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又得摸石頭過河
“再次擴軍!”
就在徐大栓走桃花運的時候,李曄正在洛陽主持內閣擴大會議。
沒有任何的寒暄,李曄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
“職下附議!”
軍方同時站起三個人,分別是總參謀長張濬、海軍部長覃王李嗣周、陸軍部長延王李戒丕。
一直以來,軍方都處在弱勢地位。
雖然李曄身兼陸軍總司令一職,但是很多時候他要通盤考慮,自然無法為陸軍說話。
而經過這一年半的發(fā)展,朝廷已經拿下黃河、長江之間的大部分地區(qū)。
再像之前那樣,將軍隊死死的箍住,是不能順應現在的需要了。
擴大軍方的話語權,也就成了必然。
不過,這兩個席位也不是想加就加的,必須有相當的人望才能坐穩(wěn)。
李曄考慮之后,最終選了兩名宗室。
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是皇族中最忠心耿耿的的人,也是李曄的前身最為依賴的臂助。
要不是“李曄”忽然換了個人,他們早就是軍方的代表人物,接掌陸軍部長、海軍部長也無可厚非。
“陛下,去歲朝廷才大幅擴充軍隊,如今兵民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五。
再次擴軍的話,比例恐怕要達到百分之十。
如此,則今年的生產將如何保證?
是以,臣不敢答應陛下的要求!”
首相杜讓能并沒有等下屬發(fā)言,第一時間就提出反對意見。
這是沒辦法的事,朝廷的攤子一鋪再鋪。
人力已經用到極點,再讓青壯服兵役,今年的春播就毀了。
徐彥若也接口道:“陛下,隴右地區(qū)已經開始融雪。
貓了一個冬天的移民,現在正在做動身準備。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調走青壯,今年接通歸義軍的打算,恐怕就要落空了。”
根據此前制定的計劃,朝廷要在今年落雪之前,打通與歸義軍的交通。
要實現這一戰(zhàn)略目標,就必須消滅甘州回鶻、龍家這樣的畔腳石。
如果抽調過多的青壯,移民隊不但喪失前進的動力,也無力應對吐蕃、雜胡的襲擾。
劉崇望也沒有放過機會,說道:“陛下,朝廷連戰(zhàn)連捷之后,地方官府還在籌建當中。
根據最新的統(tǒng)計,僅僅是宣武一地,軍管地區(qū)就達到總面積的七成。
這個時候再次征兵,恐怕會讓各地更加的動蕩,甚至還會有人舉起叛旗。”
“望陛下三思,切不可再增加軍隊。”其余閣臣也異口同聲道。
“哦,這一次你們倒是齊心。”李曄淡淡的說道。
杜讓能道:“陛下,黃巢、秦宗權后,中原戶口損失太大。
如今軍隊數量急劇膨脹,已經突破40萬人。
按照此前的統(tǒng)計,軍民比例以60比1最為有利。
如今朝廷掌握的戶口只有800余萬,征兵比例比例已經高達20比1。
雖然現在是戰(zhàn)爭狀態(tài),但這樣的比例也太驚人。
如果再次征兵,臣以為國內生產將會倒退,人口也必然會出現負增長。”
李曄知道杜讓能說的都是實話,但他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早在皇莊時期,李曄就發(fā)覺藩鎮(zhèn)不好惹,隨即選擇了火器。
但這卻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后勤壓力驟然增加。
此前,近衛(wèi)第一旅就在潼關遇到彈藥危機。
要不是朝廷組織得當,生產出足夠的硝土,恐怕就要惹出大麻煩。
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朝廷把硝石當成考核的重要內容。
那些達不到的郡州長官,會受到嚴厲的申斥。
情節(jié)嚴重的,還會被檢察院以玩忽職守罪起訴。
而這也促使了硝廠的大量出現,有些地方甚至還有了硝官,專門從墻角、茅廁收集硝土。
可即便如此,產量也只堪堪夠用,庫存一直在紅線之下。
想到這些,李曄無奈道:“擴軍也是不得已的事,而且朕要組建的部隊,將不再以火器作為主武器。”
火槍確實是未來的方向,但它卻要以強大的工業(yè)基礎作為后盾。
就連后世的歐洲,也曾在一段時間內減少了火槍手的比例。
這倒不是說要走回頭路,而是硝石的產量跟不上。
李曄的情況雖然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可以歸于一類。
“不以火器作為主武器?”張濬的眼睛瞬間瞪得老大。
京軍之所以勢如破竹,火器的作用居功至偉。
否則,能不能收拾京畿三藩,還都是未知之數。
現在,皇帝不以火器作為主武器,這不是革軍隊的命嗎?
想到這些,張濬慌忙說道:
“陛下,京軍每與叛賊作戰(zhàn),損失不過數百,皆因為火器犀利的緣故。
現在不以火器做主武器,恐怕傷亡節(jié)節(jié)攀升,反而得不償失啊!”
李曄嘆息道:“朕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造槍需要鋼鐵,如今鐵廠年產鋼鐵不到2萬噸,讓朕如何生產那么多的火槍?”
金商出產的鐵礦石品位并不高,富含硫、磷這些有害物質不說,含量更是在10%-30%左右徘徊。
不但使鐵廠的冶煉成本居高不下,產量也提不起來。
2萬噸還是朝廷全力協調的結果,否則連5000噸都達不到。
而這點鋼鐵產量,還要先滿足農業(yè)生產。
使得軍工所需要的鋼鐵,一直處于半饑渴狀態(tài)。
張濬道:“陛下,現在新組建的3個軍,是火門槍、燧發(fā)槍摻雜裝備。現在火槍不敷使用,不如專門裝備火門槍吧!”
新組建的三個軍,火槍裝備量并不高,不少人還扛著長矛作戰(zhàn)。
但這有個好處,后勤的壓力大為減少,如今戰(zhàn)兵、輜重兵的比例是1:2。
不像第一軍那樣,1:5還覺得緊張,大戰(zhàn)時還要征調民夫輔助。
張濬看李曄沒有表態(tài),又說道:“陛下,朝廷已經匡復了廣大地域,其間物產并不貧乏。
只要找到鐵礦,必然能解燃眉之急。”
李曄一臉苦笑道:“咱們掌控的地區(qū),除了劍南鐵礦石豐富外,其余各處就沒有什么好礦。
但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又如何將劍南的鐵礦運出來呢?”
杜讓能道:“陛下,要想運出鐵礦唯有水運一途,只是整修水道需要若干年啊!”
李曄擺手道:“難,順水而下還算輕松,溯江而上就難了。劍南的鐵還是先滿足當地需要,今后再談出郡之事。”
張濬皺眉道:“陛下,何處才有好礦?”
李曄道:“都太遠了,咱們根本夠不著。張總座,你先調研三個乙種軍,然后挑出一個旅實驗古斯塔夫方陣。”
現在李曄手頭唯一不缺乏的是火炮,思來想去還是古斯塔夫方陣最為適合。
“但是,這真的適用嗎?”李曄心里也沒底,但現在的情況下,又逼得他不得不作出改變,他無奈的感嘆道:
“又得摸石頭過河啊!”
(https://www.dzxsw.cc/book/99887/57125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