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朱元璋:大孫,求你登基吧 > 第249章 祖孫

第249章 祖孫


  朱雄英喊了一聲爺爺,便有些傷心的撲到了朱元璋懷里。
  看得朱元璋一臉心疼呢。
  親昵地將他摟到懷里,兩只大手緊緊的將他摟住。
  一陣長吁短嘆。
  先前下旨,將他立為皇太孫。
  一時間也不知是對是錯。
  雖說從禮法上來講無可挑剔,但日后之事誰能曉得?
  唯愿自己能活得長久一些。
  最好能活到他成年之后,待他長得成熟穩重,可以繼任國家大統,  那時候自己也可以放心離開了。
  親昵的摟著了好一陣子。
  朱元璋蹲下身子來,一臉慈祥的看了看眼前的這個大孫子。
  語重心長的說道:“今天,爺爺將你立為皇太孫!你可知這皇太孫三個字,意味著什么?”
  朱雄英緩緩的抬起頭,眼角滿是淚痕,鄭重的說道:
  “孫兒明白!太孫二字,  意味著責任,  意味著江山基業。”
  滿意的摸著他的小腦袋,朱元璋心里一陣感慨莫名。
  所幸的是!
  這孩子年紀雖然有些小,可卻依舊是年少聰慧,斷然沒有晉武帝司馬炎的擔憂。
  要是親自挑選的這個江山繼承人,如惠帝司馬衷那般愚笨不堪,那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豈不是又要陷入四分五裂?!
  這是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愿意接受的。
  所幸!如今親自挑選的這個太孫朱雄英,聰慧機警的讓人有些喜愛不已。
  親呢得拉著他的小手,朱元璋邁著老邁的步伐。
  拉著他的小手走到了御案桌子邊。
  這是他平日里批改奏折的地方。
  御案桌上。
  堆滿了全國各地上來的一些奏折。
  朱元璋語重心長的指了指,看一下大孫朱雄英的眼神,充滿了慈愛:“你看這!左邊呢,是爺爺批改好的奏折,右邊的是還沒來得及看的!
  將來你要做皇帝。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面前這一大堆的奏折。
  你也別閑著,如今你已是太孫,位同太子!
  自然也要像你父王那般擔起責任來,幫著咱一起批改奏折!”
  朱雄英不由長嘆一口氣。
  做皇帝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將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淹沒在這如山如海的奏折里頭。
  可偏偏這奏折。
  乃是君王和底下臣民的聯系。
  也唯有通過這個辦法,  才能夠知曉底下臣民的心聲。
  才能知道這個國家發生了一些什么事。或者說出現了哪些狀況。
  而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臣民,會不約而同的將自己心聲,  以及各地發生的一些事情。
  寫在這奏折本上,并向皇帝報告。
  朱雄英十分麻溜的,將桌子右邊奏折整理好。
  卻聽的的朱元璋,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說道:“這些個朝中大臣,各地官員,有些人上報地方上的事務,簡直是事無巨細都要向咱匯報!
  可明明有些事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它們也能寫個上萬字,等你看了半天,才知道他匯報的事情是當地下雨了!你說氣人不?!”
  站在朱元璋身邊的朱雄英,有些尷尬的陪著笑臉,不住的點頭。
  寫了上萬字就為了寫一個下雨。
  這種事情還真發生過。
  比如說,清朝的皇帝雍正。
  雖然說。古代的皇帝是九五至尊,萬萬人之上,享受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比如說:最好的待遇、最好的生活、最好的工作。
  古代皇帝的工作無非就是批閱奏折,很多網友說看看奏折這有什么的,應該是很輕松的工作。
  但是大多數人其實都太小看這個批閱奏折了,如果不批閱那么可能會留下一世罵名,輕則幾百年,重則幾千年都有人罵你。但是如果批閱了,  那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工作量。
  古代大小之事都要上報皇帝,尤其是高度集權的王朝,那個工作量可不是說著玩的。
  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奏折足足有一車,當然這樣的工作量是因為那時候沒有流行紙張,而用竹簡書寫。
  但是,雍正批閱奏折經常批閱到深更半夜。如果是昏君那自然無事,但是放在一個勤奮君王身上,那可就是天大的難題。雍正幾乎全年無休,每天只休息幾個小時,從來不外出巡視,每天就是在皇宮里批閱奏折。但是若是要得知雍正的奏折,里面多寫了一些什么,相信能夠,也讓人大開眼界。
  人上一百,行行色色。
  這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每個人上奏的事情自然會不一樣。
  有些事情寫的非常緊急,而又莊重。
  也有些事情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甚至有些讓人氣的想揍人。
  而身為一國之君的雍正,雍正是如何忍住不打人的?
  海量無聊的奏折堆到了他的面前,占據了他大量的時間,這樣下去,活該他累死。
  第一條:湖南巡撫布蘭泰。
  布蘭泰的奏折也比較長,有心的可以去看圖,小編就是大概介紹一下。布蘭泰說:皇上你讓我去江西真是太有眼光了,真是機智如你,我無話可說。但是微臣還是想在京城服侍皇上,為皇上鞍前馬后的。雍正回復:像你這么平常的人到了江西,沒事的時候勤快點學聰明點。意思就是你什么樣子自己心里沒點數嗎?就你還配回來嗎?
  第二條:江南總督范時繹。
  大致意思就是范時繹看了一首詩,所以想分享給皇帝,所以就寫了這個奏折,另外還多了一些溜須拍馬的話。本來是好心,但是卻熱臉貼到雍正的冷屁股上了。雍正回復:老子我日理萬機,每天都要批閱奏折,現在還是年底,工作量這么大,我哪里有空去看你這閑詩。意思就是,現在我這么忙,你還這么閑,真的想弄死你。
  第三條:廣東巡撫年希堯。
  這個就是年希堯的妹妹成了貴妃,然后家里面倍感有面子,所以特意寫了這個奏折。本來確實是個好事,但是雍正回復后就顯得有點不好了。雍正回復:男人的面子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這才是真正的體面。意思就是:男人要臉,豈能靠女人。
  第四條:四川夔關監督隆生。
  這條就好玩了,他是隆生向雍正打的小報告。也就是說田鳴儒這個人不好,然后說了一大堆壞話。雍正也是個硬茬子,就看不慣這種打小報告的人。雍正回復:讓你干稅務,你就老老實實的干稅務就好了。少狐假虎威的,要是再這樣小心你的頂戴烏沙。意思就是:這跟你有什么關系,好好的干活,要是我不開心了就弄死你。
  第五條:福州將軍阿爾塞。
  這條是最搞笑的一條,也是最奇葩的一條。阿爾塞是個將軍,但是也想插手朝政,然后就寫了個奏折。意思無非就是皇帝用錯了人,不該讓他當官的。雍正:我用誰自然有我的道理,你個匹夫懂什么?這個意思很顯然不過了,我一個皇帝要干什么難道還要向你這個匹夫請教?看到這里真的不知道雍正當時怎么忍住不打人的,要是換我早就撤了阿爾塞的職務了。
  第六條江寧織造曹頫!
  當時江南鬧蝗災,但是索性百姓們收割及時,并沒有太大的損失,于是曹頫為了邀功所以寫了這個奏折,但是沒想到被雍正懟了。雍正回復: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邀功?蝗災鬧起來了,地方官為何不治理?麥子雖然收了,但還是要播種的啊。你趕緊治理蝗災,要是有半點延誤或者隱瞞實情,那就是你的罪了,和我沒什么關系。意思就是:少扯淡,多干事,要是出問題,我弄死你。
  其實像這種奏折還有很多,就像有的時候地方豐收了,那些官員也要寫個奏折邀功。有的人寫個奏折還寫的特別長,好不容易看完最后發現無關緊要。由此看見,雍正這個皇帝也不好當。而且批閱這樣的奏折,不被累死也能被氣死……
  ……
  朱雄英也快速的翻開那些奏折。
  發現倒霉的還真不止雍正皇帝一個。
  早前的朱元璋也受過這種苦這種累。
  當時還一度下令。
  那些啰里八嗦的奏折和無關緊要的,不許再次上奏。
  但只是簡單的三令五申,壓根沒起到作用。
  各地官員該怎么上奏還是怎么上奏?
  氣的朱元璋當時就流放了幾個官員,尤其是那種作者里邊竟寫一些無聊事情的。
  但任何事情和舉措都會有巨大的影響力和不良榜樣。
  很快官員門便有些杯弓蛇影。
  有事也不會在進行上奏。
  一生精明無比的朱元璋也瞬間發現了問題。
  心想這樣下去可不行。
  如果官員們因為自己的懲罰而害怕。選擇了不將底層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向上匯報。
  這樣如同斷了皇帝的耳目。
  讓朱元璋身處九五之尊,地位的同時,也失去了對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事情動態的牢固掌握。
  這樣可不行。
  朱元璋隨后又親自下旨,反思了自己這一不當舉措,并將那些在奏折里頭羅里吧嗦的流放官員給召回。
  隔了好幾個月。
  全國各地的官員這才恢復了之前的上奏態度,這才放心大膽的將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事情,事無巨細地寫在奏折里頭。
  煩是煩了一點。
  但現在可以對全國各地的一些事情能夠完全掌握。
  看著翻看奏折的朱雄英,明明是個年紀小的娃娃,此時此刻卻是眉頭皺成了一個川字。
  朱元璋不由一陣好氣好笑。
  “大孫吶!想來你也看到了吧,這批閱奏者可不是一件好差事,你看在奏折里頭啊,寫什么的都有。
  偏偏還不能說什么!要是一生氣啊,說不定就斷了言路!
  如此一來也不利于君王治國。
  仔細想想,煩都煩死了。”
  朱雄英耐心的翻開奏折,一目十行掃視而過。
  朱元璋說的也沒錯。
  做皇帝其實也不算是什么好差事。
  哪有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太平王爺來的痛快!?
  作為帝王。
  掌握了天下無雙的權柄,自然也要承受著曲高和寡,巔峰寂寞的悲涼。
  人生哪有什么完美可言。
  翻開奏折,朱雄英一目十行地掃視而過。
  心中不由一陣罵罵咧咧。
  娘的。
  這些人都寫的什么呀?
  這第一份奏折里面的內容。
  大約是前一陣子,有個地方官寫了一份奏折,但這份奏折,遞道了御前。
  卻被無故的留中不發。
  頓時,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般,惹得這名官員再次上奏。
  說什么也要皇帝給個解釋。
  皇帝處理奏折卻不給予回復,如此長久以往,朝廷的國事豈能夠流暢的上下溝通和高效運轉呢?
  這可不是圣賢君主的為政之道。
  可通篇奏折,卻從三皇五帝,嘮嘮叨叨寫到了現在。
  三萬字以后才慢慢的寫到正題。
  那就是上一本奏折,皇帝竟然給留中不發了。
  所謂留中不發。
  其實這個詞并不是明朝萬歷皇帝所獨創。
  所謂留中不發!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
  只不過,演化成一個常規手段,并將它發揚光大的卻是萬歷皇帝。
  甚至某種廣義上來說,其實這個詞不是明朝特有的,歷代都有用到這個詞的,能查到的資料最早見于《史記》。要了解這個詞的意思得從古代王朝議政制度說起。
  在古代君王對于政事的決策大抵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朝議,就是君王和大臣集中開會決策。朝議又分廷議和集議,就是固定開例會和臨時開小會。但這種方式畢竟太耗費時間,且很多事情是并不適合開會討論的,所以有了第二種方式,奏章。
  顧名思義,奏章就是給皇帝寫信說事。開始時還基本上都以報事和建言為主,后來逐漸濫用,報平安的,祝賀的都有了。
  雍正皇帝就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因為原則上,奏章是必須批復的,否則就是怠政,名聲很不好。
  明朝時期有群罵人為生的言官,成天狂噴,尤其喜歡噴皇上,而且噴完皇帝還得給回復,怎一個爽字了得。
  比如還算勤政的朱瞻基就被噴成蟋蟀天子,還得回復,老子就這么點私人愛好也不行?
  那么既然是書信方式,必然就有不回復的。
  有些皇帝實在太為難或者明知道意見是對的還偏要錯下去的就不回復了,怠政總比昏君的名頭好點。
  比如著名的萬歷,就是個留中不發的高手,只有重要的事萬歷才下中旨,其它一概留中。
  其實如果用現代的語言解釋這個詞很容易,就是裝斷網下線,不回復消息。
  ……
  朱雄英看得不由一陣苦笑。
  皇帝也是人。
  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夠給你及時回復的。
  尤其是寫上來的奏折,有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更何況是這種寫了上萬字,才寫到正題的雞毛蒜皮小事。
  


  (https://www.dzxsw.cc/book/76617525/7034685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