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神級選擇系統(tǒng) > 第1057章 大禹

第1057章 大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神級選擇系統(tǒng)  搜小說(www.soxs.cc)”查找最新章節(jié)!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大禹

        帝堯老母告別百姓要回平陽,方圓數(shù)十里的男女老少都來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老人家留下住些日子。

        大家也想盡一點報答心意。

        堯母決定留住些天,與百姓同享歡樂。

        百姓們高興的尊稱堯母為堯姑,將姻堆里改名為姑德里,修建一座“堯姑廟”。

        每年六月初十日,方圓各村百姓獻牲歌舞,永世紀念堯母恩德。

        帝堯也騎馬按期來觀看歌舞,離廟五里以外就下馬步行,后人便稱這個村為下馬莊,拴過馬的石頭稱拴馬樁。

        帝堯感覺到自己即將功德圓滿,召集諸多大臣開始商量自己的繼承人。

        靠著自己的師父和氣運的輔助之下,帝堯的修為已經(jīng)是金仙之境,等到證得五帝之位的時候,借機突破太乙。

        所以他對于尋找繼承人也是極為熱衷。

        一人說道:“人皇軒轅陛下之孫名為鯀,生性善良,為人果敢,我覺得可擔(dān)此位!

        帝堯一聽,低頭思考一會兒,剛要答應(yīng),心中突然一動。

        只見帝堯眼珠一轉(zhuǎn),接著撫須說道:“此人的確不錯,但爾等還是多舉薦幾個,莫要錯漏!

        眾人一聽,深覺道理,便又開始討論。

        突然,大臣四岳對堯說道:“有一人,名為虞舜的人流寓在民間,他的德行很好。就是不知其是否能夠勝任共主之位!

        帝堯說:“恩,此人我也是聽說過,就是不知究竟如何,你仔細說來!

        四岳回答說。

        “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huán)境里,父親瞽叟是個盲人,心術(shù)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象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zhuǎn),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身世如此不幸,環(huán)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與家人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不至于走向邪惡!

        堯說:“那我就先試試他吧!”

        于是帝堯?qū)⑺膬蓚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

        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舜制作陶器,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制濫造的現(xiàn)象。

        他到了哪里,人們都愿意追隨。

        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筑了倉房。

        瞽叟仍然想殺他,與家人合謀,多次謀害于舜,但舜卻總是如有天佑一般,能夠奇跡還生。

        即便如此,舜還像以前一樣待奉父母,友愛兄弟,而且更加恭謹。

        這樣,試完舜的品行之后,堯便開始讓舜去接觸政務(wù),堯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負責(zé)推行德教,舜便教導(dǎo)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dǎo)自己的行為。

        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wù),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并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zé)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jīng)受大自然的考驗。

        舜在暴風(fēng)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jīng)過多方考驗,堯見識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終于得到堯的認可。

        于是帝堯便命人準(zhǔn)備,將共主之位傳與舜。

        帝舜通過觀測北斗星,來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是否有異常。

        接著舉行臨時儀式祭告諸圣,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的儀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種玉制符信,選擇良月吉日,召見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頒給他們,舜去東方巡視,到泰山時,用燒柴的儀式祭祀東岳,用遙祭的儀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接著,他就召見東方各諸侯。

        協(xié)調(diào)校正四時節(jié)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tǒng)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biāo)準(zhǔn),修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規(guī)定諸侯用五種圭壁、三種彩繒,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典禮完畢以后仍還給諸侯。

        舜向諸侯們普遍的陳述治國之道,根據(jù)業(yè)績明白的進行考察,根據(jù)功勞賜給車馬衣服。

        舜開始把天下劃分為十二個州,疏浚河川,規(guī)定根據(jù)正常的刑罰來執(zhí)法,用流放的方法寬減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刑罰,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學(xué)府教育用戒尺懲罰。

        因災(zāi)害而造成過失的,予以赦免;怙惡不悛、堅持為害的要施以刑罰。

        這時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這時舜巡視,便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變南蠻的風(fēng)俗。

        把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以便改變西戎的風(fēng)俗。

        舜的所作所為,天下悅服。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舜在位后期,洪荒之中發(fā)生暴雨水災(zāi),而且災(zāi)禍越來越嚴重。

        這次倒不是龍族在興風(fēng)作浪,而是真正的天災(zāi)。

        舜對此道卻是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便將治水重任交予人族另一位大賢,鯀。

        這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

        鯀當(dāng)初都是名滿人族,是爭奪人皇之位的有力人選,可惜后來他們都給摯做了大臣,結(jié)果帝堯成為人族共主后,他便被罷黜了。

        鯀幼時曾淂神人傳授,習(xí)得一身本事,自從接到治水之大任以后兢兢業(yè)業(yè),勞心勞力。

        然而鯀即使再強,區(qū)區(qū)一人之力,又豈可攔得住這無匹的洪災(zāi)。

        即使人族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也扛不住這可怕的天災(zāi)。

        不過……

        鯀對此事還是義不容辭。

        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后,鯀便收拾行裝,會同眾人一起前去治水。

        鯀采取攔堵之法,利用女媧娘娘造人之后留在人族的息壤,制造堤壩、大山迫使黃河大水歸位,又攔江蓄水,讓百姓農(nóng)業(yè)有了灌溉之源。

        雖然短暫地平息了水患,但終究不是長久直接。

        十年之后,水患再度爆發(fā),而且比之前的還要兇猛,人族一時間,損失慘重,而鯀也因此被帝舜給斬首示眾。

        鯀死后,尸體中誕生一嬰兒,便是禹。

        禹在知曉自己父親之事后,決心為父一雪前恥,平定水患,于是東奔西走,尋找治水良策。

        大禹行走了不知道多少萬里,心中逐漸消去了對堯舜父子的憎恨。

        因為自己父親的一時治水不利,導(dǎo)致了無數(shù)的百姓陷入大洪水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永世隔絕。

        恐怕就算堯不殺鯀,鯀也會自殺謝罪。

        沒有了憎恨,現(xiàn)在大禹只是想,將自己父親沒有完成的事情,給圓滿做完,讓父親泉下有知,得以瞑目。

        大禹左手拿著準(zhǔn)繩,右手拿著規(guī)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

        他吸取了父親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xùn),發(fā)明了一種疏導(dǎo)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fā)現(xiàn)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fā)動群眾來施工。

        每當(dāng)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大禹一路上遇到的洪水,幾乎都有水妖在作怪。

        但是無需他說話,幾乎每一處都有修士動手將這些水妖擊殺,他就是疏通水道便可。

        大禹等人來到淮水的地方,這里的洪水最為泛濫,大禹開始不斷涌動的河水,肉眼可見的妖氣在河水之上彌漫,大禹向身邊的修士問道。

        “爾等可能擒下這妖猴?”

        “不能……”

        感受到那通天的妖氣,幾乎沒有人敢答應(yīng)下來。

        要知道。

        這水中的可是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馬猴,別名無支祁。

        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擅長控水,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

        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fēng)作浪,危害百姓,根本不是尋常修士能夠?qū)Ω兜昧说拇嬖凇?

        就在大禹危難之際。

        天際一道人影忽然出現(xiàn),也是朝著大禹拱手道。

        “奉人族三祖之命,前來協(xié)助道友,擒拿無支祁……”

        隨后。

        這人也是出手,未見有任何動作,便是輕而易舉將無支祁鎮(zhèn)壓,隨后又遞給了大禹一把斧頭法寶。

        在大禹疑惑的眼神之中,也是重新回到了祖地。

        之后大禹不斷疏通。

        就剩下最后一節(jié)的時候,一座山擋住了流向,詢問了一番知道名為絕龍山,是太古之際龍族搬來鎮(zhèn)壓水脈的,以免海水倒灌入大陸當(dāng)中。

        大禹看見如此,才知道了先前那修士所送斧頭的用處。

        大禹手持神斧,來到了絕龍山的山下,看著只有百丈的絕龍山,卻還是擋住了黃河的流向,卻是有些無語。

        太古時期。

        龍族是為了大陸考慮,搬來了絕龍山。

        但是如今卻是擋住了人族的生存,真是造化弄人……

        此時,人族的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大軍,都來到了絕龍山之下,就等著大禹的一聲令下,破開大堤將黃河之水引入大海。

        大禹治水成功,迎來了人族的歡慶,并且大禹的聲望也升至了巔峰,人族之中無人不曉大禹之名,大禹就是整個人族的英雄,治水的英雄,讓人族免去了洪災(zāi)的噩夢。

        舜見到大禹治水成功,當(dāng)即遵守了先前的誓言,退位然后讓給了大禹。

        于是。

        大禹便成為了人族的共主。

        而大禹成為共主之后便開始他的大業(yè),第一件事便是自己的妻子接來,自己治水十三載,路過家門三次,每次都能遠遠的看到妻子站在石頭上,眺望遠方的思念,大禹想讓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是讓大禹大病了一場,妻子已經(jīng)在十年前死去了,這讓大禹心中的愧疚一下子濃郁了起來,整日思念妻子,但是卻已經(jīng)無事于補。

        當(dāng)大禹的病好了之后,聽聞妻子給自己留下來一個兒子,當(dāng)即大禹便將兒子接到了陳都,得知兒子沒有名字的時候,大禹變?yōu)樗鹈麨椋簡ⅰ?

        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歷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xí)俗、物產(chǎn),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guī)劃為九個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不僅如此,因為天降水患之時,有那妖族為禍,大禹便想出了一個辦法,接人道氣運,凝練九鼎,鎮(zhèn)壓九州氣運,得保人族氣運不失。

        于是,大禹收集九州之銅,煉制九鼎,九鼎出世之時,無歸道人傳來祖龍九子,以精血淬煉九鼎,從此之后,人道氣運也稱龍氣,便是如此。

        九鼎鑄成,大禹在陳都東邊七十里處修建了一個巨大的祭壇。在日中之日,獻上百獸祭品,用草木扎成千種形態(tài),祭獻上天,底下無數(shù)人族拜祭。只見大禹更是站在祭壇之上,大聲的誦讀祭文:

        “今我人族大禹,率領(lǐng)洪荒人族,祭拜四方。祝告人教教主老子圣人,圣母女媧娘娘,今祭煉九鼎,祭之以萬民所信。鼎鎮(zhèn)人族,鎮(zhèn)壓九州四野。人族不滅,九鼎不淪;九鼎不破,人族不失。

        凡九州之內(nèi),一干仙、神、人、鬼,與我人族功過,借以這造化九鼎為引,天地為鑒;以我人族氣運為壓,當(dāng)行之賞攻罰過!凡虐我九州之人、神、仙、鬼,必遭天譴。九鼎為憑,氣運為壓,天地為見!


  (https://www.dzxsw.cc/book/76982/2338267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资源县| 灵山县| 通化市| 兴安盟| 巴彦淖尔市| 眉山市| 常州市| 壤塘县| 肥乡县| 英德市| 清原| 乌拉特中旗| 莱州市| 长岭县| 江孜县| 临洮县| 大丰市| 金坛市| 黑山县| 淮阳县| 宁明县| 永宁县| 洛扎县| 合山市| 厦门市| 渭南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兴仁县| 潞西市| 武鸣县| 新田县| 大田县| 乃东县| 铜鼓县| 平潭县| 册亨县| 侯马市| 衡山县| 孟津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