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李長河說完見他們一臉茫然,又說一便。
這也不奇怪,他們是邊緣化官員,國家大事很難接觸,不了解夏國局勢也在情理之中,一下子記不住那么多名字。
等幾人慢慢記住之后,李長河才接著說:“這里話也不能直說,要讓夏國人盡量相信。
說著他指了指最左邊的官員,你家就住在王府河對岸,與王府距離最近,和夏國人說話時你可以用此做文章,說無意中聽到,或是和王府管事談話無意中說起之類的,自己想理由。”
“臣明白,請殿下放心!”那人拱手。
隨后李長河指著三人中間的官員道:“你是德公王家旁系,德公是當朝宰輔,而我的妃子也是王氏,與夏國人說話時你就在這點上做文章,多強調自己身份,這樣更容易讓夏國人相信。”
年輕人拱手答應下來。
說著他看向年紀最大的一人,此時是兵部郎中石施中,五品官,在兵部中僅次于判部事和同知。
“至于石大人,我看過在夏國人接觸的所有人中,你的官職最大。
他們大概以為你能得到的信息比較多,所以你便不用那么多顧忌,夏國人如果問,你就索要賄賂,多要些,然后再告訴他們。
你要得越多,他們越相信,賄賂不用上繳,你自己留用吧。”
石施中連忙拱手拜謝,并表示他一定能完成任務。
隨后李長河又給他們交代一些細節,比如以后不能和王府有往來,和夏國人說話不能太直接,要欲拒還迎,透露信息時盡量猶豫,多索取賄賂,比如晾他們幾天再透露一些。
透露消息時可以分開透露,今天說一點,明天說一天,也獲取更多賄賂,這樣才真實,不讓夏人起疑等等。
交代了足足兩個多小時,李長河又向他們保證,事成之后,給三人都記大功。
三人這才激動告辭。
如此,他又安排好一件事,此事是為給夏國人投煙幕彈,混淆他們的視聽,至于能不能起作用暫且不知道。
年后,王府準備另一場大婚,過門的是前遼國公主耶律雅里,李長河則自己準備起去蜀中的諸多事宜。
大婚的事,詩語操辦,嚴昆幫忙。
此行雖是為穩定拉攏蜀中大族,不過當成度假也不錯。
阿嬌和詩語才生完孩子,不能去,他想帶著蒲察伶和耶律雅里去,結果蒲察伶也懷孕了,他南歸一路上太放縱了。
何芊也不能去,因為回京之后干柴烈火,何芊也懷孕,李長河總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康親王了。
最終決定下來跟他一起去的有耶律雅里,起芳,季夏明,以及嚴申帶領的護衛,有新軍護衛一營,整個隊伍總共會有五百多人,大概會在天氣回暖的二月中旬出發。
必須事先知會蜀中才成,李長河準備走水路,直接從長江逆流而上入蜀,不然經過沿途州縣太多,無論如何下令,都難免勞民傷財。
從大江北上,可以順著大江支流岷江直接到達成都,一路上速度快,不像走陸路那樣勞民傷財。
即便再保密,大隊人馬的行蹤總是瞞不過人的,而且皇上不放心,還特意問他行程,要向沿途各州縣打招呼。
總之,這次去蜀中,動靜不會小。
另一邊,經過年后陸陸續續的努力,對參戰將士的具體獎勵也列出規程來,普通士兵早在戰場上就賺得盆滿缽滿,主要還是高層將領的獎賞。
作為主帥,李長河如今地位,已經賞無可賞了,皇上象征性的賞賜一些財務,隨后將何昭調入政事堂任空缺好幾年的參知政事。
李長河則升任開元府尹,京城行政長官,在古代歷來只要有皇帝心儀的皇儲,就由皇儲擔任,這幾乎是慣例,皇上此舉也是為昭示天下,穩定人心。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長河也主動上表,請求解除樞密使的官職。
樞密使是武官最高官職,他此時的身份已經用不著樞密使加身,要為后來人讓開路。
其中,溫道離升任樞密使,隨后狄至連升好幾級,任職樞密副使兼禁軍新軍海軍司令。
其實大家都看得出,溫道離與其說累功升任樞密使,不如說是為狄至讓路。
新軍方面,李長河依舊任新軍指揮使,隨后新軍陸軍方面,其下新設立海陸兩軍司令。
海軍司令狄至毫無爭議,陸軍司令按履歷和戰功魏雨白比較合適,她指揮過大軍團作戰,戰爭經驗豐富,在軍中很有威望。
不過她是女兒身,這點代理很大阻力,而且魏雨白自己也不愿意,至于不愿意的原因,看她幽怨眼神李長河就明白了。
所以新軍陸軍司令最終由劉季擔任,李長河默默的將去蜀中的親兵護衛中加了一個魏雨白,總拖著也不是事,他怕什么,人死鳥朝天,也不是第一次當渣男了。
最終,經過李長河、德公、狄至、何昭、薛芳、湯舟為、魯節、溫道離、楊文廣、折惟忠等二府三司首官與皇上商議之后,給參戰所有武將加爵。
而邊關外將任命最大的變動有幾個。
首先是戴罪立功的楊洪昭,任節遼東遼西路節度使,權領遼西軍政事務。
而遼東方面由原平州守將固立川出任遼陽府團練使、辰州軍指揮使,指揮管理遼陽府,辰州駐軍,提防東北金國殘余黨羽。
謝臨江出任辰州知州,至于中興府、遼陽府行政官員則從南方燕山府、真定府、河間府官員中抽調。
隨后便是大同府,大同府是燕云十六州中最重要的一州之一。
十六州西面大同,東面幽州,是最重要兩個州,也分別是東西屏障,當初石敬瑭出賣十六州之后,往后四百年,中原王朝才終于收回,足見其險要。
前幾年幽州收回,由魏朝仁把守,如就大同也收回,必須安排得力之人才能放心。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折惟忠。
因為楊文廣和折惟忠收回的大同府,說明兩人都有能力,而楊文廣已經是太原知府,三交軍事指揮使,掌管太原及其北面重鎮的行政軍事權力,管的已經夠多了,朝廷頂多在官爵上再加封賞,實權不太可能再給。
而折惟忠只管府州軍事,府州只是西北一個鎮,折家軍雖然常年和夏國人,和遼國人打戰,驍勇善戰,但其實在編軍人并不多,因為府州貧瘠,養不起那么多軍人。
所以折家軍不比太行山以西的楊家軍,更比不了太行山以東的關北軍。
而折惟忠是個難得人才,可堪大用,在西北守著一個小縣城浪費了。
不過這本來是光宗耀祖的大好機會,折惟忠自己反而有些為難了,他本來是黨項人,根就在西北荒原,日子再難,祖祖輩輩早習慣了,故土難辭,一下把他調到大同去。
李長河有些明白他的相法,隨即也出來幫忙說話,隨后推進了辛贊為大同府知府。
眾人都有些憂郁,他們贊同辛贊能力,可對辛贊的忠誠度都保留態度。
而李長河有先天優勢,所以明白辛贊其人,大概率是靠得住的。
在場眾人都到了一定分量,有發言權,但他的分量無疑是最大的,李長河支持辛贊,那幾乎就要一票通過了。
不過為增加保險,眾人又建議在大同南方的朔州獨設一支新邊軍,當地招募訓練,常駐十營人馬,推薦此次大戰中禁軍嶺捷軍二廂都指揮使慕容燕為指揮使,協助辛贊。
說是協助,其實就是不放心。
(https://www.dzxsw.cc/book/94292918/7525585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