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妻薄情 > 第438章 增人手

第438章 增人手


四月下旬,  春暖花開,京城的宴請與踏青絡繹不絕。

        程丹若拒絕了大半,回太醫院繼續上課。

        第一堂課,  抽查功課,挨個抽背骨骼和血管,并隨機點名,要他們上前包扎不同傷口。

        都是好學生,  基本都過關,她十分滿意,  叫人送上野兔,  當場解剖兔子,讓學生們清晰地認識到皮膚、血管、神經和肌肉的區別。

        隨后,下發聽診器。

        和昔年的程丹若,不,和所有的醫學生一樣,縱然是十分簡陋的裝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大家迫不及待地戴上聽診器,聽自己的心跳聲。

        程丹若瞧瞧桌子。

        眾學生頓時收斂神色,  正襟危坐。

        她道:“聽診器顧名思義,就是靠聽聲音來彌補你們把脈的弱點,  前面這個金屬片是銅制的,用來放大聲音,牛皮管傳導聲音,兩邊的耳塞放到耳朵里。當心肺的聲音被放大后,  我們便能辨別五臟六腑是否在正常工作。”

        光講也沒用,  她挑了年紀最小的內侍上前,  讓學生們挨個聽他的心跳,  并以最簡單的語言描述聲音的狀態。

        收了作業,才把自己畫的聽診圖掛上去,要他們描紅畫下來。

        不得不說,內書堂的教學質量很不錯,不愧是翰林院的先生教出來的,內侍們的字寫得端正,畫也有模有樣。

        程丹若給的教材是刻印,論細節還是他們自己畫得更精細。

        她當初上課,也會自己畫圖復盤。

        “回去多聽聽吧。”她道,“聽到有不一樣的聲音,就記下來,等張御醫給你們上課的時候,請教一下他們。”

        眾人應下。

        程丹若端坐講臺,微微一笑。

        老大夫們不喜歡新道具沒關系,反正也是要干活的。發揚醫學總不能她一個人埋頭努力,太醫院這么多高端人才,不好好利用多可惜。

        還有這些內侍。

        她鼓勵他們:“常言道,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內相只有一個,良醫卻有許多,一樣能濟世安民。”

        做太監都是萬般不得已,可今后的人生怎么過,是做個貪財戀權的奸臣,還是流芳百世的賢宦,卻是可以選擇的。

        他們露出不同的神色。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平淡不屑,有人心不在焉。

        她將眾人的表情收入眼底。

        醫學的路還是一片混沌,從未有人走過,總歸是要更難些。只希望他們之中,有人能做第一個,給后來人做個榜樣。

        程丹若打開懷表,離下課還有十分鐘,遂道:“還有些時間,你們若有疑難,不妨問來。”

        此話一出,便見他們收拾的動作都變慢了。

        少頃,一個名叫福山的內侍起身,恭恭敬敬地問:“想請教夫人,為何經脈中獨血脈可見,而經絡不可見?經絡非筋也?”

        “萬事萬物都有表里,筋骨肉為人之表,層層分明,肉眼可見,氣血為里,運轉周身,難以捕捉。”

        程丹若盡量自圓其說,“或許你要問,血脈分明能夠看見,何來不可捕捉?但你們要知道,血脈如河流,我們見到的是其流動的殘影,而非凍結的冰雪。”

        頓了頓,又道,“醫家說虛實,經行氣,血行脈,血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我也認為,血為實而氣為虛,筋骨肉中,我們所見的只有實,必有虛不曾見到——但我能夠猜想。”

        其實,中醫的虛實指的是癥狀正邪,并不是實體虛體的意思。

        但她沿用了這個概念。

        這也確實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連坐后面讀書的梁寄書,都抬頭等她說。

        程丹若笑笑,道:“我在貴州曾經見過一些士卒,他們肢體受損,不得不截肢求活,可奇怪得很,明明已經切掉了,他們還是會感覺到失去的肢體在疼。”

        論截肢,太監是最有發言權的。

        他們經受了巨大的疼痛,好不容易熬過來了,此后的歲月卻仍然飽受折磨。

        “筋骨之中,必有肉眼不能見之處關乎疼痛。”程丹若道,“不過,這僅僅只是猜想,還未有實證,爾等姑且一聽。”

        話雖如此,學生們還是奮筆疾書,將所有知識點都記下。

        之后,又有數人提了問題。

        或是關于止血,或是關于為什么不直接用手縫,偏要用器械,抑或是問縫針的繩結有何特別。

        程丹若一面回顧知識,一面解答。

        不知不覺,暮色四合,天竟已經暗透。

        她停下了講解:“宮規森嚴,你們還是早點回去吧,醫道艱深,今后還有的是機會。”

        頓了頓,又笑道,“等過了端午,我白日便會搬到西街,你們有什么疑難,可隨時來問我。”

        學生們露出些微訝色,但謹慎慣了,均不多言,同她道謝后陸續離去。

        只有梁寄書上前,解釋道:“他們尚未當值,無事不可出皇城。”

        程丹若知他是好意,朝官和內侍來往頻繁易惹人詬病,但師生一場,總要盡心才無愧:“學醫是一輩子的事。”

        梁寄書拱手,肅然起敬。

        -

        上班族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

        展眼間,五月到了。

        和后世不同,端陽節不是從初五開始,而是初一就開始了。

        初一要準備置辦端午的東西,且會形成專門的集市,謂之“扇市”,此外,當天也是女兒節,出嫁的女子可回娘家,一直住到端午再走。

        程丹若事情多,和晏家夫婦也不熟悉,故不曾回,和謝玄英花了一天逛街,既采購端午要的東西,又為新家添些小物件。

        謝玄英看上一把浙江天臺山老藤做的禪椅,試坐半天,好像打算試試能不能悟道修佛。

        她一邊等,一邊挑了個小藤椅,款式相差無幾,但不是天然杰作,編織的。

        眾所周知,貓喜歡搶椅子。

        又在旁邊的南北珍貨店淘到個黑漆嵌金銀片的倭氏箱子,格子多,皆有鎖扣,適合裝貴重物品。

        她馬上決定買下來,專門用以放藥品。

        既然是扇市,少不了扇子。

        他們都喜歡折扇,方便收起來藏進袖中,不占地方。程丹若則覺得必要時可以充當教鞭,也算一物多用。

        兩人各買了五六把。

        還有花瓶、書燈、筆船、文具(特指專門放文具的盒子)。

        林林總總買了一大堆。

        端午正日,大清早起床,先用五枝湯洗手,算是沐浴過了。

        早餐吃過水面,宮里賜下粽子,又拜謝過皇恩,加餐吃粽子。

        完事后,一道去西街宅邸,熏艾草,掛吊屏,謝玄英用朱筆寫了張“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的紙條,貼在柱子上避毒蛇。

        程丹若比他務實,教下人拿雄黃灑在花園,免得毒蛇侵擾。

        又將洪夫人送的清涼傘供在中堂,這是一種紅羅小傘,達。

        洪夫人選的是佛教的華蓋,程丹若則很敷衍地做了些橘子、花生、柿子。

        走完流程,

        一面熏艾草驅蟲,一面商量怎么擺家具。

        新宅的前院都修好了,正外院就是謝玄英日常處理公務,接待客人之地,西外院則作為客院和私塾,給了姜元文。

        他從左家搬到了謝家客院,正式擔任幕僚之責。

        東外院劃給了程丹若。

        她平時可以在這里接待自己的訪客,管理家務,因為正院尚未修繕好,也準備間臥室,方便夫妻二人居住。

        中軸線靠西的一處院舍是大廚房,這會兒已然搭好灶臺,紅白案師傅俱全,隨時可以開火。

        于是,端午后,他們悄無聲息地換了工作室。

        霎時間,被工作淹沒。

        謝玄英收到了無數帖子,比在靖海侯府多出一倍,從前有所顧忌的人家,這會兒就不再忌諱上門,送禮的馬車一輛接一輛。

        這禮物還不好拒絕,不是賀他喬遷,而是賀他升官——之前住在靖海侯府,人家禮都不好送,侯府也不便收。

        或者說,柳氏有意如此,免得屬于三房的人情,不清不楚地歸了公中。

        謝玄英不得不重新召回師爺們,依舊是從前湯、錢兩位師爺。但與此前不同,之前是靖海侯派遣的,現今卻是真正投向了謝玄英。

        湯師爺負責篩查文書,錢師爺負責收禮登記,姜元文負責回帖。

        程丹若也一樣忙碌。

        她被困在了無數賬單里。

        單獨開火,就有單獨的支出,得算賬,新家還在裝修,裝修款從侯府走,還得算賬,虧得數學好,不然頭都要裂了。

        這時,就顯出一個好婆婆的重要性了。

        柳氏和她婆媳和睦,便不吝伸手,在自己的大丫鬟中挑選一番,把珍珠夫妻都給了他們。

        珍珠、翡翠、瑪瑙、琉璃是同一批丫鬟,當初都是二等,瑪瑙給了她,琉璃配人后給了四房,翡翠是通房,珍珠是留到最后的一個。

        但留得再久,也得嫁人。

        柳氏將她嫁給心腹,把他們夫妻給了兒子、兒媳,不過,留下了她的公婆。

        這點手段,程丹若自然門清,可她一點兒不在乎。

        珍珠會算賬,以前就是給柳氏看賬的,獨這一個好處,就足以讓她接受。她專程感謝了柳氏的慈愛,第二天就把珍珠帶到新家去了。

        柳氏……柳氏心里是很感慨的。

        四房里,把持家事的還是魏氏陪嫁,琉璃夫妻就是伺候老四書房,與三房的親密坦然相比,難免有幾分隔閡。

        她和呂媽媽道:“程氏對我恭敬有加,從不因誥命加身而輕慢,反倒勸著三郎常回來看我。通房一事,就先不提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多年相處,柳氏受兒媳的關心多,膈應少,實在不忍在他們夫妻恩愛之際,提出煞風景的事情。

        再等等吧。

        柳氏按下了念頭。

        以上種種,程丹若并不知曉,也不知道自己逃過了傳說中的通房難題,她正在為別的事情而高興。

        第一件好事,金仕達和金愛到了京城。

        他年初考中了秀才。

        這也在意料之中,和孫秀才、姜元文相處數月,從前因為書少而得不到解答的難題,早在他們的指點中迎刃而解。

        金仕達松口氣,也不想再考了,帶女兒上京投奔東家。

        第二件好事,是謝家來了人。

        謝家在姑蘇是大族,枝繁葉茂,人口眾多。除了繼承家業的老三房,各房有各房的營生,比如老二房就喜歡買宅子,搞房地產,謝二太太因此家底豐厚。

        其他幾房中,有借謝大的關系行商的,也有在家耕田讀書的,還有啥事不干放浪形骸,沉迷辯論的。

        除此之外,旁支子弟最大的出路,就是投奔大宗。

        下人是奴仆,幕僚是賓客,親戚才是最親近的。很多事,下人做輕慢,幕僚做生疏,同族的親眷更能顯出主家的親近。

        族人也是資源。只不過,從前謝家族人要么投奔謝大,他已自成根基,要么投奔謝二,他是鐵板釘釘的繼承人。

        而謝玄英呢,論理說,在貴州時就能得到投奔了,奈何在打仗,謝家人難免就觀望了會兒,這一等,好么,人家回京了,當兵部侍郎了。

        他們沒法再矜持,眼見謝家最有出息的人橫空出世,再不投奔就遲了。

        族中經過一番商討,小家庭再明爭暗斗一番,終于五月初,遠在姑蘇的謝家人到達京城。

        見過靖海侯,說明來意,謝玄英就被叫過去領人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2830795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建瓯市| 驻马店市| 拉孜县| 拉孜县| 平江县| 吴江市| 榆中县| 景德镇市| 定兴县| 商洛市| 界首市| 汉源县| 军事| 芒康县| 嘉峪关市| 淳安县| 彭山县| 福贡县| 陵水| 惠安县| 区。| 敦化市| 永泰县| 宜黄县| 恩平市| 邵阳市| 巴塘县| 九龙坡区| 天镇县| 西和县| 麻栗坡县| 鹿邑县| 牡丹江市| 隆昌县| 祁阳县| 岳阳县| 海盐县| 拉孜县| 衢州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