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印象宜昌 > 強華里的市井煙火1

強華里的市井煙火1


強華里的市井煙火1

        《管子·小匡》稱:“處商必就市井!蹦俏弧皣L夢神人以大鑿開其心,以藥內之,自是日益開朗,盡通諸經精義”的尹知章作注解釋說:“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所以,市井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城市商業區。在城市的特定時間與空間中,因為商肆的集中和商業區的發展,就構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觀,也形成了城市的市井文化。

        “市井”是個中性詞,指的是城中集中買賣貨物的場所,也就是街市。不過在漢語詞匯中,與市井相關的詞語大多都是貶義詞。比如說到市井小人,就是街頭狡詐無賴、粗俗鄙陋之人,清人姚鼐《范蠡論》指出:“吾觀莊生非賢者也,其褊心與市井小人之為慮無以異!蹦切┍簧虡I市井環境熏陶而出的凡夫俗子,在大師們眼里,就是沒有教養、還自以為是的人的代名詞。孟老夫子在《萬章下》如是說:“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

        宜昌號稱有2000多年建制史,即便是從明朝就筑起了城墻、還是被嘲諷為“鐵打的荊州,紙糊的宜昌”算起,也有600多年歷史。由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靠著川江、荊江的交界處,靠著給南來北往水運而來的貨物“打起坡”(搬運上岸)和轉船過載(以適應不同吃水噸位的船只航行需要),尤其是“川鹽濟鄂”之后,宜昌最初的市井之地就是從紫云宮(現在的三江小學)到大南門(現在的環城南路靠江邊)沿江一帶的河坡以及城內的幾條繁華的商業街。這就是這座城市由商業活動帶動起來的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雛形。

        到了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宜昌被辟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隨著宜昌海關的設立,外國領事館和商行的搶灘登陸,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冒險家的不斷造訪,越來越多冒著黑煙的洋船的聯袂駛來,大大小小的教堂公開在這片土地上傳教,更隨著那些機械的輪船吃水深度的要求、新型碼頭的建設,就有了1914年從一馬路到三馬路(現在的陶珠路)新商埠區的建成,而懷遠路(現在的紅星路)、濱江巷(后來的強華里)一帶就成了洋人、傳教士、富商、官員的聚居地,新的商業區自然形成,宜昌傳統的碼頭文化與舶來的西洋文化開始了互相滲透、互相融合,由此形成了宜昌獨特的市井文化。

        有趣的就是,雖然宜昌明清時期的商業市井和外地一樣,都是隨著城門的朝開夕閉而被官府嚴格管理著的,可是沿江的河坡(城門外)沙灘上的各種生意卻因為航運的需要而不分晝夜的活躍著,就被說成是“日有千人扶手(搖櫓)、夜有萬盞明燈(桅燈)”。為了順應商業活動的需要,那些原本集中在宜昌城內的各大商肆也分別在北門、鎮川門、中水門、大南門的城外有了分號。尤其是宜昌開埠以后,新的繁華的商埠區與新的高級住宅區混雜在一起,不僅打破了舊時宜昌對商業和住宅嚴格分割的管理規格,也不僅使得“前店后廠”的商業活動成為時尚,更使得宜昌舊時的交易時空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把這樣的改變稱為一場“城市革命”,為這座古城后來拆除城墻、新建道路、主要商圈向城外移動,以及城市的轉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https://www.dzxsw.cc/book/79721358/313063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