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謝家子弟
第一章:謝家子弟
晉朝太寧二年十月,會稽郡剡縣。
十月初是寒衣節,是祭祖的節日,小縣城也不例外。
一到節時,百姓就拿出家中先人舊衣于城外焚燒,生怕日漸嚴寒,凍壞了冥府的先祖們。
不過這屁股大的小城外,也涇渭分明分了兩撥人,占據著城門的左右,一面燒著衣一面還時不時拿眼神瞟對面人一眼。
眼色如刀,刀刀戳人,令站在城門中央的人覺得渾身不自在。
城門中央站著的自然是縣衙的人,主要是為維持秩序,謹防毆斗。
自從晉朝首都洛陽被胡人給占了,晉朝皇帝都被胡人掠殺之后,北方漢人千里奔逃,后在建康建都,史稱東晉。
這就是歷史上的五胡亂華的時代。
以長江為屏障,北方士族和流民紛紛涌入安逸的江東郡縣。
東晉立國七年,早在此前北方士族陸續衣冠南渡,士族占田建宅,惹得本地居民頗為不滿。
北人與南人多有摩擦,一是生活習慣不同,二是北方士族一向自傲,覺得南方土豪們就是品味俗,跟不上潮流,土掉渣。
南方人鼻孔里發聲,這幫傖鬼真是無能,不僅洛陽成廢土一片,連自個家都守不住,如今寄人籬下,還得瑟。
傖鬼是南人對北人的蔑稱,對應而來,北人也侮稱南人為南蠻。
這小小剡縣城門口的場景,便是北人與南人之間水火關系的縮影。
都說了是屁大點的縣城,衙差也少得可憐,每次遇到南北方人聚在一起的節日,就不免提心吊膽。
一被棉服包裹得跟熊似的小男孩,被衙役簇擁著,卻也擋不住那么多飛來飛去的眼刀,弄得人渾身不自在,不過他面上還是一臉淡定,令衙役佩服不已。
不愧是士族子弟,小小年紀就氣度不凡,難怪縣令大人能將此事交付于小郎。
小孩的大哥是剡縣縣令,可大哥嗜酒,昨夜正教他讀《毛詩》,一時興起,穿著單薄棉袍就跑到庭院里,說是要對月吟詩,還折了梅枝,舞起劍來。
大概這便是小孩不能理解的魏晉士人風度吧。
今日一大早要監管寒衣節的治安,大哥醉的一塌糊涂,哪能起得來,小孩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這一年是小孩四歲。
這是五胡亂華、漢人顛沛流離的年代,司馬家的八王之亂把西晉從內捅得千嗆百孔,永嘉之亂又讓劉淵、石勒這等胡人徹底絕了晉朝北方的政權,多少北方漢人為奴、多少衣冠士族和流民千里南渡。
東晉朝廷不穩,前年建康又開始鬧兵變,弄得人心惶惶。
當然以上這些影響不到小縣令的安寧,南北人相聚最多就是大型嘴炮,小型毆斗。
北方士族戰斗力戰五渣,南方本地人也半斤八兩,最要命是打架時,大家身上抹的香粉味散開,叫勸架的衙差打噴嚏。
對,這個年代的士人男子流行剃須、敷粉、熏香,風行玄學,流行五石散,偏好瀟灑飄逸的穿著……這在一千多年后會被稱偽娘或娘娘腔。
眼看著南北兩方的眼刀變成嘴炮,各色香味開始亂飛,小孩捂著鼻子,心里的感慨愈多,但也只能放在心里。
他目前的身體是個小孩,而里子是成長在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一個剛入大學,靠著畫同人漫攢學費的孤兒。
在畢業那年,唯一的親人外公去世,他在清明掃墓時不慎滑落山坡,醒來后就變成了這個名叫謝安的小孩。
如今他成為這個小孩已經有數月,不但清楚自己所處的朝代,更是清楚身在何等自己的家族。
東晉,陳郡謝氏,謝安。
就算對魏晉南北朝歷史所知不多的他也知道,謝安這個名字意味著什么——東晉的一代權臣,最高士族的代表。
當然這都是等他長大之后的事。
陳郡謝氏的名聲在后世有詩為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個“王謝”,王指的是王羲之的瑯琊王氏,謝當然就是指的是謝安的陳郡謝氏。
不過如今是東晉初年,瑯琊王氏正當紅,陳郡謝氏還在士族排行榜的末位掙扎。
他用了幾天的時間接受了穿成名人的事實,知道自家跟書圣王羲之是鄰居后,第一件事就想著去見見這位名人,畢竟能看到活的了啊!
他以前還曾跟外公學過幾年書法,臨摹過王羲之的行草,算是有一定基礎,心中早就將這影響中華千年書法的書圣當作偶像了。
只可惜他如今并不在建康,而是跟著大哥謝奕住在剡縣。
這個被后世稱為芝蘭玉樹的華麗家族陳郡謝氏,他只見到了謝奕一個。
大哥謝奕,字無奕,年方二十二,剡縣七品縣令,嗜酒喜好嘯歌,讓謝安初識了這個時代士人的風采。
此時陳郡謝氏力量微薄,所以大哥謝奕只能做個縣令。
七品外放官、俸祿微薄,且是在江東土豪們的地盤上做官,瀟灑清閑……閑得讓二十二歲的大哥連個喝酒的朋友也沒有,還要時不時受氣。
謝安小小的腦袋里裝滿了感慨,一時也沒留神,左右兩邊的南北人士忽然就開始將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了。
“謝縣令的弟弟膚色倒挺白,也不知是不是涂了什么粉。”
“絕對是涂粉了,北傖男子不都喜歡涂脂抹粉嘛,哪有我江東人士天生皮膚細白光滑。”
這是本地人在咬耳朵。
畢竟洛陽是當時的大都會,即使洛陽淪陷了,南下后北方士族也沒有停止帶領潮流,南方人雖對他們不滿,但愛美之心沒有地域隔閡。
謝安背脊一寒,這咬耳朵是兩位青年才俊啊,你們不要墮落好嗎!大男人討論什么膚白脂粉,而且不要靠近我好嗎,隔著老遠我就聞到你身上的甘松香了!
還好自家大哥除了嗜酒、偶爾抽風長嘯舞劍之外,也沒有什么特別嗜好,還是一枚正常的陽光青年。
“三郎天生麗質,就是比你們南方土狍子好看,長大后會更好看,就跟謝家大郎似的。”
“謝家大郎今日怎么沒見來?”
“縣官大人公務繁忙,讓三郎出來鍛煉鍛煉,咱們三郎長大行冠禮之后,也要做官呢。”
謝安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被稱為三郎,大哥被成為大郎。
親昵叫著他三郎的人是與謝家同是北方南渡的士族。孔氏,孔子后代。
不過人家是東漢末年戰亂南渡,家族在江東經營百年,早自稱會稽孔氏。
孔氏主家中現在有數位在京師建康的大官,跟謝氏同住在烏衣巷,所以在剡縣孔氏自然與謝家交好。
晉朝士族與寒門之間涇渭分明,士族與士族只能交往通婚,若士族結交寒門,是要被笑話的。
好在陳郡謝氏家中有一人位列江左八達名士,這是連江東本地門閥世家也不得不佩服的人物。
這人是謝安的大伯謝鯤,如今在江西任豫章太守,不過身為名士,自然是不屑于官場之事,所以這太守的職位是因大伯的名望而封賞的。
江左八達是繼承魏晉時竹林七賢志向的風流人物,在后世看來他們的行為雖然是荒誕不經,卻是這個時代士人文化的代表和潮流標桿。
“哎喲,這是下雪了?”人群中忽有人叫道。
瑞雪兆豐年,下雪是好事,不過可就苦了穿得單薄的風流士人,個個強撐著將寒衣燒完,南人見北人未走,自己也不能甘于落后,一邊拂去臉上的飛絮,一邊嘀咕,傖鬼就是皮糙肉厚!
謝安前世身在南方,一年難見幾次雪,這時終于覺得不無聊了,小臉揚起,望著雪絮由小變大,凌空墜落,飛揚無序。
“凍壞了可不好,來,擦擦臉。”孔家有一豆蔻年華的姐姐跑到他身邊,揚起手絹幫他拭去臉上雪絮,擦完之后,大聲道:“看到沒,沒敷粉,天生的!”
“當真傅粉何郎!”
這自然是沖著剛才質疑謝安膚色的南人所說,而傅粉何郎是前朝魏國時的典故。
何郎指的是魏朝何晏,因天生面容細膩潔白而被魏明帝疑心是敷了厚粉,一試之下,卻發現何晏是膚色是天生白皙,所以這典故也就傳下來。
“安怎敢與何郎相較,雪落天寒,還請各位早些散了吧。”
謝安稚嫩的童聲里帶著早熟的冷靜,又是引來眾人的贊嘆。
裝小孩不易,幸好這位謝安是幼承庭訓的早熟小孩,不需要如別的一般小孩撒嬌作態,這已經讓他大大寬慰了。
唉,當小孩的日子真難熬。
打道回府,他可真不敢與何晏相提并論,畢竟何晏那哥們可是引起士人吃寒食散的潮流啊。
寒食散又叫五石散,服后讓人渾身燥熱,心之迷惑,耽好聲色,長期服食便會喪命。魏晉由何晏帶起的風潮,搞得士人們身體虛弱,還讓士人不屑練武,這下好了,被胡人揍得連國土都丟了大半。
不過現在他是小屁孩,想得也忒多了,難怪被大哥謝奕最近奇怪,小孩子家家怎么眉頭總是皺起來。
看來裝小孩還得多費點神。
他捏了捏自己的圓臉,鼻間還留著孔家姐姐手絹上的香粉味,打個哈欠,手腳一攤,在慢悠悠打道回府的牛車里睡著了。
自從成為小孩后,靈魂屈服于生理,他變得十分貪睡,不過反正等會回到家,大哥會抱他下車的。
果然,等他一覺醒來,已經是在自己溫暖的床褥里了。
窗外雪聲簌簌,這是今冬初雪,植滿灌木的院落被蒙上了一層薄雪,沉綠與雪白互相點綴,臘梅悄悄開了個花骨朵,嫣紅明艷,煞是醒目,四季桂香幽然浮動,與雪的氣息混合在一起,令人心醉。
謝安輕輕吸了吸鼻子,小孩身體很弱,動不動就生病,士族視練武為下等,大哥也說等冬天過去才教他舞劍。
但四歲的小孩子,練劍什么的,最多就是學個花把勢,等到家庭聚會時讓大人樂一樂,不把自己傷到算是萬幸。
這童年生活,真悲催真難熬。
話說三年前過世的祖逖因聞雞起舞之事揚名,謝安人小貪睡,晨起鍛煉之事一拖再拖,落得如今,只稍一點風雪就感冒了。
大哥謝奕此時應該在書房,定是酒不離身,謝安路過廚房吃飽,又拿了碗糟魚給大哥當下酒菜。平日就是這樣,大哥在旁看書喝酒,陪他練字。
可他一進書房,今日這么好的賞雪天氣,大哥卻木頭似的僵跪坐在席墊上,手里攥著數頁紙,幾案上扔著一個信封。
“阿兄,何事煩憂?”謝安心中隱隱不安。
大哥謝奕苦笑,“阿爹來信,大伯在豫章任上猝然過世,阿爹命我帶你回京,而我也可離開這剡縣了。”
信有數頁,所說之事必然不會如此簡單,謝安接過信細看。
事有三,其一是大伯謝鯤去世。
其二是建康兵亂已平息,朝廷整頓吏治,已發下對謝奕的調任文書,不日即將送達,將來的職位會在吏部。
其三是讓謝奕帶謝安回建康居住。
這三件都是大事,能夠回到京師,對于喜歡呼朋喚友的大哥來說,那是一件好事,不過大伯的死卻是謝家頭頂一抹沉重的陰霾。
這對剛剛在江東士族站穩腳跟的謝家實在是沉重打擊,失去了位列江左八達的大伯謝鯤,謝家在士族里的聲望恐怕要一落千丈了。
;
(https://www.dzxsw.cc/book/5604/376799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