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普法戰爭
1869年,西班牙爆發了革命伊莎貝拉二世下臺,逃往了法國。對此林宏和內閣也就呵呵一笑,白賺了購艦的先期付款了。
在1870年的春天,流亡在巴黎的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二世宣布退位,西班牙的政府想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去當國王。普王威廉一世怕觸怒法國而表示反對,但當俾斯麥的成功說服下,威廉一世改變了態度。
在7月1日前,西班牙報紙過早地把消息披露出來。法國認為這是德國首相俾斯麥刻意令法國腹背受敵,故此表示強烈反對,甚至向普魯士宣戰。在這種緊張局勢面前,威廉一世卻突然公開表示不贊成自己的堂兄繼承西班牙王位,令俾斯麥非常失望。
在1870年7月13日,法國駐普魯士大使貝內德狄帶著法國政府的新指令,來到普魯士國王的療養地,科布倫茨東郊的埃姆斯溫泉,希望求見威廉一世,轉達拿破侖三世的密函“希望陛下能保證,將來不要求這種已放棄了的候選人資格”。但這種無禮的態度,令威廉一世感到驚愕。之后威廉一世就把和法國大使交談的內容,從埃姆斯向柏林發出一份急電給俾斯麥。
這時,俾斯麥正在舉行家宴,突然接到威廉一世的急電,在讀過電文后,俾斯麥非常開心,并問參謀總長毛奇是否對法國戰爭有全勝的把握,毛奇作了肯定的答復。于是,俾斯麥拿起筆來修改電文,他刪去電文中”還可在柏林從長計議”一句,在結尾部分加上了這樣的刺激法國的話:“國王陛下以后拒絕接見法國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轉告法國大使,陛下再也沒有什么好談的了。”
俾斯麥把這個電文在報紙上公布,并通告駐國外所有普魯士使團后,埃姆斯急電的內容很快傳到巴黎,輿論一片嘩然,拿破侖三世被激怒了。1870年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
1870年的普法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想進行這場戰爭,但作戰的動機不一樣。19世紀70年代以前的德意志,長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況,經濟發展落后于歐洲其他大國。普魯士容克地主的代表普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麥,決心用武力來統一德國,并實現德國稱雄歐洲的夢想。因此在1864年和1866年相繼對丹麥和奧地利發動王朝戰爭,取得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并建立北德意志聯邦,在實現統一的道路上邁出關鍵的一步。這時南德四個邦(巴登、黑森、符騰堡和巴伐利亞)以法國為后盾,仍各據一方。
普法戰爭前夕,實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魯士軍隊是西歐兵力最強大的軍隊。北德意志聯邦軍隊(包括德國南部諸邦軍隊)的兵力戰時可達100萬以上(其中作戰軍隊69萬余人)。幾乎是法國兵力的1倍以上。戰時,各軍統一編為若干個集團軍。德軍炮兵裝備有克虜伯兵工廠制造的鋼管線膛炮(中國提供技術),其有效射程為3.5公里。
法軍當時實行常備兵制度,部隊久經戰陣,各級指揮員經驗豐富,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步兵裝備有沙斯波式擊針槍后膛槍,有效射程為1500米(比德國德雷澤式擊針槍射程遠0.5倍),還裝備有25管“米特拉約茲”炮(射速每分鐘達250發,射程為1500米)。但法軍青銅線膛炮為前裝填,而且射程也遠不及德國。法軍體制平時不設軍、師兩級編制(近衛軍除外),臨戰時方倉卒編組,故不能保障部(分)隊應有的協調,這是法*事首腦機關一個重大失誤。法國事先沒有制定周密的戰爭計劃,而倉卒制定的計劃存在著很多錯誤,如動員和集結部隊的時限規定不當,認為德意志同盟將解體的估計與現實不符,等等。
7月19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到7月底才集結于邊境8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侖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拿破侖三世將自己的軍隊作了3線部署:第1線為主力萊茵軍團,轄3個軍,配置在法德邊境的提翁維爾和比奇之間,開始由法皇親自指揮,后由巴贊元帥指揮;第2線為2個軍,配置在斯特拉斯堡和麥茨,由麥克馬洪元帥指揮;第3線為預備隊2個軍,配置在南錫和夏龍。這本來是一個先發制人的進攻部署,計劃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界,向法蘭克福突進,切斷南北德意志的聯系,迫使南德意志各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和法國分兵進攻不同的是普軍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計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力圖將法軍主力殲滅于普法邊境或將其趕到法國北方,繼而進攻巴黎。普軍動員計劃周密,由鐵路運輸部隊,至7月底,已于邊境集結3個軍團約47萬人,火炮1584門。
8月2日,法軍以3個師在薩爾布呂肯地區首先向普軍發動進攻,但并無有力的作戰行動,僅同敵人前衛部隊進行一些小規模接觸。普軍旋于8月4日轉入進攻,越過國境。法軍在邊境地區不利的陣地上迎擊普軍的進攻,普魯士王儲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軍團以10倍之眾在維桑堡會戰擊敗法軍杜埃將軍的師(8月4日),法軍死傷23%、8月6日兩軍在沃爾特再戰,法軍重騎兵發動勇猛的沖鋒,但普軍卡爾·腓特烈親王的第二軍團有13萬,重創麥克馬洪元帥的第1軍4萬人。同日屬于巴贊軍團的法國弗羅薩爾將軍的第2軍也在福爾巴克戰敗,敞開了進入洛林的大門。
戰后有一個戰役間歇期,由于普軍主力也未能充分展開,不能連續進攻,乘勝追擊。而法軍雖由于戰前準備不足,在邊境地區會戰中打了敗仗,但主力并未受到普軍的重大打擊,損失有限;同時邊境的陣地是為進攻而設的,根本不適于防御。在這種態勢下,法軍主力理應有計劃地撤向戰區縱深,補充兵員,調整部署,待機與普軍決戰。但是,初戰失敗后立即產生政治影響,埃米勒·奧利維耶垮臺,8月10日夏爾·庫贊·蒙托邦組閣,此人已經74歲,屬于皇后為首的主戰派。由皇后攝政的巴黎政府出于維護本身統治的政治需要,一再干預前線指揮員的作戰部署,阻止一線部隊向戰區縱深后撤;而身在前線指揮的法皇竟然也附命巴黎,從而鑄成了自吃苦果的大錯。本來由法皇指揮的主力萊茵軍團,最初已下令向戰略腹地夏龍兵營退卻,但巴黎政府卻認為,如果軍隊一撤退,首都就要造反,堅持不應后撤。
于是,在8月9日,法皇改變了原計劃,停止部隊撤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梅斯。8月12日,疾病纏身的拿破侖三世把萊茵軍團的指揮權交給了巴贊元帥。巴贊猶豫不決,時而決心退向夏龍與麥克馬洪會合,時而決心在梅斯防御。當最后決定向夏龍撤退時,已喪失時機,普軍已*近。經8月14日的馬爾斯拉土爾會戰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會戰,兩軍都表現了難以置信的勇猛,法軍炮火十分猛烈,康羅貝爾和格本捉對廝殺,雖然普軍第一、第二和王軍禁衛軍損失慘重,但攔住了法軍的退路,巴贊軍團被普軍第1、第2軍團7個軍和3個騎兵師(16萬人)合圍于梅斯。麥克馬洪率軍(12萬余人、393門火炮,76門“米特拉約茲”炮)退往夏龍。他原準備誘敵深入,在巴黎城下與普軍決戰。攝政的歐仁妮皇后和帝國首相八里橋伯爵夏爾·庫贊·蒙托邦擔心繼續退卻會在國內引起動蕩或革命,皇后認為:“只有皇帝的敵人才會同意他返回巴黎”。8月22日,由議長勞爾率領一個代表團來到法皇大本營,勸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麥克馬洪向梅斯進發。接著,巴黎的攝政會議又給皇帝發來電報:“若不支援巴贊,則對于巴黎將發生極惡劣的后果。面臨著這個局勢,首都能否防御實頗有疑問。”于是皇帝又附命于巴黎。就這樣,夏龍軍團走上了在色當被殲的絕路。麥克馬洪于8月22日率軍從蘭斯出發前往梅斯。此時,從柏林傳來一則假消息,說除圍攻梅斯的部隊外,普軍決心全部向巴黎挺進。實際上普軍第3軍團仍在繼續追擊麥克-馬洪軍團,并向右實施大膽迂回,協同新編成的第4軍團將麥克馬洪率領的法軍連同拿破侖三世一起圍困于色當。
在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于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占領了符里濟、棟舍里等地,成功切斷了法軍西撤的道路,并從后堵截法軍。而在當天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并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后,拿破侖三世被*于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愿“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侖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
戰爭到了這一步第一階段已經結束了,9月4日,資產階級趁機于法國國內發動政變,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組成以路易·朱爾·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至此,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已消除,但普魯士當局決心將戰爭繼續下去,派兵向巴黎進軍。從此,普魯士所進行的戰爭已轉變為侵略戰爭。
這里就不得不提讓遠在中國的恩格斯都振奮的巴黎公社了,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1871)宣告成立(參見巴黎公社起義),這個公社一直存在到5月28日才被殘酷鎮壓。
普法戰爭后,法國對普魯士簽訂屈辱和約,法國賠款50億法郎(不過法國憑借其強大的金融銀行業很快就還清了賠款,這讓俾斯麥始料未及),加上戰爭損失,總計資金損失達200億法郎,致使經濟發展資本投入不足;又割讓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使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嚴重缺乏;再加上賠款付清以前,德國占領法國6個北方省,使國內市場進一步狹窄。所有這些,極大的延緩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法國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進程明顯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而隨著普法戰爭的勝利,德意志真正走上了統一的道路。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聯邦的俾斯麥與南德四邦政府締結聯合的和約,南德四邦與北德意志聯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正式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
...
(https://www.dzxsw.cc/book/8953/522333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