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十萬貫
“自來泉”的落成,在長安城中是一件頗為轟動的大事。自明遠那日演示之后十幾天,天天都有人慕名跑去城外圍觀這能自動出水的“竹筧水龍”。
但如何使用“自來泉”之水,卻小小有些爭議。
因為長安城防的關系,這“自來泉”的龍頭終端修在城墻外,剛巧是在人來人往的地點——行人在烈日下趕路,焦渴難耐之際,見到一眼清泉,自然想要來討一兩口水喝;而城中張嫂這樣的小生意人,要靠這山泉水做買賣;明遠薛紹彭這樣的人家,也指著這樣的好水來烹茶。
明遠自己是不想對這“自來泉”收費的。他來此唯一的目的是花錢,如何賺錢不在他操心的范圍內。
但是他那位十一哥明巡和其他人的意見一致,認為明遠既然花了大力氣修了這延伸十多里的“竹筧水龍”,而且還需要日常保養,那么就該向使用者收些費用。
明遠想了想,當即拍板,決定在“自來泉”一旁設一個和寺院里功德箱似的錢箱,由用水的人自行決定,該往里投多少錢。
“什么?自己定?”
明遠的決定一說出來,引起訝聲一片。
明巡覺得有些委屈,畢竟他是跟著明遠跑前跑后,親眼看著這座“自來泉”建起來的,自然不愿他那么多付出沒有回報。
而張嫂和薛紹彭等人都在暗暗拿定主意:錢是肯定要給的,否則怎么也對不住明遠的努力和他花掉的幾百貫錢。
隔天明遠真的找人做了個功德箱擱在“自來泉”一側,每天晚間派人去收一次錢箱里收到的銅錢。
這件事明遠索性全盤都交給了明巡。
明巡對此格外上心,因此每天都跑去城門外盯著。每見到有人來取用,他便上前巴拉巴拉地講起這“自來泉”的來歷,這竹筧水龍是怎么修的,后續又需要時時檢查修葺云云。
嘗到這可口的甘泉水,哪怕只是路人,也樂意在明巡身邊的錢箱里投上一兩文錢。
如此一來,錢箱里每日能有個二百來錢——這是明十一每天“蹲守”的結果。
后來某一天明巡被他老爹明高信差去跑腿,竟一整天沒工夫到城門外去。為此明巡心中暗自焦急了一整天,一會兒沒人往錢箱里投錢,一會兒怕錢箱被偷兒整個端了。
誰知到了傍晚,明巡趕去城門外,一瞅錢箱還在,打開一瞅,錢箱里依舊是二百來錢,似乎比往日還多了一些。
一名守城的戍衛告訴明巡,往這“自來泉”的錢箱中適當投個一文兩文已是慣例,哪怕有外人來不懂得規矩,長安百姓也會告知。雖說投錢多少是豐儉由人、自由心證,但是品嘗到了這清亮甘甜的泉水,見識了如此奇特的裝置,多數人還是愿意從腰包里掏出些錢的,更不用說豆腐坊這些用水“大戶”了。
如此又過了幾日,明巡也不再去盯著錢箱,只管每天一次去收錢。
錢箱里依舊是二百多,甚至隱隱有增加的趨勢。
明遠從明巡那里聽說此事,又說給薛紹彭知道。薛衙內拍手大笑,然后又贊起關西人淳樸、禮義、守信。
他隨即應明遠所請,手書“自來泉”三個大字,由明遠找人去鐫在一塊大石上,豎在竹筧龍頭旁邊,遂成為長安城門外一景。
這時已是五月中,盛夏已至,長安城中熱浪滾滾。
每天早晚,城中都一樣熱鬧。反而是到了午時,城中一片沉寂,街面上無人走動。樹上一片單調的蟬鳴,將這等寂靜映襯得更加明顯。
明遠家院子里搭的涼棚效果便完全顯出來了。爬滿藤架的綠葉遮蔽了強烈的陽光,偶爾漏下一點兩點陽光,照在涼棚下一張納涼榻上。
明遠正倚靠著憑幾半臥于榻上,似睡非睡。
他身邊擺著一張小茶桌,桌上擺放著茶水和時令水果,果香伴著陣陣清亮不斷傳來。
只聽院門處“吱呀”一聲響,薛紹彭探了個頭進來。
因薛家老太太管教得甚嚴,這位薛衙內如今也只是午間家人歇覺的時候才有機會溜出來訪友,過不了多久又得回去溫書。
薛紹彭見到明遠臥在榻上納涼的模樣,頓時滿眼都是羨慕。
“遠之,你好享受!”
他滋溜一下,就穿過了烈日暴曬發燙的地面,來到明家的涼棚下。
明遠直起身,將茶桌往竹榻中間一推,乘涼榻頓時成了一張羅漢床。明遠倒趿著鞋進屋,為薛紹彭又拿出一套杯碟出來。
薛紹彭到了明遠這里從來不知道客氣,手一伸就接過碗,聞著碗里的甜香,深吸了一口氣,說:“遠之,就知道你這里最好!”
明遠遞給他的這一碗,盛的都是紅彤彤的櫻桃,偶爾還有兩個紅得發紫的李子,上面澆了冰鎮的蔗漿。
薛紹彭也不客氣,用銀匙舀了一枚拌上蔗漿的櫻桃送入口中,頓時被這冰涼酸甜的滋味給“鎮”住了,閉著眼搖著頭嘆息著,一副享受到了極點的樣子。
可待他睜開眼,卻又問:“昨天那個乳酪口味的還有嗎?”
明遠抬起眼皮看他一眼,唇角微微揚起:“明天你再來。”
薛紹彭頓時順心了,眉開眼笑地把手里這一碗三下五除二全部干掉,咋咋嘴,舒心地嘆了一口氣,一副暑意全消,舒服到極點的樣子。
“對了,阿娘還準備了‘浮瓜沉李’,想要送給令祖,不知老太太可愛吃冷食?”
明遠口中所說的“浮瓜沉李”就是用冰水浸潤過的瓜果,口感冰涼爽脆,是納涼圣品,世人都愛。但那用來冰鎮瓜果的“冰”卻不那么好尋。
“多謝遠之,家祖母就好這一口。但是遠之,府上的冰,可還夠?”
如今民間所用的冰,都是去歲冬天取來的河冰,藏在地底修筑的冰窖里。到了第二年炎炎盛夏,便從冰窖里取出來,高價出售。
除了民間的冰窖以外,京兆府自己也有“官方”冰窖,只不過窖藏的冰塊都供吏員們使用,屬于大宋朝的編制內公務人員福利。
薛紹彭的老爹薛向是當朝大員,因此京兆府的冰塊也會送到薛家。
明遠聽薛紹彭問起,倒也想起了今天上午胡四報給他的消息——今年熱得早,因此各地的民間冰窖大多提了價,往年只要五十貫左右的一窖冰,如今已經快被炒到八十貫一窖了。
明遠當然不怕冰價上漲,只要他想,甚至可以把整個長安城民間冰窖的冰都買下。
但要看著整個長安城的平民都忍受酷暑之苦,明遠心里會有點過意不去,因此自家只管用多少買多少。
而薛紹彭的意思是,如果這酷暑持續,市面上的窖藏冰都賣光了,明家沒處買,那他就可以幫忙,從官員“福利”中分出一點來送給明遠。
明遠聽見薛衙內一番好意,頓時微微一笑,將手邊茶桌上一只盛放著櫻桃和李子的銅碗輕輕推到朋友面前。
薛紹彭好奇地接過碗,只覺得觸手清涼,盤中的水果表面都沁著一層細細密密的水珠,而銅碗上方,竟似籠罩彌漫著一層若有似無的淺淡霧氣。
“這是……”
薛紹彭左看右看,又將銅碗托起,才發現這碗的厚度不一般。
“……有夾層?”
明遠沖朋友一笑——薛大少終于看出了這只銅碗的門道。
銅碗里有一個夾層,預先放進了硝石,需要使用的時候就注入水,硝石溶于水吸熱,連帶銅碗的溫度降低,就成了貨真價實的“冰碗”,可以用來冰鎮蔬果;如果在銅碗中注入水,就可以制冰。
“我明白了,遠之。”
薛紹彭語氣里全是感慨,“原來你根本就是明白該如何制冰!”
明遠毫不客氣地點了點頭。
他已經通過官牙聯系了開采硝石的硝民,從他們手中購置了一些硝石。
東市銅作中有專門能做帶夾層銅器的銅匠,明遠又請他們打了帶有夾層的銅桶。到時就能用這些銅桶制冰,沒準還能想個辦法將冰淇淋做出來。
而這項生意他完全可以交給硝民去做,這些硝民采石環境艱苦,收入微薄,還時不時可能會遇上危險。給他們指點這一門生意,再提供給他們相應的器具,想必能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多添一個創收渠道。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硝民制冰,再送他們器皿,大概這就是明遠教他們的打漁術和送他們漁網了。
明遠正想得開心,對面薛紹彭卻含著幾分酸意望著他——這個小鄰居,太有主意,好多東西都是生而知之;而且……也太有錢了。
于是薛紹彭哪壺不開提哪壺地說了一句:“令師橫渠先生什么時候回京兆府來?”
明遠臉色頓時有點轉陰。
他最怕有人提起進學的事。每每有人問起他的學業,他總以業師不在,自學為主的理由搪塞。
但母親舒氏日常向人打聽橫渠先生張載何時回長安,很快就確知張先生已經辭官,正準備由汴京返回長安。屆時無論他老人家是打算再坐館授課,還是要把昔日的這些學生們“轉手”交給他人,明遠都沒有理由再每天游手好閑。
于是明遠臉上浮起虛偽的笑容,沖著薛紹彭提醒道:“令祖午睡這該醒了吧?”
薛紹彭傾耳聽了聽隔壁的動靜,幾乎是“砰”的一聲彈了起來,匆匆忙忙趿上鞋子,火速沖向明家院門。
明遠忍俊不禁,終于笑出了聲,同時也在心里暗想:為了將來不得不進學堂的那一天,他得加緊多掙“蝴蝶值”才行啊。
(https://www.dzxsw.cc/book/15611431/3105627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