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印象宜昌 > 宜昌地標磨基山(18)

宜昌地標磨基山(18)


宜昌地標磨基山(18)

        1940年,日軍在棗宜會戰中先來了個誘敵深入,又來了個調虎離山,接著來了個長驅直入,徹底撕開了國軍的防線,由于將領率先逃跑,群龍無首的國軍稍作抵抗就全線潰退,導致日軍幾乎沒有進行大的戰斗就輕松占領了宜昌。本文第八節采用的照片就是當時日軍在宜昌大公橋的情景,除了那個站崗的士兵以外,其他的東洋鬼子都顯得很輕松,有的脫掉了軍服,有的在抽煙,有的在對著鏡頭露出笑臉,而照片背后的背景就是磨基山。

        本文第九節引用的照片較罕見,根據磨基山的方位判斷,停泊著木帆船和小漁舟的地方應該是十里紅(又稱石榴紅,現在的名字叫櫻桃園),那里有修船的工棚,還有準備的木料,也許是夏日,江水漲起來了,所以看不見沿江的那條小路,不過可以看見一條羊腸小道沿著山脊一直伸延,山腰還有一座規模不大的廟宇,不知是不是早就不存在的白雀寺?

        因為宜昌自古就是長江上中游的過載碼頭,所以解放前以磨基山為背景的黑白照片不少,挑選了一下,結果在本文第十節決定用的一張看似簡單、卻很有地方特色的照片,不過就是一座山、一條江、一條小船、三個人,一人在船艙掌舵,另一個人劃著兩條槳,坐在船艙里的可能就是唯一的乘客。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宜昌人渡江就是用的這種交通工具,即便是后來有了機械動力的輪渡,可是如果輪渡晚上收班了,就還得在江邊覓得這樣一條小船將自己擺渡過去,很多年以前,筆者就有過那樣小船悠悠的經歷。

        本人第十一節采用的是解放前最后的一張照片。據說那張照片拍于1946年。那一年,日本人被趕回島國去了,國民政府想用美國援助修建三峽大壩,其實是由于準備內戰,可國庫空虛,就想移花接木,用修大壩的錢來打內戰,以致三峽工程籌劃行動很快就偃旗息鼓。而有著磨基山背景的那張照片,方位應該是在如今的二馬路一帶。

        深秋的長江正處于枯水位季節,退水后的河邊沙攤袒露出來,江灘上出現了一些臨時搭起來的簡易竹木房,儼然就是一個小集市,據說當時吃喝玩樂樣樣都有,還有修船、做買賣、跑江湖賣藝的。這樣的江灘在解放后、一直到葛洲壩工程開工前還存在過許多年,不過等我懂事的時候,江灘上已經沒有了類似集市的熱鬧,大南門一帶架起的一眼望不到邊的木架上晾曬著蘿卜白菜和其他青菜,那是醬品廠準備用來做腌菜的。

        為了以示區別,筆者決定解放后有關磨基山的照片均采用彩色的照片。自己手頭就有不少陳貨,網絡上更是數量龐大。不過磨基山的變化是從上世紀70年代之后開始的,先是山頂建了廣播電視的差轉臺,那個高高聳立的天線鐵塔徹底改變了這座山的外形,所以與其相關的一張側面照片就被本文第十二節采用。在那張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見上山的石階、半山亭、機房和天線鐵塔。既然有了2013年的側面照,就想法找到了一張同年代的背面照作為本文的第十三節的插圖,在照片上可以看見磨基山背面的廬山真面目和那條像巨龍蜿蜒伸展的江南大道。

        與磨基山隔江相對的宜昌中心城區發生巨變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因為葛洲壩工程開始三江和基坑開挖,大量的棄土被堆積在城區江邊,于是就有了護岸工程。本文第十四節采用的照片就是那個時候的,雖然由于像素不高,照片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看見磨基山上的鐵塔,水泥砌成的護岸,客輪還是東方紅的,那座原汁原味的鎮江閣還沒被拆除;中心城市這張圖片上還少有高樓大廈;此時的照片上,沿江大道、濱江公園還沒有修建,老鎮江閣依然還存在。

        而隨著江北江邊填埋的泥土越來越多,江岸不斷向江心推進,宜昌就有了那個依街傍水、號稱宜昌外灘的濱江公園,本文的第十五、十六節選用的就是有關濱江公園的照片,一張是濱江公園的正門牌坊,一張是重建的鎮江閣,都是這個長3。8公里,平均寬65米,占地面積17公頃的開放式公園的標志性建筑,遠遠的背景都是江南的那座磨基山。


  (https://www.dzxsw.cc/book/79721358/3130639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