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敗湘軍(一)
第二天下午,方菱果然指揮著“雛鷹號”開足,直下漢口。
只見一艘渾身涂著黑漆的大船,巨大的船帆被西風吹得鼓鼓的。黑煙滾滾,一對巨大的明輪攪得江水嘩嘩作響。
再看船上的旗幟,卻是一副迎風招展的米國星條旗,船頭站了個高個子、金發碧眼、隆鼻深目的洋人。
“雛鷹號”原本是紅色涂裝,船舷上寫有明顯的“雛鷹號”標識。這是“雛鷹號”身上的特有標識,也素來為湘軍水師、太平軍水師熟知。
但眼下這艘戰船卻是黑色,也無“雛鷹號”字樣。不僅湘軍水師狐疑,連火軍也猜不透這艘船到底是何方神圣。
難道是洋人的戰船到了武昌?沒聽說過了呀。
大家紛紛猜測。只有陳城等少數人知道,這就是“雛鷹號”,不過是被方菱換了顏色,換了旗幟。
雖說各國公使都已發表,聲明在這場戰爭中恪守中立。但湘軍可不敢貿然攻擊這艘戰船。洋人船堅炮利,別說湘軍不敢得罪他們,就連皇上也對洋人束手無策。
1840年,不列顛國派出12萬海軍、48艘戰艦的艦隊,萬里奔襲中國。憑借船堅炮利,他們在中國沿江沿海四處蹂躪,如入無人之境。
在武器懸殊的情況下,清朝慘敗,清軍死亡22余萬人,而英軍僅僅死亡了523人。
1842年,因為清軍戰敗,一向忠君體國、堅持禁煙的林則徐成為替罪羊。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
道光帝求和心切,將戰敗的責任歸罪于林則徐,革去林則徐官銜,發往新疆伊犁戍邊。
不列顛人放言,一艘皇家海軍戰艦,抵得上一百艘清軍戰船。
十四年過去了,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一艘經過武裝的蒸汽商船,就能在長江上來往自如,如湘軍水師如無物。
這也是湘軍水師不敢進攻“雛鷹號”的原因。若這艘船真的是米國商船,而他們貿然出擊,勢必會因此引發國際爭端。
洋人向來不講道理,又在四處尋隙以擴大在華利益。若他們以此為借口,派大軍興師問罪,可是天大的麻煩事。湘軍就算本事再大,朝廷再倚重湘軍,湘軍也不敢、不能、不會跟洋人作戰。
一向以理學家自居的曾國藩也會拎起輕重,寧可消極避讓,也不會重蹈林則徐的覆轍。
湘軍只得派出數艘戰船跟蹤監視“雛鷹號”。但“雛鷹號”走得太快,很快就把湘軍戰船甩在了身后。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雛鷹號”從眼前瞬息而過,最后停在了漢口,和火軍戰船合軍一處。
湘軍這才發覺上當,原來這艘黑船就是“雛鷹號”-火軍的殺手锏,湘軍苦苦追尋而不得的火軍水營旗艦。
可“雛鷹號”已經回歸火軍戍守的漢口。這里是火軍水營基地,岸炮綿密,戰船眾多,糧彈充足,可以長期據守。“雛鷹號”回歸漢口,就如龍入九淵,虎嘯山林,火軍上下士氣倍增。
漢口位于武漢三鎮的東北方,而湘軍主力大多布置在三鎮西側。湘軍本可以利用水師把武漢三鎮分割開來。
“雛鷹號”回歸火軍后,形勢瞬間發生了變化。“雛鷹號”可以率領其他戰船,與湘軍水師一較高下。
曾國藩頗具戰略思想。自籌建湘軍伊始,便重視水師建設。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運送輜重、軍隊,他都十分倚重水師。
湘軍水師有兩名大將,最為曾國藩欣賞。一個是楊載福,沉默寡言,足智多謀。另一個即是彭玉麟,剛直不阿,不屈不撓。
這兩人都是曾國藩的心腹,知道火軍在城陵磯與湘軍秘密溝通的故事。得知“雛鷹號”回到漢口,兩人反應平平。
倒是湘軍水師前營李孟群跳了出來,找曾國藩請兵攻擊漢口的火軍水師。
李孟群原籍河南,以圍剿天地會起家,不是湘軍嫡系。他父親死于太平軍之手,曾發誓要“滅賊復仇”,急于為父報仇。
李孟群向曾國藩主動請纓,試圖擊毀“雛鷹號”,先打垮火軍水師,瓦解火軍士氣,再尋機攻占武漢。
李孟群進攻漢口的理由很充分。曾國藩知道火軍的厲害,明白“雛鷹號”并非尋常戰船。但他也樂見李孟群作炮灰,以便試探火軍守城的決心。
(https://www.dzxsw.cc/book/96297238/329316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