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 第202章 千萬貫

第202章 千萬貫


熙寧五年初,  杭州太守沈立調任審官西院,尚書刑部郎中陳襄移知杭州。

        陳襄是蘇軾的好友,明遠因此很快就見到了這位新任的杭州太守。

        這日剛好是二月十五日,  俗稱“二月望”,  浙中風俗,這天是“花朝節”,  正值仲春景色明媚,花事正好,是杭州城左近最堪游賞的時節。

        因此蘇軾在錢塘門外玉壺園中宴客,請了新任太守陳襄,  也請了明遠和一干府學里的年輕士子們前來作陪。

        陳襄大約五十來歲年紀,  相貌清癯,  頦下卻留著一把令蘇軾頗為羨慕的美髯。

        明遠拜見陳襄之時,  蘇軾最快,已經挑著最重要的把明遠在杭州的事跡都說了一遍,  其中頗多褒獎溢美之詞,  令明遠難免汗顏,  再三謙讓“子瞻公,  您過譽了。晚生后輩哪得如此?”

        卻只見陳襄拈著胡子輕笑,道“這位明遠之的事跡,  我聽過的。”

        明遠一怔他在杭州辦的這些事,  竟已傳得這么遠了嗎?

        誰知陳襄說的卻是一樁舊事“伶牙俐齒,  氣死唐坰,  如今早已是全汴京都知道的笑談。”

        他說的是去年明遠離開汴京之前,與唐坰在開封府的那一場“交鋒”。能將牙尖嘴利的御史氣成那樣,  汴京的官員們大多是佩服的。

        明遠微囧這……不能算是什么光輝事跡吧!

        好在陳襄要見的年輕士子不止明遠一人,  蘇軾又將秦觀等一干在府學進學的年輕學生介紹給知州,  陳襄的注意力便暫時離開了明遠。

        說著說著,不知怎么的,就談到了今秋將要舉行的鄉試。

        陳襄望向蘇軾“子瞻,今秋鄉試要偏勞你主持了。”

        秦觀等一眾年輕士子中,有不少是打算今秋應考的,頓時都眼光熱切,看向陳襄與蘇軾。

        卻見陳襄臉上的笑容逐漸轉苦,嘆息道“只是這科舉之法既改,今秋鄉試,不知會是個什么結果。”

        原來,去年二月,朝中新黨就已經公開宣布了改革后的科舉制度詩賦文章不再作為考試內容,而是專考經義,只考《易》、《詩》、《書》、《周禮》中的一經,兼以《論語》、《孟子》。

        也就是說,科舉考試重新劃定了考試范圍,并以經義局新頒布的《三經新義》作為考試的標準教科書,備考真題集。

        以前以詩賦作為考試科目時,學生們備考時需要熟讀《四書五經》,并且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與表達能力,才有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

        但現在,大家都只要刷題就好了。

        “天下士子,便只知學經”——陳襄的嘆息聲便是表達他對這種局限性很大的科舉取士方法的疑慮。

        誰知蘇軾卻展眉一笑,道“陳大府莫須過慮,不管那舉士之法如何改,至少我們兩浙出的人才,絕不會有半點不如人之處。”

        陳襄驚訝地望著蘇軾,不知這位名滿天下的蘇大才子何出此言。

        蘇軾便向陳襄解釋這是因為府學中有了社團,社團既建立,與以前府學里的情形又不一樣了——

        如今文學社正在忙著收集和評價民間故事,以其為題材創作詩賦、新雜劇,并撰寫評論文章;農學社正在杭州周邊的鄉里做著篩選稻種的實驗;而算學社則正在“學以致用”,幫助農學社丈量土地,計算面積,以確保實驗結果的絕對準確……

        “大府,如今‘兩浙路’的學子們,多半秉持‘學以致用’的目的,府學也為他們了鉆研與交流的機會——將來參加鄉試,只要將那《三經新義》背熟即可,對他們來說,反而不是什么難事。”

        陳襄聽著睜圓了眼,實在是沒想到,他來接手杭州知府的職位,治下的府學里,竟然已形成了這樣的風氣。

        這時,秦觀恭恭敬敬地將一本裝訂整齊的冊子雙手奉上“陳大府,這是我等府學學生各社團近日的成果合集,請大府過目。”

        陳襄接過來一看,之見那是一本裝幀精美,刊印清晰的冊子。那封皮上印著《西湖叢談》幾個大字。

        他隨意翻開目錄,便見到《兩浙民間關于“白蛇故事‘的比較研究》,《西方邏輯學試論》、《浙東水土改良與水稻種植》這樣的文章標題。

        陳襄刷地一下就把冊子合上,用又驚又疑的目光望著蘇軾,心里在想這……究竟是不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矯枉過正,士子們又都偏離了經義大道的方向,專門研習那等“形而下”的細枝末節去了?

        蘇軾卻笑道“陳大府放心……他們自有分寸。”

        “再說,這些成果,對兩浙路的農政與民生之事很有幫助。不止是‘農學社’,就連‘文學社’都能建功。”

        原來,文學社在兩浙各地“采風”,研究“白蛇故事”的起源和比較時,便發現不少鄉里向來缺少藥物與良醫,因此,在他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中,許宣與白娘子便開始了一家叫做“保和堂”的藥鋪,懸壺濟世。

        越是缺醫少藥的地方,對于許白這一對仁心仁術的夫妻就越是同情。

        文學社便將他們“采風”時發現的情況匯總,寫了一封陳情信給官府。最終官府召集了幾家實力較強的藥材行,給予路稅方面的優惠,讓這些藥材行能夠時常送些常用的藥物到鄉里。

        據說那些地處偏遠的村落特地繡了萬民傘,贈給了之前離任的太守沈立。但事實上,沈立和這些“仁政”沒有多少關系,主要還是“文學社”里的學子們建議到了實處。因此,沈立在離任時還給予了“文學社”學子們一封信,作為書面嘉獎。

        這一件大功立下,別的社團一瞧喲,連“文學社”這種成天舞文弄墨的社團,都能做出這樣的貢獻,我等豈能甘心人后?

        于是,杭州府府學里的各個社團開始了你追我趕的熱潮。每個社團都立志能做出點“實在”的功績。

        陳襄聽了蘇軾的解說,沖學子們點頭微笑,道“如今,就等各位取士得中,便能成為解民之困的國之賢才了。”

        明遠在旁聽著,心里自然得意。

        畢竟在府學下設“社團”,本就是出自他的提議,這些社團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也有他的一部分貢獻在。

        但明遠心中還是有些不滿足——

        《三經新義》為什么能一夕之間風靡神州,每一名士子人手一套,這還不是因為《三經新義》是科舉考試的標準輔導教材?

        只要科場順利,將來就能得到“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如果沒有杭州府學的引導,全國的士子們又有什么動力來分心參與那些“社團”的活動呢?

        又比如“算學社”,種師中和沈括同在的算學社,在得到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之后,進境一日千里,眼看就要能夠創建一套中華之人容易理解的“邏輯學”出來了。

        但是“算學”不是科舉考試的必考范圍,因此即使是在杭州府學,愿意接觸算學的人也寥寥無幾。

        士子們與陳知府和蘇通判聊得高興,明遠卻坐在他們之中低頭沉思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將這些“社團”與科舉考試“綁在一起”的。

        他正想著,忽然那玉壺園的墻外飛來一只充氣的皮球,球速極快,幾乎是沖著陳襄與蘇軾他們那邊飛來。

        好在明遠反應也快,抬腳一攔,便將來球攔截,那皮球被他足尖一挑,立刻改變了方向,向上彈起,隨即球速減慢,穩穩地落在明遠的鞋面上。

        明遠身后的年輕士子們有些被著飛快的來球驚出一頭冷汗,也有看到了明遠“停球”絕技之后躍躍欲試的。

        這時,從玉壺園門口,進來兩三個身穿襕衫的少年,都是十三四歲的模樣,來到園中一行人面前,先向座中年紀最長的陳襄和蘇軾行了一禮,恭敬有禮地向他們道歉,然后提出想要討還皮球。

        只聽陳襄笑道“看起來,這兩浙路的蹴鞠風氣竟要比汴京還要彪悍些,剛才這球來得好快……”

        旁邊蘇軾一個沒忍住,竟“哈”的一聲笑了出來,一邊望著明遠,一邊輕輕搖頭。

        明遠臉微紅這好像……又和他多少有點關系。

        他見陳襄和蘇軾都沒有見怪的意思,腳尖輕輕一挑,那皮球已經從他腳尖飛出,瞬間就回到了來討球的少年手里。而他身后,蘇軾正三言兩語地向陳襄介紹這蹴鞠在杭州的發展情況。

        正談笑著,一名在蘇家服侍了多時的老蒼頭突然匆匆忙忙地進園,給蘇軾遞上了一張拜帖。

        蘇軾原本不想在與陳襄會面的時候被他人的拜帖所打擾,但只瞥了拜帖上的名字一眼,頓時驚得話都說不出了。

        等到陳襄問起,蘇軾才匆匆打開拜帖,掃了幾眼,依舊面帶震驚地回答“是司馬君實……司馬君實來杭州了。”

        君實是司馬光的表字,當然,蘇軾能稱呼這位老友為“司馬君實”,而明遠他們這些小輩則必須恭敬稱呼一聲“司馬十二丈”。

        “司馬十二?”陳襄也很意外,“他不是正在洛陽城里的‘獨樂園’里修史嗎?”

        這時蘇軾面帶震驚,將眼光漸漸移向明遠的方向,道“遠之……司馬君實到杭州城來,好像是……專門為了你。”

        明遠……這怎么可能?

        司馬光確實已經抵達杭州,并且正在暫住的驛館里焦急地踱著步,口中低聲反復念叨

        “必要的戰爭,就是正義的戰爭!”

        “必要的戰爭,就是正義的戰爭——”


  (https://www.dzxsw.cc/book/15611431/2961924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山县| 水城县| 清河县| 上林县| 闽清县| 庄河市| 凤冈县| 甘谷县| 桂林市| 雷波县| 鸡泽县| 正镶白旗| 比如县| 南宫市| 林口县| 芦溪县| 深圳市| 甘洛县| 曲松县| 高台县| 大埔区| 桓仁| 区。| 获嘉县| 湘潭市| 衡山县| 诸暨市| 凌海市| 灌南县| 宁武县| 双江| 刚察县| 建水县| 钟祥市| 台州市| 临海市| 昂仁县| 孝昌县| 上犹县| 大同县| 雅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