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0 橡面
那些咖啡用不多久就該成熟了,看來自己嘗試著加工咖啡只怕這要比加工茶葉還要早上不少。
不過自己這種連速溶咖啡都沒喝過幾回的人,弄出來的咖啡能是什么味道,會不會真的成為一盤炒豆子?
真這樣的話,這炒咖啡豆只怕真的要實至名歸了。
可可沒結果,自己就算想把主意打到這東西上面,還得先找找這東西人工授粉的辦法才行。
再剩下的東西,也就那幾棵栓皮櫟了,難道自己還能再推出一款橡子面的水餃么?
這看起來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徐毅上學時候歷史書上寫的,也一直以為三年災害是由天災造成的。
直到前兩年回去給村民做檢查的時候,偶然聽到村里的老人說起那年代的一些舊事,懷疑之下又去查找了一些資料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
**發生在計劃經濟的年代,盲目的擴大出口再加上強制性地征收糧食,使得農村一個時期的集中缺糧,這才是真正造成餓殍遍野的真正原因。
決策錯誤影響遠大于自然災害,造成這樣的結果,完全可以說是“三分天災,七分**”。
城市人口極少有餓死的,但是全國各地餓死的農民卻不計其數。
甚至易子而食,吃掉自己孩子的人間慘劇在全國各地也不勝枚舉,這是何等的人間慘劇!
村里那些老人提及當年,不由得唏噓不已。
那幾年,其實村里面并沒有發生什么災害,反倒是風調雨順的豐收之年。
只是出產的糧食全都被一車車地拉走了,甚至連口糧都沒給村民留下一點兒。
如果不是滿山的橡子同樣也有大豐收,靠著上山上去采集橡子做成橡子面維生,只怕村里一樣難保不會有困餓而死的慘狀發生!
徐毅查證之后不禁震驚,隨后心有所感——民不與官爭,這不能不說是從古至今無力自保的中國農民的一種宿命性的悲。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直至今日,中國農民從來沒能真正地主宰自己的命運,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能力,農民從不曾真正地當家作主過!
從老人們那里,徐毅也知道了這橡子面是怎么做的。
橡子面做起來不難,不過橡子味道苦澀難以入口,做橡子面之前得先把它給處理一下才行。
采回橡子拿刀劈開,掏出里面的橡子仁。把橡子仁浸在水里,隔段時間換一次水,等到橡子沒有什么苦味了,就把它撈出來晾干。
橡子仁曬干后磨成粉,就是橡子面了。
橡子的苦味徐毅自然知道是什么造成的,橡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
鞣酸易溶于水,不過雖說反復浸水,自然可以去除大量的鞣酸,但是仍會有不少的鞣酸殘留在橡子里面。
從橡子徐毅想到了五倍子。
蚜蟲刺傷鹽膚木的嫩葉或葉柄會產生一種囊狀的蟲癭,這些蟲癭烘焙干燥就成了五倍子。
五倍子味酸澀,性寒,功能斂肺止汗;澀腸固精;止血解毒。
徐毅以前也經常給腹瀉的病人開含有五倍子的各種方劑。
五倍子里面主要的有效成分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鞣酸。
現代實驗也證明了五倍子的藥效主要就是靠著里面鞣酸來實現的。
鞣酸與蛋白質以疏水鍵和氫鍵等方式發生縮合反應,這就產生了臨床上收斂的藥效。
同樣含有大量鞣酸的橡子,自然也具有相當強的收斂作用。
不止如此,橡子本身的固形成分里面纖維素含量非常低,所以橡子面如果吃多了,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大便干燥。
當然,這橡子面產生的嚴重后果跟自己制造這么一款橡子面水餃沒太大關系。
就算天天吃龍肉也不香,更何況這種帶著淡淡苦味兒的橡子面呢。
這東西是肯定沒哪個高興天天吃、頓頓吃,還吃到大便干燥這種程度的。如果當年村里但凡有別的東西能吃,村民哪個會去吃這種連豬都不愿意吃的東西?
自己還可以在餃子餡里面加上芹菜、香蕉這些高纖維素含量的東西來抵消它的不良效果。
徐毅不想考慮這東西,其實是覺得制造橡子面的可cāo作性太差了。
制造橡子面最省事兒的只怕也就是收集橡子,剩下的剝皮再加上浸水什么的,都太麻煩了。
以后要是有機會方便的時候買個小點兒的剝皮機,自己倒是可以再弄個大點兒的不銹鋼的浸泡槽,試下流水浸洗再嘗試推出這東西,暫時自己還不具備這樣的生產條件。
看著再沒別的什么新奇發現,徐毅就接著檢查那些種子。這些常見的菜種必然是自己消耗最多的東西,而這些蔬菜制成的餃子更是自己需要用心去經營的品種。
新品種的開發當然重要,不過常規品種的水餃更該是重中之重,自己不止不能讓這些水餃缺席,還要迎頭趕上,進而超越所有人!
越是普通、大眾化的東西,喜歡的人也會越多,自然也是所有餃子館必備的品種,自己再開一個餃子館,自然會和那些既有的餃子館存在競爭。如果缺少這些常規品種,只怕在競爭開始的時候,自己就已經落了下風。
這些普通品種的價錢自己肯定不可能定得太離譜,比不上那些具有壟斷意義的新品種價位,不過賺的錢卻未必就會少。
任何新事物最先吸引到的只能是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人,普通人面對全新的事物,首先考慮的只能是觀望。絕大多數人如果不能確信這新品種的味道、價格讓自己滿意的話,是不大可能會掏腰包的。只有自己把這些普通品種做到超人一等,才可能讓他們相信那些新品種也會同樣的美味。
就這一點而言,這些基礎性的東西才是保證自己餃子館擁有穩定客源,得到長足發展的基礎。而這些餃子最終的銷量也必然遠超那些新品,成為自己盈利最多的品種。毫不夸張地說,就算自己研發出八百種的新款餃子,加起來盈利也未必能比得上這些常規品種之一。
畢竟,自己研發出再多的品種,也只能分批分次地拿出去銷售。開店不是過家家,自己總得考慮投入產出比還有人手配備的問題。
一下子弄出幾十種上百種的水餃,如果每種都只賣出去一份,自己也得準備好這么多的材料。雖說自己這些材料都是空間里面出產,根本不用花錢。不過自己也不可能憑空拿出來這些材料,閉著眼睛肆意出售,總得從外面買一些相同的材料來掩飾才行。
自己總不可能一個月兩個月才去買一次蔬菜吧?
這樣只怕人家會懷疑,那些剩下來的蔬菜甚至跟月餅餡一樣會被自己留到明年接著賣呢。
天天去買,這自然要增加成本了,只怕光是采購這些材料,就得占用自己太多的時間。
更何況水餃品種太多的話,還會給所有人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從顧客的角度而言,越多的選擇往往意味著越多的猶豫。看多挑花眼,這會讓他們不知道該選什么樣的餃子來吃。
如果光看菜單就要花五分鐘,那一個服務員還能伺候多少客人?
再者這餡料品類太多的話,同樣也會給包餃子的人造成困擾,導致他們手忙腳亂無所適從。
忙亂當然也容易導致無序,無序則意味著更多的失誤。
可以說,這都是自己極力要避免的情況。
這些自己研發出來的餃子,恐怕最后大多只能用來呈現自己餃子館的特色,而不能把它們當成主打產品,自己最終賣出去最多的,肯定還是這些常規餡料的餃子。
蘿卜、白菜這些常見的農家菜,老太太都留下不少的種子。大部分的種子都沒什么問題,只有這大白菜的種子也不知道是保存時間太久還是受過熱,種皮的顏色有些暗啞無光,顯得不那么新鮮。
這樣的種子如果在外界種植的話,發芽率不高,種下去也長不好,很容易抽薹開花。不過這對徐毅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這些種子能發芽就行了。
反正澆上空間水以后,這種子也會馬上抽薹。
這一批蔬菜,不過是正式生產之前,為了擴大規模而繁育足夠用的種子而已。
拿出個葫蘆,把種子再倒出來以后,徐毅看著這種子啞然失笑——這葫蘆里面裝的還是辣椒籽。
找出之前那個葫蘆,徐毅比較著兩個葫蘆里面的種子。
很顯然,這些種子外觀上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不像是同一個品種。
兩個葫蘆里面都只裝了少半下,顯然也間接證明著自己的推斷。
老太太沒給這些葫蘆貼上啥標簽,大概人家靠著這倆葫蘆大小和顏色不同自然也就能判斷這里面裝的是啥,不過自己是根本就無從判斷這種子到底是啥,更不至于為了這兩葫蘆種子打電話到澳洲去問。
徐毅準備把這兩種辣椒籽都給種下去,只要結出來辣椒自然就能知道是啥了。不管是啥辣椒都多多益善,就算是青椒也還能做青椒餡的水餃,同樣也不算白種。
茴香種子是自己的那些,這東西自然也要多多繁育一些,不止可以利用種子當成調料,這茴香鮮嫩的莖葉同樣非常適合拿來包餃子。
這年頭人口流動非常頻繁,省城的外地人口差不多也快有本地人多了。
茴香和回鄉同音,所以不少的北方人逢年過節時候喜歡吃茴香餡餃子,取其團圓和美之意。這樣一種寓意團圓的餃子,想必也會給身在省城遠離家人,獨自在外打拼的外地人帶去一絲家的溫馨吧。
而且不管是豬肉或者牛羊肉,和茴香搭配起來味道都會非常的協調。即便有些人不喜歡茴香,那自己把茴香再換成蘿卜,也同樣可以滿足那些清真人士的需求。
如果再把這些餡料的肉類換成雞蛋或者是豆皮,有葷有素這又可以多出不少品種,基本上開業階段的品類就沒什么問題了。
生意上了正軌,自己還可以再推出魚肉、海鮮等各種餡料的不同水餃開發煎餃、蒸餃……盡可能完善水餃種類,盡量把能爭取的顧客一網打盡!(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100710/535177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