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北宋中華 > 十 和為貴

十 和為貴


  劉通等人在東郊勘測之后,選了一個地段,該地段跟后世的炮兵學院相去不遠,準備在此籌建軍事訓練基地。WWW.qВ5、C0M因目前戰事吃緊,錢糧大都用于前線的軍務,地方財政并不寬裕。那丁點兒油鹽柴米,對于征地拆遷和基礎建設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了家才知道不容易。宋夏百年戰爭,給二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嚴重阻礙二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北宋國帑虛竭,西夏財用不給。西北之地,全民投入戰爭,哪有人力物力財力來發展生產。當務之急,必須馬上停止二國間的爭斗,使二國人民休養生息,抓緊時間發展經濟,蓄積力量,以對付未來金賊的入寇。一百年太短,只爭朝夕。

  為此,勢必要統一西部的軍事行動,而熙河蘭湟之地隸屬秦鳳路,不在劉通的管轄范圍之內。要是河東路、永興軍路屯兵不前,駐足觀望,而秦鳳路卻仍然在與西夏作戰,豈不陷秦鳳路于絕地。劉通來前沒有考慮如此深入和細致,如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即擬寫奏折,及時上報徽宗。

  徽宗接報,難以決斷。劉通知道此事不易,一是耐心等候,二是借助各方力量,以堅徽宗之志。朝中大臣反對戰爭的原本占據多數,劉通的和平建議頗受大臣們青睞,支持者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太后憐惜民力,也替劉通說項。三個月后,徽宗下旨,加增劉通節制秦鳳路事務。

  這三個月的時光,并沒有荒廢。一是放出風聲,要與西夏和談;二是協同秦鳳路,放緩進攻節奏;三是鼓勵民間加大與西域的聯系,其中特別留意西夏的反應。

  西夏國小而地貧,組織戰爭的能力和續戰能力都弱于宋國,夏軍在與宋軍的交戰過程中,又是占便宜的時候少而吃虧的時候多,他們屢次提議和談,都遭拒絕。如今宋人主動拋出橄欖枝,哪有不接的道理?見宋軍攻勢減弱,也慢慢收回兵力。

  西夏的崇宗李乾順是繼景宗李元昊之后最有作為的君主,他認為,不管宋人和平的意思是真是假,都需派人接觸。宋國占據主動,劉通并沒有先派人出訪,而是在等西夏人的光臨。

  不久,夏國使者來訪。他們知道本次主和者乃是西北制置使劉通,要解決二國糾紛,首先得來西北磋商,然后才去汴京洽談。

  來者系西夏王室嵬名榮光,也叫李榮光。李元昊稱帝之后,棄李姓,改為嵬名氏。西夏本是北宋的一個藩鎮,因不滿宋朝削藩,至北宋中期,李元昊自立一國,參照漢字造出西夏文字,西夏人因此兼通藩漢二種文字。

  劉通接李榮光至大廳就座,說道:“歡迎王爺光臨長安,在我印象中,宋夏之間好久沒有這樣交談了吧?”

  李榮光:“是呀,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很久哇。”

  劉通:“咱們好好談談!

  李榮光:“正有此意。”

  劉通:“王爺此來,一路有何所見?”

  李榮光:“邊境之地田園荒蕪,交戰之處尸骸遍野,黃河沿岸、河西走廊一片狼藉!

  劉通:“我以為,止息干戈,是我們共同的愿望。貴方對此有何見解?”

  李榮光:“停戰議和,本是我方一貫的主張,難得咱們想到了一塊。”

  劉通:“有了這個共識,和談的大門已經打開,事情等于解決了一半。有了這個基礎,其他的事務就好談了!

  李榮光:“恐怕有些事情還是比較棘手!

  劉通:“咱們坦誠布公,毋需諱言!

  李榮光:“一是邊界問題,二是戰爭損失問題,三是交往問題,這三大問題,都不容易解決!

  劉通:“三大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就能處理清楚,但咱們的目光要多向前看,少向后看。第一個問題是重心,第二個問題居于從屬地位,第三個問題容易解決。往事已成追憶,還需著眼于未來。”

  李榮光:“近三十年來,宋國拿走了夏國大片的土地,這是我黨項祖先辛苦創下的基業,不忍就此丟棄,還請貴方考量。”

  劉通:“西夏之地,本是我朝轄下的領土,王爺的先祖自立為王,在封地之外又奪走了其他地盤,這可說不通呵!

  李榮光:“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所在之處又哪有先打下烙印的呢?”

  劉通:“樹有根,水有源,王爺的先祖拓拔氏由我大唐皇帝賜予國姓,得以封封,而今西夏習漢俗,識漢字,漢民與羌族人交相融合,王爺以為能脫得了這個烙印么?”

  李榮光:“我黨項族人對中原朝廷素來敬仰,可趙家卻要趕我嵬名氏,因此只有自謀出路!

  劉通:“唐末以來,藩鎮割據,諸侯混戰,人民深受其苦,我朝要將權力收歸中央,那也是因時之舉,將來或許能找到比較妥善的一統之策!

  李榮光:“若是真有那么一天,那將少去多少殺伐。”

  劉通:“這樣的一天令人憧憬,還需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共同努力!

  李榮光:“劉大人有所見乎?”

  劉通:“尚在思考,遠未成熟!

  李榮光:“若有所得,能賜告否?”

  劉通:“那是一定。”

  接下來,雙方繼續交換意見。初期的談判自然無法達成一致,經過幾輪交談,雙方都作出了一些讓步,達成了初步的意向。大意如下:

  一、二國的邊界以目前的實際控制線為準,雙方縱深交錯之處,互換轄地,以利于勘測劃界和管理。宋軍撤出部分交通不便、供給困難之處,但夏軍也不得進入駐防;該地只設地方治安力量,以漢人為主進行管理,羌人多的地方,吸收一些羌人參與管理。

  二、雙方互不賠償,但在各自控制的區域內,對遭受戰爭災害的民眾予以撫恤,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三、恢復官方關系,西夏仍向宋國稱臣納貢,促進民間交流和貿易往來。

  以上動議對于宋國并無不利,對于西夏也算體面。原歷史當中,宋夏二國大打出手,鬧個兩敗俱傷。損失慘重之余,宋軍才在甘陜寧一帶站穩腳跟,而西夏被打痛打殘之后還是認輸求和,只不過這種虛假的和平極其短暫,也就區區幾年而已。

  上述協議的意義在于,雙方都留住了元氣,把彼此的重心轉向了發展生產,軍事競賽變成了經濟競賽,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勝利,是個雙贏的結果。此外,對于將來可能采取的特殊形式的統一進行了摸索,對以后改進工作和完善制度積累經驗,提供借鑒。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395/11724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