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新的征程
隨著戰爭的停止,漫長而曠日持久的西北戰線得以收縮,宋軍轉入防范、訓練和參與地方建設,原本用于戰爭消耗的物資轉移到經濟和民用領域。\wWW。qΒ5。COМ//家有余糧心不慌,如今騰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經濟建設,長安的軍訓基地有了更多的建設資金,征地、建房、購置設備設施,諸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軍事基地占地極廣,分為幾大部分,有軍官訓練營、士兵訓練營、步兵營、騎兵營、器械營和火器訓練營。所有的場地和設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先征地,作出整體規劃,再建二個兵營,設施方面暫時置辦一部分,其余的留待以后一步步完善。
長安軍營的建設并非一帆風順,資金問題之外,還有征地問題、調將問題、管理問題,以及教材問題、課研問題,一個個難題接踵而至,費心勞神。
軍政諸務,需要銀兩,農工商政軍,教育科研,哪一項不花錢,錢從何來?而今戰事已停,雖說軍事開支大為減少,但部隊每天要吃飯,就以10萬兵馬為例,每人每天消耗1斤糧食來計算,一天就是10萬斤軍糧,一個月就是300萬斤,一年就是3600萬斤。這只是其中一項開銷,還有軍器軍械軍馬和官兵的俸銀呢?西北有幾十萬軍士,即使讓一部分回地方,短期內也難以做到。
為研究開源節流和軍隊轉制問題,專門召開三路軍政主官會議。與會者為安撫使、轉運使、承宣使以及重鎮的知府和經略,議題是如何增收節支,如何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與會人員提了不少可行性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渭州知州王恩等人提議裁撤冗員,軍隊實行耕屯。劉仲偃等人提議發展工商,鼓勵民間通商,同時增設官商。五代至宋,工商較為發達,遠比明清時代開明和開拓。
王恩身經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歷任西北軍政要員,敢作敢為。史載:“王恩嘗汰禁卒數十人,樞密請命都承旨覆視,恩言:‘朝廷選三帥,付以軍政,今去數十冗卒而不足信,即其他無可為者。’帝立為罷之。眷顧甚隆。知渭州時,括隱地二萬三千頃,分弓箭士耕屯,為三十一部,以省饋餉。”
大規模裁撤冗員,阻力必大,眼下不易實行,只宜緩行。軍隊屯田,則為上策。曹操試行屯田制,既保留軍力,又解決了軍糧;八路軍當年在陜甘寧一帶為打破日寇封鎖,進行大生產運動,開發了陜北江南。如今的西北比起三國時代和抗戰時期要優越得多,由于宋夏多年戰爭,荒廢的田地不少,西北軍隊就地耕種和訓練,可謂得其所哉。
致于設立官商,只是戰時權宜之計,不宜長搞。官商與民爭利,又容易造成壟斷,不利于繁榮市場,發展經濟,財政一旦好轉,即應撤除。官商的經營項目要加以限制和控制,列入官商的有鹽巴、茶葉、酒類、優質鐵器、優質馬匹等物。鹽巴、茶葉和酒本來就是官府專營,優質鐵器和馬匹則是戰略物資,需由官府經營。致于民間從外番販回馬匹,官府有權優先購買良馬,價格按市場價計算。
其他一些稀缺的戰略物資也列入官商的范疇,有人建議擴大官商的范圍,劉通沒有同意。官商存在先天性缺陷,壓抑經濟發展,造成壟斷和不平等競爭,容易產生**現象。官商宜少而不已多,宜短期經營而不宜長期經營。
一系列新的措施和一些非常之舉,使經濟民生得到恢復,財政狀況也在好轉。水漲船自高,長安軍營的建設有了更多的資金,步伐得到加快。后續征地和二期工程緊接著進行,期間又碰到居民的抵觸問題、安置問題。
九月里一天,劉通等人往東郊視察后續工程的進展。一行人過了灞橋,往前方而行,郊外秋意盎然,秋風拂面而來。農人在田間勞作,牧童在河邊嬉戲,四野秋色無邊。
劉通等人來到工地,負責基建的官員報稱,有村民不讓施工,理由是安家費沒有著落,山上的祖墳也還沒遷。此事處置不當,可能引起騷亂。
原來村民的墳墓未遷,是因為新的墓地有爭執,人家那里有舊墳,不讓建新墳。此事需得官府出面裁決。古人極重風水,遷墳建墓是大事,一是要選山場,二是要選吉日,新墳需與舊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得搶舊墳的靈氣。經過官府主持,請風水先生測算,最后確定新墳的位置。劉通雖不相信這些,卻也要入鄉隨俗,按當地民俗辦理。
致于安家費,是因一些村民誤以為被官員私分,聚集一塊來討公道。又因有的人嫌補償太低,拒不領取。此外,村民對建房的意見也不一致,有的要自建新房,有的要讓官府來建,樣式也是五花八門,沒個定論。
知府和知縣等人一起做群眾工作:劉大人所定的標準已經是最高的了,普天之下恐怕找不到第二家。村民想想,這倒是實情。對于安家費,想自己建房的,第二天就發給補助。等官府安排的,耐心等一段時間,地皮已經選好,正在按照當地的通用標準建房,不信的人可以去新村工地看看。
官府并沒有動用軍隊強壓民眾,而是擺事實,講道理,一場風波悄然平息。
最后,劉通對大家說道:“軍營建設事關大宋安危,現在官府的錢也不多,還需鄉親們多支持多諒解。”劉通等人并沒有采取粗暴的方式解決糾紛,這種和風細雨式的工作作風很受民眾歡迎,官府的聲望驟然而升。
諸如此類的事情一時也道不完,基地建設日漸深入,逐步完善起來。軍事基地取名長安軍營,最先建立的二個營盤用于新兵訓練、將官培訓和騎兵培訓。新兵訓練分為少年班和成年班,將官的輪訓則從高級將官開始。初期因受資金、師資、場地的影響,人數和規模較小,隨著形勢的發展,人數和規模逐漸增大。
長安軍營借鑒汴京、京東二地的經驗,這里的師資力量和馬匹器械較為充足,那些身經百戰素質較高的老兵老將遍及三秦大地,可供選聘的師資相當充裕。選任師資采取二條途徑,一是各地舉薦,二是張榜聘用。
一日,史進的師傅王進在榜文前逡巡徘徊,此前他已經思想斗爭了很久。自己是個逃軍,一直隱姓埋名,不敢出頭,活得很是窩囊。他的武藝不亞于林沖,執教經驗豐富,教頭一席對他富有吸引力,端的進退兩難。不想恰被路過的戴智看見,戴智上前跟他招呼:
“王教頭,你怎么在這里?”
王進躲避不及,臉上一紅:“戴大人一向可好?”
戴智:“承蒙大家關照,還算不錯。教頭且隨我來,戴智請你喝酒。”
王進不好意思,被戴智拽進一家小酒館。叫了二個小菜,一壺酒,二人對酌。一邊喝酒一邊談論別后情由,末了,戴智說道:“劉大人唯才是舉,王教頭既有任教的打算,何不前去競聘?”
王進:“我是逃軍,怕是不夠格。戴大人還將王某當朋友,已感盛情,哪能再作奢望?”
戴智:“王教頭離軍乃是避禍,事有曲折,我看教頭跟我去見劉大人,聽候大人發落。劉大人處事公允,軍中例有戴罪立功的規矩,教頭所犯并非死罪,大有商量的余地,你意下如何?”
王進本來屬意競聘,今有戴智出面轉圜,起身唱個惹,隨后跟著戴智來到制置署。戴智稟告過后,劉通讓他進來見面,王進揖身而拜:
“罪人王進拜見大人,請大人責罰。”
劉通:“你的事情,我知道一些,王教頭避難離京,事出有因,但擅離軍營應當受罰。你且先去競聘,若是入選,即在長安軍營效力;如若落選,就到地方效力。你的弟子史進現在京兆軍中任職,王教頭武藝高強,那是沒得說的,無論在哪,都要好好立功,將功補過。我記得王教頭好像跟母親一起出來的,令堂還健在吧,阿智去幫教頭安置一下。高太尉那里,我去交涉,你跟戴智先去報個名。”
王進心潮翻滾:“劉大人待某恩重如山,有如再生父母。”
劉通:“教頭不可如此,以后的造化,還靠你自己。”
王進:“大人教誨,進銘記心中。”劉通心中感慨,一介昂藏丈夫,競落得這般田地,真令人扼腕。
以王進的本事,競聘教頭的席位并無懸念。王進自此在長安軍營擔任武術教習,勤懇敬業。后來組建特務營,調王進擔任教官,他吃苦耐勞,訓練有法,干得極為出色。金兵南下后,王進臨危受命,去執行重大的秘密使命,為完成任務,掩護戰友轉移,他誘敵追擊,以身殉職。其英勇事跡得到表彰,評為烈士,他的一家老小得到優恤和安置。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395/117241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