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莫回頭,要回頭
第十三章 莫回頭,要回頭
這天日光正好,微風和暢,御花園內亦是一片姹紫嫣紅,春意盎然。
“前幾日我送到意芳宮的香囊,皇兄可還喜歡?”
花團錦簇中,孟仙與孟笙對坐,石桌上擺著一盤鮮果,一壺香茶,還有些精致的糕點。如今正值春日,御膳房腌制了好些花瓣,其中大多數都用作制糕點了。
“四弟所贈的物件,皇兄都很喜歡,這不一直帶在身上么?”孟笙笑著回道,手將腰間掛著的香囊抬起給孟仙看,“不過這似乎并非宮中之物,四弟你又出宮去了。”
他說得既是肯定,但也只是無奈搖了搖頭,看向立在孟仙身側的李瑯,道:“四弟貪玩了些,還勞煩少將軍多多寬待。”
“這是臣分內之事,能保護殿下,是臣之榮幸。”李瑯一句話,不卑不亢,說罷,又面無表情地立在孟仙身后,冷峻的面容讓人難以接近。
“皇兄,有李瑯在,你就不必cao心了,此事可不能告訴父皇,不然父皇又要往云華宮增派守衛了。”孟仙扯著孟笙的衣袖,輕輕搖晃著,央求他保守秘密。
“好,皇兄答應便是。不過你要出宮,必須要與少將軍一同,皇兄才能安心啊。”孟笙長嘆一聲,又道,“不過這香囊,可有送給其他人?”
“送了些到其他皇弟那里,也挑了個送到清月宮,只是三哥大概是不會要這種小玩意兒才是吧。”
一提到孟淵,孟仙心中便忍不住打寒顫,那日送出去時,小恒子只是隨口一提,他便應下了。盡管是個小玩意兒,可若是旁人都有,偏偏孟淵沒有,那下回見著,恐怕又是腥風血雨。
“有心就好。”孟笙輕抿了口茶,忽然想起什么,眼里漸漸浮起憂傷,又道,“過兩日便要立夏了,四弟還要去清心觀么?”
清心觀離京城較遠,地處僻靜,而在觀中,擺放著二皇子的靈位。
二皇子英年早逝,其母妃也傷心欲絕,最終孤寂地死在宮中,而她身邊則留著一封親筆書信,望身后能在清心觀中,晨間聞誦經,日暮看山嵐。
此舉雖不合規矩,但死者為大,皇帝還是按照這封書信,將二人骨灰送至清心觀,不多打擾。
每年立夏,是孟仙年幼時與二皇子約定的日子,縱使二皇子已經逝去多年,孟仙仍舊忘不掉這個日子,要去清心觀陪伴二皇子。
也正是因此,去年立夏,回京的李瑯才在路上瞧見了長成翩翩俊郎的孟仙。
“是,明日便出發,父皇已經應下了。”
孟仙笑著拿了塊糕點,眼眸低垂,眼瞳里卻縈繞著解不開的思緒,沒讓孟笙瞧見。
回到云華宮后,他將自己關在寢殿內,把余下的一個香囊翻了出來,墨色的絲綢下,冷香急切地飄出來,攀上孟仙的肩頭,仿佛一只手撩起他肩上的那一縷青絲。
孟仙靠坐在床邊,唇角漸漸勾起了一抹笑意。
第二日,一輛馬車從宮門而出,直往北門揚長而去。
“殿下昨夜似乎沒有睡好?”李瑯騎馬慢悠悠跟在馬車邊上,一身墨色,肅然的面容透著英銳之氣。出了城門,他見孟仙一直靠在馬車上,便不忍問道。
孟仙懶懶抬起手,將竹簾一角掀起,嗓音清澈中又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倦怠,道:“只是行路太累而已。”
李瑯看向他,沖前面的侍衛打了個手勢,讓所有人都慢了下來。車馬悠悠,讓這漫漫路途變得舒適了許多。
顛簸的不適感漸漸減弱,孟仙看了一眼車外那張俊容,笑了一聲,放下竹簾,繼續靠在馬車里淺睡。
“自作主張。”
薄唇輕輕吐出這四個字,看似是責怪,其實藏著一些雀躍,與路上枝頭的雀鳥相和。
到清心觀時,已是黃昏,濃郁的霞色像是美酒,車馬緩緩星仔山間,落日余暉斜照,飛鳥回歸山林,當踏入這里那一刻起,塵世的喧囂與此地無關。
“緣主,一年未見了。”
半山腰上,孟仙遇見了正要回觀中的道長,便下了馬車,與道長一同步行上山。見此,李瑯也將馬兒交給跟隨的侍衛,和小恒子一樣,跟在孟仙后邊。
“道長一年未見,身體可還好?”孟仙一邊走著,一邊問道。
這位道長年事已高,烏發已成銀絲,但依舊仙風道骨,仿佛仙人。
“謝緣主掛念,莫瞧貧道歲數大了,可每日上山下山,跟在平地一般,貧道還能招待緣主許多年呢!”道長笑聲洪亮,足下生風,即便是有些陡峭的石階,也走得甚是輕松。
反觀孟仙則不同了,他一年中難得來幾次,一向都是乘車從另一條路走,今日隨道長走這石階,可真是提心吊膽的。
大概是為了修行,有些石階著實陡得嚇人,方走到一半,孟仙便忍不住回頭一瞧,頓時腿都軟了幾分。
一只手無聲牽住他,孟仙心頭一震,隨后是密密麻麻的癢散開,指尖觸碰的是多年握劍而磨成的薄繭,但掌心的炙熱清晰地傳遞了過來。
“臣扶著殿下走。”李瑯只是下意識的舉動,見孟仙并未睜開,便漸漸收緊了手,帶著他一起往上走。
走完這一臺階,才到了財神殿,再往上,才到了山頂。
孟仙已經感到自己的手心出了些汗,濕漉漉的,在兩只手之間夾縫生存。到了地方,他便趕緊抽出了手,握著另一只手的手腕,道:“立夏將至,這兩日也有些熱了。”
這兩日的確有些熱了,李瑯看著他一身薄衫,忽然一縷清風拂過,白日里的熱氣早已被吹散。他心底暗暗笑了笑,垂在身側的手也輕輕摩挲,那一點點濕潤很快就沒了痕跡。
待安置好了住所,孟仙便與李瑯隨道長到了供奉二皇子和其母妃靈位的屋子。
木門推開,發出咿呀的聲響,回蕩在這空蕩蕩的房間里。深處,一張小桌,兩處靈位,二皇子孟勤與母妃緊挨著,仿佛生前那般親近。
道長在一邊誦經,一邊敲響銅鈴,清脆悠揚的鈴響回蕩。
孟仙上了香,祭拜了靈位后,道長才退了出去。
“李瑯,你可曾聽過關于二哥的事。”孟仙跪在蒲團上,每每在這里,他便感到無比輕松,好似自己回到了幼年時候,他還是那個什么也不知道的稚童。
可那始終是舊事,他無法令一切停留在過去。
“有所耳聞。”
李瑯看向桌上放著的靈位,回想起了以前自己還在京中時,從父親那里聽到的一些事。
關于孟勤的死,已經甚是遙遠,可那日的悲痛卻飄蕩在皇宮上空,久久無法消弭。
“二哥那日原本與本宮約好,一同去御花園采收桂花,天還未亮,本宮便從鳳鸞宮出去,可等了許久,實在困了,便睡在了樹下。后來宮人找到本宮,牽本宮回去,才傳來消息,二哥死在了藏書閣。”
孟仙稍稍偏頭,每一年他都要回想一遍那日的情景,他沒有忘記,也不敢忘記。
“當日母后告訴我,此事與本宮無關,若不想生出事端,就好好待在鳳鸞宮。”
年幼的他信了,于是這一件事一直都沒有個結果,待他長大后,他才后悔不已。
大概是皇后,也有可能是其他人,他不確定。
“殿下想要查明此事,可太過久遠,卷宗指不定都找不到了。”李瑯替他感到惋惜,心疼地看著孟仙瘦薄的背影,嘆息道。
當年都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現在想要查到真兇,實在是癡心妄想。
“他快按捺不住了。”
忽然,孟仙說了這么一句話,令李瑯一怔。
“殿下心中已經有人選了?”
“嗯。”孟仙直直抬眼看著那兩塊牌位,“就算是遲了,也該有個交代的,過去是本宮無能了。”
很難想象,若是李瑯不來,而是別人,若是和去年一般,再目睹一面血墻,那他便真要成扶不起的阿斗了。
“臣相信殿下。”
這幾日他看見了真正的孟仙,掙脫了束縛,肆意生長。
孟仙在清心觀中住了兩日,觀內寧靜的氣息讓他也暫且拋卻了煩憂,白日里品茗對弈,夜里則抄經觀星。
一株老榕樹下,孟仙與李瑯對坐,兩人面前各放著一盞茶。
“這樣的日子才真是賽過神仙,不必煩憂紅塵,只需沉浸于此刻的清風明月里,若本宮不是太子,還真想一直留在這山林之中。”
大概是光線昏暗,朦朧月色里,孟仙的面容更為俊秀。
“待事情解決好了,殿下若是想,當然可以隨時過來。”李瑯微微一笑,回道。
“也不過是過客而已,總歸還是要回去的。李瑯,你在北疆,有何見聞,說來與本宮聽聽。”
一只玉手擱在光潔的石桌上,指尖輕輕撫摸著茶盞外側,吸引了一雙深邃的眼。
“都是些無趣的事,不過既然殿下愿意聽,那就容臣想一想。”
說罷,李瑯便沉思了片刻,回想過往在北疆的日子,除去殺敵的日子,還算有些和睦之處,尤其這兩年與北邊諸國關系和睦,有時還會去見見北邊諸國的風情民俗。
稍等一會兒后,他才緩緩開口。
瑣碎的事、特別的日子,在低沉的嗓音中被賦予了獨特的魅力,孟仙撐著手臂,時而歡笑,時而愁眉,一雙桃花眼就未離開過那冷峻的面容。
(https://www.dzxsw.cc/book/83158051/314094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