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蓮澤村葬禮
就在趙連才還在不斷的唏噓時,有人推門走了進來。
進來的女人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見過,趙連才忙站了起來,為女人倒水,我猛然間想起來了,這個女人,不就是當初我第一次進村時見到的那個哭得死去活來的女人嗎?
女人坐下后一言不發,只是呆呆的坐著,趙連才也頗顯尷尬,拉著我進了里屋。
隱隱間,我聽到了村長媳婦和女人的談話,大概意思就是如今你丈夫死了,公公和婆婆也不在了,辦完老太太的喪事,你也要為自己打算打算,最起碼,也要顧全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我一聽這話,又感到迷惑了,這老太太死了有一個星期了,難道到現在還沒有下葬嗎?
趙連才坐在床上不住的抽著煙,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反正肯定不會是什么舒心事,我也很識趣的沒有開口,假借玩著手機,卻將心思關切到了客廳。
女人說,老太太的喪事這兩天就會辦,希望能為老太太土葬。
村長媳婦拍胸脯打包票說沒問題,喪禮所有的花費他們全包了,至于土葬,趙連才敢說個不字,老娘直接滅了他。
我聽后嘿嘿的笑了起來,沒想到,這趙連才還是個懼內的主兒。
趙連才橫了我一眼,估計他猜到了我心里的想法,我清了清嗓子,開口道:“老趙啊!沒啥事我就不打擾了。”
趙連才將我送出了門外,我抬起頭望了望山南省的天空,很藍很純凈,就是不知道,這里的人心,是不是也同這天空一樣蔚藍。
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就被一陣嗩吶聲吵醒了,睡眼惺忪的我起身洗漱,挎著測量工具出了門。
忙碌了一個上午,臨近中午的時候,趙連才告訴我們四個,他最近三天脫不開身了,要為老太太辦喪禮,我們點頭應是,說你忙你的去吧!
隨便找了個狗食館,點上幾個菜,我們四個喝起了啤酒,等菜的過程中,我向宋清風他們問起了本地的喪禮過程。
宋清風喝了一杯啤酒后擦了擦嘴,嘿嘿笑了一聲后,說跟你說你也不懂,你得自己看一遍才明白。
我點了點頭,隨便吃了點飯后直奔村長家,說實話,對于不同區域的葬禮風格,我還是頗有興趣的。
老遠處的我就看到了趙連才,我向他的方向走了過去,他正督促著棚鋪伙計搭靈棚,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揮了揮手,我們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
趙連才坐在榆木紅漆板凳上,向我講起了靈棚的搭建方式。老太太家已經搭起了靈棚,靈棚是在死者家庭院內,用木樁、葦席、杉篙等臨時搭制的棚子(若在屋內,則稱“靈堂”)。靈棚的樣式大同小異,亡男搭正八字形,前寬24尺,后寬8尺。頂棚高12尺。頂棚開天窗,兩邊擺屏風,上面畫“游龍戲鳳”、“八仙過海”、“老叟戲頑童”等彩畫。此外,靈棚四周用黑、白布做的花球裝飾,兩側供掛挽聯。
靈棚由棚鋪派專人搭建,至死者下葬才能拆除。靈棚搭好后,須舉行奠禮,由陰陽生唱禮,吹鼓手奏樂,孝子們獻茶、酒、匣食“三獻”。
老太太的家人已經披麻戴孝了,菏澤村的孝袍子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很特別,全身都裹上了白布,頭頂孝帽,腳穿白鞋,趙連才看到我疑惑的目光,又解釋了起來,孝衣的穿戴規矩很多。如嫡親子女、媳、孫、孫媳等為“重孝”,內穿白粗布褲襟,白粗布腿帶,外罩斜襟孝袍,再外面穿一襲對襟無袖過膝褡袢,腰系孝帶。孝子要戴一把抓平頂儒中外帶麻冠,側綴麻絡,俗稱“扎肚子”,即“梁冠”。其上所用麻有單雙棵之分,若父母雙亡則要用兩根麻纏繞。女人則一律頭戴用白布折成2寸寬的布帶,圍在頭上腦后交叉,用白布裹銅錢以發卡卡住,下端搭至腰間,俗稱“箍子”。孝鞋是在普通鞋上罩上本白布,后跟縫紅布條,俗稱“孝子鞋”,一般從梁冠和腰帶上即可分辨親疏關系。
此外,從孝服的顏色和披麻的粗細也可分辨親疏關系。嫡親孝男孝女的孝服為本白色,女婿及其他非嫡親的孝服為漂白色;孫子輩的要在孝服上戴紅絨球,俗稱“纓兒”。孫子(女)戴在正中,而外孫(女)則戴在偏側,以區分關系。此外,長子、長孫早夭或因故不在家,他們的孝帽則要置于供桌右角。對前來的吊唁者要給約四五尺白布一幅,謂之“扯孝”。
孝衣的縫制雖然簡單,但講究頗多,縫頭在外,不包邊,不釘扣子,以寬大為主。若父母雙亡,用雙線縫制,帶子也得齊頭;若只一方亡故,則要縫單線,帶子長短不齊。縫制孝袍子的中年婦女必須是與死者無親戚關聯的“全可人”,“全可人”是指丈夫身體健康,兒女皆有的家庭婦女,絕對不能請寡婦或兒女不全者縫制孝袍子,有講究的,對死者再投胎不吉利。
我搖了搖頭,心說這地兒還真迷信。
外面已經吹拉彈唱了起來,流行歌曲、本地土戲,熱鬧非凡,我估摸著,這次趙連才是真吐血了,這么大場面,花費少不了。
我臨走時,趙連才告訴我,說傍晚還有“接喪”儀式,很熱鬧,要我務必來湊個熱鬧,說只有本地才有的風俗。
我點了點頭說我肯定來看,甭管怎么說,開開眼界也是好的。
臨近傍晚時,我草草的吃了口飯后急忙跑了出去,對于這所謂的“接喪”儀式,我好奇萬分。
我到的時候剛剛好,一群人哭得死去活來的,我心說這還沒下葬呢,怎么就哭得死去活來了?莫非這里晚上下葬?
嗩吶和聲鼓手站了起來,一群穿白孝袍的人端著一些紙車、紙馬、紙房、紙家具等等走了起來,我心說這是怎么個情況?誰能給我個解釋?
我隨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走了起來,心里猜著,莫非這樣就下葬了?
嗩吶手和聲鼓手在荷花池邊停了下來,不斷的吹著、敲著鼓,親人將給死人燒的紙制品整齊的放到池邊,不一會兒,一個頭戴紅絨球的小孩點燃了紙制品,熊熊烈火借著南風吞沒了那些紙房紙馬。
我問了問旁邊一個看熱鬧的村民,從他的口中,我得知了這個儀式的來源。
喪葬禮俗植根于古代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人死后要到陰間世界去生活,因而希望已亡故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幸福與安寧,并且保佑家人興旺發達,所以,在人死后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要為死人在“那個世界”安置家產,布置童男童女提前伺候著,明天下葬后就可以直接入住“新家”了。
而選擇在蓮花池處燒毀紙房、紙車、童子童女,是因為這里的陰氣很重,與陰間接壤,能將親人燒的“房子童男童女”更快的送達到。
“接喪”儀式后,所有人又回到了靈棚處,這里依舊是熱鬧非凡,唱歌跳舞、本地土戲,鬧得我有些心煩意亂的,還別說,這里葬禮的熱鬧程度,要遠遠的超過繁華的天津葬禮。
來湊熱鬧的人很多,山村里晚上的娛樂節目本來就少,除了看電視,估計就只剩下嘮家常和房事了,死了個人,有個葬禮看,大多數人,還是愿意來湊這個熱鬧的。
再次看到趙連才時,他的眼睛很紅,估計是喝了酒,有些絮叨,嘮嘮叨叨的在我耳邊說個沒完,什么三嬸活著的時候很疼他的,什么每年她家的柿子樹結柿子時保準會給他留幾個,什么小的時候沒少去三嬸家蹭飯,她老人家如果不是因為這事兒,還能多活個十年八載的,說著說著,眼睛更紅了,眼淚吧唧吧唧的掉了下來。
我心說你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的時候怎么沒掉一滴眼淚,這會兒哭有個屁用,但這話我還沒白癡到說出來,只好好言相勸,什么節哀順變,保重身體之類的。
趙連才還在我耳邊絮叨著,我只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目光,卻放在了靈棚的供桌前。
趙連才看到我沒有在聽他講話,卻將目光放到供桌前,又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起本地風俗來,相比于他與他死去的三嬸之間的故事,我對這個葬禮更感興趣。
隨著趙連才的講述,我明白了供桌上這些貢品的意義。供桌上點了燜燈,擺著豬頭、水果、五谷、點心(硬皮、小八件兒)等供品。此外還有一個碗裝滿著飯菜,碗上放著一雙筷子,謂之“倒頭飯”。貢品兩邊放著香爐,香爐燃三炷香,香的兩頭點燃,橫放在香架上,謂之“倒頭香”。此外,在桌前地下放燒紙瓦盆一具,合家舉哀焚紙,并于門外焚燒紙糊的轎子,謂之“燒倒頭轎”,意在讓死者靈魂乘轎西行。
在停尸期間,家人要將停尸屋內所有的帶玻璃鏡子的物品移置別室或用白布、白紙遮蓋嚴,直至死者下葬后方可揭開。俗傳是防此等物品照映亡人,使其靈魂被攝入,不能順利離家。同時還要在窗戶紙上捅一個洞,意思是讓死者靈魂從這里赴望鄉臺。
有的人家極講究壽終正寢。凡正常死亡的老人,盡量避免在床上咽最后一口氣。否則,會“背著炕走”,既對死者不利,也使生者不安。因此當其生命垂危之際,家人就請茶房或兒女親自為其沐浴更衣,然后將其移到事先備好的“床板兒”上,在孝男孝女的守護下度過彌留的時刻,俗稱“到捯氣兒”。停尸期間最忌貓,倘家中養貓,在此期間也需妥善管理,絕不可使之靠近死尸,以防“炸尸”。
還有的人家在死者咽氣后先不哭,說是怕“返尸還魂”。需待一切處理停當,而且要舉行“叫道”后方可舉喪哀哭。“叫道”是由長子持大馬勺(飯勺)用力頻頻敲擊停靈之屋的屋門上框,邊敲邊喊:“爸爸(或媽媽)西天大道啊!走西天大道啊!”喊畢,將飯勺用力扔上屋頂,喊時還要腳踏門坎面朝屋外。
本地風俗,老人過世后兒孫要“守歲”,“守歲”是指兒女孫子孫女外孫守夜到十二點,十二點之前,兒媳婦、女兒、孫女和外孫女等女眷要叩“守歲頭”,老人活了多少歲,就要叩多少個“守歲頭”,而兒子、孫子、外孫和女婿等男丁只需叩四個頭。
守夜到十二點,所有死者的親眷要來吃午夜餃子,午夜餃子是由韭菜和豬頭肉做的,而豬頭肉是供桌前的那個豬頭,午夜餃子取諧音驕子,意喻天之驕子,誰吃得多,誰的福運就高,誰就能更平步青云。
聽到這里我險些吐了出來,中午吃飯的時候侯斌那個吃貨非要吃醬爆豬頭肉,我還吃了兩口,覺得味道還真心不錯,此刻看到供桌前的那個叼著自己尾巴的豬頭,我的胃翻騰得更厲害了。
下葬一般安排在第三天的傍晚,太陽落山之際,太陽未落山時就下葬是對死者的不敬,正常的立碑入墳,入墳前的穴位由陰陽生按照“五行”、“八卦”、“三元”、“四象”的方位派人刨好墳坑,內鋪黃緞子,安放由香斗抱來的福壽果,四角各置一錢,撒五谷雜糧,其中黑豆較多,據說可以驅邪。棺材入土后,孝子把幡插在墳頭上,插3下,撥3下,這樣后輩可升官發財。下葬后,要在墳前將紙錢、扎彩一并焚燒,每人都咬一口隨身帶來的小饅頭,再吐到墳地里,差不多一個時辰后,就可離開墳地回家了。這時須將所穿孝服撕開一個口子,意為“活口”,以取吉利。
葬禮結束后要急忙奔到家中,誰回去的早,福運就旺,進家門時要邁火盆,跨板凳,并在口中含塊冰糖,這些都是防止把外面的晦氣、鬼魂帶回到家中。進家門后,大家還要爭相搶吃小饅頭和在墳前供過的供品,認為吃供果可長壽。孝男孝女們將白孝服脫下,換上灰色的,吃齋七天,是為守孝。
“頭七”也是一個很鄭重的儀式,相傳在死者死后的七天內,靈魂是到處飄蕩的,沒有被鬼差抓走,即使七天內很不幸被抓到了,官差也會讓死者的靈魂在下葬第七天回歸故里再看最后一眼,這叫“望回鄉”,看了最后一眼后,靈魂就要入地下了,所以,在頭七這一天,死者的家眷要焚燒紙錢,失聲痛哭,讓死者知道自己真的死了,不能在陽界過多徘徊,只有這般,死者才會安心離去。
聽得也差不多了,我看了看表,已經九點多了,該回去了,我可不敢在很晚的情況下從荷花池邊上走過,我和趙連才打了一個招呼,就急匆匆的向我的宿舍奔去。
...
(https://www.dzxsw.cc/book/8929/52160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