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林君子
史可法是東林黨人左光斗的門生,比較傾向于東林黨,江南又是東林黨勢力的大本營,東林黨的話語權(quán)自然就更重。錢謙益為首的一大幫東林黨人全都反對擁立福王,缺乏當機立斷魄力的史可法,自然就含糊了。東林黨為什么反對擁立朱由崧,又是一個歷史問題,還得倒回到萬歷年間才能說的明白。
萬歷初年文官集團終于擺平了武將集團,在朝堂上唯我獨尊了,但是治天下的理想還是沒能達成,因為討厭的皇帝依舊把持著原本屬于宰相的權(quán)利。武將集團都搞得定,御座上孤單單的皇帝,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文官集團不是想讓皇帝像武宗一樣死的不明不白,他們要的是皇帝手里的權(quán)利,所以沒有暗殺和陰謀,他們玩起了斗爭。
正在勵精圖治證明自己比張居正厲害的萬歷皇帝,突然就不順心了,因為文官們苦心尋找之后,開始因為他兒子的問題和他鬧別扭,也就是折騰的萬歷心力憔悴的國本之爭。萬歷喜歡鄭貴妃,也喜歡他和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不喜歡某人給他生的兒子朱常洛,他想讓自己喜歡的兒子當太子,可是文官們就是不許萬歷這么做,然后便是沒完沒了的斗爭。這場斗爭持續(xù)了許久,萬歷玩了無數(shù)的花招,但終究還是敗下了陣來。朱常洛成為了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泰昌帝,朱常洵則成了福王,然后死在了李自成的手里。
高高在上的皇帝,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他之所以會敗下陣來,是因為文官在斗爭中進化了。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便開始奮斗的文官們,原本并沒有自己的組織,只是因為身受的教育以及心中的理想,才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的堅持了下來。武將集團的人數(shù)不比他們少,但是武將缺乏文官這種集體信念,除了極個別的明白人,大部分渾渾噩噩,所以文官們通過不懈的努力,很輕松的便解決了他們。可當對手變成皇帝一個人的時候,沒有組織的文官便不是對手了,皇帝雖然只有一個人,但他的權(quán)利太大了,只靠信念維持的散兵游勇根本不是對手。
為了在斗爭中獲勝,知識豐富的文官們完成了他們的進化,這個最終擊敗皇帝,逼得萬歷幾十年不上朝的終極產(chǎn)品便是東林黨。東林黨把書本里的信念提純,變成了自己的口號,然后豪情萬丈的文官們便團結(jié)在了統(tǒng)一的大旗下。在東林黨的大旗下,文官們熬過了國本之爭,又搞出了三大案,徹底擊敗了萬歷皇帝,也把鄭貴妃和他的寶貝兒子掃出了權(quán)利核心。在泰昌和天啟初年,文官不僅奪回了相權(quán),而且侵占了皇權(quán),徹底控制了大明帝國。
因為人不能只靠理想和信念活著,還是有文官追求實際,在天啟中期文官集團中分裂出了閹黨,大明徹底進入了黨爭的死結(jié)。東林黨和閹黨的斗爭此消彼長,一直鬧到了大明亡國,但對萬歷的勝利,依舊是東林黨最輝煌的戰(zhàn)績。這項戰(zhàn)績中最悲催的人,便是可憐的福王朱常洵,他只是一個受父親喜愛的兒子而已,結(jié)果卻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失敗者,還要被天下人唾棄。
文官干架也是很難看的,所以從斗爭開始,朱常洵便沒少被東林黨污蔑,這是文官們的一貫手段。為了對付大明皇帝,這些忠臣孝子可沒少編排皇帝,朱元璋是暴君、朱棣是逆賊、朱高熾是殘疾人、朱瞻基是蛐蛐天子、朱祁鎮(zhèn)是俘虜、朱祁鈺是哥哥迫害者、朱見深是戀母癖、朱厚照是頑童、朱厚熜是道士、朱翊鈞是財迷加懶蟲、朱常洛是色鬼、朱由校是木匠、除了完全按文官意志做事的孝宗朱佑樘幸免于難,大明的皇帝全都是怪咖。萬歷和朱常洵父子,作為斗爭的主要對象,自然是東林黨重點觀照的目標。
朱常洵還沒到二十歲,便已經(jīng)被妖魔化到了十惡不赦,天天聯(lián)合親媽圖謀著哥哥的太子之位。而且即便朱常洵就藩了,遠離了權(quán)利斗爭,東林黨也沒輕損他,即便是死了也不得好。何苦曾說起的那個福祿宴的故事,便是東林黨這幫文人編出來的,朱由崧收斂過朱常洵的骸骨,李自成也不會吃人,但是文人君子們就是要過一把嘴癮。
如今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要繼位,豈不是要推翻東林前輩們的斗爭成果,全面否定東林黨的戰(zhàn)績。而且朱由崧登基,怕是也難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事,東林黨對他們福王一系造成的傷害可是太大了,報復一下也是人之常情,東林黨和復社的君子們怎么受得了。所以不管宗法怎么規(guī)定,福王一系絕對不能繼統(tǒng),立誰也不能立朱由崧。錢謙益在南、京四處亂竄,聯(lián)絡(luò)了大批的東林君子,史可法自然游弋不定。
不能立朱由崧,皇帝的寶座也不能空著,東林黨也拿出了一個人選,那就是潞王朱常淓。給出的理由也很東林,居然是朱常淓賢。賢這個字很好,但是太寬泛了,朱常淓具體怎么個賢法,也沒人說得明白,總之就是賢。為了對應(yīng)朱常淓的賢,朱由崧便有了七大缺點,分別是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有司。史可法猶豫了一陣,然后便接受了東林黨的說法,雖然還沒定死迎立朱常淓,但真就把朱由崧給否了。這些消息傳到何苦耳朵里,何苦也就沒什么可遲疑的了,咱們先來一波窩里反吧!
“南、京諸公豈可如此?”聽何苦絮叨完了南、京的情況,朱由崧低頭無語,路振飛則是連連抖手,東林黨這次可是太離譜了。當年堅持祖宗禮法的是他們,現(xiàn)在否定宗法的又是他們,這也太不要臉了。
“為今之計,除了兵戎相見,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這幫亂臣賊子,是要亂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何苦就是要開戰(zhàn),而且大義凜然,畢竟大明現(xiàn)在他也有份了。
“七殿下,南、京未有成議,此事仍可轉(zhuǎn)還,不可擅起刀兵啊!”路振飛雖然不認同南、京的觀點,但是何苦要開戰(zhàn),他也不支持。
“皇祖神宗皇帝御極四十八年,德澤猶系人心,舍孫立侄是何道理?且應(yīng)立者不得立,則誰人不可立?萬一左良玉挾楚王,鄭芝龍挾益王,各挾天子以令諸侯,誰能禁之?且潞王若立,置我王兄于何地?死之耶?抑幽之耶?是以一計而動天下之兵也,國難當頭,大亂自此始矣!”何苦剛與戴憲明、朱沃商議完,文詞他還都記得呢!
“七殿下之言,確不無道理,然則兵者大兇,還當緩議!”路振飛沒詞了,何苦說的有道理啊!福王若是不能繼位,那所有皇族便都可以攙和一下了,若是各地軍頭隨便擁立,大明這半壁江山,瞬間便要四分五裂。
“路中丞也是當世鴻儒,您覺得當立誰人?”何苦突然問了路振飛一句。
“倫序應(yīng)在福藩,大寶之御無可遲滯!不過路某僅奉公理,絕不受人脅迫!”路振飛回答的很痛快,但是態(tài)度很是不好,還挺了下身子,一副準備就義的架勢。
“混賬,不得無禮!下去!”何苦回頭厲聲呵斥了以手按劍的楊威、劉默文等人,不過眼神中全是贊許。
(https://www.dzxsw.cc/book/70251112/282830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