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大唐第一全能紈绔 > 第一百零八章 輿論武器,靈感迸發

第一百零八章 輿論武器,靈感迸發


  李二陛下在做秦王時,高祖為了獎賞他的戰功特加封其為天策上將,并準許他設立天策府,置官屬。李二陛下便開設“文學館”,以收聘賢才。

  文學館中英才濟濟,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姚思廉、褚亮、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許敬宗、蘇勖等十八人并為學士。

  這十八學士都是一時的英才大儒,精通經史子集,深受李二陛下重用。如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等人,更是位列宰相。

  但有得意的,也有失意的。位子就那么多,個人的才學能力和品德也有差異,并不是每位學士都象“房謀杜斷”那么出名。

  許敬宗便是其中之一,和位列宰輔的那些同僚比,實在太過寒酸。人家都當宰相好多年了,他才混了個五品的中書舍人。

  可就這么個五品官,許敬宗也沒坐牢靠。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舉國悲痛,李二陛下為她舉行了大型的國葬。幾乎所有京官都身穿孝服,出現在葬禮現場,送這位文德皇后一程。

  可就在這悲痛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許敬宗看到了歐陽詢。于是,他就出事了。

  歐陽詢是大書法家,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但長相嘛,就有點那個了,被很多人嘲笑象大馬猴。

  平時嘲笑兩聲也就罷了,可在這么莊嚴肅穆的追悼會上,許敬宗可能是產生了幻覺,覺得歐陽詢就象是耍把戲的穿上衣服的猢猻,竟然笑場了。

  這下可完犢子了,李二陛下聽到彈劾是勃然大怒,當即把許敬宗給貶到了外地做了個小小的司馬。

  但老許還是有才學的,過了一年便又被李二陛下召回京師,遷給事中,參與完成《武德實錄》、《貞觀實錄》的撰寫工作。

  再次回到長安,老許學乖了,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工作,就想著等國史編撰完畢,怎么也能得到賞賜,升個一級兩級的。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外面暫時沒人看他眼眶發青,可家里卻又出了糟心事,讓老許這個鬧心啊!

  原來老許被貶來召回,興許是風土不服,也興許是路途顛簸,他的原配夫人在回到長安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好吧,沒老婆了咱再找一個,這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老婆在,妾侍啥的也不耽誤不是。

  老許也沒擴大范圍,就把服侍老婆的一個婢女收了作繼室。一個丫環嘛,身份卑微了些,可也算不得什么。

  可老許最近發現這個繼室有點不太正常,好象跟他的兒子許昂有點不清不楚的暖昧。

  這特么的,你個小王八蛋,給老子戴綠帽子嗎?

  老許還沒抓到確鑿證據,也搞不清他和兒子誰是先來后到。是他搶了兒子的小情人,還是兒子后來居上,小鮮肉打敗了老幫子。

  對此,老許還是比較矛盾的。所謂家丑不可外揚,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不招同僚待見,老是盯著自己。一個治家無方的帽子扣下來,名聲可就更差了。

  正因為對兒子許昂的不滿,前幾日兒子被打得鼻青臉腫地抬回來,老許也不愛搭不理。聽說還是在青樓和人爭風吃醋,老許更是趁機臭罵了一頓。

  眼前,繼室虞氏還不明所以,正在老許旁邊晃悠,端茶倒水,獻著殷勤。

  “許郎,妾身今天用的是柑桔味香露。”虞氏飛著媚眼,輕笑道:“可是不好買呢,上個月便讓昂兒提前訂購,這才得了一瓶。”

  許敬宗本來聞著這香味挺清新,可一聽到兒子的名字,心情立時便不好了。買香露啊,怎么不和我說,讓我去買。

  可老許臉色稍沉,卻還沒有發作。畢竟還沒有把柄和證據,萬一搞錯了呢,還不是丑事一件。

  虞氏還沒覺察,搔首弄姿地說道:“最難買的還是桂花香型的,聽說只向皇家進貢,市面上極難見到。”

  許敬宗“嗯”了一聲,說道:“極難見到也還是有的吧?制出香露不還是為了賺錢,能不對外出售?”

  “便是擺上柜架,也會頃刻間售空。”虞氏搖頭道:“有幾個胡商在囤積,顯是要去域外售賣,賺取暴利呢!”

  許敬宗不吭聲了,要是心無芥蒂,他倒想找找人,弄瓶香露嘛,應該也不是什么高難度。

  虞氏還在絮叨,弄得老許有點心煩意亂。

  正在此時,下人來報,《民聲報》編輯李文浩在外求見。

  《民聲報》嘛,老許當然是知道的,也知道是掛在大盈庫名下,最近風頭很勁,京城中的權貴富豪都在看。

  不管是花錢訂的,還是《民聲報》白送的,反正人家是鋪開了宣傳,掀起了一股針對沙門的風潮。

  老許也在琢磨,大盈庫相當于皇家的內府,這突然對沙門搞出這么大的輿論,是不是背后有人授意指使,在策劃著什么行動。

  “《民聲報》啊,連載倩女幽魂的那個。”虞氏又來了興趣,說道:“昂兒訂了一份,妾身看著怪有意思的。”

  許敬宗心里又是一陣別扭,有心不見,可猶豫了一下,還是命下人請李文浩進來,并讓虞氏回避。

  看著虞氏扭擺著腰肢離開,許敬宗的臉才全黑下來,忿懣地吐出一口長氣。

  時間不大,一身文士打扮的李文浩走了進來,施禮問候,態度很是恭謹。

  許敬宗不明其來意,也以禮相待,寒喧落座上茶。

  “在下今日前來,實是有事相告。”李文浩不等許敬宗發問,便直接開門見山,開口說道:“前些日子,在倚春樓,徐丞與千牛備身胡鬧玩耍,不想卻與許公子起了沖突。”

  許敬宗臉色一僵,問道:“可是大盈庫庫丞徐小郎?千牛備身,又有何人?”

  李文浩答道:“正是徐郎徐庫丞。千牛備身嘛,有盧國公、鄂國公、潞國公、劉尚書右丞等的公子。”

  我去,都是高官貴胄,跟自己這個官職簡單是天差地別呀!

  許敬宗趕忙說道:“此事某并不知曉,可是犬子傷了人,徐丞派你來問罪的?”

  李文浩趕忙擺手,說道:“年輕人沖動打鬧,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些許皮肉傷,徐丞又豈會糾纏?”

  停頓了一下,李文浩話風一轉,說道:“徐丞趕赴洛陽視察工作,行前交代在下,此事便當過去了,誰也不要再追究糾纏,畢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

  許敬宗稍微松了口氣,說道:“徐丞年紀雖小,見事卻是明白。年輕人打鬧,不過是一時意氣沖動。在青樓里,好說不好聽,就此按下最好。”

  李文浩沉吟了一下,說道:“但許公子卻耿耿于懷,昨日和巢國公之子帶人去倚春院尋事。在下覺得甚是不妥,若是張揚開來,恐怕有人寫稿來投,很讓《民聲報》為難啊!”

  “這個逆子。”許敬宗大怒,斥罵道:“真是不知好歹,還敢糾纏追究,不怕丑事傳揚,惡了名聲?”

  許敬宗又對李文浩保證道:“此事交與某,定要狠狠責罰犬子,并禁足府中,絕不會再讓他出去尋事。”

  李文浩拱手謝過,又說了幾句稱贊老許的話,方才起身告辭。

  許敬宗送至廳外方才轉身而回,眉頭已是皺得緊緊。

  李文浩看似申告,請許敬宗平息此事,但言語中卻還有些幾分威脅和警告。

  有人寫稿來投?許敬宗可是明白其中隱含的意思,也知道不用外人投稿,只《民聲報》的編輯便能執筆撰寫。

  說白了,如果老許壓不下兒子,《民聲報》便要把此事登報。至于怎么寫,是褒是貶,可以參考那些針對沙門的文章。

  本來就對繼室和兒子有著懷疑和忿懣,許敬宗哪里會管他吃沒吃虧,為了自己的名聲,是肯定要把這事壓下去的。

  何況,與劉昂沖突的是些什么人,權勢和背景又豈是能輕易得罪的?

  所以,老許才痛快地答應平息此事,以免影響到自己。至于許昂,就讓他白吃個大虧好了,倒是還能讓自己痛快一下。

  這個《民聲報》竟還有如此用處?許敬宗說不出什么輿論攻擊造勢的辭匯,卻也感覺到普普通通的一張紙,已經具有了不小的能量,甚至已能作為武器使用。

  對了,還得通知一下兒女親家,也就是巢國公錢九隴,莫要把此事鬧大。

  …………..

  輿論的力量,許敬宗并不是第一個意識到的。他的認識也很膚淺,還不知道《民聲報》已經成為徐齊霖手中的武器,且將越來越強大。

  或許連李二陛下也沒有認識到這種力量的強大,而以打擊三階教為開端,《民聲報》終于擺脫了滿是小廣告、只為商家服務的局限。

  而且,徐齊霖已經上奏,請李二陛下派專人把應該廣而告之的朝廷大事整理后交給《民聲報》登載。

  比如李二陛下的最高指示,朝廷制定的法律法規,大臣的任免,各種政策的頒布實施等等。

  很正常的要求,很為朝廷著想的舉措,在當時還沒有邸報這種東西,《民聲報》無疑會起到這種作用。

  當然,《民聲報》成為官方消息披露的渠道,無疑將使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得到大幅的提升。

  只一句話:陛下也在看報。就足以使某些人將報紙視為獲得青睞晉升的便捷之路。反過來,某些作奸犯科之輩也唯恐上達天聽,招致大禍。

  簡而言之,徐齊霖有利用李二陛下之嫌。但兼聽則明嘛,他何嘗不是把民情也坦露給李二,省得有人欺上瞞下。

  在徐齊霖看來,這就是雙贏。至于他培養噴子,利用《民聲報》打擊敵人,就另當別論了。

  而此時在龍巖村的徐齊霖,卻沒精力管長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許昂算個屁,加上許敬宗,面對輿論武器,也要望而卻步吧!

  兩三天的時間過去了,徐齊霖帶著人爬山越嶺,反復研究計論,終于勘測好了運糧路線。

  倉庫建在那塊漢隋遺址的臺地上,由倉庫鋪路兩里至龍巖村,再走山路到達上倉村。而在上倉村下面的臺地,則建倉庫存貯。

  經過測量,這段陸路約二十里,不僅要上山下山,還要開鑿拓寬,工程量不小。在隨行的匠人看來,征召兩三千人的話,三個月的時間肯定能夠完工。

  但他們是從正常的施工和運輸要求作出的估算,徐齊霖卻還有別的辦法,也是在勘測時想到的。

  如果從臺地倉庫直到峭壁,也就省下了回龍巖村的路,以及從龍巖村再走的山路,這樣就省下了四里多路。而上坡下坡,對于車輛運輸來說,難度也很大。

  峭壁有三十多米高,過了峭壁二十多米,便是山路,落差有十米上下。

  在工匠們看來,把糧食直接運上峭壁,也不是不可能,但所耗費的力氣,好象并不比節省四五里路要少。

  但對徐齊霖來說,用火藥對峭壁進行爆破,降下十余米的高度,形成一個較寬大的工作場地,并與山路平齊,糧食運上去便可直接裝車。

  至于如何把糧食提升二十多米,對于徐齊霖來說,一個滑輪組再加上絞盤,便能解決問題。

  古代的起重機械通常叫滑車、轆轤、絞車,大多是在同一軸上裝有直徑不同的兩個滑車,直徑大的為絞。然后,由人力或畜力轉動絞車,帶動直徑小的轆轤轉動,把東西吊起來。

  學過初中物理便知道,定滑輪不省力,只改變力的方向。而要用較小的力提升較重的物體,則要使用動滑輪。

  而在古代,直至明朝,在天工開物上所載的還只是復式滑車,由一個轆轤和兩個定滑輪組成,還是靠的輪軸省力,功效依然不高。

  并不是動滑輪面臨著什么技術障礙,而是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和論述,思維制約了行動而已。

  按照徐齊霖的計算,使用一個動滑輪,再加上輪軸,至少就會省力兩倍。也就是說,用一百斤的力就能提升四百斤的重物。

  如果使用兩組動滑輪,作為輪軸的絞盤再大一些,一百斤的力提升千斤也不是難題。


  (https://www.dzxsw.cc/book/70673/45071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