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 拜年了 最后的時光
雖說宮里因為皇帝病重, 春節的氣氛一減再減,但皇帝畢竟還沒有駕崩, 太過安靜委實晦氣。
太監們也看出皇帝想和兒子守歲的意愿, 是以,子時前一刻鐘,各色煙花就重新燃放了起來。
非常漂亮。
雖然后世的煙花更大更壯觀, 此時的卻有大量煙氣,可燃放的地點是紫禁城啊。
紅墻綠瓦,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的宏大建筑與繽紛燦爛的焰火交織, 活著的帝王妃嬪、宮人太監,鮮活而真實地綻放著他們的生命。
這是文藝作品永遠無法復刻的真實,以生命與血汗凝結出的壯麗美景, 怎能不讓世外之人為之所奪?
程丹若看了很久的煙花。
然后,重歸局中。
拜年了。
首先是田恭妃帶著皇太子進去賀歲。皇長子這時倒是乖了不少,規規矩矩地按照奶娘和母親的囑咐:“恭賀父皇新春新歲, 福祿萬年。”
“好。”皇帝嘴角含笑, 遞過一個紅封。
“謝父皇。”皇長子大聲應。
兒子中氣十足,怎么看都是后繼有人, 皇帝說不出得欣慰:“好好。”
田恭妃如釋重負。
接著是皇次子, 由奶娘和珠兒抱著進去,代行了跪禮。煙花不比花炮響亮,皇次子蹙著淡色的眉毛,睡得不太安穩, 嘟著嘴巴。
雖然沒有老大活潑伶俐,可想到這孩子是早產兒,卻熬過了三個月, 皇帝自然也覺得他有福氣。
臉上的胎記……說句大實話,像他這樣膝下空虛的人,有什么資格嫌棄,又不是兒子多得沒地方養了。
活著就好。
他道:“何家罪孽深重,不可饒恕,可嫻嬪侍奉朕盡心盡力,今復她位份,二郎住承華宮也安心些。”
“多謝陛下開恩。”珠兒感激涕零,聲音都哽咽了。
“爾等好生照看齊王。”皇帝吩咐了句,示意她們下去。
第三輪是淑妃和二公主。
“父皇新春萬禧。”二公主規規矩矩地叩頭拜倒。
皇帝點點頭:“善德,你自小聽話懂事,如今嫁了人,不可倚仗公主身份,要與駙馬好好相處,孝順公婆,聽你母妃的話。”
“是。”二公主不似榮安,即便同樣錦衣玉食,卻沒有養成驕縱的脾氣,知書達理,安分不惹事。
淑妃朝女兒使了個眼色。
二公主便道:“還要向父皇報喜,女兒進宮前請了大夫,說是有一個多月的身孕了。”
“當真?”皇帝果然驚喜。
榮安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兩個兒子都還小,沒想到善德居然有了身孕。
他要做外公了。
“賞。”皇帝立即道,“從庫房里挑些好的藥材,朕記得你喜歡珊瑚,把南海進貢來的珊瑚樹送到公主府去,再找些貢緞給孩子做襁褓。”
“謝父皇。”二公主笑道,“女兒也替您的外孫謝您的賞。”
“你們好好的,朕也就放心了。”皇帝漆黑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淑妃,你把善德教得很好,大伴,將朕庫房里的琉璃枕屏送到咸福宮。”
淑妃的唇角微微揚起:“謝陛下賞。”
皇帝擺擺手,母女倆恭恭敬敬地告退了。
時候不早,石太監正要請皇帝歇息,忽聽他道:“讓三郎夫婦過來,也給朕磕個頭。”
縱然知道他們夫妻受寵,石太監此時聽見這話,依舊暗暗驚詫,忙應下:“奴婢遵旨。”
親自出去請了謝玄英和程丹若過來。
他們倆……也很意外,但立馬規規矩矩拜倒,套話張口就來:“微臣/臣婦拜見陛下,恭詣圣人履端之節,吉慶靡他。”
“好。”皇帝強撐住搖搖欲墜的精神,仔細打量他們。
謝玄英是他看著長大的,品性好,學問也做得好,難得的是出仕多年,忠心未曾改。他就如同自己希望的那樣,成為了難得的忠臣良將。
可惜他時日無多,否則能有一個這樣的愛將良臣,怎么都能做出一番偉業。
現在,只能把這個最忠心的臣子留給自己的兒子了。
“三郎,朕給你取字清臣,你明白朕的苦心嗎?”他問。
謝玄英眼眶微紅:“臣明白,愿為陛下效死。”
“你要好好輔佐大郎。”皇帝囑咐,“大夏立國百余年,百姓修生養息,繁衍人口,人多了,心也就雜了,近十年來,西北蒙古為患,女真死而不僵,東瀛西洋騷擾頻繁,南洋諸國亦有不臣之心,西南歸心的也漸漸少了。大郎年幼,主少國疑,怕是少不了一番動亂。”
謝玄英道:“臣必竭盡全力護佑太子殿下。”
“楊奇山是有本事的,可十年之后,”皇帝緩緩道,“該幫大郎的時候,你要幫他。”
謝玄英完全明白皇帝的意思。
楊首輔能幫皇長子度過繼位時的風雨,可等到新帝長大,他還沒到致仕之時,這位重權在握的老臣,就將成為新帝的障礙。
皇帝留著他,就是要他為太子撐腰,掃清障礙。
“臣明白。”他低聲承諾。
皇帝欣慰地點了點頭,又看向程丹若。
“程氏。”
“臣婦在。”
“朕之前對你說的話,你一定要牢牢記住。”皇帝死死盯住她,“大郎二郎都年幼,你要護持教養他們,保他們太平無事。”
程丹若道:“是。”
“朕已下旨,如有不測,令盛還之陪葬。”他道。
程丹若心領神會:“盛院使失責,自該重懲,臣婦一定告知諸位大人,將盛院使壓入大牢,以待秋決。”
然后,待新帝登基特赦,盛院使自然拼死報答。
皇帝見她明白,心中忽得一松,強行屏住的精神隨之消散。
黑暗來襲,他頭一歪,頓時失去了意識。
“陛下!”意識的最后一刻,他看見謝玄英撲過來,滿臉急切,“姑父。”
程丹若也跟著過來,半跪在床榻前,把住他浮腫的手腕。
脈搏很不對。
她掏出荷包中的圓鏡:“把蠟燭移過來。”
石太監和李太監同時沖過去端燭臺,遞到她身邊:“夫人,陛下……”
“噓。”程丹若拿著鏡子,轉動調整反射出來的光斑,“撐開陛下的眼瞼。”
這在平時可是冒犯龍體的大罪,可現在顧不了這個,石太監跪下來,輕輕掰開皇帝的眼皮。
程丹若拿光點照他的瞳仁:“眼球無運動,瞳仁對光反應遲鈍……叫太醫!陛下中度昏迷了。”又試他的鼻息,臉色更難看,“呼吸很慢。”
在場的人齊齊變色。
外間傳來滿太監焦灼的聲音:“快請太醫!太醫!!”
“召各位大人吧。”程丹若建議,“如果不好……怕是快了。”
石太監差點昏過去。
謝玄英道:“我去喊人。”
他起身到外邊,隨便點了兩個小太監,吩咐他們去各家傳話,令其進宮候命。
-
靖海侯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可身體相當好。
謝家火樹銀花,他把玩著手上的杯盞,精神奕奕地看著孫子孫女在庭院里纏著老四放炮。
柳氏坐在他身邊,一會兒笑一會兒皺眉,誰都知道是在為兩個兒子發愁。但她什么都沒說,嘆了口氣,看看表:“快子時了,端湯圓吧。”
于是,一家人又聚攏過來,分吃湯圓。
小孩子們吃到銅錢,大呼小叫起來,闔家熱鬧。
靖海侯吃得很慢,但碗里十幾個一個沒剩,都安安穩穩地送進了肚子。
“侯爺還是留神些,仔細克化不動。”柳氏勸誡。
“無妨,不過怕萬一……唔。”靖海侯眼尖,瞧見大管家快步走來,“侯爺,三爺派人傳話,道是請您立即進宮。”
靖海侯眼中精光一閃:“知道了,我這就去。”他囑咐柳氏,“家里交給你,老二,看好門戶。”
柳氏和謝二都知道現在進宮意味著什么,立馬應下。
莫大奶奶、榮二奶奶和魏氏摟過各自的孩子,催促他們回屋睡覺。
謝家忙中有序地運轉了起來。
昌平侯家、楊首輔家、曹次輔家、薛尚書家、段春熙家亦是如此。
他們接到消息,雖然驚愕,卻也有心理準備,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宮里。
謝玄英在乾陽宮等著他們到來。
楊首輔見到他,微微挑了挑眉毛:“陛下如何了?”
“太醫正在施針。”謝玄英謹慎道,“請諸位大人提前進宮,不過以防萬一。”
正旦本就要進宮朝賀,稍微早一點上門,不算太過分。
“謹慎些好。”靖海侯立馬出聲幫腔,“我們就在偏殿等一等吧。”
楊首輔卻不肯輕易讓出主動權:“陛下怎么樣了?我要親眼見一見陛下。”
皇帝病重至今,越來越不肯見他們,可若最緊要的關頭,只有太監宮妃在身邊怎么行?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做手腳,假傳旨意。
他必須親眼見到皇帝,確保他還活著才行。
“那諸位就在簾子外看一眼吧。”謝玄英輕聲道,“不要擾亂太醫診治。”
他退后兩步,給他們讓路。
楊首輔率先走進去,往里間張望了眼。
盛院使和擅長針灸的鄭御醫正交頭接耳,為躺在龍床上的皇帝下針。
他有點老花,但不近視,借著滿室的蠟燭,能看見皇帝的胸膛微微起伏。
楊首輔松了口氣,退出兩步,又問:“太子殿下在哪里?”
“在東偏殿。”謝玄英回答道,“今日陛下傳太子、齊王、善德公主一道守歲,皇貴妃、淑妃娘娘也在。”
楊首輔既滿意又不滿意,滿意之處在于太子,不滿意的是齊王等人。
但轉念一想,齊王還是個嬰孩,無關緊要,便也罷了。
“那我們就在偏殿等等吧。”他發話。
靖海侯瞄了眼屋內,發現立在墻角陰影處的兒媳婦,滿意了。
“三郎。”他使眼色,“你跟我們一道等著吧。”
“是。”謝玄英跟著眾臣到了西偏殿。
小太監端上濃茶,挪近火盆。
室內鴉雀無聲。
大家都在耐心等待。
東方一點點亮了,卻又下起了大雪,寒風吹過回廊,呼嘯如嗚咽。
謝玄英坐末座,遙望正殿的方向。他似乎想起了很多事,那些遙遠歲月中關于帝王的身影,又好像什么都沒想。
不知過了多久,昌平侯忽然開了口:“誰出來了?”
他看見有人從殿內走了出來,衣著不似太監宮人。
謝玄英瞟了眼:“是內子。”
其他人的眉毛都高高挑了起來。 .w. 請牢記:,.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279837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