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我們八閩吃不了一鍋飯的!
一句半生不熟的大夏話。
一個拉拉袖子的小動作。
小葉一開口,老唐一家頃刻間神智全無!
“買買買!多買點!”
“喜歡吃是吧?走的時候媽給你弄一箱!”
唐磊試圖阻止:“別啊!天天吃線面多膩啊!”
“咋膩了?”唐媽瞪兒子一眼。
“那面耐放,帶一箱回去,一三五換著湯底煮,二四六炒蝦仁啊雞蛋的拌著吃!”
“周日沒得做,大不了違背一下咱這祖宗的規矩!給小葉煮面線糊么!”
“哦,你是不是不會?讓你媽我來,我最喜歡給小葉……”
“不不不至于!”唐磊趕緊按住蠢蠢欲動的老媽。
“我會!我來!不過,這可真是個違背祖宗的事兒……”
葉蓮娜聽得半懂不懂的,敏銳的捕捉到關鍵詞。
“唐哥,面線糊和線面不是一個東西嗎?”
唐磊:“額……這個問題很復雜。”
“面線是食材,線面是煮面線的做法,面線糊……那是另一種做法!”
“最主要的是!”
“這是不同地兒的吃法!萬萬不能混為一談!”
近幾年閩洲鷺島旅游搞的很好,不少游客在那見過面線糊,就此以為這道著名小吃是整個閩洲的特色。
有些網紅更是直接將面線糊和閩洲小孩的噩夢線面畫等號。
實際上!
八閩這關系,可吃不上一鍋飯吶!
雖然幾塊地挨著排,但不妨礙這里從口音到口味到節日都不一樣。
面線糊這種吃法,真正的起源其實在鯉城。
鯉
城打小就闊,吃的也講究。
最傳統的煮面線糊的湯底,用的是大骨頭和鰻魚。
還會放點當歸之類的補氣藥材在里頭。
鰻魚本就柔嫩,魚皮帶膠,在鍋里煮的軟爛鮮香,成就一鍋高湯之后。
還要撈出來,撿出不帶刺的魚肉,和蝦米一起再下回鍋里當湯底繼續煮。
這次煮開之后,就到了下面線的時候。
但面線糊之所以叫“糊”,就是因為它的微微粘稠的。
下面的時候,用的是稍微捏碎了一點,沒那么長的面線,一邊煮,一邊加入水淀粉。
水淀粉遇熱變稠,一鍋鮮湯也黏糊起來。
等攪透了,線面就完全懸浮在了濃湯之中。
這時候如果端起來喝一口。
除了鮮美足俱的湯底,還能一并吸入滑軟筋道的面線。
這兩種口感美的難舍難分,十分鮮香可口。
但對于正宗的面線糊來說,這還沒完。
真正的靈魂還在后頭,那就是配菜和調味!
鯉城吃面線糊,不能沒有三道葷。
醋肉,大腸,鹵雞蛋!
鹵雞蛋剪開兩半放碗底,連蛋黃都鹵上了咸香,湯水一沖,就連最后一點噎人的缺憾都沒了。
大腸也是鹵好的,濃油赤醬蓋住了臟器的異味,軟嫩又有嚼頭,越嚼越香的停不下來。
醋肉是上好的豬梅肉,調好鹽糖味兒,用香醋腌過,裹上淀粉地瓜粉炸的焦酥通透。
地瓜粉本就容易結塊,炸的時候也不必碾的很碎。
肉上掛著點顆粒下去,油鍋一滾,還能
滾出脆泡的效果。
等剪成小小的碎炸肉粒鋪上碗底,澆上面線糊湯。
這脆殼又酥酥的吸飽了鮮湯。
軟里還帶著炸出來的微脆,口感奇妙,吃到肉里,酸里帶微甜,香而不膩。
完全是1+3大于4的效果。
但4還不是最終答案!
這閩南面線糊,還有最后一道調味!
要說這一大碗,不管是咸還是鮮,都足夠了。
辣又是不可能辣的。
一碗面端上去,還能加啥?總不能倒醬油吧!
鯉城人確實沒那么黑暗,但也挺神奇的了。
這最后一口,加的是白酒。
一般自家吃這個的,都會拿一瓶高度白酒,不拘牌子,但一定得往里泡上兩根黨參,一把枸杞。
面線入碗上桌前,往里滴上幾滴酒。
“就這么嚯的一下啊!”唐磊比比劃劃。
“哦哦!”葉蓮娜星星眼:“整碗面就變味兒啦?”
“不不,”唐磊鄭重道:“這叫附魔!”
賦予靈魂的面線糊!上桌!
(作話:quan州,別稱鯉城,祖上闊綽奢靡,游樂遍地,官服不得不出榜文勸居民別浪了,因此也稱光明城。
作者并非閩人,在閩混飯期間曾咨詢一位老家在福州,人在鷺島工作的朋友線面和面線糊話題,她詳細的解釋了幾十條表示這不一樣……甚至各地的面線拉的也不一樣……看起來很有執念啊……寫完已經不認識線和面這倆字了……)
(https://www.dzxsw.cc/book/73661996/363655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