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廢奴提議
李世民不只是同意了設置醫療車廂的建議,也同意了設立鐵道司和鐵道巡捕。
鐵道司專門管轄鐵路建設、運營管理等,鐵道巡捕則是為了維護火車秩序。
在鐵道巡捕的隸屬關系上,陳景恪和李世民產生了分歧。
陳景恪認為一事不煩二主,鐵道巡捕直接歸鐵道司管轄就可以了。
李世民這認為,絕對不能把鐵道巡捕劃歸鐵道司,而是額外設立了一個鐵捕司。
兩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牽制。
在聽了他的分析之后,陳景恪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
李世民確實不知道鐵路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但他找到了一個類比的對象,漕運。
負責漕運的是轉運使,本來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普通官員,在朝堂上都排不上號。
然而沒幾年這個職權就膨脹到了讓人心驚的程度。
幾千上萬艘漕運船只、幾十萬漕工都歸他管理。
而且漕工特別抱團排外,有時候為了內部利益甚至枉顧國法。
還好此時的大唐朝堂之上都是一群精英老狐貍,發現苗頭不對馬上采取措施,把轉運使的職權給拆分了。
所以現在的大唐并沒有統一的轉運使衙門,而是分拆成了不同的部門。
這樣做確實增加了管理成本,也讓漕運變得更加復雜。
可卻避免了一個利益集團的產生,從另一個方面減少了許多貪贓枉法之事。
火車雖然才剛剛興起,然而潛力遠遠大于漕運,將來必然會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
必須要在一開始就摻沙子分權,防止尾大不掉。
鐵道司和鐵捕司或許會有利益勾結,可兩個平級的部門必然存在利益分歧,不可能事事保持步調一致。
聽到這里陳景恪對李世民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才是真正的高瞻遠矚目光長遠啊。
所以有必要提前就把它的權力拆分給不同的部門,雖然會帶來很多管理上的麻煩,但起碼從根子上斷絕了鐵老大誕生的可能。
“嗚嗚嗚嗚……”隨著一陣汽笛的鳴響,火車開始減速,然后緩緩的?吭诹苏九_。
求學書院到了。
李世民看了一下鐘表,一小時二十分鐘,十五里的距離。
速度算不上特別快,但考慮到它的載重和續航能力……他再次確定了一個想法,火車會改變未來。
同樣驚奇的還有隨車的其他人員,這速度太快了,還很平穩幾乎沒有顛簸,他們從來沒有乘坐過這么平穩的車。
平時他們都不愿意出遠門,就是害怕一路舟車勞頓,要是有了火車他們不介意多出去走動走動。
更多的人還是考慮到了火車的運輸能力,有了它,水運不便利的北方也能聯通在一起了。
此時他們徹底明白了為什么李世民會這么重視火車,還親自乘坐表示支持。
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讓他們親自乘坐一次管用。
只看他們的表情陳景恪就知道,在大唐推廣火車的最大阻力已經不見了。
當然,這也得益于此時掌權的是大唐創業集團有關。
這群人可不是什么守成之輩,相反,一個比一個雄心勃勃。
尤其是大唐重啟分封,誰不想博一個封國,讓自家成為諸侯王。
這會兒誰要是敢說什么天下太平,理應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之類的,指定會被噴。
此時的火車站已經被禁衛給保護起來,里面沒有一個外人。
事實上火車站今天才第一次啟用,就算不清場也沒什么人。
不過皇帝的安全沒人敢忽視,該做的保護還是要做的。
李世民就帶著一群人在這里轉悠了一圈,然后在眾人的簇擁下去了求學書院。
求玄書院建成大半年,這還是他第一次過來,諸師生乃至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的激動。
列隊在歡迎他的到來。
李世民高興的道:“看到這群學子,猶如看到了大唐的未來。”
房玄齡也深有感觸的道:“是啊,以前我對陳真人之舉還多有不解,現在方知其高瞻遠矚。”
魏征亦認同的道:“陳真人的格物學確實高深,我聽聞許多地方的書院對格物學不甚重視,當下旨斥責!
已經是禮部尚書的孔穎達則羞愧的道:“此乃臣之失也,請圣人責罰!
李世民擺擺手道:“此非你之過也,乃世人對格物學心存輕視。待他們見過火車,當會有所改觀!
陳景恪心中一動,趁機說道:“僅僅是火車,恐怕還不足以改變天下人的看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有讓他們看到了學習格物帶來的利益,才能讓人投入其中。”
這話要是放在理學大興之后,絕對會被唾沫星子淹死。
我們讀書人讀圣賢書,修的是道德,你竟然敢說我們是為了利益?
呸,無知小人。
但此時是初唐,大家并不以談利為恥。
所以眾人對他的話非但沒有嗤之以鼻,反而都深以為然。
見此他心中一喜,趁熱打鐵道:“很多人視格物為工匠之學,從而心存鄙夷……”
“對此我倒也不反對,工匠之事確實是格物學的一部分。我想說的是,匠籍制度是時候作出改變了!
聞言眾人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事情。
匠籍制度自從管仲首創一直推行到現在,誰敢言輕易廢除?
李世民似乎一點都不意外,問道:“說說你的理由!
陳景恪直接溯本歸源,從管仲設立匠籍的本意講起:“管子的本意并不單純是為了束縛匠人,更多是為了提高匠人的地位,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先秦時期最重血統,權貴永為權貴,黔首世為黔首……”
“權貴之后即便是庸才也可出仕享受榮華富貴,黔首縱有濟世之才也無處施展!
“管子設立匠籍,其實是給了工匠們一個半官半吏的身份,提高了匠人的地位!
在那個時代,普通人能獲得半個吏員的身份,那就是光宗耀祖。
后來秦朝的軍功爵制度,打破了身份限制,給了黔首改變命運的機會。
匠籍就不在是鼓勵工匠的手段,而是變成了奴役工匠的枷鎖。
如果管子活著,見到自己的善政變成惡政,想必也會很難受吧。
事實上工匠真的這么差嗎?不可能。
沒有工匠大家用的筆墨紙硯是哪來的?用的鍋碗瓢盆是誰造的?強弓利劍、大炮戰船是哪來的?
沒有工匠大家還在過著飲毛茹血的野蠻生活,哪來現在的文明社會。
一邊享受好處,一邊貶低他們,完全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最后幾句話說的有些重,讓眾人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李世民訓斥道:“休得胡言,此策又非我等所創,豈能怪罪于我等之身?且我等不正在想方設法改變嗎!
陳景恪知道他是在維護自己,也順坡下驢,躬身道:“小子失言,望諸位前輩海涵!
眾人臉上的表情這才恢復正常。
房玄齡問道:“匠籍制度雖有諸多詬病之處,然確實為朝廷保留了大量能工巧匠,若取消匠籍會否導致這些技藝失傳?”
陳景恪回道:“以利誘之,若學習技藝能使他們獲利,百姓自然趨之若鶩!
“且諸位忽略的一個問題,先秦時期沒有紙張,讀書識字只是少數人的權力!
“那時候記憶傳承只能靠口口相傳,一旦掌握技藝的人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導致技藝失傳。”
“現在則不然,孔夫子有教無類使得學問普及,后來紙張的出現讓學問進一步下行!
“印刷術的出現,學政體系的建立,徹底讓學問普及天下!
“掌握技術的工匠,可以把自己的技藝書于文字,如此其他人即可根據書籍慢慢學習摸索。”
“如先賢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就為后世人保存了大量技術,不至于失傳!
“我大唐也當編撰屬于自己的農工之書,記錄百家技藝以免失傳。”
房玄齡又問道:“若事事許以重利,恐花費巨靡!
陳景恪道:“我大唐不缺錢,缺的是人口和各種人才。不只是匠籍,我甚至都想讓圣人取消賤籍,如此我大唐馬上就能多出數以百萬計的人口!
“咳。”見他越說越不像話,李世民干咳一聲阻止,道:
“好了,匠籍事重大待回去商議之后再做決定,現在先帶我們參觀一下書院吧!
“喏!标惥般∫仓肋m可而止,反正建議已經提出,后續慢慢想辦法就行,不用急于一時。
當下又帶著眾人在書院參觀了一圈。
教室、辦公區、宿舍區、圖書館等等,逗留最久的是作坊區。
這里已經產生了蒸汽織布機和火車兩種機械,想不重視都不行。
在第三個作坊區,李世民面對一抬一米左右的小機械問道:“這是何物?”
陳景恪介紹道:“這是縫紉機,縫衣服用的。那個誰……韓小溝過來給圣人演示一下。”
韓小溝從人群里走出來,先是朝眾人行了一禮,然后搬了一張凳子坐在縫紉機前。
拿出一塊布折疊起來放在針的下方,腳下踩動縫紉機‘噔噔噔’的響了起來,一尺多的布眨眼間就被縫好。
韓小溝把布取下來雙手遞給李世民:“請圣人過目。”
李世民接過一看,只見陣腳細密均勻,又用手扯了扯發現非常結實。
忍不住說道:“好好好,既美觀又結實,速度還非常快,又是一樣惠及萬民的機械……諸卿,你們也看看!
說著把布交給其他人,眾人看過無不稱贊。
李世民問道:“此物何事能開始生產出售?”
陳景恪回道:“這只是樣機,過于笨重也容易出故障!
“接下來我們會簡化它的結構,降低成本,減少故障率。等機器成熟了,就會批量生產出售!
李世民贊道:“很好,我期待著它造好的那一天!
又見到一樣新的實用性超強的機械,李世民更加的開心。
之后更是在操場接見了學子,對他們進行了鼓勵。
老學子們還好,新學子哪經歷過這個,一個個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
接下來眾人再次來到火車上,前往第二站工廠區站。
這一站的站點就很大了,突出一個寬敞。
當然,這是考慮到此地貨物吞吐量大,才修的寬敞一點。
工廠區這邊的安保做的就更好了,禁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而工廠區的工人則都異常的興奮,這可是皇帝啊,沒想到這輩子能親眼見到。
李世民表現的也非常和藹,路上主動揮手和夾道歡迎的工人打招呼。
之后參觀各生產車間,更是他們驚訝不已,這里面的一切看起來都和別處不同。
就好像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般。
看著陷入震撼中的眾人,陳景恪心中很是得意,趁機說道:“如果此類工廠開遍天下,我大唐將是何等的強盛富有。”
“而制約這一切的不是別的,而是人口……我們要人種地,否則就沒有糧食吃。”
“需要軍隊來保護這一切,來開疆拓土……在這種情況下,工廠的工人從哪里來?”
“這些工人都是我們從貧民窟招募,花了很大代價才培養出來的。”
“現在就算我們想擴大規模,都要發愁上哪找那么多工人……所以我才說廢除賤籍!
“我知道你們肯定會說,用奴仆干活不是更好?連工錢都省了!
“可是白干活的工人,和拿錢干活的工人,他們的積極性是一樣的嗎?”
“正常的工人一天可以生產十件產品,奴仆只能生產一兩件……除去那一點人工費,你們算算誰賺的更多?”
“而且這些奴仆工人難免會心里不平衡,若有人故意搗鬼破壞機器……”
“這一臺機器的價格有多貴我就不說了,到那個時候損失就更是得不償失。”
眾人情不自禁的頷首,農奴破壞農具這種事情屢見不鮮。
農具便宜他們不心疼,這機器那可都是寶貝,萬一給搞壞了那可就是傷筋動骨了。
這種情況下,用奴隸工人確實不保險。寧愿開高一點工資,也不能冒著被破壞機器的風險,使用奴隸工人。
當然,他們這么想并不是說就支持廢奴了。
真把奴隸都廢除了,誰來伺候他們?
他們想的是,如果以后自家開工廠,可不能用奴隸工人。
最好是找良家子過來工作,給他們開高一點的工資。
陳景恪也沒有指望靠著一次參觀就把賤籍制度給廢了,這是不現實的。
他只是先把這個種子給種下去,將來工業化進展到了那一步,就算他們不想廢除都不行。
(https://www.dzxsw.cc/book/79771816/7561938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