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混亂的夜
豫皖交界,新安集,錢姓大戶家的偏院。
兩盞油燈、一張小桌、幾樣小菜、一壺老酒,幾個月前在羅山的一幕重現在此地,主人也沒有變,還是徐鎮坤,對面坐的卻赫然是當日王春華的師爺唐慕云。那日兩部火拼,王春華隊伍潰散,唐慕云當機立斷投靠徐鎮坤,如今是右路前營管帶官的文案師爺。
“隊伍明早就要開拔,可我這眼皮子就沒止住跳。人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我這可是右眼在跳,師爺,你給我看看。”
唐慕云從不相信村婦的荒謬之言,舉起酒碗道:“不妨事,不妨事,吃了酒睡一宿,明兒就不跳了。來,徐爺,滋一口。”
“但愿。。滋!”徐鎮坤一口喝干,抓了酒壺倒酒,說:“聽說,潘孝侯跑回去后,在鄂軍里混得風生水起,起碼都是標統的資格了。可老子。。他娘的,還是個管帶!這次鄂軍進了河南剿匪,我們又要朝那邊開,指不定就會碰面。你說,我這臉皮子往哪里掛才好?”
徐鎮坤率千余人投靠倪嗣沖,當日的倪嗣沖不過步隊四營、炮隊一營、馬隊一營,總計三千來人。可以說,徐鎮坤的投靠大大增強了倪嗣沖的實力,但倪嗣沖只給了一個參議空銜和一個管帶官的帽子,還收了六百人編入他營。徐鎮坤初來乍到,只以為倪嗣沖不太放心自己,故而如此。攻潁上,徐鎮坤特別賣命,硬是第一個沖進城的,以為憑此就能得到倪嗣沖的賞識。
哪知倪嗣沖把頭功給了自家弟弟倪毓芬,給了四百龍洋打發了事。
從此,徐鎮坤明白了,自己這個湖北人在倪家軍里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白天軍議,右路附炮1隊要回豫剿匪、屏衛項城了,與鄂軍可能相遇,距離湖北也近了許多,也就勾起了徐鎮坤的許多心事,情緒因此低落。
“要不拉了隊伍回湖北去?徐爺,你要定了心,我連夜去聯絡其他兄弟,拉了咱們的老隊伍一起走。”
“回去?”徐鎮坤搖搖頭,這個念頭他不是沒動過,可鄂豫皖交界之處完全由鄂軍第九鎮控制,也就是鄂東革命軍第一**混成協。當初拉隊伍走,本是要在鄂軍都督府立個名號的,哪知火并之后實力頓減,投了倪嗣沖又是這么一副德性,也就沒心思再聯絡武昌了。“潘正道、朱福順、何向東、楊正濤,他們會放過我?算了,看看再說吧!喝酒!”
二人愁腸相接,一杯接一杯,不多時就喝得東倒西歪,沉沉入睡。
第二天,心思復雜的徐鎮坤率部隨倪毓芬的大隊開拔,一路向西,經石槽到南頓。得到白狼已經向西退卻的消息后,倪毓芬留下兩個步隊營防衛項城,親率四個步隊營、一隊過山快炮和一小隊騎兵向西追擊。
白狼甚為狡猾,好幾次眼看要被追上卻總能逃脫,惹得倪毓芬勃然大怒,對左右聲言——不滅此賊誓不休!
這是一次耗時多日,肥的拖瘦、瘦的拖成骨頭架子的追擊。
深夜,信陽火車站南三里處的原巡防營駐地,北伐右翼軍前指臨時駐地。
坦克隆隆、武直呼嘯,遠處的山頭被猛烈的炮火一遍遍覆蓋。。
“總指揮,總指揮。”曾廣勝在門外低聲呼喚,見屋內沒有動靜,只得提高聲量:“武昌急電!參謀官、熊統領已經等著了。”
深更半夜的。。出事了!從夢中清醒過來的何向東翻身坐起道:“就來!”
楊曾蔚、熊秉坤、劉邦本、程漢生、曾廣勝等人端坐等候,見何向東出現,一齊立正。
“稍息,什么事?”
楊曾蔚把電報抄稿遞給何向東,隨口道:“武昌兵變!”
何向東低頭看了,黎元洪的急電中說了兩個事情,一是通報今日武昌群英會策動兵變,已在彈壓中;二是詢問在定都之爭中,武昌當持何種態度。顯然,此刻的在座各位對這兩件事持不同意見,又對兵變更為關注,這才把總指揮的好夢給攪黃了。
“祥元兄,你是何意見?”何向東首先詢問熊秉坤,一來出于客氣,二來則是想首先弄清他的想法,以對癥下藥。
熊秉坤答道:“事情尚未弄清楚,熊某難以判斷。”
“少石,你說。”
“僅僅依據電報上只言片語,難窺全貌,方才我已復電武昌都督府,請詳電告知。”楊曾蔚說著,臉上浮現出痛心之色,微微搖頭后又道:“我與祥元談了幾句,俱都推測是黨人內訌,可惜啊!”
何向東早在幾日前就在黎元洪處得到消息,那么,黎元洪這些天來會坐視不理還是趁機漁利?答案不言自明!甚至于何向東已經替黎元洪想到了后續的做法——趁機打壓革命黨、改組軍政府、整編軍隊,把湖北完全控制在手中。對此,何向東并不反感,甚至愿意積極幫助黎元洪完成這一系列的舉措。
湖北一省養十鎮軍隊?須知,辛亥革命前,清廷計劃在湖北編練兩鎮新軍尚未成功,只得一鎮一混成協,可見以湖北的財稅根本不足以養十鎮軍隊,趁機裁減乃是當政者必然選擇。其二,如今十鎮鄂軍戰力如何?且不說第九鎮,就拿其他部隊與革命前的陸軍第八鎮相比,恐怕是相差甚遠!兵不在多而貴精!湖北必然要走一條精兵強軍之路,才能支撐黎元洪成為中國政壇的第三極,以此平衡袁世凱和革命黨的矛盾,避免內戰。
在何向東看來,湖北最多養三個第九鎮就了不得啦!
有的話現在似乎還不能說,等吧,等到弄清楚詳細情況再說。
何向東不想說,別人偏要問他的意思。熊秉坤整整嗓門,說:“總指揮,若都督要調第九鎮回省平亂,總指揮準備如何應對?”
第五協就在信陽,熊秉坤是要摸清楚何向東的態度,才決定自己是否與第九鎮保持一致。
“革命初成,民心思安,社會急需穩定而后加以發展,這是大局。各方各人對都督府或某些人有意見是正常的,應該遵循正常的渠道來反應,來謀求解決。畢竟,這是我們辛辛苦苦、浴血奮戰建立的政權,當愛護,當保護,當擁護!決不能如對待滿清政權一樣動輒兵變,如此下去,國將不國!”
說到此處,一直注意熊秉坤反應的何向東一拳砸在桌上,以示憤慨。
熊秉坤面色平靜,并無反應。
“如果這次是有人挾個人之私、小團體之利而組織、煽動兵變,破壞安定之大局,破壞進軍河南的戰略行動,我個人認為應當予以嚴懲!等等吧,等確切消息到了之后再作決定不遲。”
態度,其實已然鮮明了。
熊秉坤革命軍擴編后就擔任第五協統領至今,與孫武的關系還算不錯,是共進會在軍中的核心成員。他清楚此次兵變緣由——起義前,共進會和文學社各自在新軍中發展力量,總的說來是文學社稍強一些。起義后,孫武、張振武靠攏黎元洪,把持軍務部大權,屢屢壓制文學社中人,早就惹得文學社中人不滿。停火后鄂軍擴編,孫武故技重施,寧把軍權給黎元洪的舊軍官也不愿給文學社,對共進會的反對聲音也大力打壓。如此一來,反對的聲音就逐漸聚攏到一起,形成此次兵變的中堅力量。
反對孫武的人之所以敢于發動兵變,公開喊出“打倒孫武”,“打倒軍務部”的口號,還在于孫武對南京臨時政府排擠湖北軍政府而懷恨在心。在中日漢冶萍合辦一事曝光后,孫武曾公開指罵:“孫中山是海賊,南京政府賣國,我寧愿承認袁世凱!”如此,更激起湖北革命黨人的反對情緒。許多人認為,發起倒孫兵變是維護南京政府和孫中山,黎元洪必有顧忌,南京政府必然聲援,因而成功可能性極大。
熊秉坤本人不贊成兵變。一來,他因是共進會而掌握兵權;二來,他隨第九鎮執行進軍河南戰略,也希望后方穩定;三來,倒孫的實質是革命黨的內訌,有利于黎元洪把持大權,給袁世凱看了大笑話。
等待中,時間飛逝。
萬耀煌匆匆來到,立正道:“武昌回電,兵變已平。第二鎮統制官張廷輔被亂兵戕害,軍務部長孫武引咎辭職;都督府令蔡漢卿統領率部恢復秩序,嚴查兵變禍首。”
張廷輔死了?!文學社的統制官張廷輔死了?
何向東只覺眼皮不受控制的跳動了幾下,擺手示意讓萬耀煌就座準備記錄后,微微搖頭道:“何苦呢?一場兵變下來,最終消耗的還是革命骨血,如此作為,怎么對得起那些犧牲的同志!萬參謀,以我個人名義回電副總統,堅決擁護都督府嚴查兵變禍首,鎮壓一切破壞穩定之勢力,優恤張統制官家眷并查尋兇手予以正法,并請都督府軍務部考慮即行整編軍隊、裁撤雜散、統一軍令之政策。”
“我。。”熊秉坤抬手示意,向記錄完畢的萬耀煌道:“我附議。另加一句,請副總統顧念首義同志鞍前馬后、浴血奮戰之情,可容情時還望網開一面。”
萬耀煌記錄完畢離開后,熊秉坤低聲說道:“看來,第五協也將難逃一劫,何統制官,秉坤有個不情之請。。”
“祥元兄,第九鎮和第五協同當進軍河南重任,彼此合作無間,我對祥元兄是心存感激。此時,當盡我所能保全第五協。這樣吧,第九標留守信陽,第十標立即開往羅山,協司令部也駐羅山。”
羅山是豫南兵團司令部所在地,何向東如此安排,顯然是擺出“第五協與第九鎮一體”的架勢,恐怕就算黎元洪想動熊某人,也得考慮第九鎮的感受了。如此心意,熊秉坤當然明白,霍然起身向何向東立正行禮,口稱“標下遵命”,轉身離去執行。
(https://www.dzxsw.cc/book/115713/645216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