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回 真正的奸臣
似乎是怕楊承應抵觸,索尼干脆把話說得很直接:
“大王,不只是與愛新覺羅家聯姻,您還要娶一位有著正統黃金家族血統的女子。”
“這話怎么講?”楊承應問。
“您熟知天下歷史,應該聽說過在明朝初年統治西域和波斯一代梟雄——跛豪帖木兒。”
“聽說過。”楊承應點點頭。
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因腳受了傷,走路一上一下,得名跛豪帖木兒。
經過一系列的征服,形成東起北印度,西達小亞細亞,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里海、咸海的帝國。
揚言要攻打明朝,卻在路上病逝。
多說一句,當時明朝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蒙古帝國征服了那里,帶去了秩序和威望,帖木兒為了方便統治當地,殺了自己的盟友迷里忽辛,娶了忽辛的妻子——薩拉伊·穆爾克·汗尼姆,以古列干的名義統治地方。”
索尼學識淵博,將整個故事的關鍵講了出來。
他說的中亞地區,抽象程度令人感慨。
曾經有人就認為張獻忠生錯了地方,應該去中亞,以他的本事當個中亞的眾埃米爾之埃米爾,完全不成問題。
治理成本高到咋舌。
楊承應摸了摸下巴的胡茬,笑道:“就聽你的話,回去后就這樣執行。”
“大王英明!”索尼呵呵地笑了起來。
數日后,金自點帶著李朝的物資來到琿春。
楊承應在縣衙接見了他:“李朝怎么派你來了琿春?”
“大王,金瑬等人不懷好意,想要刺兒臣一下,臣借坡下驢前來覲見大王。”
金自點抱拳笑道。
“你來了也好,李朝國中情況如何?”
楊承應邀請他坐下,問起李朝內部的事。
“自從與大王簽訂條約,海軍進駐皮島和釜山港,朝中大臣就議論紛紛,大多持反對態度,尤其是林慶業,每次都言辭激烈,到了讓人聽不下去的程度。”
金自點半真半假的說道。
他不這么說,怎么能彰顯自己對楊承應的忠誠呢。
楊承應聽罷,笑道:“耍嘴皮有用,就不需要刀劍了。”
“大王所言極是。”
金自點一臉諂媚:“臣到現在還只是區區的都元帥,臣擔心無法為大王打探朝中的消息。
都元帥一職雖然重要,但是在大王面前,有等于無。”
楊承應聽出來了,他想升官。
“我問你,李爾瞻為什么能平步青云,在光海君在位時,能獨掌權柄!”
楊承應決定點撥他一二。
“李爾瞻乃是大北派領袖,在光海君繼位一事上出力甚多,因此得到恩寵。”金自點答道。
距離真正的“奸臣”,金自點還差得遠,楊承應心想。33??qxs??.????m
他搖搖頭道:“不對。大北派又不是鐵板一塊,我就曾經建議李爾瞻親近樸承宗以保住權位。”
“這……臣就不知道了。”
金自點心里在想,難怪李爾瞻忽然腦袋開竅,與此前往來極少的樸承宗密切起來,原來是大王的主意。
不管金自點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楊承應點撥道:
“聽聞當今大王對趙氏頗為寵幸,可謂萬千寵愛于一身。你就和她沒有聯系?”
“啊這……大王有所不知,因光海君時期金氏與外臣勾結而禍亂朝綱,所以王上對于此事極為防范。”
金自點也曾想過,但是覺得風險太大而不敢做。
楊承應把背靠在椅背上,輕描淡寫的說道:“發現才有防范,沒發現怎么能防范。”
“臣擔心的正是這件事,萬一被發現,臣可就小命不保。”
金自點皺眉說道。
“有我在,李倧怎么敢處決你。另外,你仔細想一想,如果連這么點事都辦不好,還怎么獨掌權柄?”
楊承應鼓勵他道:“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你只要小心在意就可以逢兇化吉。”
“臣請大王指點。”
金自點聽出來了,忙起身跪下,懇求楊承應指點迷津。
指點迷津,指的是給條進身的門路。
“我給你一紙手令,你去釜山港的海軍衙門免費得到一批來自番邦的珍珠瑪瑙,挑最大的進獻給李倧。”
楊承應說道:“李倧要這玩意兒有什么用,還不是賞給趙氏。接下來該怎么做,還用我教?”
“臣懂了!”金自點恍然大悟,“臣不一次進獻,而是分批進獻給王上。時間一長,她自然領這份情。”
“要特別注意,挑準時候。趙氏有需要你再進獻,而不是隨便找個時間,明白嗎?”
“臣明白。”金自點磕頭。
楊承應讓他起來。
此后數日,楊承應就邊境互市問題,和金自點談了多次。
希望借著互市,能夠為東北的東南地區獲得穩定的貨物來源,保障生活。
同時,讓金自點游說李倧,嚴厲處置惡意壓價的李朝商人。
大概過了十天,加哈禪被李朝的士兵押解著,到了琿春。
沿途百姓見到這一幕,無不驚詫和自豪。
一部分百姓跪下來,朝著縣衙的方向,山呼萬歲。
楊承應下令,將加哈禪處死,其家屬歸于縣衙酌情處置。
完成使命的金自點,帶著楊承應的手令,心滿意足的離開琿春。
見事情辦完,楊承應也準備離開琿春。
臨行前,楊承應把庫拜等人叫到跟前訓示:
“琿春土地肥沃,又位于邊陲,能與李朝互市,將來一定能發展起來。
再過些日子,我會在琿春招墾,讓百姓從李朝進入琿春,充實當地的人丁。
在此之前,要辛苦你們善加治理,以確保招墾開始的時候,有足夠的房屋和土地供使用。”
“臣會把土地開墾到延吉一帶,同時教化當地百姓。”
庫拜說道。
譚布跟著說道:“臣厲兵秣馬,絕不會讓上次的事再度發生。”
“好!希望你們牢記一點,治大國如烹小鮮,順應當地民俗,戒急戒躁,才是長久之道啊。”楊承應道。
“謹記大王訓示。”
琿春縣眾僚屬躬身行禮。
次日一早,楊承應帶領隊伍在當地百姓的送別下,離開琿春縣。
沿路返回長春堡,準備繼續東行。
就在回去的途中,命中注定的對手——李自成,干了一件大事。
(https://www.dzxsw.cc/book/83287877/3637859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