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農(nóng)村時光
“包大叔,竟然這樣,這些芋薯苗,就再辟一塊地種下,我要試試看,這原本的種植方法,和這誤打誤撞從芋薯本身長起來的芋薯苗,哪一種更好!”宋知綰站起身,眼角眉梢俱是欣然。
“是!”包鐵柱也十分興奮,應(yīng)聲道。
宋知綰熱切的看著這一片隨風(fēng)搖擺的芋薯苗,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試驗結(jié)果了。
這件事非同小可,不是先前的小打小鬧,怕包鐵柱忙不過來,宋知綰又叫他在莊子里挑了幾個種田技術(shù)好、又性情忠厚老實的人一起,還是叫包鐵柱管著,自己每日都和顧之宴一道去田里看芋薯的長勢。
宋知綰恨不能睡在芋薯田里,時刻記錄著兩邊芋薯生長情況得好,顧之宴倒是比她還認(rèn)真,調(diào)了一批暗衛(wèi),日夜藏在林子里,守護在芋薯地旁,趕走那些想要偷吃糧食的鳥雀。
“你們兩個,這些日子忙什么呢?”
午膳后,李氏叫住正要往外跑的宋知綰和顧之宴,故作不滿的擰擰眉頭,“這些天除開用膳的時候,一天到晚都見不著你們?nèi)擞埃?
招手讓宋知綰過來,摸著孫女不過半月就又消瘦下去的小臉,忍不住心疼道:“瞧瞧,你都快比你爹爹還要忙了,小臉瘦了一圈了。”
“就是,綰綰,昨天我和蔣大哥一起去釣魚,找你也不去,你和殿下,在后山干什么呢?”
宋知綰站起身來,拿過一旁書童手中的魚竿,炫耀似的給宋知綰看,“昨天蔣大哥教我釣魚,釣了好幾條呢,今天你也來,哥哥教你,保管也能叫你釣到!”
“祖母,大哥,我是真的有正事呢。”
“有什么事要教你在外頭風(fēng)吹日曬的?雖說這山里的野獸都清剿過,可保不齊有幾個漏網(wǎng)之魚,叫你們兩個小孩兒碰上了呢?那還得了?”
李氏把臉一板,就是對顧之宴也沒多大客氣,“殿下出門在外,也得小心身子得好,這樣三天兩頭往外頭跑,眼見著黑了瘦了,我方才瞧著,飯也沒用多少,還是長身體的年紀(jì)呢,要是長此以往,身子哪里受得住?”
宋知綰和顧之宴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心虛。
她趕緊討好似的晃了晃李氏的手臂,撒嬌道:“祖母,我和殿下真的是有正事呢,只是如今還不能明說,等到時候事情成了,綰綰必定第一個告訴祖母,好不好?”
“祖母,您別擔(dān)心,我會護著綰綰,不叫她受傷的。”
李氏目光一沉,顧之宴忙道:“也會照顧好自己,不叫您擔(dān)憂。”
見宋知綰和顧之宴仿佛真是有正事,一個兩個態(tài)度都這樣認(rèn)真,神色這樣鄭重,李氏不過是擔(dān)心他們罷了,哪里真舍得苛責(zé)呢?
“去吧去吧,可要在晚膳之前回來,回來晚了,可不給你們留飯!”李氏故意嚴(yán)肅臉色道。
“知道了,祖母!”
宋知綰和顧之宴齊聲喚道,都知道老人家心軟,不過是說這樣的話來嚇?biāo)麄円粐樍T了,要是他們真回來晚了,怕是最心疼的那個也只會是祖母。
“大哥,等晚些時日,我再去同你釣魚!”
話音剛落,宋知綰和顧之宴就一道出了門,看著他們的身影直奔后山而去,宋致文撇撇嘴,“等晚些時候,書院就又該開學(xué)了,哪里還有時間呢?”
“哎,蔣大哥,致武,要不,我們跟在綰綰和殿下身后,看看他們這些日子都在干些什么?”宋致文突發(fā)奇想,見母親扶著祖母去后院午睡了,湊到蔣承宣和宋致武跟前,小聲說道。
那可是七殿下,難不成是和殿下相處的這些時日,殿下太溫和了,所以給了宋致文錯覺,他們可以窺探殿下謀劃的大事了?蔣承宣擰了擰眉,還沒等他說話,就聽見一道軟糯的聲音傳來。
“不行!”小葵皺著眉頭,眉眼間是和蔣承宣如出一轍的嚴(yán)肅,“這樣不好!姐姐說,成功了會告訴祖母的,這樣偷偷摸摸,姐姐會生氣。”
“大哥,你還沒小葵看得明白呢。”宋致武忍不住笑道,“我去書房溫書了。”
宋致武進了后院,蔣承宣也牽起妹妹的手,“我?guī)】ド较鹿涔洌l(fā)現(xiàn)了一窩小兔子,惦記著要給兔子帶青草來著。”
“哎,不去就不去吧,但是咱們不是說好了要釣魚的嗎?”
宋致文拿著魚竿站在原地,滿臉茫然。
“這才過了半個月,這邊塊狀芋薯的長勢,就已經(jīng)遠遠超過那邊根莖種植的芋薯了。”
宋知綰拍拍手,放眼望去,那塊原本被崔文平摧殘的不成樣子的芋薯田,已經(jīng)是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而另一邊稍晚一些,正經(jīng)芋薯苗長出來的幼苗,遠不如那邊長得好。
“是啊,如今就等這最新一批的芋薯苗,和這塊狀的芋薯栽下去,等到收成的時候,就能知道結(jié)果如何了。”
包鐵柱站在宋知綰身后,看著不遠處一塊塊整齊的種滿芋薯的農(nóng)田,油然而生一股自豪與滿足,這可都是他親手種植下去的。
“無論結(jié)果怎么樣,這對于大梁來說,都是天降的福運。”宋知綰目光悠遠,輕聲道。
“哪里是天降?”顧之宴看著身旁小姑娘優(yōu)美的側(cè)顏,聲音溫潤,且鄭重,“這是你帶給大梁的,是你的功勞。”
宋知綰笑道:“還多虧了包大叔呢!要不是包大叔先發(fā)現(xiàn)這芋薯,也就沒有如今這場景了,要我說,包大叔功勞最大!”
包鐵柱趕忙搖頭,急道:“哪里就是小的功勞最大了?這芋薯苗還是在東家您發(fā)下來的藥材苗里發(fā)現(xiàn)的,要說功勞,那肯定是您更大……”
“好了,咱們也就別推辭了,”宋知綰笑意融融,看看包大叔,又看看身旁的顧之宴,看著底下逐漸聚攏的一臉淳樸的幾位農(nóng)家大叔,她溫聲道,“是大家的功勞。”
這芋薯,自從發(fā)現(xiàn)到種植,再到試驗新的種植方法,都不是某一個人能單獨完成的,天時地利人和,哪一樣都不能少,為此付出辛勤勞動的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都是功臣。
白天里祖母的話,宋知綰還記著,今天芋薯田里的情形又都看過了,心中有了大致的輪廓,也就不用像過去半個月那樣,從天黑守到天亮了。
宋知綰和顧之宴沿著田野間的小路往回走,身后晚霞絢爛,蛙聲漸起,偶有扛著農(nóng)具挽著褲腳的農(nóng)夫走過,或是和妻子相攜而去,手中提著午間送飯的餐盒,或是三兩孩童追逐嬉戲,笑聲灑落一地,驚起周邊飛鳥蟬鳴。
(https://www.dzxsw.cc/book/80788325/741013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