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步月登云
在階級制度嚴厲的古代,言行舉止處處受制。
商榷鋪開的攤子越大,越能感覺到身份上束手束腳。
黃子胥把連匠人頭子在內的所有匠人都帶走了,一齊帶走的還有石山那邊的所有苦力。
為此,縣令李信不得已出了份公函貼在城門處,言明并非強征役力,而是調配沿城修繕城墻,數月即回。
然即使這樣,也讓本地百姓好一通埋怨,若非李信為官期間無大疏漏,此次非出民亂不可。
從商榷的窯口拉走了那么多人,黃子胥也深表歉意。
讓手下去周圍山上捉了幾窩野豕仔。
也是他們運氣好,碰到的是剛剛成群的野豕,大豬只有三、五頭,一群**圍追堵截了七天才把這群野豕拿下。
大豬反抗的太厲害沒留活口,但是小豬都好好的,一共十三頭,都送到了源溪村。
原本壘好的豬圈都用上了,幸好現在豬仔還小,倒勉強養得開。
商榷選了一公兩母留做種豬,剩下十頭豬閹割后分圈養了起來。
里正家的老三商斛,桑諾家的幼弟桑捷和另一戶佃戶家的幼子高照,負責照看。
另有李信派來的下等仆役二人,負責每天給豬煮食,喂食。
這二人就住在豬圈旁搭起的草屋里。
看這架勢似是要守著豬圈過日子,也不知李信是怎么和他們說的。
……
天氣漸暖,地里的麥苗也既將進入抽穗期,糞水也積攢的差不多了,可以追肥了。
商榷把土肥的燒制方法告訴了姜令,讓他和里正的次子商斗一起負責教授大家如何燒土肥。
從周邊的山上收集了些干草和樹葉,混著泥土一起燜燒。
燒土肥的第一天,沖天而起的濃煙吸引了半個村子的人。
大家還以為是這邊哪家佃戶家著了火,提著水桶,端著水盆地往這邊趕。
跑近了才看見里正和姜令正守著一堆冒煙的土包說話呢。
得知這是商榷教授的制肥法,也都不急著回去,圍著這土包說話。
有人問姜令可是要燒草灰。
此時已經有人把草灰灑進田里肥地了。
姜令說這是樹葉、干草和土燜燒,然后再淋上糞水,再堆在陰涼處,去火性,就可用。
“土肥主要是掌握火侯,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姜令說道:“火太大燒出的不是土肥還易傷苗,火太小又容易熄滅,就這樣見煙不見火最好。”
大家聽了都說這也太簡單了吧。
姜令慫了慫肩,方法是簡單可農耕幾千年也沒人發現不是。
有村民好心提醒道:“你這方法太奇怪,別折騰壞了莊稼。”
姜令也明白這其中的厲害,說道:“燒制出來后會擇一塊田先試驗一下效果,有效果大家再用不遲。”
第二天,眾人再過來時,姜令已在燒好的土包上澆了一遍糞水。
被燒干的土包浸透后,土壞看起來黑黝黝的,一看就是肥力很足的樣子。
農家人也嫌棄臟臭,里正蹲下,伸手抓了一把,入手松軟,又微微用力握了一下,沒有結成一團,點了點頭,說道:“確實是好肥料。”
其他村人一聽頓時交頭接耳起來,沒想到這泥土和村葉隨意燒一燒就能燒出這么好的肥料來。
這得省下多少糞水啊。
姜令也伸手抓了一把,說道:“剛燒出來的肥料,放上兩天去去火性,再用到田里,免得傷了莊稼。”
村人聽了忙點頭應了,表示皆聽到了。
然后大家就圍著姜令,學習怎么燒制這土肥。
根本無須再等姜令劃田試驗什么的。
姜令得了商榷的交待,對此并不藏私,在一旁另起了幾堆,教大家燒制土肥。
眾人得了這法子也不等,有手腳麻利地當天就尋了空地和了土包燒起土肥來。
源溪村股股濃煙自然瞞不過周邊的村子。
離的近的村子,有村民還擔心地跑過來探看。
這土肥的法子自然就傳開了。
李信上表府城,將燒土肥的法子寫在里面,表中寫明了發現此法的是俞城的秀才商榷。
等到土肥的法子傳遍州郡時,商榷也等來盼望已久的秋闈。
……
時隔數月,商榷再次來到府城。
這次隨他來的是左晉明。
兩人也沒用自家的馬車,而是在縣城的車行臨時雇了一輛。
談好了接送的時間,帶著行李就出發了。
這還是商榷首次單獨和左晉明在一起。
自從商榷治好了姜令,左晉明就把自己定位在管家一職。
雖然這管家要管的事實在是雜了一些,但這是都是暫時的。
左晉明相信商榷能考中舉人,這樣就能多給他找些人手。
甚至有些人他已經找好了,此時就在俞城。
只等商榷取得了舉人的功名,再讓他們現身。
路上無聊,官道兩側不是農田就是樹林,實沒什么好看的。
商榷盯著左晉明看了好一會兒,覺得這個人真是有趣,平時總是一副萬事聽你的表象,但要是細品就能發現,他總是在試圖當家做主。
就像這次,商榷本想讓小用跟著,卻被他給找理由給否了。
堅決讓小用留在家里,自己隨行。
商榷開口問道:“你的那些朋友現在都干什么呢?”
左晉明原也沒想瞞著商榷,聞言坦言相告,“有經營商賈的,有車行的把式,還有無田的農戶……都隱在俞城各處。”
商榷好奇地歪著頭,看著他,“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他一直都好奇左晉明的來歷,世家之中也沒有左姓,商賈之間也無左氏一族,但左晉明好像什么都會似的,比姜令還要靠譜些。
左晉明似知他早晚會有這一問,答道:“我是姜令的嗣兄。”
商榷腦中轟地一聲,壓低了聲音湊近他,問道:“姜令不是嫡長子嗎?”
左晉明自嘲地笑了笑,“我的母親本是齊國宣王之女……”
原來,炎王未繼位時,先炎王為他選定了齊國宣王之嫡女為妻。
然婚后不久,齊國武王篡位成功,殺了齊宣王。
當時先炎王的幾個兒子爭斗的厲害,為了得到齊國支持,炎王另娶姜氏女為妻,殺了剛為他誕下嗣子的原配嫡妻。
只是姜氏心慈,不忍幼兒殞命,出面保住了左晉明的性命。
因其母居處為左光閣,故得左字為姓。
當今大炎除了身處高位的幾位王室近宗,無一人知道當今炎王還有一位嗣子。
左晉明自幼便被秘密養在宮外。
此次姜氏出事,炎王縱然心中有疑,但無耐局勢已成,只能順勢而為,這才任由左晉明帶走了姜令。
商榷感覺這個雷比自己埋下的還要大。
如果是漫畫,一定能看到自己額角的三道重重的黑線。
“炎王明知事有不對,還殺了姜侯?”
左晉明明白他的想法,“王權爭斗向來如此,若非知道姜侯無辜,我也還不走姜令和手下的人。”
商榷好奇地追問,“那你的人都是從哪來的,炎王不像是會任由你培養親信的樣子?”
左晉明回道:“我手里的人都是當年從齊國逃出來的,我外祖的心腹之人。”
商榷坐直身子,“那你不應姓左,而是應該姓楚,叫楚……”
左晉明探身捂住他的嘴,在自己的唇間豎起一根手指,噓了一聲,指了指外邊駕車的人。
商榷尷尬地吐了吐舌頭。
不想,正舔在左晉明不及收加的掌心,兩人都是一顫。
不約而同地轉開視線,一路無話。
……
商榷和左晉明是在鄉試前一天趕到了府城,休憩了一夜。
第二天天不亮商榷就來到貢院門前。
鄉試也就是秋闈,由府、郡設場,因考期是在八月,故稱秋闈。
每闈三場,每場三晝夜。由于中間要兩次換場,因此實際是九天七夜。
分別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
以原主的身體狀況別說三場,能撐下一場就不錯了。
商榷到是不懼這些。
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
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
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
此間,鄉試主考《國禮》和《鑒文》,略涉《御》、《治》、《農令》等,還會考教《府樂》、《藝》、《工》等雜學方面的內容。
對這些書籍商榷均有涉及,不敢說盡通其意,但考個舉人想來是沒問題的。
只是這鄉試秋闈更像是現代社會的高考,來應考的都是有秀才功名,或被府學、郡學舉薦的學子。
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再加人隨行的書童、親眷,著實是密密麻麻。
商榷來的晚,俞城那邊今年除了他還有兩人參試,只是人太多,也不知他們在何處。
商榷跟他們也不熟,就沒太留心尋找,和左晉明站在外圍,等候開試。
卯時一到,貢院門開。
參加考試的學生依次排隊而入,商榷自左晉明手里接過放著炊餅和水的食盒緩步走了過去。
進貢院首先要驗明身份,再檢驗隨身之物。
商榷出示的入試證明是戶冊。
貢院這邊早就接到消息知道此人是由府學學生具名文書薦與鄉試的,看了戶冊信息,核對無誤,又驗看了他提著的食盒,見沒有違規之物,放他進去了。
走進貢院,就是差役根據進入的先后,安排考間。
商榷的運氣好,考間在中間的一排,不前不后。
考間很小,只有兩平米左右,進門就要脫鞋子上榻。
說是榻,不過是一張木板貼著地面直接放在上面。
榻上面鋪著一層很薄的褥子,還有一床被子,也薄的很。
角落還放著一張矮幾,上面放著竹簡與刻刀。
八月的天,白天能熱得要死,夜里有帶著透骨的寒意。
為防夾帶,入貢院是不能自帶被褥的。
好在商榷從原主記憶里知道大概的情況,進來時外面穿了一件大氅,晚上脫了可以當被子蓋。
第一場考得內容多是節選自《國禮》和《鑒文》中的內容,以考核考生基礎。
第二場考得內容則寬泛起來,各類經典典籍都有涉及,這是考核考生的學識。
這兩場商榷認為自己答得還不錯。
而第三場則考的是述議題,要求考生自擬題目寫一份上述諫言的文章。
這考試的范圍給得太大,讓商榷一時無從下手。
周邊的考間內也傳來稀稀疏疏的聲音,顯然大家都有些措手不及。
這種考法實在是前所未見,大炎歷屆秋闈都沒出過這樣的考題。
這不像是府、郡自擬的,到像是由上而下。
商榷思慮良久,提筆寫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這話出自《史記·管晏列傳》,說得是百姓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
這個世界沒有管子此人,但想來百姓所想所求也不外乎倉廩實和衣食足,商榷也就借來一用。
人類上下幾千年不斷求索,尚有人挺而走險,尚有人食不裹腹。
以大炎現在的國情,想要做到這兩點又是何其艱難。
更何況百年和平,北蠻又在蠢蠢欲動,若非尚有將領時刻警覺,只怕破關之日近矣。
然兵法戰略,商榷不會輕易宣之于口,但提高民生還是能略盡棉力的。
只有百姓過的好了,才會在面對外敵時同仇敵愷,上下一心。
商榷末尾又借用了孟子勸齊宣王的話,“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
連著考了三場,也就是九天七夜。
饒是商榷身體比常人康健,自貢院出來時,也有些面色發白。
左晉明急忙上前接過他手里的東西,轉身彎腰,把商榷背了起來,往下榻的客棧走去。
一見到左晉明,商榷就松了勁,迷迷糊糊地洗了澡,喝了碗熱粥就睡了過去。
再睜眼已經過了一天一夜。
府學的青鴻先生和子丘先生都參與了秋闈閱卷,商榷也不好此時上門打擾。
因為離放榜還有十余日,商榷和左晉明又無他事,就先行回了源溪村。
(https://www.dzxsw.cc/book/21809087/7070870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