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電報機第章 留學生第章 格致學堂
檢閱過工人自衛隊,陳城一行人乘坐汽輪,渡江到長江南岸的寶山。這是民軍在魔都的又一基地,建有醫院、學校、研究院、設計院等機構。
容閎已在碼頭處等候多時。他是華夏留學第一人,廣東香山人,從小接受教會學校教育,道光年間留學米國,1854年從米國耶魯大學畢業。
回國后,江樺將他招納進魔都工廠,是江樺須臾不可離開的左右手。
容閎一身中式打扮,舉手投足間卻摻雜著洋人的禮儀習慣。
陳城很喜歡他,一見面就聊得投機。
容閎先帶陳城參觀研究院,在研究院里見到了李善蘭和華衡芳。
李善蘭正在設計一種密碼,使用摩斯密碼編碼、解碼漢字。華衡芳正在試驗他們研制的有線電臺。
陳城來了后,華衡芳親自向他們演示了他們的電報機。這種電報機仿制了洋人的有線發報機,利用電流通電時長的長短模仿摩斯密碼,然后使用摩斯密碼傳遞信息。
華衡芳使用一條一百米的電線連接兩個電報機。經過一番操作,果然傳遞出清晰的摩斯密碼信號。這是華夏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內容是:我是民軍,復興華夏。
陳城很高興,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先在崇明和寶山之間架一條電線,積累通訊經驗。
看過通訊部,又來到冶鋼部。冶鋼部設計了一個小高爐,正在試驗冶煉鋼鐵。鐵礦是從蕪湖運來的。
冶金部是新近成立的部門,由徐壽負責。徐壽本在銅陵主持槍炮廠,他協助何兆武發明了tnt炸藥,即三硝基甲苯,也稱c4炸藥。
tnt炸藥為民軍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在試制火槍、炮彈時,由于缺少合適的鋼鐵,試制出來的火槍、炮彈遠不如民軍81式步槍、無后座力炮穩定、可靠。
瓶頸就在鋼鐵上。日后民軍還要制造鐵甲艦,還要制作大型蒸汽lwsm,必須掌握先進的煉鋼技術。因而,徐壽又來到魔都,成立了冶金部,從國內外厚金招募人才,改進煉鋼技術。
徐壽有個兒子,名叫徐建寅,才十來歲,卻表現出濃厚的科學興趣,極富科學天賦,整天跟在徐壽周圍學習。
陳城夫婦看到徐壽父子非常高興。荷田特地問徐壽:
“徐先生,貴公子多大啦?”
徐壽說:“謝主任關心,建寅今年虛歲十四了。”
那徐建寅虎頭虎腦,大大方方地向陳城夫婦問好,說:“軍長好,主任好。”
陳城看了歡喜,心想,自己要是有個這樣的兒子就好了。他說:“徐先生,貴公子長大了,該放手讓他闖蕩了。他喜歡科學,何不送他到米國留學呢?咱們在米國派了不少留學生了,讓建寅到米國長長見識也挺好的。”
徐建寅眼巴巴地看著徐壽,盼著徐壽答應。
那徐壽嘆了口氣,說:“我還真有些舍不得放他走,總想把他留在身邊,看著他長大。”
德崔柏在旁邊插話道:“華夏有句古話,好男兒志在四方。咱們民軍在米國也有代表,我們德崔柏家族也在米國大學里捐過不少錢。徐先生想讓公子上哪所大學,我一定盡力幫忙。”
徐壽連忙感謝德崔柏,狠心答應讓兒子留學。那徐建寅毫不掩飾,高興得手舞足蹈。
徐壽卻板下臉來,訓斥他道:“你不要以為翅膀硬了,能夠展翅高飛了。讓你去米國,是讓你去學習深造的,不是讓你花天酒地的。咱們徐家有志于科學,立志于科技興國。
“今后你不許參加科舉,不許做官,只能像我這樣一門心思撲在科學研究上。你去米國,我不會寄一分錢給你。你要是學不到真才實學,回來后我打斷你的腿!”
真是個嚴厲的父親!
陳城聽了徐壽的話,不禁對他肅然起敬。若是華人都像他這樣明事理,要是讀書人都像他這樣不愿做官,華夏復興指日可待矣!
第二天上午,陳城夫婦參觀民軍在魔都設立的學校。
民軍在魔都寶山興建了兩所學堂,一所叫格致學堂,共有五百名學生,主要為民軍培養理工、外語方面的人才。
格致學堂每年遴選五十名優秀學生,由民軍資助,到米國留學,日后到民軍工廠工作。
另一所學堂叫技師學校,主要為民軍培養實用人才,如輪船駕駛、機床操作、測繪導航、采礦等。技師學校共有學生一千人。
才三年功夫,格致學堂和技師學校已經蜚聲華夏。很多有志之士背井離鄉來到魔都,只為考上格致學堂和技師學校。
國門打開后,社會上的風氣也開始有了變化。人們不再以科舉為唯一正途。而民軍的格致學堂和技師學校將會教給學生真才實學,讓他們從此在這個社會中獲得安身立命的本領。
格致學堂和技師學校的考試門檻很高,收費也不低。但學子們仍然趨之若鶩。入學考試不僅要考四書五經等傳統國學,還要考試算術等理化常識。
對于顯露出特殊才能的學生,學校也會不拘一格進行招錄。
容閎負責兩所學校的教學工作。他自認為這是他最得意的功績。
陳城一行人來到格致學堂的電學教室,一名洋教師正在講授電學原理。講桌上擺了一個直流發電機。洋教師不會講漢語,旁邊有個年輕的翻譯負責即時翻譯。
學生聽得很認真,不時用鉛筆做筆記。他們身著西式學生裝,只是還留有辮子。
容閎解釋道:“這翻譯是高年級的優秀學生,預備留校任教的。他擔任洋教師的助教,也能幫助他熟悉教學。至于這辮子,暫時還留著。
“等學生畢業后,任其自由選擇就業。若進入我們民軍的工廠,必須剪斷辮子,作為他們的成人禮、入廠禮。”
不一會,課間中途休息。所有師生集中到大操場,在教官的帶領下集體做體操,跑步,以強身健體。學生們朝氣蓬勃,志向遠大,與清軍領地內的文弱書生截然不同。
陳城特別高興,說:“昨天看了造船廠,檢閱了工人自衛隊,參觀了研究院。但最令我高興的,最令我欣慰的,還學校。
“學生們朝氣蓬勃,求學若渴。看到他們,我就知道,華夏還有希望,我們民軍也后繼有人,未來可期。
“而且,學校能培養人才,人才能改良社會風氣。社會風氣一變,年輕人不再想著做官,不再想著貪圖享受。如果大家都想著如何振興華夏,想著在科學、實業、教育、民生上盡一份力,國家又怎會不富強呢?”
眾人紛紛附和。
容閎說:“容某有幸到米國留學,深知華夏與米國、與列強差距很大。除了科學救國、實業救國,還必須教育救國。只要我們堅持建設各類學校,不要在教育上吝惜經費,我們就能培養出各方面的杰出人才。有了人才,華夏就有振興的希望。”
陳城點頭,問道:“學校這方面,你們還有什么困難嗎?”
容閎說:“我還想擴大學堂規模,招錄更多的學生,從外國招聘更多的洋教師。另外,還得抓緊建設專科學校,如電學、化學、冶金、外語、能源、通訊等方面。現在,各國正在加緊發展科技,我們也要及時趕上。不然,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江樺連忙插話說:“是的。現在各國都很重視科研,造船、槍炮、化學等方面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也得抓緊,迎頭趕上。容先生這邊主抓科學、教育,我和德先生這邊也要集中精力抓工廠。現在資金都是充足的,人才也在廣泛招募,各方面都在走上正軌。
“唯獨比較棘手的是,不少洋人對我們的工廠十分眼紅。魔都官府受到清廷壓力,也接連發布命令,暗中壓迫老百姓,不讓他們賣地給我們,不讓他們的孩子報考我們的學堂。”
這方面的問題,陳城早就聽說過。他這趟來魔都,也要和魔都的洋人、外國公使、官府接觸,尋求解決之道。
正在這時,親兵來報,說魔都道臺薛煥來訪,同行的還有魔都捐厘總局總辦吳煦、鹽運使楊坊。
薛煥是清廷派在魔都的一把手,也是個懂洋務、會變通的能吏。吳煦和楊坊則在魔都官紳間浸淫多年,是魔都的地頭蛇。這三人是魔都響當當的人物,陳城不敢怠慢,慌忙有請三人。
(https://www.dzxsw.cc/book/96297238/3240706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