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錢謙益踐行恒產論
朱由檢的有產稅設想,毫無疑問沒得到群臣支持。
尤其是楊嗣昌等人,對此激烈反對。
他們或許是擁有很多土地,或許是覺得這個政策,不利于家族發展。
之前擔任南京工部尚書的戶部左侍郎李長庚指出:
“江南一帶多官田,蘇松兩府的官田數量,更是能達到七八成。”
“如今的江南官田雖說是歸官府所有,實際除了租稅更重之外,買賣與民田無異!
“陛下將沒有官爵的民戶擁有的官田數量限制在一二百畝,臣恐民間生亂!
向皇帝仔細講解江南官田的變化,如今實情如何。
朱由檢聽著他的解說,認識到江南情況的復雜。心中更慶幸自己之前堅持了祖制,沒有讓蘇松江浙人擔任戶部官員——
否則戶部的反對會更激烈,這種措施根本連提都不用提。蘇松等地的江南人一定會要求減免官田賦稅,而不是限制官田。
如今面對這個現實情況,朱由檢只能說道:
“先在北直隸試行,南直隸等地以后再說。”
“朕的意見就是,為國出力的貴族和官員,上限要高一些!
“尤其是貴族的莊田,以后可轉為爵田。和軍官、軍士、軍戶的世業田一樣,只需繳納十一稅!
“其余官吏按品級,可租種一定數量的官田!
“沒有為國效力的,每戶租種的官田最多限制在一百畝或二百畝!
“如果有超出上限,或者勒令分戶,或者每超過一百畝,租稅增加一成比例!
“最高每戶一千畝,不能成為超級有產者。”
這個措施,讓一些官員稍微接受了些。但是更多的官員,仍然不愿接受。
因為他們認識到,如果這種措施得到通過,皇帝對超級有產者的征稅,有可能成為常態。以后可能有更多的賦稅,需要他們繳納。
楊嗣昌就指出,賦稅應該公平,應該計畝均輸。不能因為有些人家中的田地多,就讓他們交重稅。
這讓之前看過他的《地官集》、覺得他在財政上頗有見地的朱由檢,眉頭緊皺起來。
以大明當前的局勢,如果對所有人征收同樣的賦稅,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民眾,會在生存危機下造反。
反而是土地眾多的大地主,還能壓榨出一些。
再想到楊嗣昌之前提議加征遼餉,朱由檢覺得這個人雖然有才,卻不關心普通民眾的疾苦。不能讓他插手財政,免得天下皆反。
所以他嚴厲訓斥道:
“戶部之事歸戶部,樞密院不要隨意干涉!
“軍政已經分立,樞密院和政務院的官員,要有這個自覺!
罰了楊嗣昌三個月俸祿,讓他公開檢討,寫文章發表在邸報上。
群臣聽到皇帝這個訓斥,頓時心中一凜。
因為這不僅代表著皇帝堅持征收有產稅的態度,還是對軍政分立的公開表態。
之前樞密院的官員還高興于軍事上的事務幾乎都由他們決斷,如今才認識到以前在兵部時能插嘴的政務,已經和自己無關。
縱然楊嗣昌之前曾擔任戶部官員,如今在戶部事務上也沒有置喙余地。除了同時屬于政務院的兵部尚書外,所有樞密院官員,都無權干涉政務。
楊嗣昌面對這個訓斥,只能跪地請罪。之前因為方略被皇帝采納的自得,也收斂了起來——
此時他才認識到,皇帝對制度的重視,遠遠高過個人。他就是現在受寵,也不能隨意違規。
借著處罰楊嗣昌,朱由檢暫時壓住了反對的聲音,繼續道:
“凡是遵守限田政策、依法繳納賦稅的,在各地鹽業公司招股時,應該予以優先!
“他們若想建工坊、商社,也應該在專利授權等方面予以優待,在官府采購的時候,同等條件下優先!
“須知天下的財富不止農業一種,若是想發大財,還要從事工商。”
引導那些富裕家庭,向工商行業發展。
群臣聽著皇帝如此直白的話語,雖然覺得言利有些不對,卻也認識到皇帝沒有不讓他們致富的心思。只是不想讓一些人占據土地太多,讓小民沒有田地生存。
如果能夠以多余的土地,換取鹽業公司的股分。相信很多家族,會愿意遵守限田政策、或者繳納有產稅。
這讓群臣對有產稅的反對,不再那么激烈。但是這件事情,仍舊沒有定下來。
群臣以茲事體大為由,提出召開廷議。廷議通過之后,再在北直隸試行。
朱由檢知道現在舉行廷議,多半無法通過。所以他提出如果通過廷議,那就全國實施。只在北直隸試行,無需通過提議。
并且明確要把鹽業專營政策,和限田與有產稅掛鉤。兩者一同試行,用鹽業公司的股份,補償在限田上受損的人。
甚至還勒令戶部鹽政總署拍賣各地鹽業公司的股份,用拍賣所得收益,補上今年遼餉不足的部分。
否則戶部就自己想辦法,補上這一筆錢。
戶部尚書畢自嚴無法,只能答應在北直隸試行。以后是否在全國實施,需要舉行廷議。
這讓朱由檢點了點頭,覺得試行之后再舉行廷議的話,有產稅通過的把握更大一些。
自己能利用這段時間,改變能參加廷議的大臣想法。
不過這件事情,他沒有親力親為,而是交給了錢謙益,這個在明面上提出超級有產稅的人。
錢謙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被皇帝授以如此重任。
之前他在寫出《恒產論》,按皇帝的要求提出對超級有產者征稅后,事后就有些后悔。因為有很多人,指責他這種理論。
所以后面皇帝要求他寫奏疏提議征稅的時候,他裝作沒有聽懂退縮。只是按皇帝的要求限制廟產,不讓寺院道觀成為超級有產者。
但是這件事情,同樣阻力很大。很多宗教界人士,反對這項政策。
他們知道這項措施是當今皇帝提出的,卻不敢詆毀皇帝。只能詆毀錢謙益,阻止他限制廟產。
不過錢謙益得到皇帝的明確指示,自然不敢不實行。對所有宗教的廟產,都進行嚴格限制。
也因為這件事情,錢謙益在宗教界的名聲,遭到很大損害。甚至有一些和尚,稱呼他為佛敵。
幸好皇帝在今年冬天嚴厲打擊非法宗教,對這類亂七八糟的稱呼,予以嚴格禁止。宗教界人士對錢謙益的詆毀,才沒有繼續上升。甚至有一些寺廟和道觀,開始配合限制廟產——
否則他們就有可能被定為非法宗教,被朝廷嚴厲打擊。
錢謙益的處境,因此好了一些,限制廟產的事情,也終于得到推進。
沒想到這件事剛剛有了眉目,他就被皇帝要求,參與在北直隸試行有產稅。
并且要確保以后廷議時,有產稅能夠通過。
這讓他頓時感到坐蠟,同時也認識到,這是皇帝對自己的考驗:
如果能做好這件事,他就有可能成為侍郎這一級的大臣,被列入大學士候選人。
以他的名聲和東林黨的權勢,以后被廷推內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是做不好的話,就可能被皇帝厭棄。不管有多少人推薦,他都不可能成為大學士候選人。
可以說,這就是他成為大學士之前,遇到的最大一個檻。
只有邁過這個檻,后面才一片坦途。
錢謙益思索良久,最終喟然嘆道:
“我以為自己有選擇,其實早就沒選擇了!
“自從修改《恒產論》起,我就注定要按陛下的旨意,在天下推行有產稅。”
“我這一輩子的功業,也要著落在這上面!
這是他一直隱有所覺,卻并不敢面對的。
因為這樣的話,他就會和天下間有權有勢的超級有產者,徹底站在對立面。
但是他當初為了討好皇帝,選擇按皇帝的要求修改《恒產論》,就注定了這個結局。
他若不實踐《恒產論》的話,別說在學術上比肩劉宗周,被皇帝棄用、被天下人恥笑,就會是最后的結局。
所以他最終決定,按皇帝的要求,實踐之前寫出的《恒產論》。
不過,還沒有等他想好如何實施,《明報》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錢謙益之前仿照古書制定的恒產者標準是錯的:
古時一百畝的土地,只相當于現在的二三十畝。
所謂的“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放到現在應該是二三十畝。
所以恒產者的最低標準,也應該定在擁有二十畝或三十畝土地,而非錢謙益之前所說的百畝。
這篇文章,讓錢謙益勃然大怒。
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反對《恒產論》,而是想爭奪有關恒產的解釋權。
如果連恒產的解釋權都被人搶走,他這個寫出《恒產論》的人,如何維持在學術上的地位?
萬一有人寫出更完善的恒產理論,他這個先驅者的地位,還有誰會在意?
而且他還認識到,這篇用筆名發表的文章,很有張溥的風格。各種數字計算,也符合張溥提出的科學理論。
這是張溥那個后起之秀,對他這個老前輩發起的一次進攻。他必須果斷反擊,維持自己的地位。
甚至,知道張溥背后站著的是誰的錢謙益,同樣很明白這篇文章是皇帝對自己的警告,讓自己明白皇帝不止能用他,還可能任用其他人。
所以,錢謙益把自己之前琢磨的《生產論》,整理完善起來。從中挑選一些觀點,用于反駁張溥。
他沒有反對張溥用數字計算出來的畝數,而是從更高的視角指出,是否是恒產者不應該只看土地多少,還要看能生產多少。
產量低的地方,恒產者畝數要求要高。
南方那樣能一年兩熟的,相比北方兩年三熟甚至一年一熟的地方,恒產者需要的田畝就更少。
所以他認為北方恒產者畝數,應該定在三十畝;南方則要低一些,可以定在二十畝。
至于塞外和海外,因為剛剛開發,定在五十畝、一百畝,都很符合情理。
朝廷要保障每個主動移民的家庭,都能成為恒產者。把沒有土地的流民遷往海外,建設都是恒產者的小康之世。
這篇在《大同報》上發表的文章,影響遠比《明報》上張溥用其他筆名發表的文章影響力大。
因為它明確提出了,如何在大明建成小康之世——
只要大明在海外開拓的土地足夠多,所有人都能成為恒產者。
現在一無所有的流民,都能在海外成為恒產者家庭。
劉理順之前就提出恒產者家庭屬于小康之家,最早把恒產論和小康大同理論結合起來。他在看到這篇文章后,寫文章熱情洋溢地稱贊。
并且以自己在涿鹿區政務署處理政務的實例,指出把北方擁有三十畝土地的家庭定為恒產者,符合現實情況。
建議把三十畝到一百畝定為小康家庭,和普通民戶繳納一樣的賦稅。
一百畝到一千畝定為富裕家庭,一千畝以上則是富豪家庭,需要征收有產稅和超級有產稅。
這篇文章,顯然給京中盛傳的有產稅加了一把火。因為劉理順已經提出,要在涿鹿區試行。
如果沒有人提出反對,那么這條政策,就可能在將來試行在整個北直隸。
北直隸的民眾,顯然對此很關心。普通民眾難以在報紙上發表意見,但是士子能發表意見的就多了。
這些士子能夠讀得起書,不說大富大貴,至少比普通人狀況更好些。而且在考取秀才和舉人后,家中增加了很多土地。
他們紛紛認為,從一百畝開始征收有產稅,實在是太不合適了。應該只對一千畝以上的富豪家庭,征收超級有產稅。
還有些一點稅都不愿加的,在報紙上對有產稅激烈反對。
整個京城的輿論界,劇烈沸騰起來。報紙的銷量也節節升高,并且依靠太仆寺漸漸在各地設立的郵遞公司,影響到整個順天府和北直隸。
很多北直隸的地主都聽說了這件事情,而且因為利益上的相關,不得不卷了進來。
這些人態度不一,而且需要表達。一些地主開始雇傭士子,把他們的意見寫成文章發表在報紙上,讓記者和撰稿人這個職業,開始火熱起來。(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1818573/363656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