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170其成
“喬瑟夫·斯泰爾森,空間物理學家。”鷹眼從左手的檔案中抽出一份,滑向桌面。
“連姆·塞萬提斯,拓撲學家、宇宙學家。”
“蒂姆西·康卡比厄,演化學家、生物數學家。”
“凱特貝爾·維蒂斯,基因學家。”
一聲名字,一份資料,玻璃會議桌上不一會兒攤滿了人物資料。
得虧于史蒂夫在尼爾處的突發奇想,他們就著“萬事有因可循”的陰謀論,調出了州立大學與因斯塔尼亞先生同期,且在萊納大概初高中年齡段前后已在供職并有一定課題成果的自然科學系教職人員檔案。
符合篩選條件的有很多。最先被鷹眼列舉且置于最醒目處的四位,是這之中成就最非凡的學者。
時間緊湊,還來不及向才從新科調舊址趕回的斯塔克一行詳細闡述復聯大樓里上演的諜中諜。不明所以的他挑著眉,不甚滿意道:“你火急火燎給我打電話,就是讓我趕回來看這些?你知道云端傳輸嗎?喬瑟夫·斯泰爾森,是的,我記得,在休斯頓的學術峰會上我們聽過他的講座。不要告訴我,你們都忘了。”
“很好,托尼。”史蒂夫戲劇性得指向小胡子,面露俏皮,“可是你該聽克林特把話講完。斯泰爾森博士,和另三位專家,都曾在州立大學供職,和因斯塔尼亞先生同期,先均離職。”
“哦,我的老天。老冰棍,你是想告訴我,萊納、華尼托、希安娜,隨你們稱呼,她到因斯塔尼亞一家,是沖著這幾個人才?”
“托尼,講真,你該改改這急性子。”克林特拍了拍他,“隊長說的都是鋪墊。更妙的在后頭——斯泰爾森、塞萬提斯、康卡比厄和維蒂斯目前均隸屬于同一項目組:‘空間與生命形態之淵源’,布萊恩生命科學與尤尼沃斯宇宙所共同出資的獨立小組。他們都是項目組的資深研究員。”
“‘空間與生命形態之淵源’?聽著倒耳熟……等一等,斯泰恩森在峰會上匯報宣講的,正是這個項目?”
“答對了。”
男孩們嬉笑打鬧的時間,娜塔莎已快速閱覽了四位學者的檔案生平。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這四人在州立大學前的經歷也極為相仿。都是名校出身,畢業留校供職。學術方向頗具個人風格,不走主流路子,考評時拿不出硬指標,常年坐冷板凳。”
“所以都恰巧跳槽到了州立大學?”
“通常情況下,我會贊同你的陰謀論,但這里看來似乎只是巧合。斯泰爾森在這幾人中最為年長,也最先轉職州立,據檔案看,是和名校里的原上司起了大矛盾呆不下去。連姆·塞萬提斯和蒂姆西·康卡比厄是校友,相識于一次數學講壇,因研究意向相近而一直保持聯絡。畢業留校后專注研究演化。維蒂斯在夏校時參與過康卡比厄助教的實驗組,對后者頗有好感,讀博半年后轉入當時塞萬提斯、康卡比厄供職的大學。讀博乃至留任期間,時常為前二人的課題組打下手。”
“看起來這三人之間很早前便形成了項目組的雛形。”
娜塔莎認同道:“不錯。斯泰爾森發表的一些文章讓身為宇宙學家的塞萬提斯注意到他。后來塞萬提斯三人和校方不愉快,考慮離職的時候,因為想吸納斯泰爾森入伙,才一道轉去了州立大學。”
“布萊恩和尤尼沃斯看見了課題的潛在性,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也就自然而然順利把他們打包帶走。很九頭蛇,坐享其成,同時又無可否認他們有發現黃金的眼睛。”
“你非要這么說的,塞萬提斯才是最具慧眼的一個。九頭蛇的橄欖枝,直到他說服同伴一道投奔州立大學并拉斯塔爾森入伙的五年后,方遲遲探來。”
“不一定。”托尼向娜塔莎晃了晃手指,“除非我們能證明這五年間九頭蛇未以任何其他形式拋出橄欖枝,幼年的萊納是第一也是唯一那塊試金石。”
“這很合理托尼,可是你就沒有想過,萬一,我是說萬一,其他人并不看好他們的項目,看中他們的自始至終只有她一個呢?”
“能夠力排眾議招納不被看好的年輕研究者,這本身就是個不得了的假設。”鷹眼表露了他的遲疑,“隊長,即便對于那個似乎無所不能的女孩,這會不會也有些過分異想天開?那時的她只是個孩子,不會有今天的權力地位。”
“你見過哪個孩子處心積慮到她的地步?我不知道你們怎么想,但我不相信巴克斯維的死里逃生是僥幸。九頭蛇想要處死的人,沒有僥幸可言。”
娜塔莎舉起手,“行了,男孩們,先打住她到底想要什么、她是怎么做到云云的話茬。先來看這個合作小組。我們姑且假設隊長的理論成立,是她招攬了他們四人。或許是權力不夠一手遮天,或許是對于專長的考慮,四人被拆散分叉進了布萊恩和尤尼沃斯。歷任跟進了一些基礎項目,因為本身的興趣和能力選入了當時剛剛開啟且處于保密階段的‘空間與生命形態之淵源’項目組,才再度合作——按照公開的時間線,是這個路子。”
“你想說,萊納親自出面試金開始——姑且這樣假設——合作項目便應在籌措中,從四人被挖到真正調入項目組見的間隔,是不是意味了項目一度走黃被擱置,又或許是當時的大環境或發生的一些事讓他們決定小心為上?”
“是也不是。我想說的很簡單,作為一度被保密處理的項目,它的安全級別很高,按我對九頭蛇的了解,所有的人事調用審批必須得過總負責人的授意。這些保密項目的總負責人往往也是整個研究所的。尤尼沃斯宇宙所,及其背后之科伯雷特的掌權人,科瑞德曼,算是半個老熟人。至于布萊恩生命科學,當屬呼聲很高、但極為低調、鮮少公開露面的瓊恩博士。”
娜塔莎連用三字點綴稱贊瓊恩,話里話外的揶揄又是另一回意思。
“按核心人事不放權的慣例,負責招攬的萊納是瓊恩的心腹,或者說,她即瓊恩。”
懷疑過萊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真當托尼一字一句說出這番推論,史蒂夫仍顯得有些震驚也難以接受。
“為什么不可能呢?隊長”娜塔莎轉向史蒂夫,“你換個思路,希諾法比亞的查特韋格可以是九頭蛇科研三巨頭之一的查特韋格,科伯雷特機械的科瑞德曼也能是曾經冬兵項目的重要參與者,杰瑞曼德琳的瓊恩為什么不能同時為九頭蛇的基因生物專家華尼托?”
“那個科瑞德曼,興許還是曾經的三巨頭之一。”托尼忽然說,“我很喜歡你的總結方式,娜塔。這給人以靈感。九頭蛇科研部門的負責人,各有另一重為行業頂尖的身份,這也就解釋了之前不很說得通的問題——他們對行業風向的嗅覺和前瞻性。你可以找道到許多不得志的科學家,但這對他們的能力做不了保證,有才華被埋沒的畢竟是少數。同樣的道理,主流科學家未必滿足于主流限制上的研究方向。而九頭蛇做的,便是給了他們一個平臺,讓他們各用所長。”
“提起布萊恩的時候,尼爾對我和隊長用了‘夢工廠’這個詞。不論九頭蛇的野心、其終極目的以及險惡手段,他們廣收課題,不為世俗框條局限的評判標準,大抵對許多不得志的研究者而言,不失為‘夢工廠’。成為造夢人,比起隱在暗處一味收割不見光處的意外,遠不如雙管齊下有效。”
華尼托尚不知道尼爾無意的一番回憶牽扯出諸多。
她正在從西伯利亞返航的路上。不論是從瓊恩博士必須適時露面平人微詞的角度,還是試驗她猜想的角度,眼下的時機都剛剛好。
然后她接到一通衛星電話,手下的年輕人驚慌失措得告訴她,唯一一例成功邊緣的變種基因序列“復刻”失竊了。
華尼托單手握著聽筒,對著舷窗的臉色沒有年輕研究員想象中的震怒和失色。此時的航班正平穩穿行在云層,她望著應向晚霞的云層,唇邊竟舒出一抹極淡的笑。仿佛是在預料中。
她平靜得詢問電話那頭為何失竊,問得不在意,聽得更不經心。
密室被重啟,她摸近裝置謎底的時候,“人造變種人”項目組放出風聲測試數據有顯著突破。
“復刻”是傳言中華尼托以身試驗的模型改良版,至今已是第七代。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卓有成效似乎僅是時間問題。但華尼托的項目組素以嚴謹聞名,數據的顯著突破沒能讓他們發表任何聲明,證實任何揣測,只統一答復需得更多臨床試驗佐證。
芯片調測在西伯利亞基地,而組織里培養出氣候的變種人大多聚居在赤道基地。
赤道等其余若干基地,作為生態區建設,基地內設有大小生態模擬區若干,可模擬地球絕大部分環境,適宜對成熟階段的實驗品做最后的系統開發訓練。而西伯利亞和南極等歷史豐富的綜合基地,旗下項目數以千百,不適于過分為某些特定專題服務是為其一,二來將項目分散也是出于萬一的風險臨變考量。
為了進一步調測,需得將芯片從西伯利亞調往赤道,芯片便是在調運途中丟失。取得意外收獲的芯片,是幾款待測型號之一,由于進展極新且進展原因不明朗,還來不及備份。
解說的研究員緊張得快要哭出來,回過神的華尼托才淺淡答了句:“知道了,我會盡快過來。”心里卻嘆著新科調舊址之行又不得不推遲。
她其實并不想去。來龍去脈,她曉得的未必比幕后的主使少。可作為項目負責人,表現得漠不關心絕不會是好選項。多少雙眼睛盯著,既然有人自發為她送來這道坎,她沒有不照收的道理。
只是安保。大概苦了安保。
才想到安保,郎姆洛的電話就打進來了。甫一接通,倒比她這個“被劫”的本人還來得劈頭蓋臉,“見鬼,絕對是那群蠢貨,居然在這時候使絆子!他們到底是指望你解謎還不指望了……若上你被調去‘止損’,急的不還是他們自己……”
“大概是又急又怕吧。怕我過早解謎了,他們再沒機會下手。”
“我本想親自跑一趟的,只是瑪爾斯那兒好巧不巧又調來幾樁案子。”
她是知道的,那本是她和瑪爾斯的主意。
“你別去,這樣吊著就好。太快審問出結果,反倒沒意思了。”
“你自己小心。鐵拳那家伙,最近……竄門竄得勤快,我就怕他,他們……”
“我知道。”就怕他們不出手。她心想。
(https://www.dzxsw.cc/book/78403192/2947422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