,掌一縣軍事,護衛縣防,為中級軍官。
商榷雖有秀才功名,敢跟縣令叫板,是因為國法之中有列有明文,非大罪不可加刑于秀才以上功名者。
但若是得罪了駐防軍官,給你按個擾亂地方的罪名,雖要不了你的命,也能讓你脫一層皮,搞不好會被罷除功名,終身不錄。
所以秀才功名真不夠用,非舉人不得以自保。
黃子胥雙手搭臂,將商榷扶起,“商生無須多禮,黃子胥此次前來,實有要事相商!
俞城文武兩位長官都到了,自然不能讓他們在這站著說話。
商榷只好客氣地把人請去家里。
這邊就讓一旁休息的石匠幫忙看著。
不遠處還有佃戶時不時地張望一二,應是出不了岔子。
四人坐著李信的馬車來到商榷家中。
進院門時,左晉明已經在院門口等侯了。
此時,未到下學時間,學堂內還能隱隱傳出讀書聲。
商榷與左晉明對視一眼,知道今日竟是姜令在講學。
三人在正堂落座,左晉明親自給三人上茶,就退至門口階下。
和李賀一左一右站著。
距離不遠不近,即聽不清室內談話,又方便主家隨時役使。
黃子胥打量他幾眼,就收回了目光。
商榷坐在下首,抬手施禮,“不知校尉此來所謂何事?”
黃子胥身為武人性子直爽,聽見商榷動問,當下也不說廢話,直言道:“子胥是為了水泥而來!
李信在一旁說道:“黃校尉,你那駐防營百十來號人,屋舍也就幾間,而且都是近些年才修繕過的,咱俞城縣這城墻都缺損了好幾處,自然要先緊著縣城這邊。”
黃子胥并不答話,而是盯著商榷,等他開口。
商榷放下手,心知肚明地道:“那石山與窯口雖然是榷置辦下的,但在俞城轄境,自然也歸俞城縣管,校尉要用大可直接定契,無須商量!
是啊,想用水泥花錢買就是了,還商量什么?
難不成是不想給錢?
那可不成,這燒制水泥的苦力、匠人可都是得付工錢的,而且他買石山也是花了錢的,雖然不多但畢竟也是筆不少的支出。
先后這種事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罷了,還是讓他與李信去商量吧。
黃子胥說道:“子胥此來乃是代表沿城駐防營來的,商生的水泥可否先緊著沿城那邊使用,當然水泥的錢沿城那邊會出,只是價位能否低一些。”
沿城則是大炎國邊陲重鎮,是南下的門戶。北方諸國若想南侵必定會先占沿城。
“沿城?”李信也愣了一下,不解地問道:“是北涼那邊……”
涼國北于大炎國東北,因位置偏北,固稱北涼。
且十國盟約之上,涼國是第二個在契約書上簽字的國家。
黃子胥搖了搖頭,“不是涼國。”
不是涼國,那只可能是……
商榷不確定地問道:“是北蠻?”
黃子胥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十國盟約之后,北蠻亦有近百年不曾南下,今年不知因何多次騷擾邊城,且不只是沿城,沙城、固城、疆城等地也有小股北蠻侵擾。
“我與沿城校尉乃是多年好友,昨日接到信函,言說北蠻侵擾頻繁,怕今秋會有大戰,沿城地處邊陲,人口稀少,稅收不足,城池已是多年未修,一旦打起戰來,根本無城可守。”
現在北蠻只是小股侵襲,若是探明沿城實況,只怕大戰轉眼將至。
可從俞城運水泥過去?會不會遠了點,而且水泥怕潮,若再遇上陰雨天……
商榷說道:“俞城離沿城也太遠了,而且雨季將至,這水泥受了潮就全廢了,再說沿城雖說是大炎邊城,但內史司也應撥款修繕才是。”
“自十國會盟后,北蠻就遠離邊陲,舉族遷往草原深處,至今已有百年不曾擾邊,各國更是器歸府庫,馬放南山,而且……”李信解釋道:“而且,去歲寒災,內史司不只一次上表司庫無銀,沿城那邊就算上表,只怕……無錢可撥,即使撥了也撥不了多少!
事涉邊陲重地,李信也只能先以國事為重,不再跟黃子胥爭搶水泥定契的先后,反而幫著他向商榷解釋。
黃子胥嘆了口氣,“十國會盟天下少戰,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除了先前那幾年還有錢款撥付下來修繕城池,后來撥付時間越隔越久,從十年前開始就再未撥付過修繕款了,俞城能有現在光景,也是李縣令到任后將修繕銀分攤于稅銀之中,否則俞城縣也是同樣光景。”
大炎國實行雙稅收制。
稅分國稅和地稅,國稅分糧、麻、錢、役,統歸國家所有。
地稅則是由縣官自定,可用于地方學府、廩銀、勞役支出等。
商榷說道:“那沿城為何不征地稅?”
李信說道:“沿城大多都是賜配之人或賜配之人的后代,這些人沒有私產,每戶田地不能超過五畝,連國稅都收納不足,何言地稅分攤,若沿城縣令真這么做了非暴亂不可!
賜配也就是發配,多是受牽連的罪人家眷,無大赦其子孫后代不能歸內地。
如今邊陲戰事少了,賜配之人沒有以功抵罪的地方,大赦也不是說有就有的。
而且,沿城的軍戶雖有田地,卻不用納稅,又因為常年無仗可打,多被裁撤。
黃子胥身為校尉,手下也就百十號人。
沿城為邊陲重鎮,同樣是校尉官職,想必手下人手會多些,但也多不到哪去。
而且修繕城防這么大的工程,那校尉也不知能不能找到足夠的勞力。
涉及到國事,商榷也不好推托,“石大匠那邊到能抽調出一批熟手,如果沿城那邊人手充足,這水泥還是就近燒制才好。”
黃子胥聞言大喜,這確實是個更好的辦法,只是這樣一來,這水泥的燒制方子只怕是……
黃子胥不好意思地說道:“這法子好是好,只怕到時水泥方子……”
商榷心知肚明地一揮手,“無妨,可制下契約,凡是習得燒制之法的匠人,以后每燒制一石水泥,均需交納一文錢的專利使用費,這樣也省得咱們的匠人來回奔波了!
“而且,還可約定各地只能設一處窯口,若多設窯口,每燒制一石水泥,需多交納一倍的專利使用費。”
這樣即可解了沿城之急,又能讓水泥使用早點鋪開,還可以賺錢,可謂是一舉多得。
“專利使用費?”李信對這個說法很感興趣,“這專利是指?”
“專利,就是專有的權利和利益,是一項發明創造的首創者所擁有的受保護的獨享權益。”
商榷說道:“這樣可以大家多創造一些實用的發明,就像石磨一樣,用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李信了然地點點頭,問道:“那這個專利費要不要交稅啊?”
商榷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當然要交稅啊,這也算是一種買賣,收入可按商稅收取。”
大炎國商稅中屬舉人的商稅最低是三十而一,這點稅交了也無所謂的。
當然還是要先先考上舉人。
此時距秋闈還有四個月,而沿城那邊情勢危急又實在不能拖延。
商榷估計等沿城那邊完工結清工錢,秋闈也已經過了,如無意外到時他已經成為舉人。
這小小的時差應該無礙。
何況他本沒有現在就售賣的打算,完全是為國分憂,想來就算有人想挑刺,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才是。
(https://www.dzxsw.cc/book/21809087/7074067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