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小生意大信心
作者有話要說:</br>收藏關注一波,謝謝。
后期會很甜的。
第二天姐妹倆當然又換了新的發型新的頭花,現在天氣涼下來挺好的,頭發披著也不悶熱。
早讀課,楊小蓮認認真真地讀課文,對不停投射過來的眼神視而不見,急切的女同學們見她一副淡定的樣子,也只得認真讀書去了。
賣頭花什么的就是折騰折騰市場,給老媽找點事情干,她的主業還是讀書,輕重緩急她還是分得清的。
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張玉橋來轉了好幾趟,看班上一片誦讀之聲,滿意地點點頭,今天班上的女學生們格外好看啊。
早讀課最后幾分鐘,楊小蓮翻了翻陸續扔過來的數學課作業,少了三本,趕緊找人去要。
一人趕緊交了上來;
一人還在奮筆疾書,“等一下,等一下,馬上好。”;
另一人“嗚嗚嗚……我作業落在家里了。”
下課鈴鐺一響,對面五年級就奔出來一群人。
楊小蓮把落作業的仁兄名字寫在一張紙條上,在夾在自己的作業本里,沖奮筆疾書的兄臺一伸手,“趕緊。”
兄臺在本子上一番龍飛鳳舞了,好不容易趕上了,雙手合手,“感謝!感謝!感謝俠女不殺之恩。”
一手抱著作業本,一手拿著袋子,楊小蓮邊往外走,邊喊:“昨天要頭花的到外面來選啊。”
楊小蓮把頭花遞給跑過來的大姐,楊小梅拎著塑料袋就往一年級教室外墻跑,一群人就圍著她去了。
張小玉端著語文作業擠出教室,她今天還是扎著昨天的發型,對楊小蓮晃晃頭,“我姐幫我扎的。”
楊小蓮邊往老師辦公室跑,邊伸出大拇指,點贊點贊。
袁老師不在位子上,楊小蓮放下作業,就往一年級教室外跑,“我先走了。”
一出教學區,靠墻蹲著一群人,有人選,有人看人選。
“我要這個!”
“我才挑到兩個!”
大姐已經開始收錢了,“昨天說要的先選啊。”
“憑什么她們先選?”
“昨天有二十多個預訂的,我們只有不到三十個,不能賣到后面不夠呀。”
“那你們多帶點嘛,我一個人要六個啊。”
“你怎么要那么多?”
“我有姐還有妹,你管啊。”
“這個好看!”
“這個我不喜歡啊。”
楊小蓮趕緊上前,“沒有收訂金,預訂的不算啊,需要的就趕緊交錢。”
“快一點,快一點,上課了。我挑得快。給你錢。”
“……”
“我想要編她昨天那個發型啊。”
“自己帶梳子,今天中午在我們二年級教室后面的樹蔭下啊。一個發型一毛錢,單算的哦。”
昨天在教室里賣得頭花,給同學梳得頭,想想太打擾別人了,招人煩。楊小蓮今天就把地點改到教室外面了。
三十個頭花十幾分鐘就賣完了,連楊小蓮嫌難看的都賣完了。
二年級的小豆丁們還站在后面看呢。
“小蓮,我昨天也說要啊,你沒給我留呀。”
“……我中午回去看還有沒有,下午再帶點過來……”
“當當當……”老校長開始打鈴了。
楊小梅飛快地把錢理好,也來不及數了,遞給二妹,拔腿就往對面跑。
楊小蓮把塑料袋揣口袋里,拿著錢沖回座位。
趁著老師過來的時間,飛快地點了一下錢。
十元零五角,厚厚的一沓鈔票和一大把硬幣。現在的小朋友還是很厚道的,一個渾水摸魚的都沒有。
三十個頭花這么快賣掉,楊小蓮還真沒有想到,她還以為昨天預訂的二十幾個已經差不多了。真是低估了大家的消費能力。不過這也說明,到哪都還是有有錢人的,以為別人買不起,其實窮的只是自己。
第二節課后,楊小蓮把昨天答應的兩個小姐姐頭發給梳好了,她們早上頭發都梳過了,好打理得很。
再入賬兩毛。
小計入賬107元。
全校女生估計也只有七八十人,這兩天賣了四十多個,但其實只有二十多人買了,買一個的很少,想買的大都兩三個一拿的。
其實賣得好,一是楊小蓮定價不高,小店里纏彩線的橡皮筋還一毛錢一根,綁在頭發上,經常纏住頭發;
二是這一片的人們可選擇的東西太少了,連頭發上的飾品都很難找到;
三跟二差不多,是大家可選的顏色太少了,人人都是安全色。大姨寄的一件寶藍色的高肩風衣,也不知誰會穿,款式顏色都嚇人,但是一改成頭花,反而顏色亮得好看。有人一選,同色的要好幾個。
其實還有一個因素,也是頭花賣得這么好的原因,楊小蓮上次考了雙百,每個班老師都說了幾遍。
不要以為小學的雙百沒什么大不了,楊小蓮自己也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但是現在這個時代村小的師資力量太欠缺了,整個學校加校長就六個老師,水平還參差不齊。
上次期中考試全校除了楊小蓮,沒有第二個人雙百,建校這兩年都沒有,每個年級學生大部分徘徊在及格線邊上,像上次二年級整個年級都考得好的也沒有。
也是因為如此,楊小蓮在學校賣東西,才沒人說話,反而一堆同學捧場。大家這時候還不知道什么叫學霸,但是大家不自覺地開始想蹭蹭學霸光環,找家長要錢都比以前理直氣壯——那可是我們學校學習最好的人賣的,她自己就在用的。
學生家長一聽,好學生在用的,多了掏不起,幾毛錢還是能安排上的。
劉英子上午出門前,抽空又做了幾個,只是沒有什么原材料了,她在自己的碎布頭里挑了一些亮色的。也不知道賣得怎么樣,一上午她在除草干活時腦海里還不停想著這事。
中午放學的時候,張小玉終于找到機會跟楊小蓮說話。她叫楊小蓮下午多帶點,昨天她回去,廠里的人看見了,也要呢。
中午兩姐妹回家扒完飯拿著東西就跑回了學校,上午好幾個人說要做發型。
劉英子聽女兒一講,才放下心來。卻又急了,人家再要買也沒有東西做了啊。
楊小蓮中午把昨天挑好的十幾個好的,用小袋子單獨裝好,劉英子上午做的五個頭花也帶上了。
中午梳了八個頭發,掙了八毛,最后兩個人一直在邊上看著,看著看著就學會了,互相給對方梳好了。
五個沒有包裝的頭花,賣了205元,兩個五毛的后面可以補。
十幾個單獨用塑料小袋裝好的,確實看起來更精致,但是買的人不多,中午在學校只賣了三個。這個精裝版的就賣五毛,一個起賣。
后來課間張小玉跑來看,又挑了五個走;
最后六個楊小蓮放學到張小玉家廠邊走了一趟,也賣沒有了,連價都沒有還,還叫她再帶點去。
楊小蓮姐妹倆回到家的時候,破天荒地的看到奶奶和二嬸在做飯,小妹帶著兩小只在院子里趕雞鴨。
原來劉英子下午左思右想,猶豫半天,還是決定往娘家跑一趟,之前大姐帶回來一大袋子衣服大家分的時候,分走的還是看起來能穿的,剩下的顏色款式太怪的都還扔在娘家,沒人要。
想想沒人要的東西,做成頭花,賣出去一個,白得幾毛錢啊,楊傳順鏟一車沙,也就能分幾毛錢,一天干下來胳膊都不能要了。
所以劉英子在菜地里砍了幾根芹菜就回了娘家,上次也聽人說芹菜能降血壓什么的,正好給爸爸帶點。
晚上楊家小工廠又開始了。
楊小蓮每天作業都是隨堂做完的,楊小梅這兩天知道晚上有事,也趁課間把作業寫完了。
劉英子、楊小梅拿著楊小蓮挑出來的幾件衣服開始拆,楊傳順把小女兒抱在腿上,看大家忙。
楊小蓮給大家算賬。
頭一天都是她自己做的,又買了針線,就不予分配了。
第二天收入1955元,還有1元是自己的額外收入,不參與分配。
普通版頭花035元一個,材料成本算01元,人工算01元,銷售占015元;精裝版頭花05元一個,材料成本算01元,人工算015元,包裝算005元,銷售占02元;
材料雖然是免費的,但是后面要還大姨人情,所以材料錢都給媽媽。其他的環節誰在其中出了多少力了,就算多少錢……
最后算下來,分給劉英子71元;楊小梅438;楊傳順07元;楊小蓮706,剩下的031元是普通版單賣的多出來的錢……
楊小菊在旁邊聽著,一直沒聽到自己的名字,不由急了,“還有我。”
“哦,還有小妹!按原則來分,小妹可以得到一個普通款的手工費,01元。我給小妹一毛,這個031我另外單放著。”
把計算的紙往桌子上一放,“公平公正,童叟無欺。”
“你們要那么多錢干什么?我給你們放著。”劉英子把紙拿起來看看。
“這是辛苦額外勞動所得,不得征收。”楊小蓮認真道。
把早就準備好的錢,一一分配,媽媽71元,大姐438元;爸爸07元;小妹01元,自己696元。剩下的031元,用紙包起來單放。
“這個錢大家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啊,自己支配。誰要也不給。”楊小蓮把十個一分硬幣放到小妹的手中,“這是你的錢,你自己支配啊。付出就要有收獲,勞動是值錢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的勞動就要有收獲。”
楊小梅看看爸媽,看看二妹,有點不好意思,“錢……媽媽……”
楊小蓮眼明手快給她塞口袋里,“收好。可以想想有什么需要買的,花錢可以記個小賬什么的。”
我們的勞動很值錢,創造了價值,請付錢,不要講情懷。講情懷的人才不要臉。
上輩子姐妹幾個從小看爸媽的“以身作則”,加上自己在家里創造的價值從來被忽視,在工作生活上莫名其妙地陷入“做善事”“不求回報的”泥沼。
多年的潛移默化,讓三人都不知從哪里掙扎起來。
楊小蓮個人資產:235+1+696=1031元。
(https://www.dzxsw.cc/book/96251406/307844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