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洲際杯決賽:第一場(下)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實說, 這一跳的起跳點,用苛刻的目光看,不如前面兩跳的位置好。
當然這是和最完美發揮做出的對比, 事實上倒滑的起跳可以達到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
杭峰一起跳,就知道自己稍微早了一點點, 這一點點的差距大概在30厘米左右。
勉強算個小失誤。
還不至于驚慌。
淡定的杭峰控制身體的肌肉, 沿著一開始給出的力量路線,在半空翻滾。
不得不說, 爆發力是真的很強啊。
空中翻騰的速度非?, 身體團著翻滾的時候甚至留下的一道殘影, 模糊的看不清楚他究竟完成了幾周。
待得一個拋物線來到尾聲,那縮緊的身體又極致地舒展開來,穩穩地落在了地上。
幾周來著?
這樣的速度,單靠數是數不過來的,但有經驗的人可以憑借他空中的停留時間和旋轉速度,做出準確的判斷。
這樣的高度,這樣的速度, 必然是四周。
翻騰一周是少不了的,這個動作屬于高周數的基礎,如果不能在翻騰的基礎下去完成其他的轉體動作,很難沖上4周。
翻騰的同時, 身體還在快速的橫向轉體, 這個部分也很重要,如果轉體的線條偏斜, 不但裁判會判定這是個翻騰動作, 同時還會影響旋轉的速度。
畢竟轉體動作才是最小的旋轉周徑, 一旦偏向翻騰,周徑變大,有限的時間,也就完不成了。
困擾大部分選手,翻騰和轉體的“邊界”難題,從來不用擔心杭峰。
大概是他的基礎打的非常牢固,在去年以前,一直停留在三周的原因,他的空中技巧部分,絕對是教科書般的水準。
也正是這夯實的基礎,讓杭峰進入四周后,從來沒有出現其他隊員出現的動作變形、動作松散以及邊界不明確的情況。
杭峰要去做什么,做的就是什么。
他利用自己上拋時候的爆發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周的向前翻騰和三周的內刃轉體。
四周1440°。
第三跳,完成1440°還是不錯。
包括范總在內,以及眾多裁判,表示杭峰的這一跳,在自己的期待值內。
畢竟只是第三跳,60邁的速度起步,還指望什么呢?
四周已經非常棒了啊。
可是下一秒,杭峰的表現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他展開等待下落的身體,就這樣在垂直落地的前一瞬,輕松擰動。
半周!
又加了半周!
半周落地,隨后肩膀和頭才跟著擰過來。
這身體的柔韌性也很強。
不不不。
關鍵是加上這最后的半周,杭峰豈不是在第三跳就做出了四周半?
“哇哦?”
有裁判當場就忍不住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確實出乎意料了。
在u型池的賽場上,雖然每一跳,每一步的完成度,都可以區分一個選手的優秀與否,但是在第三跳去做四周半,并且還順利完成的選手,絕對是世界頭部運動員,和普通世界健將的差距。
很少見。
除了歐洲賽場,幾乎其他的洲際賽場都不會出現這樣的難度。
所以……杭峰有這樣的實力,東道主的特權好像用不用都沒什么差別啊。
很多裁判有點困惑。
如果接下來杭峰還能有這樣穩定的發揮,就算是白鳥優宇也未必比他更強。
唔……該不會是華國方面都不知道杭峰有這個實力吧?
畢竟
他在資格賽拿出的水平,多少還是差上白鳥優宇一點點的。
三位華國裁判,能夠明顯感覺到裁判室里,隨著杭峰第三跳超乎預料的完成,氣氛有些變化。
有裁判甚至在比賽的關鍵時間,忍不住看向了查利總裁判一眼。
查利總裁判根本沒注意到這快速掃過來的一眼。
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杭峰身上。
嗯,一名非常優秀的u型池選手。
查利作為總裁判,見識自然不俗,別說擔任這類“洲際杯”的裁判,他在“世界杯”和“奧運會”賽場上,也都擔任過總裁判。
見過的優秀運動員多了,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評估標準。
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樣,杭峰確實是一個具有爭奪世界冠軍實力的選手。
關鍵還很年輕,現在也剛剛進入“黃金期”,不出意外,在接下來的五六年時間,他都會一直處于成長階段。
這樣的運動員,要是讓他感受到賽場的不公平,跑去只參加極限運動,簡直就是他們常規賽場的一大損失。
大笑話!
什么?
東道主暗箱他給杭峰特權?
別開玩笑了!
干到他這個高度,給再多錢也不能讓權錢侵蝕他的個人名譽。
之所以在會前特意提前裁判們,提高他們對杭峰的關注度,無外乎就是看出杭峰在這個項目上的潛力。
作為一名熱愛這個賽場,并且真心希望u型池可以出現更優秀選手的從業者,他考慮的絕不是某一個賽場的好壞,而是一名好的運動員能夠給這個賽場帶來什么。
自從莫泊桑去年在“x-games”拿到了大滿貫后,就表現出了一種無欲無求的態度,今年的國內聯賽都沒參加,對“洲際杯”的沖勁兒也不足。
再加上莫泊桑的年齡已經到了運動生涯的末期,舊的時代已經過去,u型池的賽場迫切需要撐起這個賽場的“明星運動員”出現。
對杭峰有期待,當然不是說他就一定能做到,畢竟目前看來,全世界能夠戰勝杭峰的人還是有的。
他只是希望杭峰能夠在這個項目堅持下去,具有足夠的動力去沖擊最高的王座。
杭峰只是他賦予u型池項目的“種子”之一罷了。
如今看見杭峰沒有辜負自己的期待,在第三跳完成一個非常優秀的動作后,查利總裁判內心是滿意無比。
保持住啊小伙子,未來還是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的。
這樣想著,賽場上的杭峰也迎來了他的第四跳。
不用懷疑,此時慣性已經沖進70邁的杭峰,在最后一跳必然是一個五周。
但是在第四周,還充滿懸疑。
杭峰是繼續保持自己不斷升高的難度呢?
還是為第五跳選擇積蓄力量,保留一手呢?
有時候,猜測選手下一步的選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只不過,如果遠遠低于裁判的預期,那“有意思”可就變成了“大恐怖”啦!
杭峰這一次是正面地沖向第四跳區。
這是一個難題,這一跳的難度未必高于第三跳。
第三跳他可是一個反向的起跳,可以說是為那一跳拿足了分數,在這第四跳,他不可能再做一個反向落地。
對于五周本來就有點勉強的他而言,一旦用上反向起跳,別說拿不拿高分,能不能完成都是問題。
杭峰儼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更何況賽場不等人。
他憑借超快的速度沖上池壁,在最靠近池沿的地方起跳。
雙腳用力,腦袋后甩,肩膀隨后跟上,于是一個向后翻騰的動作出現。
這很常見,正方向起跳,大多是向后翻騰。
不過杭峰這一跳的亮點竟然在抓板上。
“什么。俊
有裁判看見了,杭峰這一跳竟然選擇了前手抓后板的難度。
而且還是向后翻騰的前提條件下。
這個抓板動作可以說頂了抓板難度的“天花板”。
前后抓在后板上,身體需要的柔韌性非常高,腰腿部必須往后拉。
往后拉伸的動作,縮緊的時候難,打開的時候更難。
再優秀的運動員,都不能縮短這個動作在伸縮上耽擱的時間。
這樣一看,突然就反應過來,杭峰在第三跳,雖然做了反向起跳的四周半,但他的抓板動作卻選擇了最簡單的。
后手抓內刃。
這些小細節看來還是得通過慢放才能看清,對于這類優秀運動員而言,真是一點都不能大意。
差點就被糊弄過去了。
不過裁判這么想,也只是針對杭峰而言,他們對杭峰的期待高,要求自然會更高。
換了任何一個賽場,能在第三跳就完成四周半,簡直就是直接奪冠啦!
裁判眼里,杭峰對標的是白鳥優宇,是世界前五,是這個賽場的第一名。
要求再高一點也不過分。
而這邊,杭峰已經憑借一個抓板動作,嚇得范總心里一顫,猛地就緊張了起來。
無他。
向后抓板的動作,是杭峰在“四周半池子”里,唯一成功率不足70的難度動作。
畢竟已經到了1620四周半,來到了人體的極限區域,就是杭峰也不能說任何動作都能完美地做出來。
他也開始出現了失誤率。
尤其是這種最高難度的動作,在訓練的時候,簡直就是和孫烈在比著誰摔的更慘。
如果是提前定制的動作,范總是不會讓杭峰上這個動作的。
反正終極目標是五周,為什么要在四周半為難自己呢?
類似難度,并且成功率更高的動作又不是沒有,根本沒必要在賽場上拿出自己不熟練的動作。
怎么的?
以為自己不熟練,去拼命做了,裁判就能給更高分?
很抱歉這不可能。
世界賽場太大了,并不缺一些左撇子,或者就喜歡用這個抓板姿勢的選手,在經驗豐富的裁判眼里,你的這個難度動作并不代表更高分,只是你個人不擅長而已。
范總不知道杭峰在想什么,在賽場上又不能阻止,只能干著急。
心臟像是提到了嗓子眼兒里,完全是屏息在看比賽。
杭峰選擇這個動作,當然有想法。
無他,刷裁判“印象分”罷了。
從今年進入常規賽場后,杭峰先后參加了兩場國內聯賽,和在洲際杯里滑了兩次資格賽,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四周半難度都拿了出來。
只除了這個成功率最不高的抓板動作。
畢竟他又不認識查利總裁判,也不知道其他裁判怎么想,為了之后的國際賽場做準備,哪怕是為了沖擊這場比賽的冠軍,他也不能在裁判的眼里落下一個不夠完美的印象。
這個動作難,難也要硬啃。
反正決賽有三場,容錯率這么大,他完全可以在第一場精神最飽滿的時候,去嘗試沖擊這個難度。
萬一就成功了呢?
就算沒成功,還有后面兩場,也足夠他去選擇別的動作,再度沖擊冠軍。
這大概就是簡對杭峰最大的影響了吧。
固然所有人都知道,技巧類依靠裁判個人審美打分的運動,都有一個印象周期,可是到了賽場上,大部分人還是會拿出自己最擅
長的動作,拿下保底分后,再去嘗試解鎖新動作。
只有杭峰,在簡的教導下,賽場的格局非常大,并不是十分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只希望在裁判的心里留下自己足夠全面完美的印象。
這就是杭峰冒險去做不擅長動作的全部理由。
多么陰差陽錯的誤會。
要是杭峰早知道查理總裁判比賽開始前說的那些話,他就不做這個決定了。
這個決定確實為他帶來了不大不小的危機。
人類有種心理狀態,越不擅長的越是畏懼,也就越是容易出現失誤。
放在杭峰身上,雖然不如孫烈那樣直接卡在瓶頸幾年都走不出來,但是當杭峰打算去這么做的時候,身體的狀態還是發生了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心臟過度渠動,過大的力量讓他有一瞬間的頭暈目眩。
在半空中旋轉的時候,沒有任何借力,天旋地轉的同時腦袋還不清醒,這不是要命嗎?
血液沖上大腦的瞬間,杭峰甚至有種自己失明了一瞬的感覺。
好在這一刻他早就做好了準備。
面對問題不能逃避,必須迎難而上。
就像做數學題,再難的題也要去學著解出來,然后不停的刷同類型的題,才能從陌生畏懼到熟捻于心。
所以在心跳失控的幾乎同一時間,杭峰牙根就狠狠咬在了一起,同時一口等待了半天的冷空氣氣吸入肺腑。
疼痛和冰冷同時抵達身體,被神經捕獲,傳遞到中樞。
于是,即便心臟還在不受控的亂跳,但大腦卻先一步地冷靜了下來。
同時,有些模糊的雙眼,重新變得清晰。
看著時而白色的冰面,時而耀眼的燈光,還有那燈光背后的黑夜,杭峰終于在最后一刻,成功判斷出了身體展開的時機。
毫不猶豫,松開雪板,身體展開。
唔!
稍微早了一點點。
展開后不是完全的垂直狀態。
沒關系,還有慣性。
最難的部分已經過去,不能慌。
這一刻,杭峰身體里的所有肌肉纖維都在運作,拉扯繃緊積蓄,在那極為短暫的時間,尋找到平衡點。
又或者說,這是一個核心力量的全面展現。
如果選手能夠一步到位地完成動作,那最好不過?梢窃谶^程里出現失誤,優秀的運動員靠核心力量也不是不能拯救。
杭峰就是在拯救自己有點偏斜的平衡感。
終于在極致地拉扯下,最后一刻成功找到了立足的點。
“嘭!”
巨大的滑雪單板與冰壁碰撞出聲響,在雪谷里不斷地回蕩著。
這種碰撞的聲音并不正常,只看前面杭峰的落地都格外輕盈,落地只有“唰”的聲音,就知道其中的差距。
所以這一跳,杭峰還是有些問題的。
好在它到底是完成了。
或許有點勉強,或許有點難看,可是當他將向后抓板,且完成1620的周數,最后穩穩站在板上繼續往前滑的時候,哪怕裁判們能夠看出這個動作的問題,該給的完成分也要給。
完成分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分數。
u型池的滿分是100分。
一共五次跳躍。
每一次的跳躍都會拿到最高20分的分數。
其中,完成分就占了一半以上,至少10分。
隨后才是裁判根據實際情況,對難度進行的評分。
就比如第一跳杭峰完成的一周半,要是他敢安排在第四跳,裁判就敢只給他10分的完成分,剩下的10分技巧分一點都不給。
所以一周半,就只
能放在第一跳。
在技巧分占據了5分的情況下,剩下的5分,裁判就會通過選手完成動作的高度,起落點,以及空中姿態的優美程度進行打分了。
說起來復雜。
但如果用杭峰這第四跳來做例子。
他拿到了10分的完成分,拿到了5分的難度分,裁判能夠扣掉的只有“勉強”部分的分數,只能在最后的5分里扣。
而這五分,還要被高度、起落點和空中姿態分開。
所以杭峰的高度有問題嗎?
沒有!
杭峰的起落點有問題嗎?
沒有!
也就空中姿態。
前半部分都挺好,落地差了一點點而已。
那就扣個05分?
05分而已,杭峰拿得起。
他至少在比賽里完成了這個動作。
而且他展示的是這個動作嗎?
不是!
是態度!
對裁判的尊敬,對賽場的尊敬!!
杭峰的選擇確實沒有錯。
簡太了解國際賽場那些老家伙們的想法了。
你不敢做和做了沒完成,就是不一樣。
這一次,在“x-games”上曾經出現的一幕,再一次地出現在了查利總裁判的身上。
查利總裁判笑了。
比起那三名華國裁判,查利總裁判應該是這里,最了解杭峰的那一個人。
畢竟要考察一個人是否具備成為“種子”的潛力,他肯定會對那個人做出更深入的了解。
到目前為止,杭峰所有拿到他這里的履歷,唯獨缺少的就是一個向后抓板的動作。
杭峰在資格賽第一場的第一跳,確實也做了向后抓板的動作,可要是以為那點兒展示就能取巧,讓他忽略杭峰的弱點,那就太小看他了。
能當總裁判的人,眼光何止毒辣。
當然,杭峰今天就算不做這個動作,選擇其他更擅長的動作,拿到的分也不會偏差。
可是他做了,態度就不一樣了,至少在查利總裁判的眼里,他已經是一個在四周半趨于“小完美”的選手。
這種才是真正的好印象,之后會對杭峰在國際賽場上,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
查利總裁判回去述職的時候,也不會吝惜于告訴其他同事,杭峰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u型池選手,在國際賽場上打拼了四五年,四周半的難度也沒少上,可是最后的分數都不算高,都是有原因的。
總是那些翻來覆去的動作,卻不給裁判看他們最希望看見的動作,還以為自己遮擋的足夠嚴實,當裁判老眼昏花嗎?
杭峰做了對的選擇。
當然在格局不夠的人眼里,就不一樣了。
沒有進入決賽的選手也在看這場比賽,當場就評論道:“這一跳完成的很勉強,要被扣分了。”
繼而,說著這句話的人,就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
就連來“一日游”的奧利,也在看見了杭峰這一跳后,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杭峰怎么會在第四跳做這個動作呢?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動作嗎?難道是教練安排失誤?還是杭峰真的失誤了?會不會影響后面的得分。
格局不夠的人,自然只看這一場比賽。
格局足夠的人,看見的卻是杭峰飛騰的未來。
“成了!”
在杭峰順利落地后,關注這場比賽的范總和孫烈同時松了一口氣,繼而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范總是單純覺得杭峰能夠在自己最差的地方,成功完成,以后在裁判的眼里就是沒有弱點的選手,對他未來的比賽影響深遠
。
孫烈卻是有種被觸動的感覺。
畢竟他在一個瓶頸上停留的太久了,久到開始自我質疑,在絕望中一點點退步,那種身處迷霧,左右都無人可以幫他一把的感覺。
太孤獨,太難過。
孫烈非常清楚杭峰的弱點在哪里。
他本來以為杭峰不會去暴露自己的弱點,可他還是在這么重要的比賽里做了,雖然做的不那么從容,可這種精神對他的鼓舞真的很大。
世界上滑到30歲的老將還比比皆是,我才23歲,難道就要這么輕易的給杭峰讓步了嗎?
對得起那過去15年的付出嗎?
對得起自己這“一哥”的名頭嗎?
五周而已,又不是沒有做過。
能成功第一次,就能成功第二次,做的多了,哪怕摔也能摔出一個成功吧?
年輕的小孩兒都氣勢兇兇地追了過來,自己真的不能再裹足不前,畏畏縮縮了。
杭峰這一跳,不能說完全打破了孫烈的瓶頸,但也給了他去重新挑戰的動力。
不管了!
就在這個賽場上拼一拼吧。
沒準就單車變摩托呢?
范總完全不知道孫烈已經在悄悄摸摸地改動作了。
只能說杭峰的強勢,真的挺刺激人的。
這邊杭峰第四跳完成,略微的勉強,多少有點影響第五跳。
一是不在完美狀態下的起落,增加的邁速不夠,一個就是混亂的心跳影響整體狀態,呼吸的節奏都亂了。
最后一次向上沖的時候,杭峰張開嘴快速呼吸了兩口,冰冷的空氣刺激的肺部都隱隱刺痛。
勉強將又有點上頭的熱血壓下來,腦袋勉強保持清明。
沒關系。
只要最后的速度夠,自己完成一個難度最低的五周沒問題。
注意起跳點。
注意發力程度。
就是這里。
跳。
身體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地拋高。
杭峰把自己團緊,幾乎是無腦的進行旋轉。
最簡單的抓板方式。
后手抓板尾。
雙腿向后彎曲,腰部盡量不動,于是板尾向后翹起,幾乎到碰到屁股的程度。
最簡單的五周轉體。
內刃轉。
連偏軸都不是,就是橫向轉動。
這種方法是最小的周徑,也是最簡單的五周技巧。
沒有變化。
轉就完事了。
一二三四五。
非?。
只要高度足夠就能完成。
最關鍵,這最后一跳不需要再考慮為下一跳積蓄力量,所以在犧牲一點“落點分”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晚一點展開,落在u型池的深處,就會變得非常簡單。
“唰——”
極為輕松的,杭峰完成了這次的五周,穩穩落在u型池冰壁的中間部分,向下滑出。
直接滑出場地。
“啊啊啊啊——”
“啪啪啪啪——”
觀眾席傳來熱烈的掌聲和尖叫聲。
東道主的“天時地利人和”出現,觀眾們興奮到脫下衣服舞動的熱情,格外地振奮士氣。
杭峰在沖出u型池后,沒有第一時間停下,而是控制著板頭朝著觀眾席的方向滑去。
觀眾們的尖叫聲更熱情了。
是因為朝他們滑來的是杭峰。
也是因為那最后一跳,即便外行都能看懂,杭峰這是做了一個五周的難度。
還不要說今天來到這里的觀眾都是u型池愛好者,能夠看出杭峰的這場
比賽難度有多高。
哇咔咔!
出場一周半,第三、四跳全都是四周半1620,最后再來一個1800,這難度是我們洲際杯配有的嗎?
一個亞洲的洲際杯,可以看見這種只在世界杯,才能看見的極品展示,牛不牛!就問你我們杭峰牛不牛。
觀眾們興奮到手舞足蹈,簡直就是在慶祝這場比賽冠軍的誕生。
一開場即高潮。
爽爆了好不好!
(https://www.dzxsw.cc/book/80647306/285834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