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小人物
十二月,三日壬午。
經過昨日一場稀里嘩啦的凍雨,明媚陽光下,暈乎乎膝枕在李婉兒大腿上的王迪,聽著外面呼嘯而過的颯颯寒風,知曉再有不久便要返回澶州城以后,他心里還是有一丟丟的小驚慌。
畢竟就要見到趙恒還有劉娥這兩口子了, 尤其是劉娥這個明確載于史書當中被稱之為“有呂武之政治才能,無呂武之惡毒狠辣”的傳奇女子,說實話,王迪還真怕她瞧出點什么來。
一個二婚女人能入得宮中成為皇后,活著權傾天下,死后還能得到仁宗趙禎、司馬光、范仲淹等一眾君臣的褒贊,縱古至今這種女人也不曾有幾個啊。
有這種精明女強人作為母親,對于還未正兒八經學過表演的王迪來說, 他確實還是有點壓力的。
“前面就是黃河了!這么寬的一條河都被凍上了,好厲害呀!”
前日,初吻被奪以后,藏不住心事的阿茹娜,當即就和母親表明了想去南地大宋逛一逛的心思。
女大不中留,況且對于出身于薩滿教信奉“生于天地間,長于天地間,魂歸天地間”的托婭而言,只要腳踏大地,抬頭可以望見藍天,去哪兒生活都一樣。
當然了,拉扯大一個如此優秀的女兒,平白無故讓別人給順走了,若非還有其它原因,托婭肯定舍不得自家女兒跟著宋人小皇子跑到南地宋境生活去。
至于原因嘛,還是為了薩滿教的發展及延續。
要知道,當初為了更好地管理北地遼境的漢人,在大遼還未建立之前,契丹貴族們便以特別包容的姿態, 容納了佛教在所屬領地的發展。
剛開始,并未盛行起來的佛教,其滲透影響力,還只是在遼國平民階層的漢人之間傳播。絕對多數的契丹貴族,信奉的還是本土薩滿教。
只不過,略顯無欲無求講究死后魂歸天地的薩滿教義,明顯與可以轉生到極樂世界的佛教教義差了太多!
所以嘛,在佛教極具凝聚…或者應該說是極具蠱惑人心的巨大魅力下,越來越多的契丹貴族,也開始對佛教有所認可,并有所依靠。
最明顯的就是,天性殘忍多殺罰的蕭太后,由于做了太多惡事,她自己也害怕死后會墮入無邊地獄。是以,甚為信奉佛教的她,每歲正月,皆不食葷茹,還大修齋會,建造佛塔,住持佛事,舍粥飯僧,冀望于獲得佛祖福佑。
上行下效,擴張速度極快的佛教,在北地遼境是越來越昌盛。與此同時,組織架構一直松松散散的薩滿教,與之相比,可謂是相形見絀。
當然了,這種已經稱得上是宗教戰爭的重要大事,對于信奉自然之道崇尚天地萬物的薩滿們而言,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對此根本就沒有太大的認知感覺。只有少數像托婭這樣的大薩滿,才憂心薩滿教的未來發展情況。
是以,托婭之所以痛快應允了自己女兒的請求,還有出于傳承這一重要原因。
她想讓更為年輕的阿茹娜出去見見世面,如果可以的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管阿茹娜是否還能重返大草原,她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向世人弘揚傳播一下薩滿教的思想文化。
故而,剪下一綹女兒的長發好好收藏起來,在鄭重其事(連嚇帶唬)的與宋人小皇子講了一句“不許打阿茹娜”以后,盼著雛鷹能獨立翱翔于藍天之上的托婭,直接將自家姑娘交到了王迪手中。
只不過,剛剛阿茹娜的一句無心之言,卻是讓王迪動了一絲殺心。
這一絲殺心,并不是在針對阿茹娜。
而是因為阿茹娜剛剛講的話語,其中提及到的“黃河”二字,令王迪想起了一個名不見經傳,卻在原本歷史長河中影響了數個朝代的興衰,造成了千百萬無辜漢家兒女死亡的小人物。
此人名叫李垂,字舜工。
之所以知曉這么個小人物,完全是因為當初徐有貞在萬言治水書當中提及過此人有不下四五次的樣子,甚至他還將宋、金、元三個朝代的滅亡原因,都與此人掛上了鉤。
若非如此,王迪哪會關心知曉這樣一個小人物的存在。
…
通過徐有貞的萬言治水書,以及后期翻閱的一些資料,若單以為官操守或是個人才學來評論此人的話,那么這個叫李垂的臣子,其剛正不阿的品行,決不比寇準、于謙這一類臣子要差到哪去。
鮮為人知的是,趨炎附勢這個成語,典故便是出自此人。
可惜了,屢屢被貶的李垂,如果沒啥意外發生的話,在《澶淵之盟》和約簽訂以后,他為了引起朝堂君臣的重視,明后年就會向朝廷進獻三卷由他本人獨立編撰的《導河形勝圖》。
正是這部沒有多大研究價值的地理著作,其造成的惡劣影響,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后世建國前后一段時間!
要知道,當下或是未來一段時間,雖說宋遼雙方的關系,因為《澶淵之盟》和約的簽訂變得大為好轉,但不管怎么說,遼強宋弱的客觀事實擺在這了。
邊境危機尚存,是以,不光是自家便宜老爹沒有放松警惕,就連滿朝士大夫也均是認為,宋遼之間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可能還會有一戰。
正是卡在了這個節骨點上,抱著固防大宋、穩定邊境、拱衛汴京城的心思,李垂特意編寫了一本極其危言聳聽的大作,便是那三卷《導河形勝圖》。
他在書中提及到,黃河河道會持續北移!
自古便有之的黃河改道一事,經過他的夸張性渲染,成了一個特別不利于大宋國防的緊要事情。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他提到了黃河最終會流入遼國境內…到了那個時候,北地遼境的契丹人便可乘船順流而下,黃河天塹就再也不是能夠守護汴京城的屏障了。
對此,他在書中給出了“復九河故道”的應對策略。
當然了,雖說他的此番危言曾在朝中引起了一時的激烈討論吧,但絕大多數士大夫都沒太當一回事。
甚至是說,在不少臣子眼中,李垂完全是在信口開河,嘩眾取寵。
谷滸</span> 可惜啊,到了仁宗慶歷八年時,黃河在澶州城商胡口向北決堤,滔天洪水沖擊形成的新河道,呈九十度直角筆直向北,縱穿整個河北東路,從天津一帶出海。
這一變化,當即就使得宋朝君臣受到了極大刺激,認為已死的李垂很有先見之明。
于是乎,按照他書中所建議的那樣,大宋上上下下為了不亡國于契丹人之手,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黃河改道工程,載于史書當中被稱之為“三易回河”。
通過翻閱資料,王迪認為,商胡北流縱穿河北東路,河北東路被納入黃河流域,河北東路全域受災,這幾點可能才是回河工程開啟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本著“黃河三年兩決口”的說法,他估么著,當時朝廷上下也特別擔心,真這么決堤下去,終有一日黃河下游河道會徹底改道至北地遼國境內。
那樣一來,在當時的大宋君臣看來,后果可不是一般得嚴重啊!
因此,抱著讓黃河下游筆直向東流而非向北流的心思,從仁宗那一朝開始,三易回河,這一典型的沒事找事干且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的浩大工程,就這么操干了起來。
其結果嘛,毋庸置疑,全部失敗,敗得是徹頭徹尾!
當時在徐州任職差點喂了水中魚鱉的蘇東坡,便曾對著主張回河工程的人罵道:“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驅無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橫費之財,猶可力補,而既死之民,不可復生。”
屢屢改道失敗的黃河,帶來的最直接的惡性后果就是,河北、蘇北、山東等地基本上都被沖成了白地,占大宋可耕種良田面積高達百分之六左右的比例,也就是上千萬畝良田化為了沼澤地帶……
那個場景,可謂是千里無雞鳴,蕭條無人煙。
時間久了以后,朝廷失去民心支持,再加上內部的橫征暴斂,以及由于幾十年的瞎折騰導致朝廷財政出現了巨大危機,無法派軍隊駐守北境…當然了,也沒有多少軍隊可派,即便派了,那些沒了心氣的士卒和散兵游勇也沒多大區別。
是以,金滅遼以后,本來只是想著南下打個草谷呢,萬萬沒想到的就是,竟能如入無人之境,直接滅了北宋。
只不過,北宋滅歸滅,黃河下游依然是個爛攤子。趙構拍拍屁股跑到不受影響的臨安府建立了南宋王朝,卻是把治理黃河的重任交給了金國。
正是這樣一個十分不負責的坑人做法,將初興過后正處于強盛時期壓著蒙古人打的金國,在接盤了這個爛攤子以后,使得大量財政被用在了治理黃河上面,繼而不堪負重導致國力衰弱,最終被崛起的蒙古人所滅。
蠻元在中原建立政權以后,差不多也是同樣的問題。征調大量民役,耗費無數財力……
最終,在元末那場水災,沖出來一只眼的石人,挑動了黃河天下反,未有百年的時間,蠻元也落得個金人的下場。
這些,都是徐有貞當初在萬言治水書中提及到的前因后果。
當然了,在王迪看來,一個王朝的興衰,肯本不是由一條黃河能夠決定的命數。
天時,地利,人和,三樣齊失,這才是真正的亡國之兆。
黃河泛濫一事導致的諸多后果,在王迪眼中可以算作是失了地利。
至于天時嘛,千萬別忘了,兩宋之交這段時期,是華夏大地經歷的第三個小冰河期。
王迪記得很清楚,再有幾十年的時間,全球氣候將加劇轉寒,最顯而易見且明確載于史書當中的資料表明,占地極廣遠超后世面積的太湖,將會全部結冰,冰的堅實程度,足可通車!
從蘇東坡詠杏的那一句“關中幸無梅,賴汝充鼎和”,還有和他同代的王安石,曾在詠紅梅詩中的“北人初未識,渾作杏花看”也可以從片面了解到,相當耐寒的梅樹,再過個幾十年的功夫,將徹底在關中、河北、山東等地消失不見。
由此可見,幾十年的后大宋,會漸漸冷到什么樣的地步!
最為重要的是,在這種極寒天氣的影響下,由北至南,黃河結冰、淮河結冰、太湖結冰,平時作為天塹的江河湖泊等諸多豐富水系頓時喪失了防衛御敵的作用……
在冷兵器對戰的年代當中,由此引發各種安全隱患,絕對是件極為要命的事情。
至于人和嘛,說白了,在王迪的眼中,對地方掌控力較強的大宋,之所以能夠這么富有,完全是建立在民生凋敝的基礎上。
參與過《資治通鑒》的編纂,與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等人交往甚密,上書反對過青苗法的北宋名士陳舜俞,他曾在上呈至仁宗趙禎的一道箚子當中總結了民生困苦的八項主要原因……
“今天下之賦五:曰公田、曰民田、曰城邑、曰雜變、曰丁口。天下之禁三:曰鹽、曰茗、曰酒。生民之衣食,舉此八者窮矣。”
大宋,尤其是北宋的苛稅猛于虎。
北宋開國之時,稅賦就已經很高。
用朱熹的原話來說就是,“祖宗創業之初”有很多事要花錢,老百姓承受的負擔“比之前代已為過厚重”,且“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歷代盤剝百姓的手段,都被我大宋繼承了下來并發揚光大。
當然了,如果天時地利都沒問題的話,這種剝削,雖然重了點,但還不至于讓大宋子民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
可惜啊,天時地利皆不在的情況下,以王迪之所見,就算慶歷新政還有王安石變法都成功了,在多數執政階層都貫徹“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這一信條下,大宋完蛋,也是遲早的事情。
思慮至此,王迪覺得,若非有了一次帝王經歷以及外掛空間內的那些好玩意,在這個皇權被大大限制的年代當中,除非能成為朱元璋那樣的雄主且還事事親為,否則,想要改變大宋的命運,單憑幾件發明或是幾項良政,還真特么挺玄!
想了太多,聽著馬車軋在冰雪上的那種極具催眠效果的“嘎吱嘎吱”聲,處在暈暈乎乎半睡半醒狀態下的王迪,也不知過了多久,耳邊傳來了阿茹娜“到了,到了”的驚呼聲……
而后,猛然之間,爆竹山呼,鑼鼓齊鳴!
熱淚盈眶的澶州軍民,正在歡迎勇敢無畏且甘于奉獻的大皇子回家。
(https://www.dzxsw.cc/book/79734169/7129437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