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一堂課
現在孩子們的年紀,雖然還是偏小一點,但上個幼兒園小班,也是可以的。
關于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地球上的專家們也曾經討論過。最后的結論是,塞德娜星,人類一號基地這里的孩子們的教育,不能完全復制地球上的經驗。
地球上孩子們的教育其實是相當寬松的,并且在教育之外附加了太多別的東西。當然,這其實也沒有什么不合適的,畢竟地球人類世界的環境物資極大豐富,社會平穩,早就解決了生存的問題。
塞德娜星這里,人類就這么寥寥幾個,延續文明生存才是最為重要的。這就決定,孩子們必須要快速掌握維持基地運轉的基本技能,以及在這里生活的基本技巧。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還能再掌握一些主動創新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在這里,教育僅僅只是教育,不附帶其余任何東西,譬如排名啊,前途啊,地位啊之類的。
基于此,專家們所設計的課程還是相當緊湊的,基本上在18歲成年之前,就要學完地球時代人類大學才能學到的課程。
回想起自己當初在地球上學的經歷,看著這一個個唇紅齒白,可愛伶俐的孩子們,趙長星暗暗想著:“你們的悲慘時代馬上就要開始了。”
為了孩子們的第一堂課,趙長星特意做了一些準備。這天,他換下了所有具有太空流浪風格的衣服,譬如銀白色的多功能艙內服,隨身電腦之類,而是穿上了具有濃厚地球休閑風格的衣服,T恤,牛仔褲。
教室之中,孩子們仍舊在喧鬧。或許是察覺到了今天氣氛的不對,在趙長星走進來之后,他們漸漸的安靜了下來,并在機器人阿姨的協助之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用好奇的眼神望著趙長星。
“今天,我來給大家上第一堂課。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類。我們來自于地球,我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高達五千年……”
面對一群幼兒園小小班的孩子,趙長星當然不可能講的太深太多。他今天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對人類,地球,這兩個名詞有一個印象而已。
這是文明的傳承,也是歷史與文化的傳承。有了這些傳承,未來無論人類流浪到宇宙何處,心中都會有歸屬感,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這對于塑造未來的社會形態極其重要。
而,只要還有一個人記得這些東西,可以對這些傳承產生歸屬感,人類文明就不算滅亡。
一堂課很快上完,孩子們也很快沒了耐性,于是再一次開始了無憂無慮的玩耍。而趙長星已經決定,未來不管人類種群發展到多大,所有幼兒的第一堂課,都要從認識自己的身份,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
后續的課程將由機器人教師在小希的控制之下完成。趙長星得以將自己解脫出來,再一次將精力與時間投入到人類一號基地的建設之中。
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進行維生區的建設。而正式的人類一號基地維生區,其與第一期工程之中那個維生區可不同。它不能有一點將就,必須要盡善盡美,畢竟未來的人們可都在指望著它而活著。
它的面積也很大,有足足200多平米。其中最核心的部件自然是微型聚變反應堆及發電機,之后便是水凈化循環系統,空氣凈化循環系統與溫度控制系統,還有電網系統。
這四個系統如同條條血管,延伸到整個人類一號基地的每一個地方,維持著整個基地的正常運轉。而它們的動力來源,便是維生區了。從這一點來看,將維生區視作基地的心臟毫不為過。
維生區的建設意味著大量的管道與線纜需要鋪設,且結構極其復雜,一個地方搞錯了就有可能意味著整個系統的崩潰。幸好,地球的專家們早就代替趙長星完成了這項最為復雜艱巨的工程,并制做了詳細的圖紙。趙長星甚至不需要知道某一條管道是做什么的,為什么要向那個方向鋪設,這里又為什么需要預留一個接口,這里的流量為什么需要設計的這么高,這里又為什么需要安裝足足三個監測模塊,他統統無需理會,只需要按照圖紙一板一眼的安裝就行了。
因為此刻已經完成的框架只有無土栽培車間與畜牧養殖車間的緣故,其余區域需要鋪設的管道與線纜暫時無需理會,只要提前留好接口就行了。但就算如此,這項工作所耗費的時間也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用了足足五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些工作。而這,才僅僅只是將管道與線纜鋪設到車間外部,做了一個總接口而已,內部更為復雜的鋪設還未開始。
幸好現在只是在進行前期工作,第一期工程還未拆除,唯一的一臺微型聚變反應堆還在支撐著那兩個車間源源不斷的生產著各種食物,他才沒有遭遇糧食危機。
否則,工程延期了這么長時間,說不得他就只能再度啟用那兩個淀粉反應釜,依靠淀粉糊口了。
實際施工環境畢竟太過復雜,過程之中會遇到什么根本無法提前預判。哪怕在地球之上,計劃制作的再完善,到了最后超出預算,超出工期的事情都數不勝數。
幸好,現在終于將這些東西弄完了。
緊接著,趙長星馬不停蹄的開始了無土栽培車間與畜牧養殖車間的內部各種管道與線纜的鋪設,并在三個多月之后完成。
到了這時候,就該正式停止一期工程的運轉,將微型聚變反應堆移植到人類一號基地維生區之中來了。
一期工程維生區之中,趙長星神色凝重的關停了微型聚變反應堆,片刻之后,發電機停止運轉,整個一期工程所有房間,照明系統,水,空氣循環系統,溫控系統等等,同時停止了工作,整個一期工程所有建筑立刻變得一片漆黑。
溫度開始迅速下降,最多在20個小時之內,房間之內的溫度就將與外界一樣。
那是連氣體都可以凍成固體的極寒溫度。
趙長星穿著宇航服,開始用各種工具將這個大家伙一點一點的拆解開來,并小心翼翼的為其加上防護,防止轉運過程之中受到損壞。
如果它哪兒壞掉了,那麻煩就大了。
紅旗號太空車為了這次轉運,已經被臨時改裝成了拖車,就在外邊等著。
在塞德娜星極低的重力之下,趙長星如同大力士一般,輕而易舉的搬起了重達數百公斤重的反應堆部件,將其固定在了拖車之上。如是往返幾次,才開著太空車,將它們運到了新的地點。
又小心翼翼的將其組裝起來,自檢之后,趙長星凝重的按下了啟動鍵。
伴隨著一陣顫動——原本應該有聲音的,但維生區之中是真空狀態,所以聲音無法傳遞過來——顯示屏幕之上出現了啟動成功的提示。
在微型聚變反應堆所提供的能源之下,大型發電機開始了運轉。維生區之中的照明燈立刻亮起。有了電力,其余的空氣循環系統、水循環系統、溫控系統等也開始了運轉。
趙長星離開這里,走到了無土栽培車間之中。此刻,這個碩大的,空蕩蕩的房間之中一片光明。
看了看儀表讀數,趙長星直接將宇航服脫了下來。微冷的空氣撲面而來,瞬間將他環繞。
現在溫度暫時還有點低,但很快就會提升上來。
“終于不用穿著這玩意兒干活了。”
趙長星感慨了一句。
接下來的日子,在他日復一日的忙碌之下,那一堆堆雜亂的建材在他手中漸漸變成了一個個隔斷,一排排架子,一個個照明燈,一個個監控儀,又或者各種復雜精密的機械。
耗費了將近半年時間,面積高達600平米,無土栽培車間的大豆種植區首先完工。
與一期工程不同,這里的無土栽培車間自動化程度極高。從播種到收獲,以及中間的培育,營養液的供應和自動調整等,幾乎全程無需人力干預。需要人工做的事情,差不多也就只有日常的監控,偶爾出現意外之后的維修,以及對于一些數據的操控和調整罷了。
此刻,大豆種植車間之中,屋頂是一排排的日光燈,地板上則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架子,不同的架子之間全部由營養液輸送管道連接,數十臺機器人在架子與架子之間穿梭,在小希的操控之下進行著前期的基質調整工作。在它們身后,另一些機器人則將種子播種了上去。
三個月之后,第一批大豆就可以收獲了。
滿意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勞動成果,趙長星關閉了大豆車間的封閉門,來到了水稻車間。
這里還有一些工作需要收尾,估計再有十幾天時間,面積有300平米,年產大米三噸的水稻車間,也就可以投入運轉了。
而現在,距離趙長星來到塞德娜星,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五年時間。孩子們此刻已經四歲了。
(https://www.dzxsw.cc/book/79882175/65741805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