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庶女的日常 > 第86章 丁氏相請 大修改

第86章 丁氏相請 大修改


  冬天漸漸到了,以往都是進了十月才發下冬炭,今年不知怎么了,天兒尤其的冷,唐曼寧便做主提前十天發了冬衣和炭,底下一干人等自然是交口稱贊。

  曼春原本在南方生活了多年,早就適應了,唐曼寧離開京城的時日尚短,仍舊受不了這里冰冷而又潮濕的冬日,天一冷,整個人就包成了個球兒,厚厚的裹了幾層,還沒到換皮襖的日子,她就把厚棉衣厚棉褲都給翻了出來,腳上也換了厚棉靴。

  每每看到妹妹只穿了一雙厚棉靴,身上的棉襖棉褲都不怎么厚實,唐曼寧就忍不住皺眉。

  唐曼春護著自己的領子,申辯道,“我真不冷——現在就穿厚的,等再冷些可怎么辦?”

  “那也不能就這么凍著!”唐曼寧見她不肯換,索性將棉衣往她身上一裹,又攥著她的手伸進袖筒里。

  兩人拔河似的掙了會兒,唐曼春拗不過她,便道,“好好,我換還不成嗎?好歹讓我把身上這一身脫下來再換啊。”

  唐曼春換了衣裳出來,伸伸胳膊,掐了掐腰側,“還真暖和。”

  唐曼寧白了她一眼,問童嬤嬤,“這屋里一天燒多少炭?”

  童嬤嬤答道,“白天爐子不滅,夜里燒得足些,如今姑娘給我們姑娘定了雙份的例,倒是足夠了的。”

  唐曼寧點點頭,“不夠了就跟我說。”她又囑咐曼春,“別總坐著不動,坐久了身子都僵了。”

  “知道了——”唐曼春嗔道,“我不會凍著自己的。”

  唐曼寧顯然不怎么相信她的保證,對童嬤嬤道,“看好你們姑娘,她要是不聽話穿的少,你就來告訴我,我管她,要是她病了,我唯你們是問。”

  唐曼春要留了姐姐一起吃中午飯,正問這菜單,有人來回稟道說魏姨娘和袁姨娘兩位鬧起來了。

  唐曼寧臉色有些不好看,“這回又是為著什么?”

  后邊院子里兩位姨娘是新來的,平日衣裳和吃用的規矩都是太太定下的,但可能是臨走前太過忙碌給疏忽了,到了發冬炭棉花的時候,才發現往年并沒有這樣的份例可參考,唐曼寧問了李嬤嬤,可惜自從二姑娘的姨娘小王氏故去后,大老爺就再沒納過妾,時日久了,連李嬤嬤也記不大清楚了,就是想參考往年的賬本,也因為那些東西都留在了京城,找都沒地兒找去。

  最后還是問了宋大家的,她當初伺候過唐大老爺的生母王姨娘,這些事兒都還記得一些,姨娘們的份例向來要比姑娘們的份例略少些,將來若是產育有功,就再添兩分,只是仍舊比少爺們的份例要少些。

  原本這事兒到這兒就結束了,可偏有人不安份,要生出事端來。

  胭脂替袁姨娘領了她們的冬衣、棉花、布匹和炭就老老實實回去了,偏偏魏姨娘屋里的招娣是個腦筋靈的,非要去看招娣領回的東西,看完了,又比較了一番,就說給魏姨娘的不如給袁姨娘的好,去袁姨娘屋里說三道四,非要換一換,袁姨娘和胭脂不理她們,也不愿意換,魏姨娘就也跟過去吵,吵得好些人都去看熱鬧。

  這可把唐曼寧給惹惱了,“我何曾跟她們哪一個更親近?發給她們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向來沒有誰高誰低,怎么?她們倒是瞧出哪個好哪個不好來了?”

  傳話的婆子將話帶了過去,袁姨娘和魏姨娘兩人就過來請罪了,唐曼春想避到里屋,唐曼寧道,“你坐著吧。”

  曼春只好坐下了,叫人拿了墊子,“好歹是父親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

  唐曼寧沒有拒絕,玉珠這才去門口打了簾子叫人進來。

  那兩人一進來就跪下了,唐曼寧冷淡地看了她們一眼,“請起,看座。”

  袁姨娘低著頭,“是婢妾們不懂事,還請姑娘們寬恕則個。”

  魏姨娘哭得梨花帶雨,“原只是一兩句口角,不想竟驚動了大姑娘,是我們不好……”

  “的確是你們不好!”唐曼寧神色嚴厲,“母親不在,父親也忙,冬天天冷都貓在屋里,你們不生出點兒事來是不是不自在?”

  魏姨娘面露膽怯,拘謹地站起身,半是告狀辦事求饒地道,“大姑娘,婢妾就是看她有一匹料子好看得很,是沒見過的花樣兒,心里喜歡……”

  唐曼寧呵斥道,“你喜不喜歡,關我什么事?該給你們的都給了,也沒缺了你們的月例銀子,要是真想要,自個兒拿銀子去買去!別跟我胡攪蠻纏!”

  她看看魏姨娘頭上簪的花兒,冷笑一聲,“我看你原先在太太身邊服侍的時候挺懂事的,怎么就變了?覺得自個兒能耐了?你要是這樣,我還不如讓人把你送去太太那里,省得你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周圍響起了竊笑聲。

  魏姨娘臉色漲得通紅,窘迫地說不出話來。

  唐曼寧眼神凌厲得看向四周,直看得那些人低下頭去,不敢再和她對視。

  她又看看袁姨娘,“不論是什么出身,既然到了唐家,就把從前那些不好的都扔了,重新把規矩學起來!”

  她囑咐李嬤嬤道,“給兩位姨娘找些事做,哪怕做些針線也好,省得沒事兒干整日里只想著爭閑氣。”

  等打發了這些人,唐曼春提醒她道,“三人成虎,當心有人不服氣呢,告到父親那里,雖不能把我們怎么樣,可也糟心。”

  唐曼寧冷冷哼了一聲,轉過來就跟唐輜提出了自己掌家,底下那些老資歷不太服氣的事,“先前我沒犯錯,她們也拿不準我,今兒兩個姨娘為了幾塊布、半筐炭倒鬧起事兒來了,我平日里也沒短了她們的吃用,怎么一個個就這么難纏?”

  唐輜私下問了李嬤嬤,道,“要是再有這樣的,就讓她們抄書,不抄完不許出來,省得去鬧你們姑娘——就說是我說的。”

  把該說的話說到了前頭,以后袁姨娘和魏姨娘即便再怎么訴苦,也用處不大了。

  雖然這些日子銀錢上寬松了許多,但是唐曼春仍然沒有扔下每日的女紅,明年就是太夫人的整壽壽誕,她們這些曾孫女不管回不回去,總要有所表示,以她的身份不可能送太過貴重的東西,到時候只能自己動手,做一件衣裳,或是做一雙鞋,或別的什么,她的新繡法過于獨特,不便展示在人前,家里請的那位繡娘又是個勢利眼,曼春懶怠理她,為了遮掩一二,她這些日子一直在托王勤收些泉州本地的繡品,在家琢磨那些針法和繡線。

  她的新繡法倒也沒有扔在一邊不管,《金魚戲水》署了“太平山人”的名,或是做成桌屏,或是制成扇面,或一兩條,或三四尾,添些水草、波紋,幅面都不大,擺在針線鋪子里,有幾幅就能賣幾幅,如今已經小有名聲,甚至因為構圖典雅,針法細膩,竟被人傳說成是某戶沒落官宦女眷的繡作。

  她記得賣出去的第一幅是一座小小的硯屏,只有一紅一黑兩尾魚兒,魚鱗閃耀,仿佛兩條游動的魚兒正在喁喁私語,擺在店里不過幾日的工夫,就有人出價出到了三百兩銀子,還有人向王勤打聽繡娘的來歷,王勤還想再抬抬價,就特地托人捎話進來,曼春卻擔心如果繼續放任抬價,恐怕會生出事端,便令他盡快賣掉。

  后來那座硯屏被一外地口音的男子以三百二十兩銀子的價錢收走了。

  入了冬,馬上就是年底了,農人收了糧食,做官的、經商的卻仍舊在忙碌。

  空閑下來,王十七太太丁氏就發了帖子邀請唐曼寧和唐曼春姐妹兩個去家里做客,兩人沒有什么事,唐輜忙于公務,也顧不上她們,且因又是姻親,問了兩句就許了她們出門做客。

  李嬤嬤雖有忠心,卻也不是個迂的,不至于在這樣的事上惹兩位姑娘生氣,只是她做事畢竟圓滑,到底還是等到老爺發了話,才讓人備車備馬,免得被人透露到太太那里將來不好跟太太交代。

  丁氏本就是個熱情好客的,見唐曼春身上雖然都是新衣,樣式卻十分尋常,并不出彩,就提出自己這里有幾塊好料子,只是顏色嫩,她這個年紀的人已經穿不了了,要分給唐曼寧和唐曼春,又要給首飾,“你們四表姐如今愛穿素的,我這幾樣好料子竟是送不出去了!你們這個年紀的年輕小姑娘,還是穿得鮮亮些才好看!”

  唐曼寧自然是客氣的推拒,唐曼春也堅辭不受,攬著丁氏的胳膊笑道,“舅媽快饒了我吧,戴這么多亮閃閃的,脖子酸哩。”到底還是被十七太太塞了一對鑲寶石的金鐲子,唐曼寧也意思著收下了一對朱釵。

  在王家吃了午飯,唐曼寧很有眼色的去和王家四姑娘下棋去了,獨獨留下了唐曼春和十七太太說話。

  曼春問起如今青州那邊的情形,得知老太太身體還算康健,就笑著點了點頭,“老太太身子康健就好,路途太遠,我也不能去給她老人家請安。”

  丁氏笑了,“你和你娘長得這么像,老太太知道了,也想念得很呢。”

  曼春遲疑了一下,看著丁氏,有些話在舌尖繞了幾圈,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丁氏這樣伶俐的人,哪里看不出她的為難?腦筋一轉,便將她的心思猜出了幾分。

  “你既然叫我一聲舅母,我也厚著臉皮應下了,有些話雖然說出來有些不太妥當,可這會兒也并沒有別人,你聽了若是覺得不順耳,就權當沒聽過得了。”

  曼春趕緊道,“舅母不必這樣說,倒叫我慚愧了!”

  丁氏看看她,試探著小聲問道,“你……有沒有聽過你親娘的事?”

  曼春心口一窒,輕輕點了點頭,“聽過一些,但也不多。”

  丁氏拍拍她的肩膀,“我聽人說,你這些年在唐家過得著實不容易,這原也不是長輩們忍心不管你,實在是……你舅舅他們沒本事,得罪不起人家,沒法子,只好委屈你了,你、你不要恨我們……”

  沒想到丁氏會這樣說,曼春沉默了一會兒才抬起頭來,眼眶有些泛紅,她哽咽道,“舅母別這么說,人活一世,都不容易,我又怎么會恨你們?”

  丁氏感慨地嘆了口氣,“老太太最后悔的就是當初沒護住你娘,”她看看曼春,撫著她的肩,“這些事兒,原本是老一輩子做的孽,與你這小丫頭有什么相干?”

  原來,那一年曼春的生母小王氏的長兄王五老爺中了進士,好消息從京城傳回后,一時間闔家歡慶,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都送來了賀禮,可誰知沒過多久,喜筵尚未散盡,就傳來了王五老爺得罪了本家,被人打斷了腿的噩耗——只因為他不肯為本家子弟讓路,放棄庶吉士的館選考試。

  王家本家的另一位嫡支子弟也在這一年中了進士,只是不如王五老爺的名次靠前,庶吉士館選本就不好考,幾乎不可能在同一屆里出現一家兩兄弟,王五老爺和那位嫡支子弟都要參加館選,這就意味著必然有一人要被涮下,王五老爺是家中的長子,不到四十就中了進士,他又如何肯將大好前程讓與人?尤其還是個不如他的。

  王五老爺脾氣硬,拒絕時許是說了什么不好聽的,被對方記恨報復,讓人蒙了頭暴打了一頓,也幸而醫治及時,未曾落下什么殘疾。

  之后,京城本家對青州十房態度大變,又有人借機落井下石,青州王家的生意受到了影響,糧食賣不出去,又受人打壓,青州王老太太就帶著女兒以給本家三太夫人賀壽的名義去了京城,希望能和本家和解一二。

  本家三太夫人對于“欺負自家人”的王五老爺是萬分惱怒的,根本就不見這青州來的母女倆,任憑青州王老太太使了多少力氣,不見就是不見,可后來本家三太夫人卻不知怎的變了說法,她只提了一個要求:要求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王玉萱(后來的小王氏)跟隨堂姐——本家三房嫡出二姑娘,陪嫁到唐家。

  一個把妹妹送到高門做妾的進士又怎么能被讀書人尊重呢?

  不等青州王老太太想出法子拒絕,本家三房就已經把消息透露出去了,青州王家扭不過京城本家,只好含淚把女兒舍了。

  經過此事,青州王家元氣大傷,兩三年后,王五老爺養好了傷,走了恩師的路子,補了一處偏遠縣的知縣,到如今兢兢業業,幸蒙上司不偏待,才慢慢熬出了頭。

  “后來家里費了不少氣力,才打聽出來,原來還有一層緣故——你們太太那是個暴脾氣的,在成親之前曾經與閨中姐妹發生口角,被人抓住了話頭,逼她立了誓要從家里挑一位庶妹陪嫁,說什么這樣才能顯出她的身份來,偏她相貌平平,不過是端正罷了,而她幾個庶出姐妹都十分美貌,王家早已經將她們的將來都定好了,本家三太夫人孫女一大堆,她最嬌慣的就是你們太太了,得知她辦了這件昏事,就想著從遠房旁支親戚里找個合適的姑娘給她陪嫁,正好遇上老太太她們進京,你娘年紀相當,相貌也合適,脾氣看著也軟和,本家又有心給咱家一個難看,就定下了她。”

  “咱們老太太就這一個閨女,打從京城回來,就像老了十幾歲似的,哪怕孩子們都孝順,我也知道,她這十幾年來沒有一天過得舒心……”

  曼春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家恨情仇,看十七太太提起婆婆哭得傷心,她只覺得心頭仿佛堵了一團棉花。

  從王十七家出來,她顯得有些心事重重,唐曼寧不知丁氏和她說了什么,不好問,也不好打聽,總之家里和王家的事唐曼寧也隱約聽說過一些,不過并不清楚實情,也沒人敢在她面前嚼舌,想來想去,想著妹妹打小兒沒怎么出過門,便打算領她去街市上見見世面,干脆先不回家了,跟底下人吩咐了一聲,就對曼春道,“我新得了個香料房子,正缺幾味香藥,陪我去香料店瞧瞧吧,你還沒見過胡商長什么樣兒吧?”

  唐曼寧領著妹妹去了街市,讓人找了間相熟的鋪子,那鋪子店面極其寬闊,內里樓上還有雅間,她們雖不是常客,但誰也不會將她們當作尋常客人對待,姐妹倆帶著一群服侍的人跟著個婦人進了雅間,在雅間里一邊喝茶一邊選貨。

  曼春對這些香料并不怎么上心,她意思著挑了些乳香、安息香,約莫著值個二十來兩銀子,就住了手,唐曼寧催她,“怎么就這么點兒?你要什么,我買給你。”

  “不用,”曼春笑了笑,隨意找了個借口,“我要合一味香餅,只差這兩味,用量也不多,別的等要用了再買也是一樣的。”

  唐曼寧要了幾味白檀香、雞舌香、青木香和零陵香,還問有沒有龍腦香,看樣子不是尋常香方。

  “姐姐是要合什么香?”

  唐曼寧朝她眨眨眼,“等合好了分你些。”

  沒等她們挑完香料,姐妹兩個就聽到外頭傳來說話聲,似乎是有新客人。

  唐曼寧對那招待她們的婦人指了指幾個裝香料的盒子,“我們要這幾個,別的都拿走吧。”又讓李嬤嬤跟那婦人出去瞧瞧,看外頭來的是什么客人,她們這會兒方不方便出去。

  等了一會兒,那婦人捧了茶盤進來,又上了幾味新點心,“外頭來的是位大主顧,二位小姐不如再歇息一會兒?”

  李嬤嬤附在唐曼寧耳邊道,“外頭站了不少人,還有差役,瞧著像是衙門里的人,我打聽了,他們老爺姓董。”

  唐曼寧有些吃驚,“府尊大人不在衙門里好好待著,怎么來這兒了?”

  李嬤嬤搖搖頭,“前呼后擁的,這店里的掌柜親自捧茶招待,恐怕不是老主顧就是有大生意。”

  唐曼寧想了想,決定在雅間里多待一會兒,“先把賬結了吧,一會兒等他們走了,咱們就趕緊走,不要被人找麻煩。”

  李嬤嬤領命而去。


  (https://www.dzxsw.cc/book/8256/50554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