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發現石灰石,預做磚坯,造船
羋化順著森林邊緣往正北方向采集稷米,結果行走了十來里路,就發現了白色的土壤,這種土壤所在的山體草木稀少,而且土壤捏在手里很滑,有灼燒感。
跟隨首領兩個多月的羋化,自然發現了不尋常,立即派人上報首領。
夏風當天下午就從紅土大營趕到了發現地點,原來羋化發現的是石灰石和泥狀石膏的混合土壤,整個山體都是白花花的顏色。
夏風當即就兌現了承諾,允許羋化建造另一個大營,總隊長從姬康營堡抽調升遷。
心情激動的羋化當即就帶著手下的一個隊長,去了姬康的新建大營,原來姬康的落腳點在白土大營的正東方,兩個營地只相隔25里的距離。
盡管姬康失去了媯田這個得力助手,但他沒有任何怨言,正好把姚晴提拔上來,做自己的隨行大隊長。
石灰石的發現,讓夏風喜出望外,自己剛剛得到黏性紅土,石灰石就緊跟著出現,這是要讓自己直接建房的節奏呀。
眾所周知,基礎的建筑物,是需要基礎建筑材料單元和粘合劑的。
基礎建筑材料單元,要么是純木頭,要么是純石頭,要么是陶制品磚塊,要么是現代化的混凝土。
木頭容易腐朽、石塊加工難度大、混凝土部落科技達不到,那么磚瓦是最理想的建筑材料。
而想要把房屋建造出來,光有磚瓦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將它們粘合在一起的材料才能拼接出房屋來。
夏風就知道一種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那就是石灰石的干燥硬化特性以及粘黏特性,可以很好的將磚塊粘合起來。
確認是建磚瓦房的必備材料后,夏風立即派人前往鹽礦山大營和擷禾部大營召集部眾。
為了加快速度,夏風特意交待傳信部眾,在每個營地換乘牛車,體力充足的大牛比兩條腿跑路的部眾快多了。
讓他們來的目的,就是快速轉運紅土和白土,銅礦山大營和巖礦山大營都有成熟的土窯。
兩個小時的時間,鹽礦山大營和擷禾部大營的部眾陸陸續續趕到,他們來了之后并沒有直接進行挖土運送,而是在蛇山大營以及紅土大營安頓下來。
挖土運輸可不是一天半天能夠做完的,每個大營就那十來輛牛車,撐破天一天也就拉和幾十車土。
直接在這兩個大營將黏性紅土制成磚坯和石灰粉,到時候每個大營直接過來拉建筑材料就行了,回到營地直接開始建造,事半而功倍。
如今匯聚在部落邊緣的大營,人數達到了2000多人,內部基本上不需要留人駐守。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幾十輛牛車的轉運下,兩個大營堆積的磚坯材料越來越多。
磚坯的陰干,是需要至少三個月的,也就是說,十月份制作磚坯,至少要等到開春才能燒制。
所以夏風必須盡快把磚坯脫模出來,讓部落盡早用上磚瓦。
磚坯的制作,并不是把黏性泥土錘成一塊兒就行了,它還需要添加煤粉。
當磚坯完全干燥以后,進入磚窯,超高的溫度,會讓磚坯的溫度達到一千多度,而磚坯內的煤粉,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燃燒,這叫內燃。
經過內燃的磚塊,它的結構是燒結在一起的,硬度非常高。
如果僅僅是泥土,它在被加熱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炸裂、粉碎等狀況,成品率非常低下。
夏風將燒制銅鐵的煤粉挪用過來,添加在黏性紅土里,不停的翻拌錘打,讓土塊里的氣泡完全排出,越來越板結。
待土塊的質地像一塊石頭一樣質密的時候,就將黏土塊填裝進模具,然后切割掉多余的部分,用木板打磨、壓實,一塊磚坯才最終成形。
制作好的磚坯,先側立起來讓它逐漸散失水分,然后再進行翻面晾干。
整個土坯晾干的過程中,不能沾水,或者暴露在濕氣很重的環境中,更不能暴曬。
所以,一般情況下,磚坯都被放置在干燥的山洞之中。
遠古時期,是沒有遮雨布一說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放在露天之下,搭蓋草席晾干。
整個大營三千人的力量是強大的,整整十天時間,連做帶運,每個大營都運回了近30萬塊磚坯。
至此,磚坯的制作告一段落,所有的磚坯都被運送到了新挖的山洞里。
當然,山洞是可以灼燒烘烤的,待山洞溫度冷卻下來,放置進去的磚坯就會在干燥的空氣中逐漸散失水分。
磚坯分散陰干一個月就能堆疊存放,所以越到后期,營地空間會越開闊。
當然,建造房屋不僅僅是磊起四面墻體,再搭上一個屋頂就完事兒了,還必須建造牢固的地基。
最原始的地基建造方法,就是從高山上搬運大型石塊,盡量敲碎成十來個磚塊大小石頭,然后填充在房屋墻體的下面。
按照房屋的墻體規劃,挖出所有墻體地基的預埋槽,然后將大石頭塊填充進去卡嚴實了鋪平,最后再次填充顆粒更小的沙粒,使得地基更加穩固。
是所以,在各個大營轉運黏性泥土和白灰的同時,山體附近所有能夠搬運的石頭,都被部眾們順便轉運了。
磚塊入窯的期限還早,夏風并沒有特意要求部眾們一次性挖夠石頭,后期每次回營的時候帶幾塊,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石頭會越來越多,自然可以積攢夠建房所用。
磚坯制作完畢后,各個大營又開始了緊張的大營圍建和擴建之中。
夏風召集之前,雖然營地沒有露宿野外的情況,但基本上都是只建了幾十米長寬的圍墻,而且全是單面圍墻。
如今緊急的事情做完,那當然是繼續建設圍墻分區,逐漸的拼接成更大的營地,功能建筑也逐漸出現在營地之中。
這種建設方法是夏風教出來的,但凡建設新的營地。
第一步,用樹干建設一個小型四邊形圍墻,剛好容納所有人睡覺。
第二步,以第一個圍墻為模板,增加一個、三個、五個或者七個同等大小的圍墻。
這樣建設,可以根據地形的需要,像拼積木一樣,變更大營的大小和形狀,避免再次出現三缺一的情況出現,讓敵人有機可乘。
沒有建設任務的,就開始修筑道路,這是夏風跟后世的始皇嬴政學的。
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這個直道仍然是始皇所建,只不過始皇帝從嬴政變成了夏風而已。
道路的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支援所有大營,以及日常運輸,所以夏風規劃的道路布局相當復雜。
大體上的道路布局是米字形結構,另外再圍繞所有大營,建設一個環形閉合道路,融合了一些現代化建設思路。
如今大夏部落的大營,已經占據了黃河東岸最北端的所有平原。
東部稷川平原再往北走100里,就到了山谷地帶,過了后世的山西洪桐,就進入了狹窄的山谷地帶,一直通到內蒙古南側。
與之相對應的,河道變長了,那么部落的捕撈區域擴大一倍,河道運輸也成為了各個大營的運輸主力。
木筏的運輸便捷性和對人力的節省,讓夏風看到了水路運輸的價值,趁著所有人建設大營,夏風又把自己關在了煤礦山營地,搗鼓著部眾們看不懂的東西。
建造船只可不是造牛車、制作碗筷,船只可是要載重行走在黃河之中的,萬一船只漏水,后果不堪設想。
還是那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建造出船只,那就必須將造船工具制作出來。
鐵質斧頭、長鋸、羊角錘、鐵釘、一整套木工鑿、刨木機、墨斗、角尺、枕木條凳、工作臺。
光是這些基本的工具,夏風就花費了一個星期時間。
在夏風還沒開始制作船只模型的時候,各部落大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耕地和播種,忙的不亦樂乎,根本沒人來打攪大發明家的工作。
原本夏風還想到各大營地巡視一圈兒的,結果所有人都自覺的各行其事。
部落里的老部眾經過一茬莊稼的學習,已經學到了基本的步驟。
老帶新的模式很快在部落里形成,開荒、肥田、播種、灌溉,搞得有模有樣,夏風也省下不少精力去管,正好把時間都用在造船上面。
從來沒有造過船只的夏風,選擇了最簡單的獨木船試手。
他的想法是建造兩個3米長的獨木船,然后將它們用橫木連接起來,在若干個單體船上搭建一個平臺,這樣就可以提升他們的載重量和使用面積。
獨木單體船很好建造,就是一米左右直徑的大樹截成3米長的一段,掏空它的內芯就可以了。
三個獨木船用長木板三角定位法固定,就制作成了最原始的連體船。
考慮到船在水里會受到水浪的推力拍打,夏風在小船的前后方向分別切出了60度倒角,這樣水浪撲來的推力還可以給木船提供一些向上推力。
(https://www.dzxsw.cc/book/56657679/3636592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