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78,我靠打獵養活丈母娘和小姨子 > 第19章成你奶奶個壁呀!

第19章成你奶奶個壁呀!


“嘖……”

唐山海感覺實在聽不下去了,下意識揚起手來。

趙曉蘭見姐夫槔著張臉,揚起手來像是要打人,嚇得脖子縮起來,緊緊閉上眼睛。

唐山海手掌卻落在她頭上輕輕拍了拍。

“瞎說啥呢,我啥時候說要走了,腦瓜子里一天瞎尋思啥。”

“啊?”

“啊啥啊,你才十五歲,正是好年紀,等家里條件好起來,我送你去念書。”

“念書?”

剛剛還羞的滿臉通紅的趙曉蘭,一聽到念書兩個字,兩只眼睛里頓時閃動著光芒。

這年代的農村孩子受家庭條件的限制,幾乎沒什么機會讀書。

尤其是像趙家這種盲流身份的家庭,一沒錢,二沒教育意識,再加上這年代還沒開始義務教育。

就使得趙曉蘭根本沒進過校門,更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

重生之后的唐山海會時不時的教這兩個小姨子認一些字,還會給她們講學習識字的重要性。

同時也會描述一些校園的場景。

雖然每一次在說這些的時候,趙曉蘭和趙曉燕都不知道,唐山海是如何知道的那么多。

但這兩個丫頭其實對讀書是有著很深的向往的。

尤其是趙曉蘭,自從聽了唐山海描述校園場景后,幾乎夜夜都有自己去讀書的夢。

只是此刻唐山海說,將來會送她去念書,著實是讓她不敢相信的。

“對,要念書識字,將來還要走出去大山,去城里見更大的世面。”

說到走出大山,趙曉蘭眼里的光彩便暗淡了許多。

在她看來,那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唐山海也看出她心里的失落。

畢竟在眼下來看,那樣的事情是讓人不敢想的。

唐山海也沒多解釋,又道:“別瞎尋思了,該干啥干啥去。”

與此同時,另一條胡同里。

在老周婆的張羅下,十來個人都跑去了趙東義家看熱鬧。

孫桂枝連嚎帶叫跑回家時,恰好就撞見趙東義和王寡婦兩個人在炕上衣衫不整地做著運動。

“好你個王婆子死寡婦,臭不要臉的你勾搭人都勾搭到家里來了,看我今天不撕破你那死臉……”

孫桂枝呼嚎著就沖到炕上,一把扯起來不及穿好衣服的王寡婦就往下拖。

三兩把撕扯的,王寡婦的頭發被揪下來好幾撮。

“趙東義你個雜操的不是個東西,我跟你過日子給你生兒子,你盡干出這喪良心滴事來……”

趙東義也慌了神,但這時候卻嘴硬得很。

“你個老娘們家的瞎吵吵啥……”

“哎呀嫂子,誤會,不是你瞅著這回事,我……我這是上你家來借東西來了。”

“借東西借炕上來了,你個老騷貨……”

屋子里吵鬧聲險些把房蓋掀開,屋外老周婆那些人急急忙忙往屋里擠,都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熱鬧。

一邊看,一邊指指點點。

“哎喲喲你瞅瞅王寡婦還穿個紅肚兜,嘖嘖。”

“嘖嘖嘖,王婆子這下可逮著油水了……”

“啥呀,我瞅是老趙逮著油水了,你瞅瞅那肚皮上肉那個嫩,都能掐出水來。”

一群老娘們嘰嘰喳喳著就涌進了屋子。

眼看著被圍觀,這事兒怕是要在全村傳開了,很快就會傳到鎮上去。

這一刻,趙東義和孫桂枝兩人同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不約而同開始狡辯開脫,試圖讓這些愛八卦的老娘們認為今天的事是個誤會。

“王寡婦,你說,是不是你勾引俺家老趙的,你說實話,我今天就放了你。”

“說啥說呀。”趙東義眼珠轉轉,立即搶話道:“你聽誰瞎說八道扯老婆舌頭,人家老王妹子就是來借東西滴。”

“聽誰說?那還用……”

孫桂枝本想咬著理不放,卻一下子反應了過來。

“還不是你兄弟家那個沒皮臉滴跑腿子女婿。”

“一個跑腿子能放啥好屁……”

這兩口子一唱一和,被忽略在一邊的王寡婦借機溜了。

老周婆等人見這兩口子沒打起來,沒了熱鬧也就散了。

可趙東義卻在此事平息后咬牙切齒。

“姓唐的,你個死跑腿子攪災的,媽了個巴子滴,老子非整你個死的!”

沒錯,趙東義把今天被抓現形的事,都記恨在了唐山海的頭上。

屋子里安靜下來后,怕孫桂枝再鬧騰,便說道:“你咋回來那快呢,事兒辦成了嗎?”

“成你奶奶個壁呀!”

孫桂枝還一肚子火氣。

“我就知道這事兒指定成不了!有姓唐那小子擱他家呆著,那還有個好?”

趙東義這么一說,倒是提醒了孫桂枝。

“可不咋滴,那小壁養的死跑腿子成不是個物了,咋沒叫他死遠點。”

“呵!”

趙東義半瞇起眼睛,一肚子壞水開始往外冒。

“叫那死跑腿子死遠點,那還不容易?”

如何能打發走唐山海,趙東義兩口子關起門商議起來。

夕陽西下時,唐山海拿著網兜和鐵鍬出了門。

藏獨輪手推車的地方就在家門口旁邊四五米的地方,那是一片野葡萄,攀爬蔓延于四五棵山里紅樹間。

山里紅樹,就是后世人們常見的野生山楂樹。

唐山海記得上一世時,趙曉燕和鄰居孩子捉迷藏就藏在那里面。

一直到天黑,所有孩子都回了家,只有那丫頭一直躲在里面。

還是唐山海從那里把趙曉燕給找了出來。

不得不說,那個位置是真的很隱秘。

唐山海鉆進野葡萄藤下,將獨輪手推車上的四只松鴉裝進網兜,從里面鉆出來前見四下無人,這才拎著朝胡同北走去。

七十年代的東北農村,幾乎全都是這種兩米左右寬的胡同,可容一個木爬犁通過。

木爬犁是這年代東北常用的運輸工具。

在冬天時,每家每戶都是用這種工具上山拉柴用來取暖。

這條胡同朝北通往村北的小河套。

剛入五月的長白山林區,過午之后還有些許的料峭寒意,尤其是這幾天的天氣時陰時晴。

河套邊是片稀疏的雜木林,樺樹和楊樹雜亂地生長著,其間還會有一兩棵落葉松。

但大多都是些灌木叢。

高低相間的樹木,使得陽光很容易落到地上,這里的植物會更早一步生長出來。

野草野菜混雜生長,扒拉開厚實的枯樹葉子,就能看到寸把長的山菠菜和山蘼子等野菜。

這些野菜可是去除野豬肉腥膻最好的材料。

特別是把蒿,也就是野藿香,是這年代最天然的調味品。

唐山海用鐵鍬扒拉開一片枯樹葉子,一眼就看到很多野菜泛著油油綠光,尤其是那一撮一撮的野藿香,又嫩又干凈。

將這幾撮野藿香采了放在一邊。

接著將腳下的黑土挖起來,三兩鍬下去,便看到了黑土層下面的黑黃相間的松散土層。

再繼續挖了幾分鐘,大概半米深時,便挖出了純黃黏土。


  (https://www.dzxsw.cc/book/93490058/3636604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