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里程碑
回到火種號飛船之上陪著孩子們玩了一會,等他們睡下了,趙長星才匆匆睡下。第二天時候,趙長星在水稻車間之中忙了一天,到回去的時候,忽然間想到了一個問題。
水稻車間預計需要十幾天,小麥,玉米,蔬菜車間等的建設,還需要至少一年時間。但這是不行的,因為在這過程之中,最早建設好的大豆車間可能都已經播種了三四輪了,收獲的那么多豆子存在哪里?
一期工程的幾座建筑都快要拆掉了,糧食很顯然不能儲存在那里。
如果儲存條件不當,導致豆子壞掉,那就太浪費了。
“看樣子得先把倉庫建好啊。這段時間太忙了,我竟然忘掉了這個。”
“小希,把日程表調出來。”
“好的船長。”
小希配合著調出了日程表,趙長星皺起眉頭,開始對其進行修改。
倉庫的建設并不是只建造出一個空房子就可以的。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儲存環(huán)境,需要不同的溫度,濕度,甚至光照需求都不一樣。
就像大豆和生菜的儲存環(huán)境就很顯然不一樣。這就意味著,幾乎每一種作物都需要一個單獨的儲存空間,未來所建設的倉庫至少得劃分出幾十個不同的區(qū)域來,每一個區(qū)域都需要安裝單獨的溫控系統(tǒng),氣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
這又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倉庫的框架結構都還沒有搭建,一切幾乎算是從零起步,要全部建好,恐怕沒有一年的時間是不行的。
“或者……先建好框架,做好維生系統(tǒng),然后先建好大豆的儲存區(qū)好了。唔,不行,主糧儲備已經不多了,大米,小麥這兩種主糧的種植必須要提上日程,它們所對應的儲存區(qū)也得先建好。”
思來想去,趙長星還是決定先把大米和小麥的種植車間先弄好,之后再開始倉庫的建設。在倉庫建成之前,大不了自己麻煩一點,先把這些東西運到火種號飛船之中去暫時儲存好了。
一個月之后,水稻種子和小麥種子終于也播種下去,可以移交給小希來管理了。趙長星隨之投入到了倉庫的建設之中。
地板、墻壁板、桁架、房梁,管道,線路等等一一就位,如同魔法一般,漸漸的在趙長星手中拼湊出了房子的模樣。
倉庫區(qū)總面積有約500平米,總體積達到了約1600立方米的樣子。其中規(guī)劃成了許多區(qū)域,有肉類儲存區(qū)、主糧儲存區(qū)、蔬菜儲存區(qū)、油料、棉花、水果等等。每一個大類之下還可以再細分小類,并且不同類別的面積可以跟隨后期需求,較為方便的調整。
而這時候,大豆已經收獲了一輪,約700公斤大豆被他帶到了火種號飛船上,變成了約150公斤豆油。剩下的豆粕則暫時儲存了起來,準備留作以后當牲畜的飼料用。
其實現階段趙長星并不缺豆油用。之所以制成豆油,純粹是因為油料和豆粕較為方便儲存的緣故。
這就是沒有倉庫的壞處。
因為之前在無土栽培車間和畜牧水產養(yǎng)殖車間的建設過程之中,從維生區(qū)延伸出來的各種管道和線纜已經預留好了接口的緣故,倉庫框架搭建起來之后,直接就可以進行內部線路的鋪設了。趙長星預估了一下未來各種作物的產量,決定預留給大豆20平米面積,約70立方米體積的儲存空間,極限條件下,可以儲存大豆約50噸。按照當前條件下年產2.5噸計算,足夠20年的儲存了。
大米的儲存面積大了一些,約30平米面積,90立方米體積的樣子,極限條件下可以儲存大米65噸,差不多也是20年的產量。
小麥的情況與其類似。
望著厚厚一疊圖紙,與堆在地上亂七八糟的各類建材,趙長星感嘆了一聲:“什么也不說了,干活吧。”
之后,就一頭扎進了工作里。
大豆,大米,小麥三個儲存區(qū)的建設又用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差不多剛好趕上大米與小麥的收獲。于是空蕩蕩的倉庫之中迎來了它們的第一批住客。約3噸大米和1.5噸小麥被存了進去。
最新技術加持下,這些作物至少可以保存十年,都仍舊還有與新糧差別不大的口感。就算十年之后口感差了,也可以拿去做成飼料,總之不會浪費掉。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又過了一年多時間,無土栽培車間與畜牧水產養(yǎng)殖車間,還有倉庫終于全都建好了。不過現在,它們還不能全都投入運轉。因為新的自動化營養(yǎng)液調配車間還未建好。
之前大豆,水稻,小麥的種植所需要的營養(yǎng)液,仍舊來自于一期工程之中的那個小型的自動化營養(yǎng)液調配車間。為了支撐它的運轉,趙長星當初還不得不從人類一號基地維生區(qū)之中牽了一根臨時線纜過去。
但它的產量終歸有限,支撐這三種作物的生長已經是極限,再多就不行了。
產量更高,更加自動化的營養(yǎng)液調配車間的建設必須要開始了。
它的框架搭建,內部線路鋪設等用去了約四個月的時間,之后,轉移、連接各種線路,將它們從一期工程的臨時車間接到現在的正式車間,又用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個過程對于作物的生長有些影響,但并不大。
等這一切都弄完之后,無土栽培車間終于可以全功率生產作物,而等它們生產一定時間,各種作物的果實或者植株有了足夠儲備之后,畜牧水產養(yǎng)殖車間也將隨之開始生產。
這時候,孩子們都已經七歲了,一個個長得機靈可愛,早就沒有了剛出生之時那種紅呼呼皺巴巴的丑樣子。距離趙長星來到塞德娜星更是已經過去了八年。
剛來的時候,趙長星27歲。今年都已經35歲了。
此刻的趙長星相比起八年之前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無非是因為終年勞作,身體精瘦了一些,也強壯了一些而已。
人類一號基地之中,維生區(qū)、倉庫區(qū)、無土栽培車間與畜牧養(yǎng)殖車間,還有大型自動化營養(yǎng)液調配車間這五座建筑的建成,是整個基地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因為這意味著,自從到達塞德娜星之后,人類終于有了擴大族群的最堅強后盾與條件。從理想條件計算的話,這五座建筑,可以年產大豆2.5噸,大米3噸,小麥1.5噸,玉米0.7噸,土豆2噸,雜七雜八的蔬菜就更多了,還有肉類,雞鴨鵝豬牛羊魚等,年產量也在幾噸的量級。
按照一個成年人在各項副食——譬如水果蔬菜肉蛋奶等——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每天需要食用約0.5公斤主食,一年就是大約180公斤主食來計算,此刻人類一號基地所生產的糧食,完全可以供應50名成年人長久的生存下去。當然,人類一號基地之中很長時間都會由幼兒和未成年人占據多數,這個數量還可以更大一些,100人都沒有問題。
不過幼兒和未成年人也總是會長大的,到時候就需要再度擴大糧食產量了。但這其中至少也有十幾年到幾十年的緩沖,趙長星完全有時間去慢慢解決這個問題。實在不行,趙長星還有淀粉反應釜這個神器,將其規(guī)模化一些,直接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反正聚變反應堆產出的能源還有大量富余,合成就是了,就算不是長久之計,也總能暫時的補上缺口。
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趙長星再一次開始了規(guī)劃。
以現在的人口水平,也即自己一個成年人,加上十個小孩子來說,糧食產量很顯然是吃不完的,有大量的富余。自己的原計劃是等到這第一批孩子成年之后再繁衍第二批人類,但現在看來,自己的計劃得改一改了。
或許……在這第一批孩子們再大一點,約莫有個十二三歲的時候,就開始繁衍第二批人類?自己完全可以調整一下教育課程表,提前教給他們一些照顧幼兒的知識,再進行分批上課的安排,這樣的話,不管什么時候就總是會有一些孩子處于課余時間,可以代替自己去照顧新繁衍出來的孩子們。
十二三歲這個年齡雖然小了一點,但現在是人類文明的極端時刻,讓他們去照顧小嬰兒也是具備完全的可行性的。要知道,就在數百年前,地球上的小孩子哪怕還不到十二三歲,都已經可以算是半個勞動力了,除草澆地,割草放羊放牛,什么事情都可以干了。
再說自己也并不是讓孩子們完全擔負起養(yǎng)育下一代的重任。他們只是需要配合小希完成一些常規(guī)性的事情而已,如果有突發(fā)事件,譬如孩子生病受傷之類,自己隨時可以從塞德娜星回到火種號飛船進行處置。
思考了幾天,思考了這些事情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確定這件事情可行之后,趙長星下定了決心。
“人類一號基地的完全建成估計還需要幾年的時間。那么就等到將它完全建成之后吧。到時候,就開始第二批人類的繁衍。恩……數量可以定在40,不,還是穩(wěn)妥一點,定在30個吧。”
想起30個孩子一同在保溫箱之中哇哇大哭的畫面,趙長星下意識的感覺有點頭疼,但不知道為什么,心中又有些向往,有些期待。
(https://www.dzxsw.cc/book/79882175/65736852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