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中華之帝國崛起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統一的德意志

第一百四十六章 統一的德意志


  德意志,在歐洲的地位一直很尷尬,德意志和神圣羅馬帝國一直密不可分,說來也奇快在林宏的印象里德意志的前身日耳曼民族在羅馬帝國時期經常南下劫掠羅馬帝國現在這些入侵者反而繼承了這個圣神的名號。

  在神圣羅馬帝國(holyromanempire)時期,帝國版圖由超過300個大大小小的**邦國組成,帝國整體事務則由邦中最強大的奧地利掌控,奧地利國王弗朗茨兼任帝國皇帝,稱弗朗茨二世。1805年8月9日,奧地利、英國、沙俄、那不勒斯和瑞典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侖宣戰,最后反法同盟大敗收場。戰敗使奧地利在帝國中威望掃地,伴隨著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退位,各邦宣布解散,神圣羅馬帝國滅亡。

  帝國覆滅一度造成各邦之間在法律、行政和政治外交方面摩擦不斷,但之后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侖戰爭刺激了原帝國中的德語民眾,各邦對于同一語言、同一文化、同一法理根基的追求空前高漲。同時,自由主義思想的出現,對歐洲社會政治生態中的王朝和*體制發起了挑戰,這一思想很好地為統一德意志提供了學術基礎,統一的推動者借此著重強調了區域內統一傳統、教育和語言的重要性。而在經貿方面,1818年普魯士發起的德意志關稅同盟(zollverein),逐步擴展至德意志邦聯中的其他各邦國,消除了邦間貿易的繁瑣、矛盾和惡性競爭。再加上交通的不斷改善,邦內和邦間的商貿和往來旅行變得愈加便捷,進一步加速了中歐說德語的民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盡管有時也會帶來一些摩擦。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率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慘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再次復位后,遂于11月20日與第六次反法同盟各方重訂和平條約——1815年之巴黎和約,加上之前維也納會議達成的結果,奧地利鞏固了自己在中歐的勢力范圍,并確定成為德意志邦聯的主席。然而,無論是和約締結者還是會議多方都沒能考慮到普魯士勢力的發展壯大,更沒有預見到不久之后普魯士會挑戰奧地利的領導地位。普奧兩強都有著統一德意志的雄心,但卻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普魯士提出的小德意志方案,將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奧地利提出的大德意志方案,一個包含奧地利的德意志。

  所以普魯士想要統一德意志,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是奧地利被普魯士打敗后組建的)是普魯士繞不過去的坎。

  談到統一德意志,就不得不提及統一進程的推動者,時任普魯士王國首相的奧托·馮·俾斯麥(ottovonbismarck)。對于俾斯麥的真正動機,歷史學家一直爭論不休——一部分認為,俾斯麥真的制定有一份宏偉計劃,將1866年誕生的北德意志邦聯擴張至吞并南部的德意志邦國以達成一統;而另一部分則持相反觀點,認為俾斯麥原本并無統一計劃,他純粹只是尋求擴充普魯士王國的勢力范圍。但不管怎么說,俾斯麥所引領的現實政治,即以國家利益作為內政外交的最高考量,以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實力作為國家強弱的評判尺度,再加上當時的客觀環境(包括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風起云涌),徹底影響了19世紀的普魯士和德意志走向,也恰好順應了民眾在長期遭受丹麥和法國欺凌的情況下,對于一個統一的德意志所抱有的期望。

  由于林宏和中國的強勢崛起,雖然沒有改變大勢,但憑借中國提供的先進武器和各類軍械以及中國教官的先進戰法訓練,1864年在普丹戰爭中(歷史上是普奧聯軍,但現在普魯士有足夠的實力)起初,丹麥試圖倚仗在維京時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證明這些工事在散兵線和覆蓋式的炮擊下毫無作用。丹麥完全抵抗不了普魯士軍隊,同時又指望不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麥屬明顯違反國際條約)。而普魯士軍隊配備了中國提供的首款旋轉后拉式手動槍機的來福槍(帝國40式的德國版)。使得普魯士士兵可以在臥倒匍匐時射擊和填裝子彈,且一次就能填裝五發,與普軍相比,丹麥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槍,填裝子彈時人必須站立起來,豎直槍管后子彈由槍口塞入,且只能填一發打一槍。普丹戰爭最終以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于1864年10月30日簽署的維也納和約中,將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則由普魯士管轄(歷史上石勒蘇益格交由普魯士管轄,由奧地利管轄荷爾斯泰因)。

  當然也正是這場戰爭,引發了奧地利的不滿,普魯士撇開奧地利代表德意志對丹麥的行動讓普奧關系降到了冰點。一場戰爭不可避免,當然中國在這背后的友誼是不能忽視的,從普丹戰爭開始時在中國金融市場上中國資本就一直在吸納普魯士發行的德意志統一債券,普魯士現在基本不用為戰爭的經費而苦惱。

  普魯士為了發動這場戰爭,作了周密準備:改組軍隊并用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軍隊,與意大利結成軍事同盟,爭取俄國和法國保持中立。普魯士軍隊實行普遍征兵制,在戰斗訓練方面優于募兵制的奧軍。經濟上,普魯士也勝過奧地利:工業發達,鐵路線密布全國。參謀長(老)毛奇將軍(后來直接指揮作戰)制定的戰略計劃,是想打一場速決戰。計劃規定:切斷奧地利與其盟邦的聯系,派出3個軍團迅速侵入敵方內地,繼而在決戰中將敵擊潰。普魯土能派出的兵力達63萬。奧地利因戰爭接連失利,實力減弱,期望依靠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和黑森等盟邦的援助來贏得這場戰爭。奧軍準備以消極防御來延緩戰爭的進程,積聚力量,然后聯合盟軍共同粉碎普軍。為實現這個計劃,奧軍所擁有的兵力約計30萬人(連同盟軍在內約為58.5萬人)。奧軍分為兩個軍團:南方軍團(約8萬人,對付意大利)和北方軍團(后來得到1個薩克森軍的加強。共計26.1萬人,對付普魯士)。由貝內德克將軍統率的奧軍北方軍團主要負責掩護維也納的遠郊。普魯土在各軍團的動員和戰略展開上利用了發達的鐵路網和電報,因而始終比奧地利搶先一著。在波希米亞寬250公里的正面上(從奧得河畔的布里格至易北河上的托爾高)在很短時間內就集結了約28萬人,800門火炮。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爭并沒有其他國家介入戰爭:因為克里米亞戰爭之失敗,俄國與奧國關系欠佳,加上俄國丟了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以東的所有土地國力大減一直在修養生息;法國的拿破侖三世認為奧軍會得勝,又想得到萊因河附近的領土。兩國也沒有干預。

  戰爭的經過不必說了,6月16日,普軍開始占領漢諾威,薩克森和黑森。普魯士美因河**軍團(約5萬人)輕而易舉地就挫敗了兵力單薄的漢諾威和黑森軍隊。薩克森軍殘部后撤,并入奧地利北方軍團。巴伐利亞未履行出兵10萬的義務,沒有給奧地利以實質性的援助。6月17日,奧對普宣戰。20日,意大利履行意普軍事同盟的條款,對奧宣戰。意大利一直希望奪回威尼斯地區因此也算比較出力,所以直至積極展開軍事行動時,奧地利實際上沒有得到盟軍支援,并且不得不同時對普魯士和意大利兩線作戰。

  普軍在自己的戰略翼側和后方的安全有了保障的情況下,分兵三路在波希米亞發起進攻,1867年6月27日至30日間,普軍在納霍德和明興格雷茨附近發起幾次交戰,迫使奧軍退卻。7月3日,在薩多瓦(見薩多瓦)克尼格雷茨地域雙方進行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交戰。貝內德克再次錯過了各個殲滅陸續開到并先后投入交戰的普軍的戰機。結果,奧軍慘敗,約1.8萬人戰死,2.4萬人被俘。只是由于普軍指揮失策(7月7日起方著手組織對奧軍的追擊),奧軍才免于全軍覆沒。在進攻維也納問題上毛奇和俾斯麥之間產生了分歧。毛奇主張強攻維也納。俾斯麥則認為,此舉會給今后普魯士的歐洲政策帶來困難。他堅持揮師轉向匈牙利。結果,照此執行。奧地利面臨喪失匈牙利的實際危險,不得不停止軍事行動,于7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8月23日,普魯士和奧地利在布拉格簽訂和約。

  為了避免法國或俄國干預戰爭,俾斯麥勸諭威廉一世迅速跟奧地利議和,不急于求成。奧軍接受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調停,跟普魯士在8月23日簽訂布拉格條約。根據條約,德意志邦聯正式解散;普魯士兼并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漢諾威、黑森-卡塞爾、拿騷公國及法蘭克福;奧地利永遠不得干預德意志一切事務。由此,普魯士能夠在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聯,向統一德國的目標邁進。普魯士沒有要求奧地利割地賠款,令她日后可以與奧國結盟——奧地利所懼怕的勢力,反而是意大利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統一主義。戰后,普魯士主宰德意志事務。

  至此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已經逐漸形成,當然真正讓德國團結和誕生的還是那場至關重要的普法戰爭。

  ...

  ...


  (https://www.dzxsw.cc/book/8953/522333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息烽县| 长岭县| 周宁县| 济宁市| 楚雄市| 普定县| 安溪县| 孟连| 营山县| 阿尔山市| 五台县| 黄陵县| 上犹县| 临洮县| 永泰县| 错那县| 扬中市| 海城市| 利津县| 民丰县| 秦皇岛市| 涡阳县| 荣昌县| 兴海县| 昔阳县| 阜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富顺县| 永州市| 姚安县| 衡南县| 阆中市| 兴隆县| 高邑县| 苏尼特右旗| 咸宁市| 蒙阴县| 平遥县| 泽普县| 应城市|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